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研究论文

  • 全南海内潮生成与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

    陈默;陈学恩;张洪欣;龚延昆;张哲恩;

    利用边界八分潮驱动的MITgcm模式,对整个南海海区的内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吕宋海峡出现因内潮引起的强烈等密面起伏,其振幅可以达到30m;在西沙群岛西侧海域和南海南部陆架、陆坡坡折处也出现因内潮引起的小振幅等密面起伏,振幅可达到10m以上,这表明该两处海域也是南海内潮的可能源地。通过断面分析,验证了西沙群岛西侧海域和南海南部陆架、陆坡坡折处均有内潮射线产生。内潮能通量的分析表明,吕宋海峡处大潮期间东传的平均斜压潮能功率为11.4GW,西传的斜压潮能功率为14.6GW;在西沙群岛西侧海域,东南方向传播的斜压潮能功率为0.28GW,西北方向传播的斜压潮能功率为0.08GW;在西沙群岛西侧海域和南海南部陆架、陆坡坡折处海域的斜压潮能通量的量级可达20kW/m。在南海南部陆架、陆坡坡折处海域,东北方向传播的内潮能通量为0.54GW。通过分析上述三个典型海域内潮能通量的时间序列发现,第一模态内潮在吕宋海峡的传播相速度可达3.1m/s,在南海中部的传播速度可达2.2m/s;在上述三处内潮源地均有高模态内潮产生。

    2018年02期 v.48;No.27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引用频次:4 ]
  • 2016年6月江苏阜宁一次超强龙卷的特征分析

    顾瑜;孙即霖;楚合涛;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江苏省阜宁县一次EF4级超强龙卷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龙卷发生前,300hPa附近的冷平流和850hPa附近的暖平流增强了大气对流层垂直层结的不稳定性,700和850hPa低涡切变东移,地面气旋提供的海上水汽输送和天气尺度上升运动抬升触发作用,高低层风速存在强风切变提供有利于中小尺度风暴自组织系统加强等因素,构成了本次龙卷过程发生的环境条件。(2)造成本次龙卷的超级单体风暴持续近4h,具有典型的钩状回波,有持续强盛的气旋性涡旋存在。(3)造成本次强龙卷的超级单体具有深厚的中气旋,龙卷涡旋特征较强,龙卷发生在3D环流厚度及最大切变剧增的时候。

    2018年02期 v.48;No.277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引用频次:8 ]
  • IAA对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

    梁英;孟祥荣;范丽敏;田传远;黄徐林;

    本文研究了0.1~5mg/L的3-吲哚乙酸(IA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0.1~3mg/L的IAA对棕鞭藻(Ochromonas neopolitan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条件下,2株藻的Fv/Fm、rETR、qP、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其中,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2.6%和37.1%,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在IAA浓度为0.25mg/L时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8.7%和34.4%,总脂含量在IAA浓度为0.5mg/L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但与0.25mg/L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0.1mg/L的IAA浓度对球等鞭金藻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它各脂肪酸(14:0、16:0、16:1n-7和18:1n-9)含量均无显著影响;0.25mg/L的IAA浓度促进了棕鞭藻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结果为2株藻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02期 v.48;No.277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引用频次:8 ]
  • 基于rGroEL和rOmpC的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血清学诊断试纸条的制备

    王欣茹;唐小千;绳秀珍;邢婧;战文斌;

    本实验旨在制备一种基于重组抗原rGroEL和rOmpC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血清学诊断试纸条,用于定性检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血清中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体水平。前期研究发现分子伴侣蛋白GroEL和外膜蛋白OmpC是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重要免疫保护性抗原。本研究重组表达获得高纯度的rGRoEL和rOmpC,以其免疫健康牙鲆制备抗血清,同时制备获得牙鲆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全菌血清。ELISA结果显示rGroEL和rOmpC不存在抗原交叉,抗rGroEL和rOmpC血清均可与全菌发生阳性结合,且全菌抗血清也能识别rGroEL和rOmpC。将rOmpC、rGroEL及羊抗鼠IgG划线于NC膜分别作为检测线T1、检测线T2和质控线C,同时以制备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抗牙鲆IgM单克隆抗体2D8固定于结合垫,构建获得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将试纸条分别用以检测不同稀释度的各抗血清,检测过程可在15min内完成,结果显示制备的灭活全菌、rGroEL和rOmpC牙鲆抗血清分别最高稀释200、600与400倍时,均可使检测线T1与T2显红色。同时,以试纸条检测牙鲆免疫全菌灭活疫苗后不同时间点的抗血清,结果显示3、4、5周检测结果为阳性,且检测线颜色随着免疫后时间延长而加深。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基于重组抗原rGroEL和rOmpC迟缓爱德华氏菌血清学诊断试纸条,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见,可以定性检测牙鲆血清中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体水平,可应用于全菌灭活疫苗、rGroEL和rOmpC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同时也具有牙鲆爱德华氏菌病的潜在诊断价值。

    2018年02期 v.48;No.277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引用频次:2 ]
  • 花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

    胡彦波;温海深;张美昭;张凯强;刘阳;王晓龙;田源;李昀;

    为深入了解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本研究测量了105条2龄花鲈的眼间距(X_1)、体宽(X_2)、吻长(X_3)、头长(X_4)、躯干长(X_5)、尾柄长(X_6)、头高(X_7)、体高(X_8)、尾柄高(X_9)、体长(X_(10))、全长(X_(11))和体质量(Y)这12个形态学指标。通过模型拟合筛选,获得能够反映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的最佳模型;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计算了主要形态性状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确定了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定量分析花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体宽、体高、体长、全长与体质量的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0.85,方程分别为:y=0.045x~(2.459)、y=-1 059.959+20.392x、y=4.8×10~(-5)x~(2.785)、y=8.42×10~(-5)x~(2.616),初步得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19.770%),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中,剔除与全长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头高、体高、体长及回归方程中不显著的眼间距、吻长、躯干长和尾柄长,保留了体宽、头长、全长和尾柄高4个形态性状,其中体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2=0.547)。所选4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54,说明这些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906.939+16.033 X_2+2.199 X_4+0.773 X_(11)+6.127 X_9。研究结果表明,在花鲈的选育过程中,其体宽、头长、全长和尾柄高可作为重要的测量指标,为花鲈选种提供依据,保证选育效果。

    2018年02期 v.48;No.277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引用频次:37 ]
  • 角木叶鲽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形态学分析

    宋垚萱;高天翔;杨天燕;韩志强;宋娜;

    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是中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第一高变区部分序列,对采自青岛和舟山近海的角木叶鲽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显示:舟山和青岛两群体均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度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度;单倍型邻接关系树与最小跨度树均显示青岛、舟山两个群体个体相互混杂,无显著的分支;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0.027 6;P=0.030 3)揭示了两群体之间存在微弱的遗传分化;TaJima’s D中性检验和贝叶斯天际线分析的结果显示角木叶鲽群体可能经历过近期扩张事件。基础形态学特征测量结果表明,舟山群体的可量性状比值,如体长/尾柄高、体长/头长、体长/有(无)眼侧胸鳍长等均略高于青岛群体,其中体长/有(无)眼侧胸鳍长差异显著。

    2018年02期 v.48;No.277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3 ]
  • 藻类Dol-P甘露糖转移酶的系统进化分析

    王珊珊;池姗;张磊;刘涛;吕娜娜;唐学玺;

    蛋白质O-甘露糖基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即在Dol-P甘露糖转移酶(PMT)催化下将长萜酰甘露糖上的甘露糖连接到肽链上丝氨酸或者苏氨酸羟基的过程。本文对国际千种植物转录组计划(1KP)中22种海洋红藻及19种海洋褐藻的转录组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了6条来自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的PMT基因序列。通过对其序列特征的分析发现藻类PMT序列与真菌及动物具有相似的亲疏水性列谱,表明真核生物PMT间具有相似的跨膜区。藻类PMT的N端较为保守,但较其他真核生物PMT的loop5存在222个氨基酸的缺失,导致其loop5处缺少了3个MIR结构域使得loop5明显减小。此外,利用贝叶斯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藻类的PMT基因来自于内共生过程的质体基因转移。

    2018年02期 v.48;No.277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引用频次:0 ]
  •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的荣成扇贝养殖区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乔玲;于杰;李迎;甄毓;米铁柱;张玲玲;包振民;

    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1年7月荣成八河扇贝养殖区和楮岛扇贝养殖区中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上,2个样品中共检测到22个纲,其中海金藻、硅藻、绿藻、甲藻和隐藻是主要类群,多形微眼藻和抑食金球藻的18SrDNA相对丰度较高;在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上,2个样品中共检测到16个门,在八河扇贝养殖区18SrDNA相对丰度较高的浮游动物是软体动物、有孔虫和纤毛虫,而在楮岛扇贝养殖区则是环节动物的18SrDNA相对丰度较高。结果表明,荣成扇贝养殖区有暴发褐潮的可能,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2018年02期 v.48;No.277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引用频次:10 ]
  • 断裂作为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条件分析——以珠一西地区为例

    刘涛;张宏兵;许自强;但志伟;吴其林;宋鹏;

    本文以珠一西地区为例,从珠一西地区断裂特征研究出发,结合实际井位信息,阐述了在特殊油气地质情况下,断裂作为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条件,指出运移通道是否存在油气运移还和断裂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断裂内部结构、断面的形态以及断裂的组合形式等有关,为类似地质情况的盆地寻找油气藏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及研究手段。

    2018年02期 v.48;No.277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引用频次:5 ]
  • 双苯甲酰胺类辣素结构化合物的合成、抑菌及防污性能

    姜晓辉;潘永萍;丛巍巍;于良民;

    以N-羟甲基苯甲酰胺和取代芳烃为原料,合成了N-(3-苯甲酰胺甲基-2-羟基-4,5-二甲基苄基)苯甲酰胺(A)、N-(3-苯甲酰胺甲基-2-羟基-4,6-二甲基苄基)苯甲酰胺(B)、N-(4-苯甲酰胺甲基-2-羟基-3,6-二甲基苄基)苯甲酰胺(C)、N-(3-甲基-5-苯甲酰胺甲基-2-羟基苄基)苯甲酰胺(D)、N-(4-甲基-5-苯甲酰胺甲基-2-羟基苄基)苯甲酰胺(E)、N-(5-苯甲酰胺甲基-2-羟基-3-甲氧基苄基)苯甲酰胺(F)和N-(5-苯甲酰胺甲基-2-甲氧基-4-甲基苄基)苯甲酰胺(G)共7种双苯甲酰胺基取代的类辣素结构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和核磁氢谱(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F和化合物G对2种受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最小抑菌浓度均可达到0.125mg/mL。以该7种化合物为辅助防污剂,复合氧化亚铜制备海洋防污涂料,实海挂板120天后,除含D试片外其余6个试片均表面光洁无污损生物附着,表现出优良的防污性能。

    2018年02期 v.48;No.277 79-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引用频次:5 ]
  • 马里亚纳海沟水体溶解有机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王泽华;邹立;陈洪涛;王旭晨;简慧敏;

    为深入认识马里亚纳海沟溶解有机物的垂直变化特征,本文于2015年12月采集马里亚纳海沟从表层至深层的水样,分析其DOC含量和CDOM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站位DOC含量范围为37.12~58.30μmol·L-1,以表层最高,2 000m次之,之后维持较低含量。CDOM吸收系数a(320)以8 727m处最高,为0.48m-1;4 000m处CDOM的a(320)最小为0.14m-1。CDOM相对含量从表层至4 000m层与DOC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底层则与DOC不同,呈现升高现象。根据CDOM荧光光谱解析出3种类腐殖质和4种类蛋白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荧光强度从表层至底层相对稳定,类蛋白组分荧光信号变化较为显著,尤其2种短波激发类蛋白荧光组分荧光信号的变化与表层较高初级生产、2 000m有机物再生产,以及底层物质的缓慢降解和汇集作用相对应。

    2018年02期 v.48;No.277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引用频次:4 ]
  • 港口及海岸工程防灾理论体系的研发及其应用

    刘德辅;刘桂林;王凤清;王永发;

    本文介绍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和多维复合极值理论30多年来在国内外的引用和应用,特别是2005年Katrina和2012年Sandy飓风对新奥尔良市和新泽西州及纽约周边带来的灾难性破坏,以及2013年菲特台风诱发上海超警戒水位,都验证了1982及2006年使用上述理论预测结果的正确性。本文就该理论在海洋,海岸、港口等工程防灾设防标准中的应用,对国内外有关规范的防灾标准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建议。

    2018年02期 v.48;No.277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1 ]
  • 加筋板极限强度数值计算影响因素及敏感分析

    王保森;董胜;冯亮;甄春博;

    船用加筋板极限强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应用广泛,但其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计算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加筋板有限元计算方法的不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有限元方法的可靠性,然后针对加筋板材料、边界条件、网格密度、初始缺陷等几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发现使用材料的理想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的计算结果偏于危险,且误差最大可达到17%左右,网格的形状和疏密程度对结果均有影响,边界条件若不考虑横向加强构件的作用,所得计算结果不准确,初始缺陷对有限元结果影响复杂,需要根据加筋板的实际缺陷选取适合的屈曲模态。

    2018年02期 v.48;No.277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引用频次:9 ]
  • 利用GF-1和MODIS准同步光学遥感图像反演内波参数的研究

    梅源;张旭东;孙丽娜;孟俊敏;王晶;

    高分一号(GF-1)光学遥感卫星的发射为海洋内波的研究提供了精细的观测资料,利用其图像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结合高时间分辨率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匹配数据,能够对南中国海东沙岛附近的内波开展特征参量的反演。本文处理了GF-1和MODIS的准同步图像,选取东沙岛附近的相邻时刻的同一条内波进行分析,提取其空间位移,计算出内孤立波传播的群速度。分析GF-1和MODIS图像上同一条内波的灰度剖面,计算了明暗条纹间距,结合当地水深和温盐数据,应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反演内孤立波的振幅,探究大陆架附近内孤立波的振幅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内孤立波的群速度在东沙岛附近向西传播过程中逐渐变小;在相似的温盐条件下,遥感图像中内波的明暗条纹间距和振幅呈现负相关,在深海区水深和振幅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浅海区由于非线性作用增强会出现振幅随水深变小反而增大的现象。

    2018年02期 v.48;No.277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引用频次:5 ]
  • McMullen函数族的六个结论

    李长军;陈刚强;

    前人研究表明,对有理函数R_λ(z)=z~2+λ/(z~3),当正参数λ充分小时具有6个性质。本文应用临界点临界值理论和Riemann-Hurwitz公式等多种理论,发现对一般的McMullen函数族R_λ(z)=z~n+λ/(z~m),其中(1/n)+(1/m)<1且λ∈C-{0},当|λ|充分小时同样的6个结论也成立。

    2018年02期 v.48;No.277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1 ]

研究简报

  • 不同尺度人工岛波浪绕射系数的研究

    于定勇;李龙;张广成;

    为研究人工岛沿波浪传播方向尺度变化对绕射系数的影响,本文基于MIKE21-BW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入射波为不规则波时人工岛尺度不同对其绕射系数的影响。通过数值结果与Briggs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在研究波浪绕射问题上的适用性。在未考虑结构物沿波浪传播方向尺度对绕射系数的影响时,将数值结果与《海港水文规范》(JTS145-2-2013)规范结果比对,结果差异较小;本文采用上述模型模拟了结构物沿波浪传播方向7种不同尺度时的波浪绕射情况,分别是0.5Ls,Ls,2Ls,3Ls,4Ls,5Ls及6Ls,通过对不同尺度时的波浪绕射系数变化的分析,得到结果:结构物尺度在0.5Ls~2Ls范围内时,绕射系数随着结构物尺度的增大而变大;结构物尺度在3Ls~6Ls范围内时,绕射系数随着结构物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人工岛岛壁附近和其掩护区内绕射系数变化较明显;人工岛结构物尺度变化对绕射系数值有影响。文中给出了不同尺度人工岛绕射系数等值线图,可为工程设计中绕射波高确定提供参考。

    2018年02期 v.48;No.277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