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研究论文

  • ENSO背景下南海海表温度异常的跷跷板模态

    刘雪;林霄沛;

    基于多种海洋气象数据,对南海海表温度距平在ENSO背景下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海海表温度距平具有明显的东北-西南反向变化的跷跷板模态:在厄尔尼诺年,南海西南部以越南南部沿岸为中心有明显的升温现象,东北部特别是吕宋海峡附近有明显的降温现象,拉尼娜年份相反。分析南海海表面的净热通量收支,发现除北部较浅的沿岸海外,其对海表温度升高起抑制作用。研究显示,南海海表温度异常的跷跷板模态主要与海洋动力结构变化相关。在厄尔尼诺年,南海西南部正的风应力旋度减弱,Ekman抽吸减弱,冷水上涌减少,导致温度升高;而东北部,则可能是由于低温的吕宋贯通流增强导致的温度降低。

    2013年12期 v.43;No.22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引用频次:9 ]
  • 华南海岸带近地层湍流参数观测研究

    蒋迪;黄菲;黄健;

    利用广州茂名2008年5月~2009年8月期间三维湍流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摩擦速度等湍流动力参数,研究不同风向下湍流参数随风速等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不同气流来向对华南海岸带局地湍流特性造成较大差异。华南海岸带近地层常年平均摩擦速度值为0.235m/s,离岸风和向岸风下分别为0.274和0.209m/s,可以分别与风速拟合为线性函数:u*=0.066U+0.060(离岸风),u*=0.034U+0.028(向岸风)。三维平均湍强值为Iu=0.136,Iv=0.121,Iw=0.075,离岸风和向岸风下分别为Iu=0.245,Iv=0.199,Iw=0.125,和Iu=0.092,Iv=0.089,Iw=0.055。研究还发现,拖曳系数与大气稳定度存在较密切关系,大气层结越偏向中性,拖曳系数越大,动量通量输送越强。

    2013年12期 v.43;No.224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引用频次:4 ]
  • 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混养系统的氮磷收支的研究

    董佳;田相利;董双林;张凯;奉杰;何瑞鹏;

    利用海水池塘陆基实验围隔,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混养系统的N、P的收支、利用率和养殖效果等。结果表明:投喂饵料(包括对虾饲料与蓝蛤)是围隔中N、P的主要来源,分别占N总输入量的79.77%~91.53%和P总输入量的94.31%~98.43%;其次为水层中带入的N、P,分别占到N总输入量的7.06%~16.22%和P总输入量的1.12%~4.53%;由于放养的养殖生物个体太小,对整个养殖系统中N、P的贡献极小。在支出项目中,N、P的支出主要在底泥积累中,分别占N总支出量的40.29%~65.89%和P总支出量的76.11%~86.54%,其次为养殖生物和水层积累,其中N在水层中输出的比例较大,而吸附、渗漏的较少,而P在水层中输出的比例较小,吸附、渗漏的较多。研究表明,各混养组梭子蟹N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单养蟹组(P<0.05)。综合养殖结果和各系统N、P利用率数据表明,在本研究中,三疣梭子蟹和对虾混养的最佳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只/m2,凡纳滨对虾45尾/m2。

    2013年12期 v.43;No.224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引用频次:20 ]
  • 不同饲料对刺参幼参的生长、耗氧和排氨的影响

    吕航;崔相东;王巧晗;宫庆礼;

    研究投喂底栖硅藻(琴氏菱形藻微小变种(Nitzschia panduriformis var.minor Grunow)、菱形藻(Nitzchia sp.)、筒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和商业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饵料种类对刺参幼参的特定生长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3种底栖硅藻组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高于商业饲料组,其中摄食琴氏菱形藻微小变种的刺参幼参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1.742%/d,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菱形藻组、筒柱藻组和商业饲料组之间的特定生长率(SGR)无显著性差异。刺参摄食琴氏菱形藻微小变种后其耗氧率最低,为0.021 9mg·g-1·h-1,显著低于另外3组,菱形藻组、筒柱藻组和商业饲料组的耗氧率无显著性差异。琴氏菱形藻微小变种组刺参的排氨率最大,为3.82μg·g-1·h-1,显著高于另外3组。研究表明,与其他3种饵料相比,琴氏菱形藻微小变种更有利于刺参的生长。

    2013年12期 v.43;No.22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引用频次:12 ]
  •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王蓓;简纪常;蔡双虎;黄郁葱;汤菊芬;吴灶和;

    为研究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重组DNA疫苗对鱼体的免疫保护作用,将Sip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Sip,并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免疫后第7、28天取样,采用PCR及RT-PCR方法检测pcDNA-Sip在各个组织(包括肌肉、脾脏、头肾、鳃及肝脏)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于免疫后第7、14、21、28天采集血清,使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免疫28d后进行攻毒实验,计算疫苗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Sip可以在上述各组织中被检测到;免疫21d后抗体效价出现峰值达1∶5 120;免疫保护率为90%。由此证实,pcDNA-Sip重组质粒可以转染到罗非鱼组织细胞,并可在鱼体中持续表达,同时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

    2013年12期 v.43;No.224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引用频次:14 ]
  • 海带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焉翠蔚;赵庆娅;张珞;常宝;杨志辉;

    为研究海带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将海带经过烘干、粉碎、浸提、旋转蒸发后,再经乙酸乙酯萃取,得到水溶性组分和乙酸乙酯组分,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海带水溶性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干粉得率分别为22.51%和1.2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5℃,pH=7.5的磷酸缓冲体系中,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2种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8mg/mL的水溶性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1.62%和33.05%,其IC50分别为0.71和2.37mg/mL。选择抑制活性较强的水溶性提取物进行动力学分析,该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表现为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动力学常数Ki=0.09mg/mL。

    2013年12期 v.43;No.22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引用频次:13 ]
  • 依据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判定三角褐指藻生殖方式的研究

    郭栗;杨官品;

    生殖方式既是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关乎遗传改良策略的选择。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n tricornutum)中,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有性生殖过程从未被观察到。除直接观察有性生殖过程和依据遗传后果判定,还可根据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存在与否判定是否存在有性生殖。在三角褐指藻基因组序列中搜索减数分裂特异基因,用ClustalX进行序列比,用Mrbaye3.2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学树,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发现三角褐指藻缺失7个减数分裂特异基因中的3个,分别是Hop1,Mnd1和Dmc1。不能观察到有性生殖时,绝大多数(或全部)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存在可佐证有性生殖存在,而这些基因缺失则意味着减数分裂丧失和专营无性生殖。因三角褐指藻缺失部分减数分裂特异基因,故推论其专营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可维持遗传稳定,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选择优良藻株培育三角褐指藻的优良品种。

    2013年12期 v.43;No.224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引用频次:2 ]
  • 栉孔扇贝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封利颖;郭慧慧;李雪;于茜;胡晓丽;张玲玲;王师;包振民;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家族成员在动物的骨骼发育及器官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同源克隆策略获得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BMP2基因(CfBMP2)的全长cDNA和基因组DNA序列。其中,DNA序列长度为11 252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cDNA序列全长3 562bp,含有1 221bp开放阅读框,编码406个氨基酸,与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斑马鱼(Danio rerio)和人(Homo sapiens)的同源蛋白相似性分别为67%、51%、59%和57%。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技术(qRT-PCR)对CfBMP2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栉孔扇贝早期胚胎中几乎检测不到CfBMP2mRNA,从囊胚期开始有少量该基因表达,在原肠胚时期表达量显著上升,至幼虫期表达量又显著下降。除原肠胚外,在检测的其它发育时期,包括受精卵、4细胞期、担轮幼虫、D型幼虫和壳顶幼虫间,CfBMP2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取样的成体组织中均检测到CfBMP2基因的表达。其中,鳃中CfBM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外套膜次之。在横纹肌、性腺、肾和消化腺中,CfBMP2表达量较低且在这4种组织间无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提示,CfBMP2可能参与栉孔扇贝的器官组织发生和壳的生长。

    2013年12期 v.43;No.224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引用频次:12 ]
  • 镉在两种经济贝类体内富集与排出的动力学研究

    吴志宏;王颖;李晓;刘天红;孙元芹;李红艳;卢珺;孙福新;

    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2种经济贝类为试验生物,通过半静态暴露染毒的方法研究了2种贝类对镉离子(Cd2+)的35d富集和30d排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和文蛤对镉都有很强的富集性,吸收速率与Cd2+浓度呈正相关,2种贝类对镉的排出速度较慢。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2种贝类对镉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学半衰期B1/2、生物富集因子BCF等动力学参数,K1和BCF与镉浓度呈负相关,CAmax与镉浓度呈正相关,在水体中镉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太平洋牡蛎对镉的富集能力高于文蛤,CAmax大小顺序为太平洋牡蛎>文蛤;随着水体中镉浓度的增大,太平洋牡蛎和文蛤对镉的排出速率常数k2逐渐增大,B1/2逐渐减小。

    2013年12期 v.43;No.224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引用频次:5 ]
  • Galapagos微板块附近宝石山热液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郭静静;于增慧;李怀明;

    2009年大洋21航次在Galapagos微板块附近发现了宝石山热液区,本文将采自该区7个站位13个沉积物样品按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分为3组:第一组样品以玄武质玻璃碎屑为主,其总稀土含量(∑REE)相对较高,且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对平坦,稀土元素组成与基底玄武岩的特征较为一致;第二组样品以绿脱石和/或Fe-Mn质氧化沉积为主,含有少量玄武质玻璃碎屑,其∑REE含量较第一组明显降低,(La/Sm)N及(Yb/Gd)N升高,Ce负异常程度增加,Y/Ho值也有所增加。随站位逐渐远离喷口,Mn/Fe比值逐渐增加,同时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也更接近海水,反映热液羽状流扩散过程中Fe-Mn氧化物颗粒的逐渐沉淀及其对海水的清扫作用。含绿脱石样品(Yb/Gd)N明显升高,这与重稀土在绿脱石中具有较高的分配系数相一致,推断其来自低温流体置换早期形成的Fe氧化物/氢氧化物;第三组样品含有大量自然硫及黄铁矿球粒,其位于喷口附近,应是热液流体直接沉淀产物,但其稀土元素组成不具有Eu正异常这一热液流体的典型特征,也不具有Ce负异常等海水的典型特征,除∑REE含量较低外,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基底玄武岩相近。这些特征反映该区热液流体可能受到岩浆活动大量去气作用影响或者热液流体在深部曾发生了相分离而富含硫。第二组和第三组样品代表了该区不同时间形成的热液沉积,反映了该区热液活动多期次的特征。

    2013年12期 v.43;No.224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引用频次:2 ]
  •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潍坊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王琳;张超;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是进行区域水资源配置和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依据。为实现潍坊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结合该市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DPSIR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综合权重,通过加权平均法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值从2005年的0.137 2上升到2010年的0.200 6,表明近年潍坊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逐步好转,响应指标与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实施的政策和法规有很好的相应性,措施、政策针对性强,实施效果好。

    2013年12期 v.43;No.224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引用频次:24 ]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

    李方;金春姬;崔灿洙;林凤洙;

    采用以碳刷为阳极、碳布为阴极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MFC),对含铬废水中Cr(VI)的去除效率以及电池的产电性能进行研究。分别就阴阳极电解液的浓度、阴极电解液缓冲性、阴极通入不同的气体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当300和25mmol/L KCl分别加入电池的阴极液和阳极液时,相比于阴极添加200mmol/L KCl而阳极无KCl添加,产电功率有51.52%的提高;阴极液保持强酸性(pH=2.0)有利于Cr(VI)的还原,添加具有缓冲作用的KH2PO4保证了溶液酸度的稳定,使Cr(VI)的去除率由70.02%上升到99.89%;对比空气阴极和氮气阴极,阴极通入空气可能产生中间产物H2O2,它加快了Cr(VI)的去除,同时使产电功率提高了20%,电池内阻在通入空气和氮气的条件下均约为100Ω。阴极液中O2与Cr(VI)的同时存在能优化MFC的性能。

    2013年12期 v.43;No.224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引用频次:4 ]
  • 等直径串列双圆柱体绕流的数值模拟

    刘景伟;郭海燕;赵婧;

    在不同的亚临界雷诺数Re和柱间距比G/D条件下,运用Fluent软件对等直径串列双圆柱体的绕流现象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Re和G/D对漩涡脱落形态、压力系数Cp和斯特劳哈尔数St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柱间距的变化,双圆柱体的尾流呈现不同的漩涡脱落形式,出现相同尾流形态的G/D范围,会随着Re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由于受下游圆柱体干涉效应的影响,上游圆柱体的剪切层分离点位置随着G/D的增大而逐渐后移,当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干涉效应消失,Cp分布和剪切层分离点与单圆柱体相似。与此同时,St也随着G/D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变化规律与不同的漩涡脱落形态相对应。

    2013年12期 v.43;No.224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引用频次:44 ]
  • 全极化微波辐射成像仪WindSat海面风矢量反演简化正向模型

    赵屹立;贺明霞;

    WindSat是世界上第1个星载全极化微波辐射成像仪,其海面风矢量的反演基于较复杂的双尺度海面辐射正向模型以及非线性优化算法。1个简单而足够准确的正向模型将可提供快速的反演算法。本文利用WindSat提供的Stokes参数以及同步的QuikScat海面风矢量、TMI海表温度/大气水汽总量/液态水总量构成的数据集,建立了WindSat的简化正向模型。其中,垂直/水平极化亮温风速模型基于改进的Wentz模型,Stokes3/4参数风向模型基于统计回归方法。简化正向模型模拟结果与WindSat观测数据比较,以10.7GHz为例,4个Stokes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2、0.42、0.34、0.22K。

    2013年12期 v.43;No.224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引用频次:3 ]
  • 动态不确定环境下水下机器人在线实时路径规划

    高云;殷波;魏志强;宫飞翔;纪筱鹏;

    水下环境中海流变化复杂,许多障碍物处于运动当中,路径规划成为水下机器人的1个难题。本文提出1种基于导航代价的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采用几何方法证明机器人航向角与导航距离以及海流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使得代价函数的计算简化到航向角和海流角度之间的加减运算,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采用分段规划的策略,即保证了航向角的稳定性,又保证了实时性。

    2013年12期 v.43;No.224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引用频次:9 ]
  • 基于遗传算法和学习向量化网络的基因表达数据的阈值分析

    刘珑龙;周西龙;刘雪峰;

    常用的P值法对于非正态分布的基因表达数据的分类效果不理想,且运算量较大。为了对大规模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二值化分类,本文提出1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自适应最大类间差算法,通过统计类间总体离差,构造阈值判别函数,从而得到较理想的动态分割阈值,进而获得了较为精准的网络训练集。实验结果表明了新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能够有效地挖掘出基因表达数据的特征。

    2013年12期 v.43;No.224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引用频次:1 ]

研究简报

  • 冬瓜子营养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刘静;唐旭利;吕光宇;李国强;

    本文采用仪器分析方法测定了冬瓜子的营养成分,并首次对冬瓜子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冬瓜子中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无机元素富含钾、钙、镁、铁。冬瓜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醇提物抑菌效果优于水提物。

    2013年12期 v.43;No.22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引用频次:30 ]

技术报告

  • 苯酚-硫酸法测定黄河口沉积物中的多糖

    张潮;陈友媛;

    建立苯酚-硫酸法测定黄河口沉积物中的多糖,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最大吸收波长为487nm,苯酚质量分数为12%,95.5%的浓硫酸用量为4mL,溶液反应体积为2.5mL,绘制标准曲线所采用的标准物质为含有0.1g沉积物空白样品和一定量葡萄糖的混合物。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成功获得多糖与葡萄糖之间的换算因子为4.85。该方法的精密度为4.4%,平均回收率为98.68%,相对标准偏差为2.3%。应用本方法测出黄河口沉积物中的多糖平均含量为0.1%,相对标准偏差为2.8%,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合,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黄河口沉积物中多糖含量测定的要求。

    2013年12期 v.43;No.224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