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侍茂崇;严金辉;陈波;高劲松;
无论潮流矢量是反时针旋转(f>0)还是顺时针旋转(f<0),全日潮谱峰都高于半日潮谱峰。2个半日潮周期分别为12、12.4h;2个日潮周期分别为23.9和25.8h;在半日潮和全日潮分量中,反时针分量是主要的:顺时针的半日潮能谱只有反时针的84%;顺时针的日潮能谱只有反时针的65%;浅水分潮6.2、8h和超过24h的3、4.2和5.5d等也有明显表现,但是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夏季余流流速在5~10cm/s范围内变化,方向以南偏西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的因素是夏季琼州海峡水交换基本态势和三塘附近海底地形,风对流向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2011年11期 v.41;No.19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引用频次:10 ] - 郑崇伟;李训强;
以CCMP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得到中国海1988年1月~2009年12月较高分辨率的海浪场,计算了中国海的波浪能流密度,综合考虑能流密度的大小、能级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等各方面对波浪能资源进行研究,寻找波浪能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为波浪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海浪发电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11期 v.41;No.198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6K] [引用频次:110 ] - 高孟春;王子超;胡波;王敏;赵从从;杨慧心;田颖;王步英;
在低温环境下采用强制通风堆肥技术对消化污泥和玉米秸秆进行了堆肥化处理。在环境温度为9~15℃和初始C/N比为19.61情况下,第4天堆体温度达到最高温度60℃,堆体温度保持55℃以上时间为9d。污泥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和C/N比下降明显,而NO3--N和重金属含量升高。pH值、电导率、NH4+-N、纤维素酶和脲酶的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种子发芽指数在第35天达到84.14%。研究结果表明,消化污泥和玉米秸秆强制通风堆肥在35d达到了腐熟要求。
2011年11期 v.41;No.19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引用频次:2 ] - 孙涛;杨俊杰;安庆军;吴刚;
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均表明,锚土界面特性和锚杆的几何形状是影响抗浮锚杆承载力的2个关键因素。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进行现场试验施工,得到了具有不同锚土界面特性和锚杆几何形状的抗浮锚杆。通过现场锚杆抗拔试验得到锚杆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极限抗拔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改善锚土界面特性和采用变截面的锚固体可显著提高锚杆的抗拔承载力。同时,提出了1种经济高效的抗浮锚杆施工工法。
2011年11期 v.41;No.19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引用频次:32 ] - 于瑞海;王昭萍;赵雪琳;孔静;张志强;许瑞平;范立强;
本文以虾夷扇贝的雌雄同体个体为实验材料,对成熟个体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并通过对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和幼虫培养的研究,发现虾夷扇贝自体繁殖的产卵量、受精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没有很大差异,但是其孵化率和畸形率有明显差异分别为82%和17.3%,而对照组为90%和9.6%;幼虫培育期间的生长没有明显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极明显为4%,而对照组为40%。
2011年11期 v.41;No.198 23-2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引用频次:11 ] - 昝肖肖;徐宾铎;任一平;王小林;蔡星媛;
根据2009年4~10月在大沽河河口湿地进行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调查,研究该区域芦苇主要生长季节期间生长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芦苇株高逐渐增加,10月最高达(2305.35±65.48)(平均值±标准误差,下同)mm;植株密度呈下降趋势,5月最高为(362.33±24.52)株.m-2,9月最低为(255.0±36.17)株.m-2;株高与植株密度二者无显著相关性。地上部生物量月间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0月,干质量变化范围为(37.59±13.94)~(7033.02±967.37)g.m-2。叶片、茎与叶鞘等构件生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干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分别为(1264.32±202.19)、(3667.58±475.22)、(1123.78±178.37)g.m-2。5~10月,芦苇地上部同化器官与非同化器官生物量之比F/C值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非同化器官生物量对地上部总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贡献。初步分析表明降水量对芦苇地上部生物量增长有较大影响。芦苇地下各层生物量变化基本相同,月间差异不显著。芦苇根冠比5~10月处于0.29~1.93范围内。芦苇根冠比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变化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密切相关。根系生长变化与芦苇植株自身对营养等生存条件获取的自我调控有关。
2011年11期 v.41;No.198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引用频次:30 ] - 赵静;张秀梅;卞晓东;吴忠鑫;高天翔;张沛东;
2009年5、8、10和12月,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葫芦岛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到鱼卵44粒,仔稚鱼79尾,共鉴定出13个种,隶属于6目10科11属,其中有2种舌鳎类的鱼卵未能鉴定到种。优势种为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沙氏下鱵鱼(Hyporhamphus sajo-ri)、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春季垂直拖网采集到5粒鱼卵、8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5%和33.33%,平均密度分别为24.272和38.835ind/100m3;夏季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31粒鱼卵、47尾仔稚鱼和5粒鱼卵、24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00%、66.67%和20%、73.33%,平均密度分别为4.463、6.767ind/100m2和17.934、86.083ind/100m3;秋季和冬季都仅在水平拖网采到鱼卵,出现频率分别为10%和25%,密度分别为0.259和0.324ind/100m2。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暖水种、暖温种、冷温种间出现交替。春、秋、冬季鱼卵、仔稚鱼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均较低,且各值均低于夏季,说明夏季种类结构相对其余3季稳定,多样性指数高、种类组成复杂、种间分布较均匀。本研究结果与该海域1998年同期(5、8月)调查结果在数量分布上有明显差异,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1年11期 v.41;No.198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引用频次:16 ] - 徐冰;陈新军;钱卫国;田思泉;
秘鲁外海茎柔鱼是重要的经济性种类,掌握其渔场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文根据2003—2004年和2006—2009年我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的生产统计和海洋表面温度(SST)等资料,使用空间距离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各年间渔场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年产量重心的分布都存在一定差异,产量重心在经度上随月份整体上呈现向西移动的趋势,在纬度方向上1~6月整体上呈向北移动的趋势,7~12月则表现出向南移动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2003、2006和2008年;2004、2007和2009年空间分布格局各为一类。空间距离分析表明,2006和2009年产量重心差异最大,其中前者平均产量重心为82°23′W、12°53′S,后者为81°47′W、14°27′S,南北相差约1.5个纬度。研究认为,渔场分布的月间变化是由茎柔鱼南北洄游所引起的,年间渔场分布差异与SST等海洋环境关系密切。
2011年11期 v.41;No.19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引用频次:29 ] - 翟腾;王旭波;王晶;高金宁;翟介明;张全启;
通过对半滑舌鳎雌鱼fosmid文库进行有序混合,成功构建了两步-三维PCR筛选体系,为后续的基因筛选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半滑舌鳎W染色体文库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并分别在雌、雄鱼基因组DNA中筛选,获得1对雌鱼特异性引物。使用该引物对fosmid文库进行筛选,得到1个雌鱼特异性克隆,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克隆定位到了W性染色体上,证实了使用该体系进行文库筛选的有效性以及雌鱼引物的特异性,建立了半滑舌鳎遗传性别的分子及细胞遗传学鉴定方法,为后续半滑舌鳎基因组及性染色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年11期 v.41;No.19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引用频次:3 ] - 王婷婷;赵丽;夏萱;王鹏;江晓路;
本研究应用具有不同电荷性的褐藻寡糖(ADO)和壳寡糖(COS)处理大麦种子,探索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海洋寡糖对大麦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生长指标包括苗长、根长、苗重及根重,以及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DO和COS处理浓度分别为0.5%和0.025%时,大麦的各项生长指标、种子淀粉酶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2种海洋寡糖均是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分子片段,分子量大小相近,但基于2种寡糖分子结构的不同,造成在对大麦的促生长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以后2种海洋寡糖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2011年11期 v.41;No.198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引用频次:26 ] - 许博超;于志刚;刘东生;江雪艳;陈洪涛;姚庆祯;米铁柱;
用α能谱法对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中的铀进行分析,发现卤水中溶解铀的浓度范围为3.4~96.0μg/L,80%以上站位卤水铀浓度超过了30μg/L,高于某些铀矿区地下水中铀的浓度。从卤水的形成过程及环境、含水层沉积物的铀含量及地下卤水对沉积物的淋溶作用、地表水下渗等几个方面对高浓度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卤水形成时海水的蒸发浓缩和锰氧化物还原可能是主要成因,藻类的矿化分解使其吸附的大量铀解吸进入地下水也可能是1个重要影响因素。
2011年11期 v.41;No.198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引用频次:10 ] - 孔雯雯;韩磊;李亮;邵长伦;章蓉;Nicole J.de Voogd;王长云;
综合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从1种中国南海海绵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中追踪分离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E-18,18-二溴-9,17-二烯-5,7-二炔硬脂酸甲酯(1),E-18,18-二溴-9,17-二烯-5,7-二炔硬脂酸乙酯(2),麦角甾-5,7,22-三烯-3-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胆甾-4-烯-3-酮(5),3-吲哚醛(6),3-吲哚酸(7)和5-吲哚醛(8)。其中,化合物2-5和8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株HCT116和A549显示较强的抑制活性。
2011年11期 v.41;No.198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8 ] - 孟俊秀;万升标;任素梅;江涛;
建立了1种合成吲哚并喹啉羧酸化合物简便有效的方法。以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酰化、缩合、环和、氯代、水解、还原多步反应得到6个吲哚并喹啉类似物。所合成化合物结构均经核磁共振及质谱技术验证,并利用MTT法测定了这6个吲哚并喹啉类似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231的体外扩增抑制活性。
2011年11期 v.41;No.198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引用频次:5 ] - 韩宗珠;张军强;邹昊;衣伟虹;李敏;
采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对渤海湾北部1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A435柱状样中的23个沉积物样品的主要黏土矿物含量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中伊利石(53.0%)含量最高,其次为蒙脱石(27.9%)、绿泥石(9.9%)和高岭石(9.2%),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型。渤海湾北部表层沉积物可分成3个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物来源:北部沿岸为滦河-海河物源区;中部和东部为黄河-海河物源区;西部沿岸为海河物源区。渤海湾北部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和组合特征显示了渤海湾环流对海河、黄河和滦河来源物质的搬运和扩散作用。A435柱状样各黏土矿物含量在100cm以上层段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推测主要为黄河在1048—1128年和1128—1855年的改道事件的影响。
2011年11期 v.41;No.198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引用频次:46 ] - 于淼;余文公;谭勇华;王德刚;
中国沿岸有居民海岛受台风影响极大,综合考虑台风对有居民海岛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素、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建立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分析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应用。通过指标权重的排序明确了影响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的关键因子,为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防御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1年11期 v.41;No.198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引用频次:12 ] - 祁耀斌;陈满;许天舒;吴敢锋;
基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理论,开发以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为核心的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由理论出发,建立了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设计框架。通过对不同尺寸质量块的实验研究,提出使用规格为4.5×20(mm×mm)的质量块;通过对不同光栅拉伸量的实验研究,提出0.8~1.0nm之间光栅拉伸量的光纤光栅振动传感器;通过对不同封装材料的对比实验,采用石英玻璃材料封装的方法。最后,将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进行了现场试验,波长检测范围是1 280~1 580nm,响应时间在3s以内,报警定位准确无误。
2011年11期 v.41;No.198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引用频次:9 ] - 姚玉玲;王宁;石洪华;谭君红;
浅海中的宽带水声信号传播呈现出频散的特点,通过高分辨率的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刻画频散曲线。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几类常用的时频分析方法在提取宽带声信号频散曲线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STFT时频局部化精度不够高;在较强频散的情况下,DSTFT时频分辨率较高。WVD时频聚集性最好,但是有严重的交叉项干扰;固定核函数的CWD较好地抑制交叉项,时频分辨率虽优于STFT,但弱化了时频聚集性;AOK时频分布采用自适应高斯核函数,在抑制交叉项的同时,时频聚集性较好,有望较好地用于提取信号频散曲线。
2011年11期 v.41;No.198 115-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引用频次:11 ] - 程凯;滕绍伟;杨国仁;郑荣儿;
设计1套倾角测量装置,用以配合海底原位设备对深海环境探测。分析常规的低成本倾角测量方式的原理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采用差动输入运算放大器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后期倾角分辨率的方案。实验证明,这种方案能够扩大输出量程、提高倾角分辨率。在全角度范围内,分辨率在(0.18(°),0.5(°))区间变化,能够满足海底观测站对高精度倾角测量的要求。
2011年11期 v.41;No.198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引用频次:1 ] - 赵元章;严先微;张强;
本文利用对称性临界点原理,在无界的柱形区域上,得到一类带Hardy-Sobolev项的p-Laplace方程的非平凡解的存在性。所得结果推广补充了已有的结论。
2011年11期 v.41;No.198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