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宜法;刘兰;李磊;
利用2种高(低)潮序列统计了高(低)潮累积频率,一是从记录原点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Ⅰ,一是从月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Ⅱ。可以发现: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Ⅰ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份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同时也发现:不同年份高(低)潮序列Ⅱ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彼此比较一致,表明用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Ⅱ获得的结果在统计意义上是稳定的。为了得到安全稳定的设计高(低)水位,引人了月平均海平面特征极大(小)值。本文建议,设计高(低)水位取为月平均海平面特征极大(小)值与高(低)潮序列II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和。
2013年09期 v.43;No.221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引用频次:4 ] - 毛新燕;赵亮;徐鹏;江文胜;张平;吴则举;
近海漂流轨迹观测系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漂流瓶体的定位,通过移动通讯网络GPRS进行瓶体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和指令传递,服务器上存储的瓶体运动轨迹即可用于近海环流研究。2011年9月14~18日期间在浙江象山港内段海区进行了近海GPS-GPRS漂流轨迹观测系统的现场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而后对首次现场布放试验过程进行说明,最后给出了轨迹追踪的现场观测结果。研究表明基于GPS-GPRS技术的漂流轨迹观测系统可辅助近海潮致余环流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应用前景。
2013年09期 v.43;No.22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引用频次:8 ] - 车军辉;赵坤;刁秀广;
利用济南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参考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发展的中气旋探测算法,对2005年9月2日发生在山东鲁南地区的1次强降水事件中的中尺度涡旋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内存在1个尺度为20km左右的风切变区,其内包含1个尺度为10km左右的涡旋;该风切变区及其涡旋在4~6km高空处最明显,其首先于高空6km附近发展,然后向上、向下生长;它们的尺度和强度达到最大的时刻也是降水最强的时段。
2013年09期 v.43;No.221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引用频次:3 ] - 于海波;高勤峰;孙永军;董双林;傅秀娟;
2011年4~9月期间对养殖系统N、P营养盐含量进行连续采样分析,比较刺参单养(S池塘)和刺参-对虾复合养殖(SS池塘)2种模式养殖系统水体、沉积物、底泥营养盐的动态变化及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TN)含量为:S池塘(1.16±0.13)~(2.64±0.09)mg·L-1;SS池塘(1.24±0.08)~(2.55±0.09)mg·L-1。水体中总磷(TP)含量为:S池塘(0.03±0.01)~(0.08±0.01)mg·L-1;SS池塘(0.03±0.01)~(0.09±0.02)mg·L-1。水体中总无机氮(DIN)含量为:S池塘(0.10±0.03)~(0.32±0.05)mg·L-1;SS池塘(0.16±0.03)~(0.45±0.02)mg·L-1。3种营养盐浓度并未随着养殖活动的进行而持续升高,反而下降,说明这2种养殖模式均不会增加养殖水体营养盐负荷。2个池塘底泥的TN、TP含量从实验开始到结束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说明这2种养殖模式均不会增加养殖池塘底泥N、P营养盐的积累。各营养盐指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池塘底泥氨氮与水体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氨氮在池塘底泥与水体之间存在交换作用,并且刺参和对虾的扰动作用可能促进这一交换过程。8和9月刺参处于夏眠期,SS池塘水体颗粒氮(PN)显著低于S池塘(P<0.05),水体颗粒物的沉积通量也相对增大,底泥氨氮含量显著低于S池塘(P<0.05),而水体氨氮、DIN、TN浓度均高于S池塘,说明刺参-对虾复合养殖池塘中,因混养对虾的生物沉积与扰动作用,加强了养殖系统内水体与底泥之间的偶联作用,加快了营养盐的循环过程,防止营养盐在底泥的连续积累造成的养殖环境恶化。
2013年09期 v.43;No.221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引用频次:11 ] - 郜卫华;谭北平;麦康森;迟淑艳;刘泓宇;董晓慧;杨奇慧;
本研究构建了长期低渗胁迫诱导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盐度处理时反向文库5个基因(血蓝蛋白、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几丁质酶、胰凝乳蛋白酶1和胰蛋白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以期从分子机理上了解,在长期低盐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生理状态的关系。长期低盐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凡纳滨对虾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地降低(P<0.05);盐度2处理组成活率显著低于盐度10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盐度2处理组血蓝蛋白、几丁质酶、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1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50%、31%、91%、25%和35%;盐度10处理组血蓝蛋白、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mRNA表达量显著性下调,分别下降了31%、72%和15%;短期低盐胁迫组几丁质酶和蜕皮类固醇调节蛋白mRNA表达量上调3.07和2.47倍。结果表明,盐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可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成活率;5个基因表达量在胁迫24h和56d后表达量变化明显不同,说明凡纳滨对虾对长期和短期盐度胁迫采取不同的应答策略。以上结果丰富了甲壳动物环境胁迫研究的基因信息。
2013年09期 v.43;No.221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7 ] - 房景辉;韦秀梅;王忠全;刘相全;宋向军;周全利;方建光;姜海滨;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不同光照强度(0、100、500、1 000、2 000、4 000和6 000lx)条件下,研究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的生长、体组分和能量收支情况。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为1 000lx组的许氏平鲉幼鱼末体重最高,但与100、500和2 000lx组的末体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的饲料转化率和能量转化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峰值均出现在1 000lx组;而消化率的最高值却出现在0lx组(P<0.05)。除灰分含量外,各处理组的体组分和体能值均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P>0.05)。本研究由许氏平鲉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w和SGRe)与光照强度(L)的回归方程得出其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范围为610~630lx。各处理组的能量收支方程表明,生长能和呼吸能主导许氏平鲉幼鱼的能量分配模式。
2013年09期 v.43;No.221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20 ] - 徐文华;韩宝芹;孔晓颖;刘万顺;
研究不同浓度的壳寡糖(COS)对OS-RC-2肾转移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体外培养肾肿瘤细胞OSRC-2,MTT法、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OS对其增殖分化、凋亡和增殖周期的影响;建立小鼠OS-RC-2肾转移瘤模型,COS(50、100、300、500mg/kg)灌胃15d后取瘤块并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COS对肾转移瘤VEGFmRNA表达的影响。实验显示,100和300mg/L COS可明显抑制肾肿瘤细胞OXRC-2的增殖(F=69.21,q=11.32、19.35,P<0.05)并促进其凋亡(F=205.72,q=31.52、23.21,P<0.01),还可使细胞在G0/G1期比例明显增高,S期比例降低(x2=22.54,P<0.05)。100和300mg/kg的COS可有效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F=148.39,q=25.05、15.10,P<0.05);并可使VEGFmRNA的表达明显减低(F=172.05,q=35.50、25.27,P<0.01)。镜下可见细胞出现多形性改变,核染色质边聚等。结果表明,COS可抑制OS-RC-2肾转移瘤的生长,其中100和300mg/kg剂量组抑瘤效果较佳。
2013年09期 v.43;No.221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引用频次:19 ] - 张迎秋;线薇微;李文龙;
根据2004年5月和2007年5月长江口近海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特征,探讨了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春季航次共捕获鱼类生物9目25科36种,其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黄鲫(Setipinna taty)、鳀(Engraulis japonica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a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鲐(Scomber japonicas)为优势种。2004和2007年长江口近海鱼类存在4个生物群聚:以鲐为特征种的南部高温型、以带鱼为优势种的南部低温型、以竹荚鱼为代表的北部高温型和以黄鲫占绝对优势的北部低温型。影响2004和2007年长江口海域鱼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深、底层总磷、表层悬浮体含量、底层盐度和表层温度。其中,水深、盐度和悬浮体含量驱动鱼类群聚空间变异,温度驱动了时间变异。与1999—2001年相比较,2004和2007年长江口鱼类群落发生显著变异,鱼类资源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减少,优势种亦发生演替;水深、盐度、温度变异对鱼类群聚分布保持影响力,水域悬浮体含量成为鱼类群聚空间变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2013年09期 v.43;No.221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引用频次:22 ] - 方光静;李春虎;王群;郭姗姗;邢宁宁;冯丽娟;王亮;
在"催化氧化脱硫"与"再生"分开的新型LO-CAT脱硫装置中,以海水为吸收介质,络合铁为载体,针对H2S质量浓度为10g/m3的模拟气进行了海上钻井平台石油伴生气脱除H2S的再生系统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再生系统中碱性液体流速、空气过剩因子(ε)和再生温度等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生的固体产物进行了SEM和XRD表征。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脱除H2S的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流速v=8.77mL/min,空气过剩因子ε=90,再生温度T2=45℃。表征得出,产生的固体物质为硫磺,可能含有少量Fex Sy杂质。
2013年09期 v.43;No.221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引用频次:0 ] - 尹燕欣;刘怀山;张进;
对渤海海峡区域进行了多条多道地震剖面探测。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剖面特征,划分6个地震地层单元U1-U6。其中U1为末次冰消期初期和全新世泥质沉积,大约形成于15ka至今。U2为晚更新世地层,大约形成于71ka至末次冰消期初。同时根据区域断裂系统特点,对该区断层分布特点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该区断层主要为正断层,海峡西侧分布较少,海峡东侧断点密集。除海峡东侧的2号测线中一条断裂断至海底外,其余全部断层均在T2反射界面以下,推测其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之前。
2013年09期 v.43;No.221 80-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引用频次:10 ] - 刘红霞;尹志伟;王诗玺;万升标;江涛;
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微波辐射法合成了"Reversine"[1,2-(4-吗啉苯胺基)-N6-环己基腺嘌呤]的重要中间体2-氯-6-环己胺基嘌呤及其衍生物3b~3f,再以2-氯-6-环己胺基嘌呤为原料,微波辐射下合成了2-苯胺基-6-环己胺基嘌呤及"Reversine"。探索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产物的结构通过1 H NMR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微波法可大幅提高合成嘌呤2,6位衍生物收率并缩短反应时间,为嘌呤衍生物及"Reversine"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绿色、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法。
2013年09期 v.43;No.221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引用频次:1 ] - 孟范平;李祥蕾;谢爽;于腾;程凤莲;
污水污泥(MSS)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盐,以其替代传统培养基作为微藻的营养来源,将显著降低微藻吸收固定CO2的成本,增强微藻在工业碳减排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污水污泥提取液与海水的混合液作为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生长介质,同时通入高浓度(5%~20%)CO2,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将微藻接种到螺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动态试验,并逐日测定相应的藻生物量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在污泥提取液和海水的混合体系中,纤细角毛藻的最适生长条件为:通入10%CO2气体,污泥提取液和海水按照1∶29比例混合,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6 000lx。当保持10%CO2的通入速度为20mL·min-1时,生物反应器的适宜运行条件为:藻接种量1×106cells·mL-1,循环流量1 200mL·h-1。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最大藻生物量产率(0.36g·L-1·d-1)和最高固碳速率(0.67g·L-1·d-1)出现在循环培养第5d;此外,培养液中氮、磷营养盐的利用程度较高,NO3--N、NH4+-N、NO2--N、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9%、93.3%、78.0%和88.5%。
2013年09期 v.43;No.221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0 ] - 董晓马;岳鹏威;
为实现对大跨度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以及实际测试时结构高阶模态难以准确获取特点,提出了基于柔度差矩阵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方法。本文首先给出柔度矩阵定义,然后阐述了基于柔度差矩阵的损伤识别机理,并以润扬大桥为试验对象模拟4种不同的损伤工况研究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的识别出斜拉桥拉索损伤位置。
2013年09期 v.43;No.221 102-10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引用频次:21 ] - 阎逢旗;宋怀荣;郭祺;吴东;
本文利用AERONET的气溶胶月平均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体积谱的季节性变化,并对气溶胶体积谱与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小颗粒比例以及单次散射反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中粗模态粒子占的比重较大,峰值半径约为3μm;在夏季北京市气溶胶体积谱中细模态粒子占的比重较大,峰值半径约为0.25μm;影响粗模态峰值异常增大的主要因素是沙尘,影响细模态峰值异常增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在吸收性粒子浓度较低情况下,细模态粒子占主导地位时,单次散射反照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粗模态粒子占主导地位时,单次散射反照率率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2013年09期 v.43;No.221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引用频次:8 ] - 方钟波;孙璐;
本文研究一类奇异变系数拟线性抛物型不等式柯西问题中解在某个带参数的函数空间中的非线性Liouville定理。通过构造适当的试验函数来建立Universal估计值(不依赖于初始值),从而得到在适当的临界指数范围内非负非平凡整体弱解的非存在性结论。
2013年09期 v.43;No.221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