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研究论文

  • 浮标升降方法观测底层拉格朗日余流的原理可行性分析

    生小萱;江文胜;毛新燕;

    针对目前没有观测底层拉格朗日余流有效方法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升降浮标观测底层拉格朗日余流的思路,并以象山港为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数值分析。该方法的核心是浮标上浮至海面进行定位和通讯,下沉到海底随海水漂流。假设浮标升至水面的位置即为该浮标在这一时刻的水底位置,就可以得到底层拉格朗日余流。但是由于水平流速在垂向上有变化,浮标在升降过程中水平位置会发生偏移从而产生误差,该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这种观测思路的可行性。本文利用FVCOM数值模式,以升降间隔周期、升降速度、释放位相以及追踪时间为实验变量分别计算它们对浮标升降过程中水平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降间隔周期取一个潮周期,升降速度取0.10m/s,释放位相选在低平潮时,追踪一个潮周期后计算的拉格朗日底层余流速度误差可以控制在5%左右。说明这种测量方式在原理上是具有可行性的。

    2017年S1期 v.47;No.27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3K]
    [引用频次:0 ]
  • 河口区芦苇湿地一株耐盐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党佳佳;白洁;赵阳国;胡春辉;田伟君;陈琳;李岿然;王洋;李东;

    筛选高酶活、耐受高盐环境的纤维素降解菌,并对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为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综合利用提供菌源。经刚果红水解圈初筛,纤维素酶活测定复筛,盐度梯度驯化,从辽河河口区芦苇湿地分离出一株高产酶的耐盐纤维素降解菌LHK-T3。经形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经鉴定属于贪噬菌属(Variovoraxsp.)。探究菌株在高盐环境下的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温度及pH对其生长量和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HK-T3在盐度处于20~35条件下,产酶能力仍保持在最大产酶的50%以上,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在盐度为25的高盐环境下,最适碳源为麦麸、最适氮源为NH4NO3,在温度为30℃、pH为6.0,发酵时间为72h时,菌株生长速率最高,且具有最大内切葡聚糖酶(CMCase)酶活达到727.62IU/mL。从河口湿地土壤中分离筛选的高效耐盐纤维素降解菌LHK-T3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在高盐条件下木质纤维素降解等相关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7年S1期 v.47;No.273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引用频次:4 ]
  • 沙尘沉降对黄海海域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影响

    赵帅;晨曦;高会旺;史冬婉;张晓浩;李岿然;

    亚洲沙尘是全球沙尘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海是受亚洲沙尘影响较大的海域。沙尘沉降是海洋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海洋异养细菌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亚洲沙尘沉降对黄海海域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影响,于2014年11月在北黄海S1站位和南黄海S2站位分别进行了船基围隔培养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沙尘和无机磷研究沙尘沉降对海洋异养细菌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沙尘的添加在南、北黄海海域均显著提高了异养细菌丰度和高核酸菌比例(HNA%),高浓度沙尘对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培养结束后使北黄海和南黄海异养细菌丰度分别增加了62%和45%;磷的添加在北黄海海域显著提高了异养细菌丰度和高核酸菌比例(HNA%),高浓度磷对异养细菌丰度和活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培养结束后使异养细菌丰度增加了50%。研究表明,沙尘能够缓解北黄海磷对异养细菌生长的限制,促进异养细菌的生长,增强异养细菌的活性,提高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南黄海海域,沙尘在短期内对异养细菌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降低了异养细菌的活性;沙尘在长期内对异养细菌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增强了异养细菌活性。等量沙尘的沉降方式不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2017年S1期 v.47;No.273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引用频次:0 ]
  • 包膜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张晓晓;汪多;田相利;董双林;

    以初始体重(1.57±0.04)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在对虾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5%、0.5%、1%、2%和3%的包膜丁酸钠作为6种实验饲料,进行投喂,养殖实验进行42d。研究表明,包膜丁酸钠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各包膜丁酸钠添加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和3%添加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2%和3%添加组对虾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1%、2%和3%添加组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0.5%添加组S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2%和3%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0.25%添加组对虾血清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添加组(P<0.05),与1%、2%和3%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对虾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余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上述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包膜丁酸钠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饲料中包膜丁酸钠的适宜添加量为2.08%。

    2017年S1期 v.47;No.273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引用频次:17 ]
  • 三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刘梦;王苓;田相利;董双林;

    为研究3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9cfu/kg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酪酸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并以1∶1∶1比例添加浓度为1×109和3×109cfu/kg的复合菌,共5个处理组。养殖42d后,测量了5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成活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3种菌及其复合菌均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等指标,且均在酪酸菌组取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料中添加3种益生菌及其复合菌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等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各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酪酸菌组各免疫指标均取得最大值。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3种菌及其复合菌均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其中以添加酪酸菌的效果最为显著。

    2017年S1期 v.47;No.273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引用频次:8 ]
  •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

    张蒙生;曲方圆;隋吉星;钟海霞;赵凡淇;涂梁莉;于子山;

    于2006年12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37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6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373ind./m~2和10.42g/m~2,丰度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生物量呈沿岸高、外围海域低的分布规律;调查海域IRI指数居于前10位的种中,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2种,显示了多毛类在调查海域的优势地位;多样性指数H’表明,调查海域除个别站位外底栖生态环境整体清洁;在23%相似性水平上,调查海域可划分为4个群落,群落呈明显地域性分布;沉积物类型显著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分布。

    2017年S1期 v.47;No.273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引用频次:5 ]
  • 基于菲、蒽化合物的油种鉴别诊断比值的抗风化能力研究

    张海江;韩彬;王传远;尹晓楠;王江涛;

    定期采集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岸滩溢油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考察了自然风化条件下基于菲、蒽化合物的油种鉴别诊断比值的中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为期142d的自然风化过程中,诊断比值2-甲基蒽/2-甲基菲、2-甲基蒽/9-甲基菲、2-甲基蒽/(3-+2-+9-+1-)甲基菲、(3-+2-)/(9-+1-)甲基菲受自然风化作用影响较小,相对标准偏差RSD%<5;2-甲基蒽/3-甲基菲、2-甲基蒽/1-甲基菲、2-甲基蒽/(9-+1-)甲基菲、2-甲基蒽/(3-+2-)甲基菲、蒽/(蒽+菲)受到一定程度的自然风化作用影响(5<RSD%<10)。

    2017年S1期 v.47;No.273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4 ]
  • 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烃降解菌增效含油污泥生物修复研究

    孙雨希;杨宗霖;于国辉;占容;梁生康;

    生物修复是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然而,具有强疏水性的油污染物在土壤基质上的吸附,导致在修复过程中传质速率低,以及石油降解菌的缺乏,可能是油污染场地修复效率低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户外修复实验,在选育混合石油烃降解菌的基础上,考察了土著微生物、接种混合石油烃降解菌和同时添加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含油污泥的油污降解作用,结合同步监测温度、pH、异养菌总数等参数,探讨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接种石油烃降解菌强化含油污泥修复作用的机制。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活性污泥中所选育的混合石油烃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率显著高于从其中分离出的单菌株,可作为外接菌剂以强化油污场地的修复。在24d的修复周期内,仅有土著微生物修复体系原油降解率达到29.7%;而接种混合石油烃降解菌,可有效提高修复体系的初始菌密度,并与土著微生物协同降解油污染物,该体系的油污染物降解率较土著微生物修复体系提高18.5%;而添加槐糖脂可以加快油污染物从土壤基质上解吸附速率,并与同时接种的混合石油烃降解菌协同增效油污场地的修复效率,该体系油污染物降解率较土著微生物修复体系提高35.0%。这表明,同时添加槐糖脂和接种混合石油烃降解菌是强化含油污泥修复的有效措施。

    2017年S1期 v.47;No.273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引用频次:15 ]
  • 发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特性的研究

    郭满;刘丽洁;夏莲;张皓爽;姬泓巍;

    本文选取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优良光学性能的碳量子点(CDs),并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研究了离子种类和浓度分别对碳量子点荧光信号的影响,并对其谱图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以柠檬酸为碳源与尿素反应可得到具有荧光性的碳量子点。在所研究的无机盐离子中,铜离子对碳量子点的荧光性有明显的猝灭效应,且铜离子浓度与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成线性负相关关系。由于CDs的荧光信号对于特定的离子有灵敏响应,本文结果可用于研究新的离子探针进行特定离子的定性定量分析。

    2017年S1期 v.47;No.27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引用频次:1 ]
  •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多尺度周期分析

    刘爽;刘冬雁;孙杨;殷自强;康雪宁;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scription,EEMD)方法是一种有效提取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周期的方法。本文采用EEMD及功率谱分析方法对最近267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记录进行分析,捕捉到了约5~6a、约11a、约22a、约45~55a、约100a和约200a等准周期及其振幅变化过程,其中,约11a周期贡献最大,约45~55a周期及约100a周期次之,其它短周期贡献不容忽视。

    2017年S1期 v.47;No.273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0K]
    [引用频次:3 ]
  •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水面宽度与单宽流量的时空变化

    翟珂;姚孟言;窦身堂;褚忠信;丛静艺;

    河流水面宽度与单宽流量,是重要的水力学和沉积动力学参数;遥感技术为获取这些参数并研究其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河道为例,利用Landsat影像和GIS技术,结合利津站的逐日流量资料,分析了清水沟流路1976—2005年期间河道水面宽度与单宽流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从空间上看,黄河三角洲河道水面宽度及其变幅由利津站向下游方向逐渐变大,而单宽流量及其变幅由利津站向下游方向逐渐变小;从时间上看,利津站下游水面宽度随时间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而单宽流量随时间有逐渐变大的趋势。本文的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水力学与沉积动力学研究提供水面宽度与单宽流量参数,同时为黄河三角洲的治理提供参考。

    2017年S1期 v.47;No.273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6K]
    [引用频次:0 ]
  • 考虑截面形状影响的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扩散反应过程数值模拟

    刘红军;戴波;盛连成;钱明;

    针对截面形状(矩形、圆形截面)对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扩散反应规律的影响,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不同截面形状下硫酸根离子的扩散反应方程。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模拟了一维和二维条件下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反应过程,分析对比了硫酸根离子在矩形截面和圆形截面中的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选择圆形截面构件代替矩形截面构件,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以及混凝土的耐久性。

    2017年S1期 v.47;No.27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引用频次:2 ]
  • 公路生态恢复效果评估研究——以荣乌高速烟威段为例

    廖琪;洪波;杨杰军;田冬军;孙钟野;宋霞;

    基于目前缺乏针对公路生态恢复工程的生态功能性评价框架的问题,以人工重建植被的景观效果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属性为研究重点,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公路生态恢复效果评估体系,并以荣乌高速烟威段生态恢复工程为例,综合评估该路段具体生态恢复对象生态恢复效果。研究发现,该路段生态恢复工程在改善植被群落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方面具有优势性,但在短期内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大型复杂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扰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型公路"目标。

    2017年S1期 v.47;No.273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3K]
    [引用频次:6 ]
  • 大型深海高压环境模拟系统筒体疲劳破坏分析

    于凯本;杨涛;孟庆健;王晓阳;李正光;

    高压环境模拟系统作为深海设备结构强度与密封性能检测系统,其受到90MPa的交变载荷作用,破坏形式为疲劳破坏。本文首先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压力筒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分析了压力筒在载荷作用下的危险区域。通过理论计算与ANSYS workbench模拟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运用名义预应力寿命法对筒体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理论计算,证明了ANSYS Workbench在疲劳分析中的可行性。筒体在90 MPa不同压力下循环次数的模拟,对压力筒在工作过程中的保养和维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7年S1期 v.47;No.273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1K]
    [引用频次:4 ]
  • PolSAR数据区域海冰LSSVM分类

    刘振宇;张毅;

    本文给出了一种结合影像分割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海冰监督分类方法。考虑到SAR数据的斑点噪声影响分类精度,首先利用分水岭算法和等级区域合并执行影像分割,利用分割后的区域代替像素开展分类研究,由于分割尺度影响分类精度,文中利用LSSVM算法对不同尺度下的分割结果执行分类,通过评估分类精度确定最优分类结果及其对应最优分割尺度,从而克服经验选择分割尺度缺乏理论依据的不足。利用两组SIR-C数据验证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总体分类精度超过85%,能较好的识别不同类型的海冰。

    2017年S1期 v.47;No.273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3K]
    [引用频次:0 ]
  • 第一猜测谱运行范围对MPI方法SAR海浪方向谱反演结果的影响

    黄冰清;曾侃;贺明霞;

    欧空局相继发射的多颗海洋卫星专门设计了波模式SAR数据,提供了27a全球二维海浪的连续观测。批量数据的精确反演对于海浪研究、海浪预报、海洋产业和军事活动至关重要。本文使用ORSI/OUC研发的基于MPI方法的卫星SAR海浪方向谱反演程序,研究了第一猜测谱运行范围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西北太平洋17 000幅波模式SAR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发现反演程序中MPI非线性反演方法第一猜测谱的运行范围对反演结果的能量密度、波长、传播方向和谱形结构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文中给出一个实例。进而选择10°S~70°N,90°E~170°W运行范围,利用NOAA/NDBC浮标数据,对17 000个反演的海浪方向谱数据进行同步印证,相对误差为4.5%,均方根误差为0.52m,偏差为0.01m。

    2017年S1期 v.47;No.273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7K]
    [引用频次:2 ]
  • 双参数CFAR舰船检测算法两种实现方法之分析与比较

    刘伊丽;张临杰;张晰;陈玉虎;

    双参数CFAR舰船检测算法在编程实现时,有常规实现方法和基于积分图像的两种常见方法。对这两种实现方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通过数据实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分析表明,对于常用的检测窗口尺寸,常规实现方法的复杂度和执行时间均低于基于积分图像的实现方法。但若需要对同一幅图像,改变检测窗口尺寸进行多次检测时,后者则具有一定优势。在图像尺寸和参数已定的情况下,有助于研究人员在两种实现方法之间做出选择。此外还对两种实现方法进行了OpenMP并行实验,结果表明常规实现方法的并行效率略优于基于积分图像的实现方法,但两者均不理想。

    2017年S1期 v.47;No.273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引用频次:14 ]
  • 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吸附钠和氯原子的影响

    孙宇;宋新祥;汪洁生;李春;元光;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羟基修饰的石墨烯纳米带(OH-AGNRs)吸附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吸附能、几何结构、电荷密度以及体系的态密度,并与边缘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H-AGNRs)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出现明显的起伏,边缘的起伏角度超过22°;羟基修饰石墨烯纳米带可以稳定吸附钠原子和氯原子,但是吸附能稍小于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无论边缘是羟基修饰还是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与中间区域的吸附特性相似,反映了石墨烯表面大π键的独特特性。

    2017年S1期 v.47;No.273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引用频次:2 ]
  • 对基于网络结构分析疾病敏感基因方法的改进

    王琨娣;赵熙强;赵亚萍;

    基于网络结构分析法研究疾病敏感基因方法是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分别对有无肾透明细胞癌的肾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做秩和检验,筛出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而后对筛选得到的基因构建互信息网,基于网络结构的7个统计量,提出了"面差"的新概念,进而提出一种新的筛选可能对疾病发展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构性关键基因的方法,并且由此得到了8个基因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潜在性致病关键基因。癌症的实验研究表明得到的8个基因中有6个是与肾细胞透明癌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并且预测剩余的2个基因可能对肾透明细胞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影响。

    2017年S1期 v.47;No.273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引用频次:1 ]
  • 基于包含邻居信息的相似网络融合对癌症亚型进行聚类

    赵亚萍;赵熙强;王琨娣;钊守凤;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图谱计划和癌症基因图谱计划的实施,大量的癌症数据集体涌现。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地集合起来,利用其互补性来区分癌症亚型变得尤为重要。现存在的很多方法大都根据单一的数据类型对癌症亚型进行聚类,这些方法忽略了数据之间交互影响的信息。相似网络融合(Similarity Network Fusion(SNF))是一种可以把不同数据类型融合到一起的有效方法,其中构建样本之间的相似网络是该方法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提出包含邻居信息的相似网络融合(Neighborhood-Information-Embedded Similarity Network Fusion(NSNF))方法,用包含邻居信息的多重紧密k近邻方法代替原有的k近邻方法来构建相似网络,并将其运用于癌症亚型聚类。最后用4种癌症的实验数据证明了提出的NSNF方法比传统的SNF方法在聚类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7年S1期 v.47;No.273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1 ]
  • 一类时滞随机最优松驰控制的最大值原理

    王建龙;魏立峰;

    本文通过引入更为一般的松驰控制过程,考虑带有时滞的随机最优控制系统,以解决控制集合U受到凸性条件限制的问题。在Hamilton函数满足关于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存在凹性假设的条件下,借助对偶方法和超前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良好性质,给出了带有时滞的随机最优松驰控制问题的最大值原理。

    2017年S1期 v.47;No.273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0 ]
  • 变系数分位数回归模型的贝叶斯推断

    董浩;李长军;

    主要考察一种基于非对称Laplace分布的变系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并利用可逆跳的MCMC算法来估计了变系数函数。这种估计方法充分考虑了每一个变系数函数的差异性,允许不同的系数函数有不同的节点个数和位置。本文最后以具有典型性的波士顿房价作为变系数分位数回归的贝叶斯估计的例子,说明了该模型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合理性。

    2017年S1期 v.47;No.273 16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引用频次:1 ]
  • 市长公开电话文本自动分类技术比较研究

    杨槟泽;李长军;

    通过研究青岛市市长公开电话的文本数据,提出了地点词的自动获取算法,并对文本分类中特征选择方法及分类器的组合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证明,对于电话短文本分类问题,特征选择方法 CHI与分类器的组合普遍优于LDA与分类器的组合,得到CHI+SVM则是分类效果最好的组合。

    2017年S1期 v.47;No.273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引用频次:2 ]
  • 一种利用局部多项式回归求解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的迭代算法

    葛永錱;李长军;

    利用局部多项式回归的方法,求解二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并且通过引入迭代的思想,使得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局部空间,而且也适用于全局空间。同时该方法还适合椭圆型的、抛物线型的等其他类型或其他阶数的偏微分方程。在文章末尾,给出两个数值例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7年S1期 v.47;No.273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引用频次:1 ]
  • 迭代法求解复非对称代数Riccati方程

    李倩;郭晓霞;

    近年来,复非对称代数Riccati方程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考虑复非对称代数Riccati方程的求解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复非对称代数Riccati方程极值解的存在唯一性,证得了在Q的比较矩阵Q是非奇异M矩阵的假设条件下,复非对称代数Riccati方程存在唯一的极值解,并且该解可由牛顿法和不动点迭代法求得,最后通过数值实验表明这两种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2017年S1期 v.47;No.273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0 ]
  • 求解等式约束不定最小二乘校正问题的一种数值方法

    聂超;王卫国;解朋朋;

    主要考虑求解等式约束不定最小二乘校正问题。基于不定对称矩阵的反三角矩阵分解,给出了求解不定最小二乘更新问题的一种数值方法。该算法主要通过正交相似变换将对应的增广矩阵化为块下反三角形式,使得原线性系统变得更易于求解,同时也给出了原问题和校正问题的解之间的关系。数值实验表明本文给出的数值方法是有效的,可以得到较精确的近似解。

    2017年S1期 v.47;No.273 19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引用频次:0 ]
  • 高维空间中具有梯度项的多孔介质方程解的爆破时间下界

    刘洋;方钟波;

    本文研究具有梯度项的多孔介质方程解的爆破现象。利用修正微分不等式技巧,导出了在高维空间中问题解发生爆破时爆破时间的下界估计值。

    2017年S1期 v.47;No.273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引用频次:0 ]

研究简报

  • 温度与盐度对壳金长牡蛎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徐成勋;李琪;

    本文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壳金长牡蛎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不同盐度(20、25、30、35和40)和4个不同温度(20、25、30和35℃),定期测量壳金长牡蛎面盘幼虫的壳高和存活率,采用单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温度实验表明,高温条件(30~35℃)下,幼虫死亡率较高,适宜幼虫存活的温度为20~25℃;升温能促进幼虫的生长,适宜幼虫快速生长的温度为25~35℃;均衡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最适幼虫人工培育的温度为25℃。盐度实验表明,高盐对幼虫的生长和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幼虫存活和生长的盐度均为20~30;均衡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最适合幼虫人工培育的盐度为25。研究结果表明,壳金长牡蛎苗种培育的适宜水温为25℃,适宜盐度为25。本研究结果将为壳金长牡蛎的大规模人工繁育和养殖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2017年S1期 v.47;No.273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引用频次:4 ]

综述

  • 基因组的测序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杨官品;郭栗;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如火如荼,高水平论文不断涌现,中国科学家成果丰硕。但是,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仍十分匮乏。三代测序技术和各类基因组辅助组装技术组合使用使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成为可能,这将拓展基因组序列的应用范围,也将有助于解析众多低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无法解析的生物学问题。本文综述了三代测序、光学物理作图、Hi-C辅助组装等在用的参考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新技术、新策略选项信息。

    2017年S1期 v.47;No.273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0K]
    [引用频次: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