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研究论文

  • 西太平洋暖池海域上层海洋热盐含量初步研究

    杨小欣;吴晓芬;刘增宏;

    基于2001年1月—2014年7月期间的Argo温盐剖面资料,利用循环平稳经验正交函数(CSEOF)分解、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海域上层海洋热盐含量的空间分布、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暖池海域次表层热含量的变化要远远大于表层,盐含量以表层变化为主,次表层变化不大,且热含量受ENSO事件影响较大,而盐含量受ENSO事件的影响并不大,以气候态变化为主;CSEOF分析表明,暖池海域热含量第一模态空间场具有显著的东-西反相位年际振荡,盐含量第一模态则呈正-负-正的三极子变化模态,时间序列显示,热含量在2007年以后伴随ENSO事件经过了3次位相调整,盐含量在2007年以后只经过一次位相调整。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含量变化主要受到ENSO、局地风和纬向流的影响,而引起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更为复杂,其中纬向流和淡水通量对研究海域盐含量的影响均为正反馈效应。

    2016年04期 v.46;No.253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引用频次:0 ]
  • 一次天气尺度扰动过程对东海北部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的影响

    王磊;张苏平;

    利用2013年6月船载GPS探空、云高仪资料,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分析一次天气尺度扰动(锋面过境)过程对东海北部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垂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梅雨锋影响,航测区域上空在整个过程中都有低云覆盖,MABL没有呈现日变化特征;当MABL为稳定边界层时,锋面与站位距离越近,站位上空增强的上升运动导致MABL高度越高。梅雨锋过境前后云层之上都覆盖有较为稳定的逆温层,受锋面抬升作用,云底高度和云顶逆温层高度在锋面过境后高度变高;锋面过境导致航测区域上空700hPa以下大气的上升运动增强,水汽上升到更高位置,云底从MBAL中脱离。锋面过境后,3 000m以下整层大气相对湿度较大,大气层结退耦的产生导致云分层形成高度不同的多层云。

    2016年04期 v.46;No.253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引用频次:0 ]
  • 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对大菱鲆幼鱼代谢及免疫反应的影响

    苗淑彦;韩冬冬;聂琴;苗惠君;张文兵;麦康森;

    为研究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代谢及免疫反应的影响,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的基础上,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D1、D2、D3和D4),饲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93%、5.80%、15.98%和28.27%,脂肪含量分别为16.48%、12.82%、10.78%和6.64%,其中糊精为糖源,鱼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在室内流水系统中养殖大菱鲆幼鱼((8.32±0.06)g),检测大菱鲆幼鱼的血液和肝脏中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及抗氧化指标,试验周期为9周。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大菱鲆的血糖含量、血浆胰岛素含量、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显著升高。其中,D4组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D1组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对血浆中总氨基酸、总胆固醇(CL)和甘油三酯(TGs)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糊精含量的不断上升,血浆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下降趋势。肝脏中碱性磷酸酶(AKP)和CAT活性以及T-AOC也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但肝脏溶菌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当饲料可溶性糖含量为15.98%时,肝脏SOD活性最高(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既影响大菱鲆幼鱼的糖和脂类代谢,又影响其免疫力。在实际生产中,除了关注饲料中糖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还应关注糖对鱼体代谢及免疫的影响。

    2016年04期 v.46;No.253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0 ]
  • 草鱼-鲢-鲤混养生态系统的EwE模型分析

    周波;董双林;王芳;

    采用EwE模型软件,构建了一个具有14个生物功能组的草鱼、鲢和鲤混养生态系统EwE模型,对草鱼、鲢和鲤混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研究表明,草鱼、鲢和鲤混养生态系统主要由3个营养级构成。从营养物质流量看,营养级Ⅰ流量最大,占系统总流量(TST)的56.90%;营养级Ⅱ、Ⅲ、Ⅳ、Ⅴ的流量随营养级的增加而递减,分别占总流量的34.45%、8.20%、0.44%和0.003%。食物网和营养级之间营养流动分析表明,系统营养流通的主要途径为从浮游植物开始的牧食链、从碎屑开始的腐食链和从饲料开始的饲料链。从生态营养学效率(EE值)看,除螺类的EE值为零外,大部分功能组的EE值都较高,表明系统中大部分功能组都得到了较好的利用。碎屑在草鱼、鲢和鲤混养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来源是细菌、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且碎屑的EE值较高(水中为0.903,底泥为0.551),表明大部分碎屑重新进入食物链循环,碎屑得到了再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草鱼、鲢和鲤混养的模式可以进一步优化,建议增加放养鱼类的密度,同时引进一些其他鱼类(如青鱼和鳙鱼),以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益。

    2016年04期 v.46;No.253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引用频次:0 ]
  • 金乌贼幼体捕食行为及捕食能力的研究

    雷舒涵;张秀梅;张沛东;覃乐政;

    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并记录胴背长为8.2~22.9mm的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幼体的捕食行为,通过分析不同的捕食行为指标研究金乌贼幼体的捕食能力。研究发现,金乌贼幼体对糠虾的捕食行为分为攻击和摄食两部分,其中攻击行为分为发现、定位和捕捉3个阶段。金乌贼幼体捕食成功率较高,胴背长大于10mm的幼体捕食成功率大于80%。捕食发生次数(FT)、攻击距离(AD)、最大攻击距离(MAD)和总捕食时间(TFT)与胴背长(DML)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分别为:FT=0.107DML2-0.170DML+3.157,AD=-0.030DML2-1.641DML+3.150,MAD=-0.067DML2+3.226DML-2.682,TFT=-7.947DML2+404.9DML-1079;总捕食量(TFA)与胴背长呈指数关系(TFA=5.254e0.133DML);食饵操纵时间(HT)与胴背长呈幂函数关系(HT=1587DML-0.91)。捕食发生次数、攻击距离、最大攻击距离、总捕食时间和总捕食量随生长而增大,食饵操纵时间随生长而减少,表明金乌贼幼体随生长捕食能力迅速增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头足类行为生态学理论知识。

    2016年04期 v.46;No.253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引用频次:0 ]
  • 添加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养殖环境的影响

    叶建勇;单洪伟;王贤丰;马甡;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使用悬浮絮团发生装置(对照组未使用),设置空白对照组、芽孢杆菌(Bacillus sp.)组、产纤维素酶菌组、共同添加组,检测养殖环境中水质指标、细菌数量和对虾生长指标,评估添加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养殖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芽孢杆菌组、产纤维素酶菌组、共同添加组的氨氮浓度在实验前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中后期,亚硝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物絮团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添加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能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浓度。芽孢杆菌组、共同添加组水体中芽孢杆菌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产纤维素酶菌组(P<0.05);芽孢杆菌组、产纤维素酶菌组、共同添加组的弧菌数量在实验后期都低于对照组,对虾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换水比例较对照组低30%。结果表明:甘蔗渣悬浮颗粒和芽孢杆菌的添加,能增加和维持水体中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改善养殖环境,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系数。

    2016年04期 v.46;No.253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引用频次:0 ]
  • 虾青素琥珀酸二酯的制备工艺及其结构表征

    张婷;徐杰;周庆新;李学敏;杨澍;薛长湖;

    虾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癌变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但由于虾青素水溶解性(分散性)的限制致使其生物利用度和应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以丁二酸酐和合成虾青素为原料(摩尔比为10∶1),以三乙胺为催化剂(与合成虾青素的摩尔比为3∶1),合成虾青素琥珀酸二酯;经硅胶柱层析,用氯仿-甲醇(90∶10,v/v)混合液进行洗脱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合成的虾青素琥珀酸二酯进行分析,测得其纯度达95%;经紫外光谱扫描,测得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87nm,与虾青素的最大吸收波长接近。薄层色谱结果显示,虾青素琥珀酸二酯的极性增大,LC-(APCI)MS/MS分析得到其分子量为796.5,从其裂解碎片中可得到虾青素的碎片离子m/z561.5和m/z579.5。通过1 H NMR和DEPTQ谱进行验证,合成产物为虾青素琥珀酸二酯。

    2016年04期 v.46;No.253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引用频次:0 ]
  • 三疣梭子蟹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评估

    高保全;刘萍;李健;王清印;

    准确可靠的遗传力是育种实践的前提,本研究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和室内定向交尾技术完成亲蟹交配,交配模式为1个雄性三疣梭子蟹配3个雌性三疣梭子蟹,建立100组上述交配组合;经过交尾、越冬,次年春天成功构建了37个三疣梭子蟹全同胞家系,其中13个半同胞家系;80和120日龄时每个家系随机选取30个左右个体,测量其全甲宽、甲长、体高3个生长性状。通过SPSS 11.5一般线性模型(GL.M),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评估全甲宽、甲长、体高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80日龄3项生长性状总平均值分别为(77.99±11.42)、(35.90±5.84)、(20.13±7.77)mm,80日龄遗传力估计值为0.51~0.69;120日龄3项生长性状总平均值分别为(122.73±12.80)、55.(13±5.39)、(29.99±3.34)mm,120日龄遗传力估计值在0.27~0.70之间。通过t检验发现只有基于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基于母系半同胞、父系半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三疣梭子蟹2个发育阶段狭义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为全同胞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53~0.60和0.45~0.50。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3项重要经济性状属于高度遗传力,说明对其选择具有较大的潜力。

    2016年04期 v.46;No.253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引用频次:0 ]
  • 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谭建;罗坤;栾生;曹宝祥;郭兆加;许圣钰;孔杰;

    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种虾养殖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应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种虾,设定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30、40、50、65尾/m2),初始体重:(0.102±0.008)g,研究凡纳滨对虾种虾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长情况。养殖期间定时对对虾体重和水体指标(氨氮、亚硝酸氮、pH、水温、微生物)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对各项数据分析表明:低密度组(30、40、50尾/m2)凡纳滨对虾体重增长较快,各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83±0.03)%、(3.87±0.01)%、(3.81±0.03)%,绝对增重率分别为(0.201±0.009)、(0.214±0.004)、(0.194±0.009)g/d,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组(65尾/m2)的凡纳滨对虾体重增长较慢,特定生长率和绝对增重率分别为(3.41±0.02)%和(0.107±0.004)g/d,该结果与低密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密度组中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要优于高密度组,4个密度组中氨氮、亚硝酸氮、绿菌均维持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仅仅黄菌数量略高。综合分析,采用该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最优密度为50尾/m2。因此,本研究可为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凡纳滨对虾种虾提供参考。

    2016年04期 v.46;No.253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引用频次:0 ]
  • 象山港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水平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丰卫华;陈立红;宋伟华;曹静;郑芳琴;朱根海;

    根据2013年象山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Hg水平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区出现在B区(黄墩港)、E区(西沪港)和G区(港口),A区(铁港)为低值区,与海区底质类型相关;而Cd的分布特征与Cu相反;As表现为港内低、港中和港口高的分布特点。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Cd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较大,大部分区域已达到较严重的危害程度,是研究海域的主要环境风险因子之一。

    2016年04期 v.46;No.253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引用频次:0 ]
  • 强降雨对胶州湾生源要素补充和分布的影响

    张艳军;赵润德;胡跃诚;王伟;杨南南;梁生康;王修林;

    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对地表的强烈冲刷作用可将大量淡水和生源要素从陆地输送到近海,从而在短时间内对近海的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造成显著影响。本文以胶州湾这一典型的半封闭海湾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台风"达维"对青岛地区带来的强降雨事件为背景,通过降雨前后生源要素入湾河流和湿沉降输入及海上分布同步调查,考察了强降雨对胶州湾生源要素的输入、浓度及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强降雨过程中,通过河流和湿沉降输入的生源要素DIN、SiO3-Si、PO4-P通量分别是降雨前的2.7、19.7和25.6倍。相应地,胶州湾表层海水中DIN、SiO3-Si、PO4-P平均浓度分别达到(37.90±26.72),(20.18±17.22)和(1.75±1.28)μmol·L-1,分别是降雨前的1.5、2.4和2.3倍;同时,胶州湾中生源要素的结构发生明显改变,N/Si/P的比例从降雨前的24∶8∶1变化为降雨后的19∶10∶1,更接近Redfield值和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进一步运用富营养化指数(EI)分析表明,降雨后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整个海域EI指数平均值由降雨前的(4.35±6.40)升高到降雨后的(13.71±21.20),同时降雨后的EI>5的严重富营养化区域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分析表明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提供了大量适宜浮游植物生长的生源要素,这可能是导致胶州湾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的原因。

    2016年04期 v.46;No.253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引用频次:0 ]
  •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海洋微生物发酵产角鲨烯的研究

    王晓龙;谭延振;候路宽;崔球;宋晓金;李文利;

    采用响应面法对海洋微生物Pseudozymasp.SD301发酵产角鲨烯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葡萄糖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进行4因素响应面实验设计,以角鲨烯产量为响应值,优化菌株Pseudozymasp.SD301的培养条件,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浓度为67.2g·L-1、接种量为1.5%、培养温度为26℃、装液量在41mL/250mL的最优培养条件下,角鲨烯产量为1.152g·L-1,比出发条件提高了3.62倍,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吻合良好。

    2016年04期 v.46;No.253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引用频次:0 ]
  • SBBR处理低盐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研究

    张磊;刘如玲;张晓玲;刘哲;佘宗莲;

    采用流化床填料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考察了低盐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盐度范围内(0.15~1.00),提高盐度对CODCr的降解影响很小,去除率都接近90%;氨氮去除率在0.45盐度时达到最大,为90.1%,当盐度提高到0.60和1.00时,氨氮去除率分别下降到88.4%和87.3%,NO-2-N浓度明显上升,亚硝酸盐积累率由不足10%分别提高到14%和35%;在每个盐度下TN去除率都在70.0%以上,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并且在0.15~0.45的盐度范围内,同步硝化反硝化率(ESND)与盐度呈正相关。当盐度>0.45时,ESND开始下降,SBBR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受到抑制。

    2016年04期 v.46;No.253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引用频次:0 ]
  • 滨海城市热环境驱动因素分析——以青岛地区为例

    马安青;马冰然;张震;邢容容;余玮玮;韦婉;孙硕;

    综合分析青岛地区热环境的驱动因素,本文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DMSP/OLS稳定灯光数据、DEM等数据,首先运用单窗算法反演出青岛地区的地表温度,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高程、坡度、植被覆盖、不透水表面、土地利用程度和社会经济等指标与地表温度的关系;补充香农多样性指数、斑块聚集度和散布指数3个景观因子,对这9个指标进行空间主成分分析,确定它们对青岛地区地表温度的贡献率。结果发现,高程、坡度、植被覆盖与地表温度成负相关,不透水表面、土地利用程度、社会经济与地表温度成正相关;第一、二主成分均为土地利用程度,第三主成分为植被覆盖,第四主成分为景观格局。因此,本文所选因子对城市热岛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土地利用程度、植被覆盖度和景观格局是影响青岛市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核心影响因素为土地利用程度。

    2016年04期 v.46;No.253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引用频次:0 ]
  • 水产品加工厂污泥焚烧灰中磷及重金属释放特性研究

    魏铭泽;张彩杰;戚秀芝;张科亭;金春姬;

    研究加酸、加热条件对水产品加工厂污泥焚烧灰中磷及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污泥焚烧灰中PO3-4-P在焚烧温度600℃时浸出量是150.0mg/g,900℃时较600℃时浸出量增加了15.1%,同时900℃焚烧灰中重金属Cd、Ni和Pb的浸出率最大,分别为40%、22%和3%左右;酸浓度对磷浸出影响较大,H2SO4、HCl、HNO3三种酸对磷的最适提取浓度分别为0.2、0.5和0.5mol/L,TP浸出率均高达80%以上,PO3-4-P浸出量分别高达182.9、174.0mg/g和187.8mg/g。以0.2mol/L的H2SO4为浸提剂时,重金属浸出较少,Cd、Cr、Cu、Ni、Pb和Zn的最大浸出率仅为23.1%、18.0%、19.5%、12.9%、4.8%和21.1%;酸浸提焚烧灰中磷时,表现为快速释放后缓慢平衡的特点,最佳浸提时间20min时,TP释放率达到75%以上,其中95%以上为易于回收利用的PO3-4-P;不同浸提温度对污泥焚烧灰中TP浸出率影响较小,且浸出溶液中90%以上为PO3-4-P,所以选择常温条件即可。

    2016年04期 v.46;No.253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引用频次:0 ]
  • 基于实测数据的潮流能发电场机组布置方法

    王树杰;纪合盼;谭俊哲;袁鹏;

    潮流能发电场是潮流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开发的必然选择,潮流能发电场机组布置及方法研究是潮流能发电场规划的关键,本文依据实际海域的潮流能资源勘查与地理水文测量数据,对潮流能发电场机组布置与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发电场的选址条件选定发电场的海域范围,确定水轮机的设计参数,按照水轮机最优排列间距,合理布局水轮机,优化水轮机安装数量,预测发电场年发电量,为实际海域潮流能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为实现潮流能发电规模化商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6年04期 v.46;No.253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引用频次:0 ]
  • 海庙港新增通用泊位工程水动力数值模拟

    殷齐麟;王智峰;董胜;高俊国;

    海庙作业区是莱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吞吐量预测,现急需建设#5、#6泊位并对码头前沿水域进行疏浚。本文采用MIKE21中HD模块建立渤海湾潮流模型,研究工程建设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为了得到更精确的结果,采用嵌套网格离散工程海域。将数值模型的结果与测站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潮流的相位差为10min,潮位差10cm。计算得到的潮流流速也与观测结果吻合良好。根据验证结果,作者认为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潮流场。基于工程前后不同的岸线和水深数据,分别建立了工程前后的数值模型,通过结果对比,得到以下结论:(1)海庙作业区位于太平湾南部,该海域的潮流为非正规半日潮型,平均涨潮历时大于平均落潮历时,日不等现象较为明显。(2)落急时刻海庙作业区整体水流方向为SW-NE向;涨急时刻海庙作业区北部海域水流流向主要为N-S向,向南逐渐改变为NNW-SSE向。(3)工程建设前,起到挑流作用的主要是作业区西部的堤防;全部工程建设后,起到挑流作用的主要是作业区西部的新码头岸线;工程建设导致码头西部在涨急、落急时刻的流速均有所增大,且增幅超过10cm/s,岸线的变化导致水流方向变化较为明显,最大值超过20°。(4)港池的开挖导致作业区南部水域水流速度明显减小,流态平顺,有利于港池的靠船作业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港池流速变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来沙方向的来沙量对于港池清淤的间隔时间影响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给予相应的措施。

    2016年04期 v.46;No.253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引用频次:0 ]
  • 基于小波消噪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损伤检测技术研究

    聂杰文;徐明强;王树青;

    针对经验模式分解(EMD)易受噪声影响的缺点,提出采用小波消噪结合Hilbert-Huang变换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首先对含噪声振动信号进行小波消噪预处理实现信噪分离,再进行EMD分解得到若干固有模态函数(IMF),利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得到其瞬时频率。提出了一个基于低阶瞬时频率变化率的损伤判定指标,利用此指标可以判断损伤是否发生。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小波消噪结合HHT的方法是进行损伤检测比较有效的方法。

    2016年04期 v.46;No.253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引用频次:0 ]

技术报告

  • 古珠江三角洲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分析——以惠西南地区为例

    丁琳;杜家元;张昌民;罗明;牛胜利;陈玲玲;

    在总结珠江口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岩性油藏勘探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为有效储层、有效圈闭及有效充注的识别。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古珠江三角洲陆架区域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以勘探程度较高的惠西南地区为例,提出了古珠江三角洲岩性油藏的主控因素:"富洼优相控带"、"两面分级控砂"、"两线耦合控圈"、"断砂顺脊控藏",并指出以成藏为驱动的岩性油藏的连片性勘探是获得岩性油藏大储量的关键。

    2016年04期 v.46;No.253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引用频次:0 ]

研究简报

  • 基于脉冲和时滞效应的拟线性双曲系统的(强)振动性分析

    罗李平;罗振国;曾云辉;

    脉冲偏微分系统能够成功地应用于力学、理论物理、化学及人口动力学、生物工程、最优控制和经济学等方面的数学模拟。振动性理论作为脉冲偏微分系统定性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考虑一类基于脉冲和时滞效应的拟线性双曲系统的(强)振动性问题,直接从(强)振动的定义出发,借助新的处理拟线性扩散项的技巧、Green散度定理和第二类边界条件把这类系统解的振动问题转化为脉冲时滞微分不等式不存在最终正解的问题,并利用二阶脉冲时滞微分不等式的某些结果,建立了该类系统在第二类边界条件下所有有界解(强)振动的若干充分判据,结论充分地表明系统振动是由脉冲量和时滞量引起的,"强振动性"的判别条件比"振动性"的判别条件更强些。

    2016年04期 v.46;No.253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