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原旭;赵栋梁;邹仲水;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准确估计海-气界面CO_2通量显得非常重要。海-气界面CO_2通量通常利用块体公式,由气体交换速率与大气和海洋的CO_2分压差(ΔpCO_2)的乘积来计算。影响气体交换速率的因素很多,但一般经验性地与风速相联系,其测量方法通常有物质平衡法和涡相关法,后者给出的结果比前者大。基于前人的两类观测数据,提出了一个以风速为函数的气体交换速率新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最新的SOCATv2(Surface Ocean CO_2Atlas version 2)的ΔpCO_2数据集,计算了1982—2011年海洋对CO_2的净吸收量及其年变化,发现2001年海洋净吸收量存在一个最小值,2001年之后,海洋净吸收量迅速增加,而这一年变化特征主要由ΔpCO_2的年变化特征所决定,风速的影响可以忽略。
2017年12期 v.47;No.27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引用频次:1 ] - 赵经聪;吴东;赵耀天;
提出了一种基于星载激光雷达CALIOP数据检测海雾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低云和低空气溶胶的衰减后向散射特性,以及研究CALIOP海表误判区的衰减后向散射特性,发现了海表误判区其实是一种与海表相接的云,即海雾。继而,通过反演海表误判区的消光系数和能见度,发现98%以上海表误判区的消光系数低于1km,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海雾检测方法丰富了海雾案例选取途径,拓展了海雾样本点来源,对研究海雾特性具有积极意义。
2017年12期 v.47;No.275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引用频次:8 ] - 赵柳倩;永吉卓玛;张龙军;
Wang等提出了青藏高原亚流域是黄河水体中高DIC的主要来源,是黄河DIC输运通量主要贡献者的观点。然而青藏高原亚流域最大的三条支流—洮河、湟水和大通河均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流域面积总和约占青藏高原亚流域的25%,主要支流化学风化对大气CO_2的消耗量,以及CO_2消耗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部分还是主要与黄土分布相关值得关注。本文根据2015年8月对洮河、湟水和大通河及干流兰州站的调查采样,运用Forward模型分析河水主要离子来源,研究了各支流化学风化强度。结果表明:洮河、湟水和大通河三条支流的化学风化大气CO_2消耗量分别为54.85×108、33.77×108和50.04×108 mol·a-1,CO_2消耗率分别为21.96×104、22.01×104和33.08×104 mol/km2·a,并以碳酸岩风化消耗为主。三条支流CO_2消耗量占青藏高原亚流域的32.8%,DIC输运通量占31.9%,且主要来自与黄土有关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错地带以及黄土高原部分。
2017年12期 v.47;No.275 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引用频次:1 ] - 李璐;邹立;孟泰舟;杨阳;王金爽;任倩倩;戴群英;
为深入认识芦苇湿地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分别于2015年5、6和9月,对辽河口湿地芦苇生长密集区和稀疏区积水进行24h连续监测,通过分析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来揭示芦苇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湿地积水CDOM的组成、性质和转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DOM相对含量以5月最高,其吸收系数a(280)约是9和6月的2倍;5和6月CDOM平均分子粒径相当,略高于9月。CDOM荧光组分由高到低依次包括类富里酸、类色氨酸、类腐殖酸、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酪氨酸五大类,其中类腐殖质组分占50%以上。DOC含量、CDOM相对含量和CDOM荧光强度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研究区域CDOM的来源或产生过程具有相似性,或者相伴发生。CDOM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与环境理化因子的CCA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积水中的初级生产是9月CDOM的初始来源,温度和光照是促进CDOM降解和转化的主要因素。芦苇生长初期和快速生长期苇田积水中CDOM主要为自生源,5月主要来自河水与苇田冬季留存有机物再溶解后的混合,6月积水中初级生产活动对溶解有机物有一定程度的添加;9月芦苇生长成熟期苇田积水中初级生产活动最为旺盛,带来旺盛的微生物活动。
2017年12期 v.47;No.275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引用频次:8 ] - 徐安乐;胡晓伟;黎中宝;黄永春;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对机体具有抗病助长和影响营养代谢等作用。本研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浒苔,研究其不同添加浓度(0、1%、2%、3%、4%和5%)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的浒苔,显著降低了石斑鱼饵料系数(FCR),提高了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浒苔的添加对石斑鱼成活率(SR)和肥满度(CF)的影响不显著,对肝体指数(HSI)的影响仅在2%添加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4%的浒苔,显著提高了石斑鱼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ACP活性在5%添加量时达到各组中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在2%和5%添加量时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受浒苔添加的影响不显著。(3)4%浒苔显著提高了肠脂肪酶、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肠总蛋白(TP)含量仅在1%添加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浒苔的添加对肠道中淀粉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浒苔能够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力,且最佳添加量为4%。
2017年12期 v.47;No.275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引用频次:10 ] - 韩自强;李琪;
为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壳橙品系的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本实验随机选取144只二龄壳橙品系长牡蛎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壳高(XH)、壳长(XL)、壳宽(XW)、活体总重(YL)和软体部重(YS),以壳形态性状(XH,XL,XW)为自变量,体质量性状(YL,YS)为因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测量的长牡蛎橙色品系各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表型相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壳形态性状对活体总重直接影响依次为壳高(0.477)>壳宽(0.336)>壳长(0.326),壳高对活体总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28),是影响活体总重的主要因素;然而,软体部重的相关系数R2<0.850,表明可能还存在对软体部重影响较大的其他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最优回归方程。
2017年12期 v.47;No.275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27 ] - 王彩霞;吴绍强;林祥梅;王素华;冯春燕;徐赓;
以焦磷酸测序技术为检测平台,在研究包纳米虫基因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包纳米虫(Bonamiaspp.)DNA序列的保守区域,利用焦磷酸测序软件设计专用引物。以OIE推荐的PCR方法构建的阳性质粒作为模板,建立了包纳米虫的PCR-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确定测得序列为包纳米虫序列,经酶切位点分析可鉴别感染种类。以建立的包纳米虫PCR-焦磷酸测序方法对进口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样品进行检测,同时以OIE推荐的PCR-RFLP方法进行对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CR-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可以在基因序列水平上准确鉴定样品是否为包纳米虫感染以及感染种类,检测结果与OIE推荐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口岸包纳米虫感染情况的检测鉴定。
2017年12期 v.47;No.275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引用频次:1 ] - 隋昊志;薛莹;任一平;邹易阳;于磊;
根据2011年3、5、7、9和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渔业资源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州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类群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本次调查共采集96种鱼类,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选取其中的58种鱼类(其生物量之和占所有鱼类总生物量的95%以上),依据适温类型、产卵类型、摄食类型和洄游类型四个方面,对生态类群进行划分和研究。研究表明,从适温类型来看,海州湾各季节暖温性鱼类的生物量和种类数均超过总数的40%,占首位,其次是暖水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从产卵类型来看,海州湾鱼类以浮性卵鱼类和黏着沉性卵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8.17%和31.19%。从摄食类型来看,海州湾各季节均以底栖生物食性鱼类为主,其种类数和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5.17%和65.42%。从洄游类型来看,海州湾洄游鱼类(包括长距离洄游和短距离洄游)的种类数和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7.25%和57.11%。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鱼类生态类群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优势种的季节变化也十分明显,其变化规律与生态类群基本一致。
2017年12期 v.47;No.275 5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引用频次:25 ] - 李渊;张丽艳;张然;宋普庆;王良明;张立;林龙山;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苍南海域冬季采集的仔稚鱼进行物种鉴定,以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性。所有仔稚鱼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出10个形态种,但经条形码技术可鉴定出11个有效种。序列相似性结果显示11个形态种中10种可鉴定到种的水平,1种无法匹配到相应的物种。条形码间隙分析结果显示各物种的最小种间遗传距离均高于该物种的最大种内遗传距离,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由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同一形态种的不同个体聚为一支系,各物种间能明显区分开。同时结合本次渔业资源现场调查结果,发现11种仔稚鱼中仅有5种的成鱼出现在本次调查中,剩余6种为新出现种类。可见,DNA条形码技术除了能提高仔稚鱼物种鉴别的准确性外,还能对物种多样性调查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2017年12期 v.47;No.275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引用频次:12 ] - 林国红;董月茹;李克强;王淑萍;王修林;
本文以渤海为例,建立了赤潮发生关键控制因子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因子检索汇总、备选因子筛选、备选因子关联性分析、影响因子独立性、变动性分析、关键控制因子的识别等环节。通过对1990—2009年20年间与渤海赤潮发生相关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要素的波动性,通过灵敏度分析,将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结合起来确定关键控制要素。结果显示,有14个要素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0%,命名为备选因素。基于横向和纵向关联性分析,保证了有9个可以量化的要素,通过变异性系数和熵值法计算要素的权重,表明N/P、DIN、DIP、COD和降水具有较强的信息分辨能力。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的结果,渤海赤潮发生的关键控制要素主要是DIN、DIP和N/P。它表明在渤海海域赤潮频发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养分的输入,尤其是过量的氮养分输入所造成的营养结构失衡有关。因此,一些措施例如增加控制污染,减少陆源养分输入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渤海赤潮的治理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2017年12期 v.47;No.275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引用频次:13 ] - 董胜;陈更;
调谐液体阻尼器(TLD)是有效的结构减振装置。TLD在激励作用下内部液体运动属于晃荡问题。本文建立了求解二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模型。数值模型采用对时间积分的分步方法求解压力项,THINC格式捕捉自由面。利用晃荡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模拟了不同深度的浅水TLD在不同频率激励作用下内部液体的运动,计算了TLD晃荡产生的阻尼力。分析激励频率对TLD中液体运动的形态和阻尼力的影响。浅水TLD中液体运动形态主要为行波。TLD产生的阻尼力受激励频率影响,在固有频率附近产生共振现象,阻尼力大,减振效果理想。
2017年12期 v.47;No.275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引用频次:1 ] - 尹全超;张彦敏;王运华;
利用L波段Uninhabited Aerial Vehicl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UAVSAR)全极化数据,对成像海域海浪斜率的反演进行了研究。其中,沿SAR图像方位向海浪斜率是通过Krogager分解右旋和左旋圆极化相位差方程所提取的极化方向角,并利用该极化方向角的偏移量进行求解。而在求解海浪沿距离向的斜率的过程中,本文则选取了平均散射角(α角)、一致性参数、极化相干矩阵对角元素T22/T11、同极化比四种极化特征参数,并基于Bragg共振散射模型,对这四种极化特征参数的近似表达式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分析发现这四种极化参数都是入射角的单调函数,从而使得利用这四种极化参数拟合求解距离向海浪斜率成为可能。本文中选取37景UAVSAR海浪图像,采用极化方向角及其他四种极化参数分别对海浪方位向和距离向斜率进行了拟合反演,并通过反演所得海浪斜率谱进一步计算出感兴趣海域海浪的波长、周期、传播方向、斜率均方根、有效波高等参数,将所得结果与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提供的浮标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对反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T22/T11、一致性参数的所得结果较好,同极化比次之,α角稍差;另外,从计算的复杂程度来说,T22/T11、一致性参数、同极化比较之α角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极化分解。
2017年12期 v.47;No.275 11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引用频次:0 ] - 张巍;李雯;陈丹;李增杰;
本文提出无监督的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的潜在语义模型来处理多语种混合文本的语种鉴别问题。区别于一般的依据困惑度对模型进行筛选的方法,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最小描述长度(MDL)的新方法,用collapsed Gibbs Sampling(CGS)学习算法来训练得到相应的LDA模型。本文采用mitlm工具包生成N-gram计数文件并构建了用于多语种识别的字符级语言模型。之后本文使用了3种不同的语种鉴别系统与LDA模型做对比实验。实验选取ECI/MCI标准数据库中9种欧洲系语言进行鉴别实验,在没有任何标注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好的准确率和召回率结果。
2017年12期 v.47;No.275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引用频次:1 ] - 李效敏;刘雪峰;徐会彩;孙银龙;
本文研究亚纯函数及其q-差分算子或差分算子的1类非线性多项式的导函数分担1个非零公共值的亚纯函数的唯一性问题,这些问题涉及2009年方明亮提出的1个涉及微分多项式的亚纯函数的唯一性问题。本文结果推广了方明亮等人的有关结果。
2017年12期 v.47;No.275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