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研究论文

  • 基于船载GPS探空数据的黄东海大气边界层高度分析

    孔扬;张苏平;

    根据2012年5、11月2次船载GPS探空资料,结合CFSR再分析、OISST海温、沿岸站位L波段雷达数据等,对黄东海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GPS探空数据表明,正的海气温差产生对流边界层,负的为稳定边界层。相比陆地边界层,MABL的日变化很小。5月份,MABL较低,暖区的海气温差大小与MABL高度相关,而冷区风切变的影响较为显著,太阳辐射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MABL高度。11月,MABL远高于5月,海气温差、太阳辐射均能影响MABL高度,风切变贡献很小。5月份海洋锋暖水侧的水汽能到达MABL以上,冷水侧水汽则维持在MABL中;11月水汽被限制在MABL以内。通过青岛、洪家站的L波段雷达数据对比,得到沿岸地区的大气边界层具有与MABL相同的季节变化,能够代表黄、东海MABL特征,但日变化更加剧烈,因此在替代研究海上MABL日变化时具有局限性。

    2014年11期 v.44;No.23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引用频次:5 ]
  • 青岛地区海雾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马艳;郝燕;王颖;

    通过1978—2007年3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青岛地区海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海雾是对青岛地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结合1984—2007年的雾灾情普查资料,采用灾害学风险评估的指标加权综合模型,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开展了海雾气象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青岛沿海地区是海雾的高发区,6、7月是海雾发生的高频时期,海雾灾害高风险集中在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的西南部和黄岛区东部沿海一带。

    2014年11期 v.44;No.236 11-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引用频次:11 ]
  • 光色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王芳;王馨;刘恒彤;董双林;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5种光色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光色下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存在一定差异。黄光下,蟹的特定生长率(SGRd)最高,显著高于白光和蓝光处理组(P<0.05),而与红光和绿光处理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蓝光下,蟹的SGRd显著小于除白光外的其他处理组(P<0.05)。2.不同光色下三疣梭子蟹的摄食存在一定差异。蓝光下,蟹的摄食率(FId)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处理组(P<0.05),但其食物转化效率(FCEd)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黄光下则呈现相反的趋势。3.不同光色下三疣梭子蟹的能量分配存在一定差异。黄光下,蟹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高,显著高于红光外其他光色处理组(P<0.05),其能量转化效率呈现相同的趋势;而蓝光下,蟹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其能量转化效率呈相似趋势。结果表明,黄光下,三疣梭子蟹食物转化率高,用于生长的能量比例高,净生长效率和同化效率较高,因而获得较快的生长。在工厂化养殖生产中,黄光是有利于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的较佳光谱。

    2014年11期 v.44;No.23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13 ]
  • 仿刺参养殖区泥样中灿烂弧菌拮抗菌的快速筛选及其保护作用

    陈四清;李杰;韩茵;唐磊;白海盟;刘长琳;邹安革;祁自忠;

    采用不同培养基和泥样加热方法,从红岛仿刺参养殖区泥样中分离出27株可培养细菌,对其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海泥中可培养细菌多分布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占总菌数的71.4%),其中包括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弧菌属(Vibrio)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等;80℃加热处理20min,海泥中可培养细菌多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人工浸泡感染实验发现,泥样中灿烂弧菌LJ08(Vibrio splendidus)对仿刺参幼参具有致病性。泥样中分离获得的可培养细菌经安全性、抑菌活性和毒性检测,筛选出对灿烂弧菌LJ08有明显抑菌作用的LJ03、LJ04和LJ06并用其进行人工拮抗实验。统计分析显示,添加LJ03和LJ06拮抗组的累计排脏率分别为(36.11±4.81)%和(2.78±4.81)%,与仅添加灿烂弧菌LJ08的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LJ03和LJ06具有很好保护仿刺参幼参的作用,尤其LJ06对仿刺参幼参的排脏保护率达104.7%。作为拮抗灿烂弧菌的潜在有益菌,LJ06在仿刺参养殖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4年11期 v.44;No.236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引用频次:3 ]
  • 龙须菜新品系ZC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参数的测定及其SCAR标记的开发

    王津果;隋正红;周伟;常连鹏;张淑;马金华;张学成;

    对龙须菜新品系ZC与栽培品系981、07-2及湛山湾野生四分孢子体的生长速度和总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参数进行比较,从而为新品系ZC在栽培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显示,ZC的线性生长速度高达9.89mm/d,比栽培品系981、07-2分别提高16.6%、51.7%,表明ZC相比现有的栽培品系具备较高的生长速度。藻红蛋白含量与981无明显不同,但显著低于07-2,叶绿素a含量则显著低于2个栽培品系;其总蛋白质含量7.21mg/g显著高于其他3个龙须菜材料,可作为一种提供更高蛋白质来源的鲍鱼饵料使用。在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方面,ZC并未与其他龙须菜材料表现出显著差异。另外,由于ZC在外观形态上与栽培品系很难区分,本实验通过分析上述4种龙须菜的RSAP指纹图谱,筛选获得了ZC的特异条带,并将其转化为稳定可靠、特异性高的SCAR标记,用以鉴定龙须菜新品系。

    2014年11期 v.44;No.236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引用频次:5 ]
  • 条斑紫菜叶状体DNA的高效制备

    田知海;茅云翔;孔凡娜;李超;张晓楠;徐奎鹏;

    探索优化研磨条斑紫菜叶状体提取DNA的条件,建立一套简单、快速、高效的高通量研磨破碎方法。钢珠研磨80s时的破碎效果与液氮研磨破碎效果相近,因此选用80s作为研磨时间。利用2种样品材料(干燥和新鲜)、4种研磨介质(钢珠Φ2.3mm、陶瓷珠Φ1mm、石英砂0.270~0.707mm和玻璃珠Φ0.5mm)、3个研磨介质体积梯度(0.1、0.2和0.3mL)设计研磨实验。结果发现,钢珠的破碎效果最好,玻璃珠的破碎效果最差;石英砂和玻璃珠组研磨干燥材料所得DNA完整性最好,4种研磨介质研磨新鲜材料所得DNA出现了降解,钢珠和陶瓷珠研磨干燥材料所得DNA降解最严重;研磨介质的体积对样品的破碎程度、DNA得率和DNA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4种研磨介质研磨干燥和新鲜材料所提DNA的纯度均较高。80s的研磨实验中显示,钢珠组能有效的破碎干燥和新鲜材料,获得DNA的纯度和得率都比较高,但是DNA出现了降解。在此基础上设置了0.2mL钢珠研磨干燥和新鲜材料5~40s的时间梯度。实验结果显示,钢珠在5~40s时均能有效的破碎干燥、新鲜2种样品材料。干燥材料研磨5~40s时,DNA有明显的主条带,DNA得率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DNA质量较好,且能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实验;新鲜材料研磨5~40s时,DNA有明显的主条带,DNA得率没有显著性差异,DNA质量较好,也能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实验。所以本文认为破碎干燥和新鲜2种样品材料制备高质量条斑紫菜DNA的最佳条件为:研磨介质为0.2mL钢珠、研磨速度为6 800r/min、研磨时间为5s。

    2014年11期 v.44;No.236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引用频次:1 ]
  • 液质联用快速测定河鲀鱼肝脏中河鲀毒素含量的方法研究

    曹文卿;林黎明;时迪;杨桂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进行了河鲀鱼肝脏中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含量的快速检测研究。河鲀鱼肝脏样品用1%乙酸甲醇溶液超声提取2次,正己烷脱脂后用C18和石墨化碳黑(GCB)混合吸附剂净化,冷冻高速离心,上清液经聚四氟乙烯-尼龙复合膜过滤;TSK-gel Amide-80 3μm色谱柱分离,乙腈和0.15%乙酸(含10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HPLC-MS/MS分析。外标法定量测定。方法检出限为40μg/kg,在50~1 0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河鲀鱼肝脏中添加50,75,100μg/kg TTX进行重复性试验,回收率在79.2%~10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9.0%(n=6)。本方法准确、灵敏、实用,节约时间和试剂,操作简单,易重现,满足目前对河鲀鱼肝脏中TTX含量快速定量检测的技术要求。

    2014年11期 v.44;No.236 52-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引用频次:3 ]
  • 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李敏;韩宗珠;许红;赵广涛;赵利;张贺;刘金庆;

    南黄海千里岩榴辉岩对研究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有重要意义。千里岩榴辉岩变形作用较弱,经历了多期退变质作用。千里岩榴辉岩原岩为拉斑系列的玄武岩,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榴辉岩相似。千里岩榴辉岩微量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榴辉岩有较大差异。千里岩榴辉岩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MORB富集,高场强元素特征与N-MORB基本一致,无Nb、Ta、Zr、Ti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为LREE亏损的左倾型。千里岩榴辉岩主微量元素判别图与微量元素特征值均指示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榴辉岩的207Pb/204Pb比值不同于华北板块而接近扬子板块,继承性锆石(747±19)Ma的SHRIMP U-Pb年龄说明其原岩经历了仅在扬子板块有记录的晋宁期热事件。该区所在的千里岩隆起区代表了扬子板块的基底。

    2014年11期 v.44;No.236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引用频次:2 ]
  • 基于倒双谱的地震子波估计方法

    李军红;张建中;黄忠来;孙运宝;赵铁虎;

    根据倒双谱兼有倒谱和双谱优势的特点,利用地震记录的倒双谱估计地震子波。首先采用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倒双谱计算方法,求取地震记录的倒双谱系数,再利用倒双谱系数分别得到地震子波的最大和最小相位分量,进而重构出地震子波。该方法避免了双谱法提取地震子波过程中的相位计算。合成数据实验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倒双谱法能较准确的估计地震子波,效果优于双谱法。

    2014年11期 v.44;No.236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引用频次:4 ]
  • 升麻中环阿尔廷烷型三萜皂苷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陈继永;姜永涛;沈莉;张达磊;李平林;李国强;

    从我国中草药的潜在区域特异性出发,对目前很少涉及的西北地区甘肃产升麻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通过正、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从升麻根茎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环阿尔廷烷型三萜皂苷;根据单体化合物的波谱学数据、理化性质将其分别鉴定为25-脱水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1),25-O-乙酰基-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2),25-O-乙酰基-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3),25-O-乙酰基-升麻醇-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ST),asiaticoside A(5),asiaticoside B(6),isocimipodocarpaside(7),cimicidanol(8),26-Deoxyactein(9),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10),24-O-acetylisodahurinol-3-O-β-D-xylopyranoside(11),23-O-acetylshengmanol-3-O-β-D-xylopyranoside(12),26-deoxycimicifugoside(13),升麻苷H-1(14),以及升麻苷H-2(15)。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选择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以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化合物2~6对两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显著活性。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升麻中药的化学多样性,同时为其药效的物质基础及其构效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11期 v.44;No.236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引用频次:12 ]
  • 利用船载走航涡动相关资料分析北黄海海域大气湍流特征

    段自强;高会旺;高增祥;

    利用船载涡动相关系统的走航观测资料,分析了北黄海海域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并初步讨论了走航观测方式的可行性。观测资料中,风速脉动功率谱有异常高值,经船体运动校正后可以去除。北黄海海域大气边界层中无量纲风速标准差与稳定度之间存在1/3次方关系;依据走航资料得到的拖曳系数与定点观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与风速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致性。依据相似性理论并通过与定点观测结果的对比可见,走航观测方式能够获得海洋大气边界层的湍流特征,但走航观测资料在船体运动校正后出现低频功率谱值增大的现象,这可能与船体平移的低频变化未能被完全去除有关。

    2014年11期 v.44;No.236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引用频次:4 ]
  • 酸碱度和两种金属离子对棕壤吸附五氯酚的影响

    郎印海;王慧;杨晓;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酸碱度(pH)、两种重金属离子(Pb2+、Cd2+)单独及共同作用对棕壤吸附五氯酚(PCP)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壤对PCP的吸附量随溶液pH的升高而降低,且随Pb2+和Cd2+浓度的升高,吸附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棕壤对PCP的吸附行为,吸附呈非线性。pH=4.0~5.9范围时,Pb2+促进棕壤对PCP的吸附,pH=5.9~10.0范围时,Pb2+抑制其吸附;pH=4.0~8.8范围时,Cd2+抑制棕壤对PCP的吸附,pH=8.8~10.0范围时,Cd2+促进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溶液中PCP与金属离子形成了复合离子(PCP-Me+),PCP-Me+的稳定常数以及金属离子和PCP的形态变化明显影响棕壤吸附PCP,离子强度的变化对PCP的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

    2014年11期 v.44;No.236 89-9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引用频次:1 ]
  •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周玲玲;王琳;余静;刘伟峰;

    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以缓解即墨市水资源短缺现状,研究采用水足迹理论和方法核算即墨市2008—2011年的水足迹大小,并采用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即墨市水足迹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4.6%,在"惯性发展"情景下,到2016年水足迹较2011年增长25.7%,年均增幅为5.1%;农业是即墨市的用水大户,占总水足迹的90%以上;水足迹组成中,蓝水量所占比例最大,绿水量次之,绿水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类农产品中牲畜产品耗水比例最大,粮食作物次之,林果业产品最小。在核算结果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6项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不仅体现了目前即墨市水资源的消耗类型、消耗量及发展趋势,为即墨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而且丰富了水足迹核算的实践应用。

    2014年11期 v.44;No.236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引用频次:8 ]
  • 一类具有等式约束的带乘性噪声系统的最优滤波算法

    褚东升;于兴凯;张玲;

    针对动态数据处理领域观测方程中存在乘性噪声的情况,提出在乘性噪声系统中状态附等式约束的一套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把观测向量进行扩维,然后基于投影定理进行滤波求解得到基于线性最小方差的最优滤波算法。通过与基于最优化理论的方法求解得到的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及仿真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14年11期 v.44;No.236 101-10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6 ]
  • 基于递归定量分析的实测海杂波中的小目标检测

    冯晨;姬光荣;程军娜;

    提高海杂波中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在海洋监视、军事侦察和浮冰检测等军事、民用领域中有着广泛需求,因此海杂波的研究一直是雷达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首次将递归定量分析方法引入实测海杂波数据分析中,采用该方法计算海杂波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后各递归参量并将其应用于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检测,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实验初步证明了采用递归定量分析方法对海杂波数据进行分析和小目标检测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2014年11期 v.44;No.236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引用频次:6 ]
  • 移动机器人定点目标控制的线性分解方法

    唐丽娜;宿浩;郭忠文;

    研究移动机器人的定点目标控制问题。针对移动机器人的非线性模型提出一种线性分解控制方法。根据移动机器人的结构特性,将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过程从时间上分解为原地旋转控制和直线运动控制2个阶段,从而实现了非线性系统的线性解耦分解。根据线性分解模型,分别设计了原地旋转和直线运动的控制算法。理论分析表明,利用线性分解控制方法可以方便地实现移动机器人有限时间定点目标控制。

    2014年11期 v.44;No.236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引用频次:5 ]
  • 具有跳跃和时间周期势的Duffing方程的Lagrange稳定性

    李红霞;

    本文研究一类具有非对称项和有界扰动项的Duffing方程,推广了王新平在文献[9]中的结论。当扰动项带有时间周期系数时,分别考虑ω为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情况,对扰动项作出合理的假设后,利用典则变换和Moser小扭转定理的变形,证明了方程的所有解是有界的,即Lagrange稳定性。

    2014年11期 v.44;No.236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引用频次:0 ]

研究简报

  • 青岛近海多棘海盘车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张秀梅;李淑芸;刘佳;吴桑桑;李文涛;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采自青岛浮山湾海域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岛近海多棘海盘车的繁殖季节为10月至次年1月;雌雄发育同步,性比为1.05∶1;根据卵巢和精巢的外观特征、组织学结构特点和性成熟系数,可将两者的发育分为Ⅰ~Ⅵ期,每个分期具有不同的性腺结构特点和配子特征;海水温度和日照长短会影响性腺发育,温度降低会刺激个体繁殖;性腺生长由消化腺提供能量,性成熟系数和消化腺指数在一周年内呈负相关关系。

    2014年11期 v.44;No.236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