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启;赵娅琴;宫晓庆;
利用NCEP\NCAR再分析位势高度场资料和Hadley中心SST资料,将北太平洋500和850hPa夏季副热带高压异常变化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发现夏季500和850hPa副高的位置和强度的年际和年代变化都有明显差异,并且850hPa副高远比500hPa副高稳定。上下两层除了同时增强和同时减弱外,还存在着500hPa增强850hPa减弱,以及500减弱850hPa增强等不同类型。相关分析表明,夏季500和850hPa副热带高压年际和年代异常变化与同期不同海区海表温度(SST)异常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
2014年01期 v.44;No.22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引用频次:3 ] - 韩树宗;胡耀辉;徐常三;
使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采用TRMM/TMI海温观测资料,进行不同时间分辨率海温对台风"梅花"过程的影响试验;同时,通过HadISST1资料分析得到东中国海近50年海温变化分布情况;根据温度变化率计算了SST分布整体变化后的"梅花"过程响应情况;定量计算了水文要素受影响情况。数值试验显示,与使用NCEP/NCAR的SST试验相比,使用日平均SST试验结果的台风路径偏差减少6.7%,台风强度偏差减少55.1%,后报精度明显提高。SST整体增加后,海面向大气辐射通量显著增加,海面气压与风速在台风衰减不同阶段对下垫面SST变化的敏感性不同,台风波浪能和风暴潮由于SST增加造成的台风影响,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014年01期 v.44;No.225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引用频次:5 ] - 徐智昕;周慧;郭佩芳;侍茂崇;
利用日本气象厅(JAMSTEC)所提供的Argo格点温盐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棉兰老隆起(Mindanao Dome;MD)的三维结构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D的水平位置大致在5°N~10°N,127°E~145°E范围内1个纬向延伸的狭长带状结构。其垂向范围大致在50~600m之间,强度在次表层100~200m附近最显著。温盐结构表现为深层低温、低盐水向上涌升增强,温跃层深度变浅,上混合层厚度变薄的特征。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MD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信号,表现为冬强秋弱,具有一年和半年的较为显著的变化周期。在El Ni珘no期间,MD的次表层水温明显下降,MD增强。局地风场对MD的变异起着重要作用,MD的变化与该处风应力旋度的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346。MD的变化和暖池的变化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在暖池发展比较充分时候,由于其暖水范围增大,暖水厚度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MD的发展;反之亦然。
2014年01期 v.44;No.225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引用频次:1 ] - 李博;田相利;王芳;董双林;张永胜;
利用陆基实验围隔,采用原位培养法,对比研究5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混养系统中细菌生产力的状况。结果表明,细菌生产力波动在(85.22±9.68)~(899.24±29.67)μg C·L-1·d-1,平均为(442.33±210.51)μg C·L-1·d-1。总体上,各处理组细菌生产力随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8月份达到最高值。其中,草鱼、鲢鱼和鲤鱼的三元混养模式中的细菌生产力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细菌生产力总体上与水体初级生产力、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及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水体磷酸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养殖前期水体无机氮(DIN)、DOC和POC含量对细菌生产力的贡献率高达44.058%,养殖中期DOC和POC含量对细菌生产力贡献率降为32.693%,而养殖后期DIN、DOC和POC含量对细菌生产力的贡献率为45.921%。研究表明,在养殖前期,DIN、DOC、POC是细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DOC、POC的重要作用使得养殖中期细菌生产力处在较高水平,但PO4-P含量成为限制因素;低温限制了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使得养殖后期较高的营养元素含量只能维持细菌较低的生产力。
2014年01期 v.44;No.225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引用频次:3 ] - 顾玲玲;张俊涛;刘岩;宫庆礼;李景玉;
以组织培养间接获得的海黍子幼孢子体为实验对象,研究温度和氮、磷浓度对其营养盐吸收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5~30℃范围内幼孢子体均可吸收NO-3-N、NH+4-N和PO3-4-P。25~30℃下NH+4-N的吸收显著高于10~15℃时,而NO-3-N和PO3-4-P的吸收速率在实验温度下差异不显著。NO-3-N、NH+4-N和PO3-4-P的最大吸收速率分别出现在15、25和25℃。当氮浓度<3 000μg·L-1时,幼孢子体均可吸收NO-3-N和NH+4-N,且二者均呈现开放型吸收模式。当磷浓度<30μg·L-1时,幼孢子体可吸收PO3-4-P,且呈现饱和型模式。温度对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显著。10~30℃范围内,富含氮磷组和去除氮磷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最大SGR(分别为19.58%·d-1和14.58%·d-1)均在25℃时取得;叶绿素a、c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氮、磷浓度对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显著。富含氮磷组的SGR、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c含量分别在15~25℃、15~30℃和20~30℃范围内显著高于去除氮磷组。
2014年01期 v.44;No.225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引用频次:2 ] - 柳瑶;宋协法;梁振林;廉大晓;周游;
为将旋转式生物流化床应用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污水处理中,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生物流化床的流态、最小流化速度和膨胀率与流速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旋转式生物流化床运行时处于散式流态化状态,滤料均匀分布,形成平稳、清晰的分层。滤料粒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0.1~0.7mm),Ergun方程可较好的预测旋转式生物流化床的最小流化速度。表观水流流速与床层膨胀率的关系不受静止高度的影响。滤料的大小、密度、强度是影响流态化特性的主要参数。膨胀率随表观流速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滤料粒径和密度越大,达到相同流化状态所需的流速越大,陶粒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滤料。本研究为旋转式生物流化床的设计和在养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4年01期 v.44;No.225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引用频次:7 ] - 葛倩倩;李健;梁俊平;刘萍;赵法箴;潘鲁青;刘德月;
Imd免疫信号通路在无脊椎动物抗革兰氏阴性菌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已知中国明对虾Imd通路下游核转录因子Relish基因全长的情况下,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Imd通路上游基因Imd的cDNA序列,命名为FcImd,该基因全长783bp,5’非编码区45bp,3’非编码区255bp,开放阅读框483bp,编码160个氨基酸,包括一个位于C端的死亡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FcImd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甲壳动物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与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88%。于鳗弧菌感染后的1,3,6,12,24,48,96,144h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并分别取血淋巴用于检测中国明对虾Imd及Relish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鳗弧菌感染后,实验组Imd和Relish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md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Relish表达量在1h时达到最高,然后呈逐渐降低趋势。中国明对虾感染鳗弧菌后Imd和Relish基因呈不同步上调表达,说明Imd和Relish基因的表达与弧菌刺激密切相关,提示Imd和Relish基因参与了对虾抗菌反应的Imd信号转导通路。
2014年01期 v.44;No.225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引用频次:12 ] - 王进;詹倩云;郑珊;郑秀玲;杨青雨;王鹏;
以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为腐熟原料,利用EM-W菌剂,研究料水比和碳氮比(C/N)对浒苔腐熟的影响。将腐熟完全的浒苔配制成浒苔生物肥,研究其对青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浒苔腐熟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为1∶2.0、C/N为30∶1。此条件下,浒苔腐熟最高温度到64℃,45℃以上温度维持4~5d,具有升温迅速、温度高、周期短、组织降解彻底、无明显臭味的特点。在种植青菜过程中,施用5t/hm2的浒苔生物肥,相比对照处理组,青菜的鲜重、还原糖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14.4%、25.0%和20.3%,显著增加了青菜的产量、提高了青菜的品质。浒苔肥的利用可减少无机化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环境,达到减轻土壤环境污染的目的。
2014年01期 v.44;No.225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引用频次:10 ] - 安成龙;范德江;孙晓霞;杨作升;
基于2011年大洋一号第22次环球考察在东太平洋热液活动区采集的5个站位的77个悬浮体样品,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悬浮颗粒硫化物颗粒的矿物形貌和物相、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悬浮颗粒矿物组成对海底热液活动的指示作用。研究区出现了闪锌矿、纤锌矿、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黄铜矿、铜蓝以及单质硫等多种硫化物颗粒,主要的硫化物矿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据此推断该区海底热液属于典型的高温热液流体,其温度在350℃以上。研究区不同站位间悬浮体丰度和保存程度差异明显,这与距离热液活动点远近有着较好的关系。
2014年01期 v.44;No.225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引用频次:2 ] - 刘红军;上官士青;王虎;
采用最小势能原理的规划算法,尝试将太沙基一维固结解析解中参数离散,求解多层地基的固结问题。本文在弹性地基及孔隙比与有效应力增量线性关系的假设下,以分层土总势能公式作为规划算法求解的目标函数,并将固结离散为n个部分进行,通过离散的太沙基解析式进行时间约束,建立了数学规划模型。该模型可依据平均固结度求解多层地基各单元超孔隙水压力分布。通过2个算例对规划算法进行了验证,文章所提出的模型计算得到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布与引证文献中解基本一致,同时讨论分析了规划算法在压缩模量变化较大的地基中的误差问题。
2014年01期 v.44;No.225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引用频次:0 ] - 郑亚男;郑西来;高增文;张玉香;
本文以中国埕岛油田某退役油区海底输油管道拆除工程为例,建立了海底管道拆除安全分级体系和模糊评价模型。通过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将管道拆除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和11个工作步骤,并将各个步骤的安全性影响因素归纳为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权重,并依据加权平均原则分别对各级评价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各一级指标的评价等级中,海底管道拆除的技术方案与设备选择和管道状况对拆除安全产生的影响最大,具有较高的危险隐患。该工程整体安全性级数为临界安全。
2014年01期 v.44;No.225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引用频次:2 ] - 汪小勇;李铜基;周虹丽;毕大勇;
在"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的光学调查项目中,通过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秋季的中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试验,获取了表观光学资料、固有光学资料和相应的辅助资料。利用这些数据,开展了中国近海海洋光学特性及其分布研究工作。(1)通过分析特征波段遥感反射比(Rrs(412)和Rrs(490))的分布情况,发现主要河口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特点。(2)通过分析遥感反射比光谱资料,发现了不同区域遥感反射比光谱体现了不同的特点,而且成因不同。(3)通过分析400nm水色要素吸收系数分布情况,发现了河流陆源物质输入对近岸非色素颗粒物分布特性有重要影响,其次对黄色物质也有很大的影响,而浮游植物及其腐烂降解的产物对水体中黄色物质浓度产生的影响不大。(4)通过分析400nm水色三要素吸收系数占总吸收系数比例,发现不同海区光学特性的主要影响要素也各不相同。
2014年01期 v.44;No.225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引用频次:11 ] - 张巍;贾玉辉;张志楠;
以云的方式提供语音识别服务是1种新的趋势。当前市场上的语音云都是面向通用领域的,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1种面向特定领域,可定制的,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云计算方案。首先介绍了语音识别的MapReduce过程,接着描述了基于Sector/Sphere的语音识别系统组成及语音识别的Sphere处理流程,并给出了语音识别系统的云计算架构,然后探讨了语音识别的可定制实现,最后进行实验评估,证明云计算架构的语音识别系统与传统C/S架构的语音识别系统相比更具优势,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2014年01期 v.44;No.225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引用频次:9 ] - 赵熙强;赵芳;
利用算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算子g(xΔ)展成3种不同的形式,构造一些级数转化公式,并结合Eulerian多项式简化这些级数转化公式、最后讨论这些级数转化公式在寻找求和公式及组合恒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应用。
2014年01期 v.44;No.225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