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苏平;龙景超;尹跃进;杨万裕;杨伟波;
利用洪家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再分析资料、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一次黄东海海雾抬升为低云,使海雾消散的过程。发现近海面偏南风速突然增强,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中机械剪切加强,湍流混合层向上发展,是导致海雾抬升转化为低云的主要原因。近海面风速突然增加与高空急流北抬、平均层槽脊振幅加大、槽前正涡度平流输入诱使地面低压系统发展、地面气压梯度力增大有关。近海面气温升高对海雾消散也有作用,气温升高的原因是暖平流、绝热下沉和海气界面热通量的综合效应。其中,东海海洋锋(STF)冷区的下沉气流可能对边界层内的绝热下沉增温和低云的形成高度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为海雾消散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年02期 v.44;No.22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引用频次:13 ] - 时晓曚;孙雅文;孙即霖;
利用1979—2011年NCEP提供的2m气温场、位势高度场、风场、GPCP降水以及HadISST资料,对北冰洋纬向温度梯度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纬向温度梯度高年东北地区呈现降水负异常,7、8月份最为显著,几乎涵盖整个东北区域。其原因是北冰洋纬向温度梯度与500hPa位势高度梯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巴伦支海和东西伯利亚海上空位势高度差变大,贝加尔湖区域地面上东部和南部较易出现异常反气旋。1月份海面风异常通过Ekman输送影响北冰洋纬向温度梯度,进而影响中国东部地区降水。
2014年02期 v.44;No.22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引用频次:5 ] - 刘菲菲;陈学恩;
在近海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仍然缺乏全面的机制解释。为研究渤海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的影响机制,建立了1个包括营养盐(无机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碎屑4种生物变量的箱式模型,模拟了渤海1983年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再现了浮游植物生物量一年内的双峰分布。通过对模型参数敏感性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讨论了模型对不同生物参数的敏感性,发现模型对浮游植物最大生长率、浮游植物最大死亡率、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的半饱和系数最敏感。通过一系列数值试验,进一步讨论了理化因子对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的影响,发现理化因子的改变不仅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大小,也决定了其季节变化的特征。
2014年02期 v.44;No.226 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17 ] - 钱焜;温海深;迟美丽;倪蒙;张冬茜;丁玉霞;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获得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花鲈IGF-1mRNA在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花鲈IGF-1cDNA全长序列为873bp,编码区序列为555bp,编码186个氨基酸,推测成熟氨基酸分为6个结构域,分别是信号肽区域,A、B、C、A、D区域和E肽。花鲈IGF-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海水鱼类的IGF-1相似度较高,与淡水鱼类相似度较低,与高等脊椎动物相似度更低,说明海水鱼类的IGF-1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组织表达分析显示,花鲈IGF-1mRNA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肠、盲肠、肌肉、脾脏中次之;在鳃、垂体、性腺、胃、肾脏、脑、头肾、心脏中表达量较低。本文为鱼类IGF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为花鲈生长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014年02期 v.44;No.226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引用频次:13 ] - 冯丹;高勤峰;董双林;
通过在刺参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鱼粉,调节饲料中蛋白水平,测定不同蛋白水平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刺参对不同食物组分的吸收效率。实验分6个饲料处理组,鱼粉添加量分别为0(A组)、2%(B组)、5%(C组)、10%(D组)、15%(E组)和20%(F组)。实验过程中,分别于初始时间、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和第十二周采集刺参样品,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稳定同位素13 C/12 C、15 N/14 N值和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D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F组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D组鱼粉对刺参的食物贡献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消化酶活性方面,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为C组最高,且在饲养过程中,蛋白酶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则是先下降后上升。从刺参生长、鱼粉食物贡献率和消化酶活性综合考虑,鱼粉添加量在5%~10%最利于刺参生长。
2014年02期 v.44;No.226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引用频次:20 ] - 刘金相;王旭波;刘聪辉;高金宁;王忠凯;王文基;王志刚;于海洋;齐洁;张全启;
开展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杂交,通过静水压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来诱导杂交三倍体,设计单因素分析实验,筛选出当前试验条件下的最佳诱导条件。结果表明:静水压法可成功诱导出杂交三倍体,诱导率主要受到受精后处理起始时刻、处理压强和压强处理时间3个因素的影响。静水压法的最佳诱导条件为:海水温度(15.0±0.2)℃,受精后3 min起,以70 MPa压力处理6 min。此时相对孵化率为(24.06±1.10)%,利用倍性分析仪对其进行倍性鉴定,三倍体率为(26.67±6.67)%。染色体分析表明,三倍体胚胎的染色体数目为71条,对照组二倍体胚胎的染色体数目为47条。还发现有少量染色体数目为24条的单倍体胚胎。研究结果为鲆鲽鱼类异源多倍体的培育提供了参考。
2014年02期 v.44;No.226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引用频次:9 ] - 陈亮;赵柏淞;李玲;商文聪;胡晓丽;包振民;
利用紫外线照射灭活的同源精子,激活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分裂,获得雌核发育胚胎,流式细胞仪检测胚胎细胞平均单倍体率为82.5%。对获得的胚胎进行全基因组扩增,获得足量的基因分型模板,利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技术对其进行9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结果显示,诱导雌核发育胚胎的位点检出率为96.27%,其中99.06%的位点分型结果与相应雌性亲本相符;单个胚胎中只表现一种等位形式的位点占91.67%~96.88%,平均为94.81%,较雌性亲本的纯合位点比例(64.25%)明显提高。本研究利用灭活同源精子诱导获得栉孔扇贝雌核发育胚胎,并利用单个胚胎的全基因组扩增产物进行基因位点分析,为扇贝人工诱导雌核发育个体的早期多基因位点检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2014年02期 v.44;No.226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引用频次:4 ] - 于小娣;师玥;刘泳;周斌;王其翔;张鑫鑫;唐学玺;王悠;
在模拟生态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铜(Cu2+)、镉(Cd2+)和锌(Zn2+)3种重金属离子对2种海洋饵料微藻(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8701))的急性毒性效应,分析其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微藻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2种微藻的种群增长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急性胁迫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微藻的相对增长率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通过比较2种微藻的48hEC50和96h-EC50发现: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程度为Cu2+>Cd2+>Zn2+,等鞭金藻8701对重金属胁迫的敏感性高于青岛大扁藻。2种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显示,二者的膜结构及细胞核对Cu2+胁迫并不太敏感;与对照组相比等鞭金藻8701的色素体及贮能物质受影响较严重,而青岛大扁藻的叶绿体及淀粉粒受影响较大。
2014年02期 v.44;No.226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引用频次:14 ] - 杨菲菲;孟范平;王群;程凤莲;李永富;王志峰;王静;
近年来北部湾沿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海湾特别是潮间带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压力。双壳类动物对重金属有极强的富集能力,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是海洋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根据2011年春季北部湾潮间带的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软组织中7种重金属(Hg、Cd、Pb、Cr、Cu、Zn、As)的测定结果,分析该区域蛤体内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单因子标准指数(Pi)、金属污染指数(MPI)、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BSAF)、重金属周最大理论摄入量(TMWI),评价波纹巴非蛤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积累特征、生物质量及食用风险。研究表明,波纹巴非蛤体软组织中重金属污染总体水平不高,但站位间差异明显;该生物对沉积物中不同种类重金属的积累能力不同,对Cd、Hg、Zn的积累能力高于Pb、Cr、Cu、As;计算得到的各种重金属周最大理论摄入量(TMWI)均远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规定的相应限值,造成食用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2014年02期 v.44;No.226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引用频次:15 ] - 董园;于娟;杨桂朋;
于2010年7~11月对胶州湾夏、秋季浮游动物种类和丰度进行现场调查,并分析讨论了胶州湾夏、秋季浮游动物丰度的水平分布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水深、叶绿素a)和二甲基硫(DMS)、溶解态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d)、颗粒态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胶州湾浮游动物丰度分布不均匀,8月湾内西部沿岸海域C1站位出现调查期间的动物丰度最大值(656.1ind/m3),最小值(1.492ind/m3)出现在10月胶州湾东北部的A2站位。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浮游动物丰度低于夏季浮游动物丰度。浮游动物丰度与盐度、叶绿素a含量、细菌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明显,2010年10月浮游动物丰度与DMS呈显著正相关(P<0.05),11月的浮游动物丰度与DMSPp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它月份(7、8、9月)的浮游动物丰度与DMS、DMSPd、DMSPp浓度的相关性均不明显。由于浮游动物摄食活动对DMS释放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浮游动物与DMS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4年02期 v.44;No.226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引用频次:1 ] - 王亚洁;赵阳国;白洁;师振华;王俊彩;
自青岛近岸海水中分离到一株硅藻,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藻与小头菱形藻(Nitzschia microcephala)最为相近,18SrDNA相似性99%以上。研究以f/2培养基为基础,对该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条件进行探析,表明其在pH=6~8时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最大可达到0.01d-1,油脂含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添加SiO2-3可以抑制菱形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高浓度的Fe3+能促进菱形藻的生长;在Zn2+浓度为1.74μmol/L的条件下,菱形藻能够较好地生长并且进行油脂的积累;其中pH、SiO2-3和Fe3+是影响该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主要因子。正交试验研究表明,该藻在f/2培养液中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优条件为初始pH=9,SiO2-3和Fe3+添加浓度分别为0.07和100μmol/L。在该最优条件下,该藻的生物量和油脂积累可分别达到94.7mg/L和19.6%。
2014年02期 v.44;No.226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引用频次:7 ] - 刘臻;肖翔;吕小龙;曹飞飞;
后弯管式波力发电装置作为一种漂浮式振荡水柱式装置,具有可靠性强、安装维护方便、工作地点灵活的特点。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0kW级后弯管式漂浮型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以装置的水动力学性能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气室内相对波高作为主要表征参数,通过断面水槽水工物理模型试验,考察了气室内水柱振荡幅度与入射波波高和入射波周期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气室完全开敞、输气管添加负载以及弯管横管长度对气室内水柱振荡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大功率装置设计与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02期 v.44;No.226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引用频次:2 ] - 魏振钢;邢静;林喜军;刘秀燕;
在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中,单向密码体系存在服务器端无法获取用户端的信息出现伪造用户智能卡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原有单向密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基于椭圆曲线的多对一加密认证方案实现客户端向服务器端传送认证信息,构成了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双向加密体系结构。多对一加密认证方案的发送者使用的密钥与身份和解密密钥有关,解密者仅使用唯一的解密密钥就可以解密任何合法的密文,并可以认证发送者的身份。将多对一加密认证方案用于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能够有效的抵制非授权用户窃取、伪造信息等安全问题。
2014年02期 v.44;No.226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3 ] - 方钟波;张舰匀;
研究具有加权非线性非局部边界条件的非局部热方程初边值问题中非负解的整体存在和爆破性质。利用上下解的方法找到了边界上的加权函数及非线性指数对解的整体存在性与爆破的影响。
2014年02期 v.44;No.226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1 ]
- 李晓倩;李铁;朱茂旭;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或生物样品如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和沉积物提取物中金属元素时常面临试样较少的问题。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使用微量雾化器,利用金属元素标准溶液对仪器工作条件如雾化器压力、射频功率、输出泵速、辅助气流量进行了实验,获得最优工作条件为:雾化器压力0.2MPa,射频功率1 150W,输出泵速25r/min,辅助气流量0.5L·min-1。在该工作条件下,与常量雾化器的信号强度、背景值、方法检出限进行比较,信号强度略有降低,背景值明显降低,检出限与常量雾化器相当。应用微量雾化器对海洋沉积物提取样、浮游植物消解样、悬浮颗粒物消解样中的Al、Fe、Mg、Mn、Ti、Ba、Sr、Co、Cu、Ni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常量雾化器所测值进行了对比,发现无明显差异,且其背景值降低,减小了元素测定的背景干扰。样品消耗量仅为常量雾化器的1/3或更少,分析效率得以提高,是解决少量环境样品测试的有效方法。
2014年02期 v.44;No.226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引用频次:3 ] - 李宝杰;王鹏;谢江枫;王月佼;宋天佳;李明;
完成呋喃甾烷型甾体皂苷甲基Funlioside B的合成。在三氟化硼乙醚促进下,薯蓣皂苷元与乙酸酐反应以55%的产率得到3,16-二-氧-乙酰基-22-羟基-胆甾烷13。以三甲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为促进剂,化合物13与葡萄糖三氯亚胺酯给体11进行糖苷化反应以83%的产率得到单糖苷15。最后,在甲醇中,用氢氧化锂脱除酰基保护基团后并在无水甲醇中回流反应,以95%的产率得到甲基Funlioside B。
2014年02期 v.44;No.22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引用频次:0 ] - 胡秀芳;陈友媛;
通过研究黏土矿物及掺杂黏土矿物后湖泊沉积物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分析了高岭土、膨润土和沸石掺杂于湖泊沉积物后对磷稳定固定化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掺杂膨润土稳定固化磷的效果最优,其次是高岭土,但掺杂沸石减小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具体结果是,按5%和10%比例掺杂高岭土时,沉积物吸附磷的能力增加,最大吸附量增加17.33%;按20%和40%掺杂时,沉积物吸附磷的能力减小,最大减小了43.31%。掺杂比例小时,高岭土与沉积物之间的阳离子交换过程扩大了空隙,增大了吸附量。达到平衡后,继续掺杂高岭土,引起空隙堵塞,减小了吸附量。掺杂膨润土的比例越大,沉积物吸持磷能力越强,按40%掺杂时,最终吸持率高达81.82%。这与膨润土表面积大、活性成分多有关。沸石由于孔道内被水分子和其他阳离子占据,有效吸附面积减小,对磷稳定化不起作用。
2014年02期 v.44;No.226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引用频次:0 ] - 范飞;徐文琦;梁丙臣;
波浪破碎的模拟对于波浪模拟的准确性十分重要。为了解波浪破碎模型的问题,本文对抛物型缓坡方程和Boussinesq方程这2种波浪模型所采用的破碎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运用基于Boussinesq方程的Funwave模型和基于抛物型缓坡方程的REF/DIF模型,分别对特拉华大学的未破碎圆形浅滩试验和作者于实验水槽进行的Undertow试验这2个物理模型进行波高模拟、比较与分析。模拟结果表明:Funwave和REF/DIF这2种波浪模型都能准确的模拟出波高随水深的变化情况,但对于波浪破碎后的情况,REF/DIF模型模拟的更为精确一些。
2014年02期 v.44;No.226 102-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