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研究论文

  • 若干西边界潜流的气候态分布特征

    臧楠;王凡;吴德星;

    "西边界潜流(WBUC)"是海洋环流中的重要现象,与表层环流相比,对次表层潜流的结构认识不足。本文利用SODA、OFES和ARGO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中的棉兰老潜流(MUC)和吕宋潜流(LUC)、南太平洋中的大堡礁潜流(GBRUC)和东澳大利亚潜流(EAUC)及南印度洋中的阿加勒斯潜流(AUC)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根据地转流反向的判据,分析WBUC的发生条件。

    2011年09期 v.41;No.19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引用频次:0 ]
  • 基于MOM4模式的太平洋区域环流模式的模拟评估与分析

    刘成彦;

    本文初步评估基于MOM4海洋环流模式建立的较高分辨率(0.25(°)×0.25(°))太平洋区域环流模式的模拟能力。研究表明,模式较好的再现了气候态的海表面温度、盐度、流、海表高度、等密面位涡模态、混合层深度等水平分布场;同时也较为准确地模拟了黑潮流轴的流量,温盐流结构等。相对于低分辨率模式,具有高分辨率的模式能有效地控制黑潮的流幅,以及黑潮离岸的位置,并且对模态水的模拟也比较清晰。

    2011年09期 v.41;No.196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引用频次:1 ]
  • 雌牙鲆CYP19A基因启动子“CpG”岛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何峰;马瑞芹;赵旭;张宇;于锦涛;温海深;李吉方;

    芳香化酶基因(CYP19)编码的芳香化酶是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关键酶,在鱼类性腺发育及繁殖内分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和放射性免疫方法(RAI)对61尾雌牙鲆进行了CYP19A基因启动子CpG岛区多态性检测,并将其与繁殖性能进行了关联分析。CpG岛区存在3种类型的基因型(pattern1、pattern2、pattern3),经测序发现CpG岛区有以下突变:T-1927插入或缺失、C-1899插入或缺失、T-1772C、C-1766T、TGTCAAC-1752~-1744插入或缺失(11个SNPs连锁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此位点对雌二醇(E2)水平的效应达到显著(P<0.05)水平,经多重比较分析,具有pattern1基因型的个体的雌激素(E2)水平显著低于pattern2和pattern3基因型个体的雌激素水平(P<0.05),同时pattern1基因型的个体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pattern2和pattern3基因型个体的mRNA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CYP19A基因调控区甲基化位点突变可能导致芳香化酶的表达量,进而影响牙鲆繁殖内分泌过程;同时也阐明了这些与牙鲆繁殖性状相关的SNPs可以用于生产实践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具有优良繁殖性能的牙鲆。

    2011年09期 v.41;No.196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引用频次:2 ]
  • 许氏平鲉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研究

    史丹;温海深;杨艳平;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卵胎生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 Hilgendorf)的卵巢发育期、卵母细胞发育时相进行了划分,并对性腺成熟系数、肝重指数和肥满度的年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卵巢发育可以分为7个期,卵母细胞分为6个时相;以Ⅲ期卵巢越冬,翌年5月进入分娩期,7~11月上旬卵巢保持在重复发育Ⅱ期。许氏平鲉卵巢平均成熟系数波动在0.33~19.82之间,平均肝重指数波动在0.33~3.10之间,平均肥满度波动在2.51~3.20之间。分娩期之前,肝重指数与性腺成熟系数基本呈正相关,产仔期后肝重指数显著下降。该鱼1年成熟1次,属于一次性生殖类型。

    2011年09期 v.41;No.196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引用频次:39 ]
  • 刺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及其早期生长发育

    聂鸿涛;李琪;于瑞海;

    紫外线照射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雌核发育二倍体。用强度为2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小耳幼虫发生率逐渐降低,照射30 s时小耳幼虫发生率降为0。受精后35 min,显微镜下观察到有20%~30%受精卵排出第1极体时,用浓度0.5μg/m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 min,诱导出刺参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发育速度低于正常二倍体。微卫星分析表明,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3.3%。

    2011年09期 v.41;No.19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引用频次:4 ]
  • 羧甲基壳聚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

    刘万顺;郑美玲;韩宝芹;亢寿海;李南;

    研究评价了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取代度的3种羧甲基壳聚糖(CM-CTS)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测定3种CM-CTS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及3株肿瘤细胞:Bel-7402、SGC-7901及Hela生长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3种CM-CTS对2种肝细胞L02及Bel-7402分泌TGF-α及VEGF水平的影响;建立小鼠移植性肿瘤Heps模型,腹腔注射分子量最大的CM-Ⅰ,研究CM-CTS的抑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及取代度不同的3种CM-CTS在0.05~0.8 mg/mL浓度范围内,对L02细胞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Bel-7402、SGC-7901及Hela细胞的增殖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种CM-CTS能提高L02细胞TGF-α分泌水平,抑制Bel-7402细胞分泌TGF-α及VEGF水平;在动物水平上,CM-CTS能抑制小鼠Heps肿瘤生长,且量效关系显著。说明不同分子量及取代度的3种羧甲基壳聚糖对肿瘤生长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2011年09期 v.41;No.196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引用频次:12 ]
  • 哈维氏弧菌VIB645毒性相关质粒的结构解析

    侯晓阳;孙铂光;刘吉文;孙婧;张晓华;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致病菌。前期研究发现,哈维氏弧菌致病性最强的菌株VIB645含有2个核苷酸序列非常相似的溶血素基因—vhhA和vhhB,分别位于染色体DNA和1个大小约为65.6 kb的质粒上(命名为pVH1)。本研究用碱裂解法提取该菌株的毒性相关质粒pVH1,利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构建随机DNA文库并测序。合计测序97.63 kb,覆盖度为148.3%,鉴定出125个ORF(开放阅读框,>150 bp)。这些预测的ORF,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毒力相关基因,包括RTX毒素钙离子结合蛋白、转铁蛋白结合蛋白A前体、外膜粘附蛋白;(2)结合转运相关基因,包括TraC、-D-、F-、G-、H-、I-、K-、N-、U-、W、TrbB-、C;(3)转座相关基因;(4)其他功能基因,如甲基转移酶,DNA结合蛋白,DNA复制蛋白DnaC等;(5)未知基因。本研究结果对揭示哈维氏弧菌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9期 v.41;No.196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引用频次:0 ]
  • 多孔介质中石油挥发过程研究

    马艳飞;郑西来;冯雪冬;李永霞;

    根据齐鲁石化地区石油污染特点,模拟天然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石油的挥发过程,通过差减法确定石油挥发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lovich模型和零级动力学方程分别能很好描述多孔介质中汽油和柴油挥发动力学曲线,且汽油在粗砂中的挥发速率系数较在亚黏土中大,而柴油在亚黏土中的挥发速率系数是在粗砂中的2.0~2.5倍。采用线性方程和二项式分别表达多孔介质中汽油和柴油挥发速率系数随含油率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汽油在亚黏土中较在粗砂中的挥发率低,但挥发率一般均在90%以上;经过10 d挥发后,柴油在亚黏土中挥发率为7.2%~37.8%,在粗砂中的挥发率为5.0%~14.0%。

    2011年09期 v.41;No.196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引用频次:10 ]
  • 端承型桩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中的粒径效应研究

    柳飞;杨俊杰;侯瑜京;吴炼石;

    利用modeling of models的方法研究端承型桩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中的粒径效应。在模拟同一原型时,不同桩径的模型桩,桩身压缩性及桩长均不同,导致侧摩阻力发挥机理及程度不同,本文分别探讨了桩端阻力,侧摩阻力及承载力(桩顶荷载)的粒径效应对承载机理和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端阻力的粒径效应作用规律与浅基础一致,可以借用浅基础的粒径效应定量评价方法评价端承桩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中的粒径效应。侧摩阻力的粒径效应比桩端阻力的粒径效应显著。由于侧摩阻力的影响,相同条件下承载力的粒径效应比桩端阻力有所增强。对于极限桩端阻力和极限承载力,粒径效应均随长径比的增加而减弱。

    2011年09期 v.41;No.196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引用频次:3 ]
  • 常山酮的合成方法研究

    顾艳艳;刘世旭;王诗玺;万升标;江涛;

    本文对常山酮(halofuginone)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以2-甲基-3-羟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其甲基化产物与乙腈加成后经Rh/Al2O3选择性还原得(3-甲氧基-2-哌啶基)-丙酮,再经溴代、N-保护后与6-氯-7-溴-4(3H)-喹唑啉酮偶联,产物经水解脱保护得目标化合物6-氯-7-溴-3-(3-(3-羟基-2-哌啶基)-丙酮基)-4(3H)-喹唑啉酮氢溴酸盐,通过6步反应制得了常山酮,总收率为11.6%,为常山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目标产物和各步中间体结构经MS1、H NMR和13CNMR确证。

    2011年09期 v.41;No.19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引用频次:5 ]
  • 桂北元宝山镁铁超镁铁岩类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韩宗珠;衣伟虹;丁蒙蒙;来志庆;周艳芝;

    桂北元宝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主要属于钙碱性和拉斑岩系,岩石的SiO2和Mg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在原始地慢标准化曲线上显示右倾特征,Sr,Hf元素中等亏损。元素的稀土配分曲线亦显示右倾,具有Yb正异常特征,这是弧火山岩的明显特征。从主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岩石的构造环境并不单一,其成因可能与小型洋中脊闭合有关,即板块会聚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非地慢柱岩浆作用的产物。

    2011年09期 v.41;No.196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引用频次:10 ]
  • 一种新型希夫碱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郑玉萍;范玉华;张霞;王强;刘善斌;毕彩丰;

    制备了2-氨基嘧啶缩邻香草醛希夫碱配体C12H11N3O2(HL),将其与Cu(Ⅱ)作用合成了1种新型的铜配合物{[CuL(NO3)(C2H5OH)].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TG-DTG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铜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配体中-C=N-上的N原子、嘧啶环上的N原子、酚羟基上的O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配合物中硝酸根以双齿形式参与配位,溶剂分子以配位形式存在,水以结晶形式存在。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黏度测试、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并得出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Kb=8.12×104L.mol-1。

    2011年09期 v.41;No.196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引用频次:11 ]
  • 沉积物粒度参数和频率曲线对粒级划分的响应

    付莉莉;冯秀丽;杨旭辉;

    以Φ、Φ/2、Φ/4为粒级间距,分别采用Folk-Ward图解法和Mc Manus矩法计算了粉砂质砂、黏土质粉砂、砂-粉砂-黏土等3类沉积物共136个底质样品的粒度参数,并引用统计学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每一类沉积物的每一个粒度参数进行分间距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各类沉积物在各种计算方法中粒级划分对粒度参数表征粒度分布特征均不构成影响。但粒度频率曲线形态随粒级间距的不同会有变化,同一粒径所对应的频率值在不同粒级间距下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等研究时,必须对粒级间距在粒度分析中的影响给予足够重视。在进行粒度分析时,如果只求粒度参数,采用Φ间距即可,这样可以减小工作量;如果研究沉积环境,建议采用Φ/4间距。

    2011年09期 v.41;No.196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引用频次:27 ]
  • 各种间隙比下海底管线绕流二维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张芝永;拾兵;阮雪景;高学睿;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与物理模型实验,对不同间隙比情况下的海底管线绕流特性进行研究。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标准k-ε湍流方程和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利用GMRES算法求解离散方程,模拟绕流流场。物理模型实验中采用超声测速仪ADV系统测取不同断面的流速分布情况,分别分析不同间隙比情况下的漩涡运动特性。同时分析各垂直断面不同间隙比时尾流流速变化情况,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海底管线的防护措施打下基础。

    2011年09期 v.41;No.196 90-9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引用频次:4 ]
  • 基于多体分析的浅水FPSO和水下软钢臂系泊系统运动特性研究

    李淑一;王树青;

    基于多体动力分析方法进行FPSO和水下软钢臂系泊系统的运动特性研究。相较于非线性弹簧模拟软钢臂系泊系统或者其他近似模拟方法,多体分析方法可以充分考虑系泊系统具体结构形式及其动力项对FPSO运动性能的影响,更好的预报系统运动响应和系泊力。本文将FPSO和水下钢臂结构模拟成2个具有6自由度的独立结构,两者用系泊链组进行连接。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应用汇源分布法,首先在频域内进行FPSO的水动力参数分析,进而在时域内对系统进行耦合动力分析。本文重点讨论系泊系统黏性力和二阶波浪力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发现系泊系统黏性力对系泊力有一定影响,而在浅水条件下二阶波浪力的计算对准确预报系统运动及系泊力非常重要。

    2011年09期 v.41;No.196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引用频次:40 ]
  • 一类受持续扰动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扰动抑制

    高洪伟;唐功友;

    研究一类受已知动态特性的外部扰动作用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扰动抑制问题。基于内模原理构造能够抵消扰动影响的伺服补偿器,然后利用极大值原理及灵敏度法设计带有补偿器的最优控制律,使得系统在无扰动作用时以1种最优方式运行,而有扰动作用时,控制律能够消除扰动引起的稳态误差,实现无静差扰动抑制。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2011年09期 v.41;No.196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引用频次:1 ]
  • 二维大气模型在海上电波传播中的应用

    邵轩;楚晓亮;王剑;

    电磁波在海上波导环境下传播特性的研究对提升舰载雷达探测性能有重大意义。通用的波导环境折射率模型是基于莫宁相似理论的5参数经验模型,其缺陷在于将折射率的水平结构看作是均匀的。本文运用的二维波导环境10参数模型克服了先前模型的缺陷,对实际波导环境有更近似的描述。最后运用基于离散傅里叶正弦变换的抛物方程方法具体分析了波导环境中折射率水平方向的变化对电波传播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折射率水平变化会改变电磁波的空间场强分布,二维折射率模型更具实用价值。

    2011年09期 v.41;No.196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引用频次:6 ]

综述

  •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研究进展

    李筠;钟英斌;卢玲;陈晨;段存明;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信号系统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包括2个IGF配体、2个IGF受体和6个IGF结合蛋白(IGF binging protein,IGFBP)。IGFBP能结合IGF并调节其作用。IGFBP-3是血液中主要的IGF载体蛋白。离体(in vitro)实验研究发现,IGFBP-3可以抑制或促进IGF的作用,在缺乏IGF受体的细胞中IGFBP-3仍然具有活性。由此可见,IGFBP-3除了具有IGF依赖性作用,还具有IGF非依赖性作用。此外还发现IG-FBP-3能定位于细胞核并与类视黄醇X受体-α(Retinoid X receptor-α,RXRα)结合。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出IGFBP-3在生物体内作用的复杂性,使探讨IGFBP-3体内(in vivo)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综述了IGFBP-3的功能、作用机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正常状态下IGFBP-3的生理功能。

    2011年09期 v.41;No.196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引用频次:22 ]

研究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