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刘秦玉,胡瑞金
利用COADS资料和相关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奇异值分解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热带太平洋 南海 印度洋的海表面温度(SST)及海面风场(SSW )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热带太平洋、南海以及印度洋作为1个整体时海面风场及海面温度场相互作用的主模态。在把热带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作为整体的情况下,研究了该模态的时空分布特征。各种方法研究均表明,该模态在热带太平洋上为ENSO模态;在热带印度洋上为对应于ENSO态的印度洋“单极型”模态;在南海则表现为整个海盆尺度上的一致型。
2005年04期 52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26 ] - 毕玮,傅刚,杨育强,郭敬天,石睿
为做好海上危险天气系统的预报,利用GMS(GeostationaryMeteorologySatellite) 5红外卫星云图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的航空FNL(FinalAnalysis)资料对2 0 0 3年1月3日至4日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1个典型冷锋结构和相伴随的锋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卫星云图显示,该冷锋于2 0 0 3年1月3日0 0UTC形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空,与锋面相伴随的云带呈东北 西南走向,东起日本岛西南部,西至台湾岛以西。该冷锋于1月4日0 4UTC在西北太平洋上空消亡。FNL资料分析表明,在锋区内存在1个较大的水平温度梯度带,水平风切变明显。该冷锋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鼻状”结构,“鼻尖”约在90 0hPa高度上。分析发现锋生函数呈水平带状分布,其后缘基本上与海洋冷锋相重合。90 0hPa以下的低空锋区内剪切项起主要的锋生作用,85 0hPa以上的高空锋区内拉伸项起主要的锋生作用,而扭转项与锋生函数的特征一致———锋生作用在锋前最为显著。
2005年04期 527-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引用频次:2 ] - 刘又毓,范植松
在大洋环流模式中,铅直混合的参数化方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将大洋细结构混合参数化方法首次应用于世界大洋环流模式中。使用中科院大气所(LASG)发展的20层世界大洋环流模式(OGCM)ML20,月平均风场作为强迫场,利用ML20模式在稳定初始状态下运行300a后的计算结果作为本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的初始场。该参数化方法对世界大洋环流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温度跃层的厚度明显变薄;对深层水和底层水的模拟有改进;对南极中层水的模拟比较成功;但是对赤道海区的模拟结果欠佳。
2005年04期 534-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4 ] - 田红,李春,张士洋
为了详实地了解江淮流域的气候变化和进一步做好短期气候预测,利用近50a气温和降水资料,从平均值和变率两方面研究了我国江淮流域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近50a来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变暖,与全国变暖的趋势一致;降水呈不显著的增长趋势。温度和降水由低基本态向高基本态过渡,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基本态下;(2)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其变率随时间而变,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变率时段,要注意高基本态和高变率结合易导致的高温、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3)温度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突变,降水在1968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突变。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突变后均比突变前有所增加。根据突变分析可将江淮流域近50a气候变化过程划分为相对冷干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相对冷湿阶段(70~80年代)—相对暖湿阶段(90年代至今)。
2005年04期 539-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89 ] - 杨波,高山红,吴增茂
利用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2003年10月9~12日发生在冀东南和鲁西北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合理的模拟效果,着重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雨的动力、热力机制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蒙古高压前部与西南低压外围在华北平原西部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锋面,冷暖空气相遇,在锋前形成大范围静力不稳定区;生成于河南西南部的中α涡旋向东北方向移动过程中引起地转平衡局地破坏,质量场向风场的调整过程中激发出惯性重力波,而惯性重力波的频散加强了西南风低空急流中急流核的移动,将水汽和能量向锋前输送;位于锋前的冀东南和鲁西北地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度最大,重力波传播到此迅速发展,触发了该地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了此次局地大暴雨。
2005年04期 545-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引用频次:4 ] - 王玉江,高天翔,韩志强,刘进贤,于常红
为确定我国青蟹的分类地位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中国和越南青蟹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同Genbank中其他青蟹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青蟹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差异及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中、越青蟹个体间序列差异极小,与Genbank中Scyllaparamamosain同源片段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9%以上,而与其他3种青蟹的差异达3.91%~8.41%。所得序列与S.paramamosain,S.serrata,S.olivacea及S.tranquebarica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0.075,0.087,0.042,种间遗传距离远大于种内距离。序列特征、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都表明本文研究的中国和越南青蟹均为S.paramamosain。
2005年04期 554-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41 ] - 樊廷俊,杜玉堂,丛日山,孙文杰,汤志宏,袁文鹏,石莹,耿晓芬,李明玉
对海盘车腕再生过程的研究,对于早日揭示棘皮动物等后口动物的再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查清棘皮动物的再生方式及其机理,文中利用断腕创伤手术、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对罗氏海盘车腕的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连续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创伤8d后,在罗氏海盘车创伤腕的外表皮层和体腔上皮中均出现了干细胞原基样结构(blastemalikestructure)。创伤腕的伤口愈合过程是1个多事件同期发生的综合过程,首先是真皮层中脱分化的肌肉样细胞向创伤处迁移和聚集,经再分化和组织重排逐渐形成成熟的真皮层组织,然后是外表皮层和体腔上皮中的脱分化细胞向创伤处迁移分别形成明显加厚的前表皮层和前体腔上皮,最后再分别分化为成熟的表皮层和体腔上皮。而海盘车腕的再生过程则包括新生腕芽的延长和残腕的延长2个事件同期发生的过程。新生腕芽的生长与延长是在创伤愈合的基础上,依靠表皮层、体腔上皮和真皮层来源的脱分化细胞的迁移和再分化先形成新生腕芽,随后在新生腕芽上又出现了新的干细胞原基样结构,使腕芽逐渐生长和延长。而创伤刺激下残腕的延长,则是在形成干细胞原基样结构的基础上,在残腔体壁的许多部位形成多个横跨体壁的“楔状”干细胞原基样结构,这些结构的多点插入及其再分化形成新的体壁组织使残腕得以延长。本文的研究结果还显示,罗氏海盘车腕的再生同时采用了表变态再生和变形再生2种方式。
2005年04期 559-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引用频次:12 ] - 杨官品,李晓捷,石媛嫄,张全胜,丛义周,刘涛
以海带(LaminariajaponicaAresch)为重点,综述了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成就,介绍了海带属褐藻遗传育种技术、育苗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海带属褐藻生物学研究基础好,种质资源丰富,经济、生态价值高,是进行大型海藻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2005年04期 564-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18 ] - 汤晓荣,姜红霞
综述了紫菜属种间以及种内的生活史多样性和繁殖方式多样性,以及减数分裂发生位置和性别形成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和完善对紫菜属生活史和繁殖方式的认识,并推动近年来受本领域关注的对生活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2005年04期 57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引用频次:32 ] - 于晓明,马甡,高天翔
对绒螯近方蟹(Hemigrapsuspenicillatus)的生态习性和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实验研究。雌性、雄性甲宽与体重的关系分别为W♀=0.6056×L2.9806(n=132,r=0.96),W♂=0.5893×L3.1215(n=50,r=0.97)。抱卵量与甲宽的关系为Q=865.82L-7275(r=0.97)。幼体发育分为5期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胚胎、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发育积温分别为219.4℃,226.35℃,49.3℃(以12℃为生物学零度)。
2005年04期 575-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引用频次:8 ] - 张学庆,孙英兰
为胶南海域沿岸污水排海选址,海洋环境管理提供动力条件,基于变边界河口、陆架、海洋(ECOM)模式,模拟了胶南近岸海域三维潮流场。研究海域水平最大流速在斋堂岛水道,量值为1.0m/s。垂直流速表现为底层大,表层小的特点,其最大值分别为25.38×10-4m/s和9.9×10-4m/s。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较好地刻画了胶南近岸海域M2分潮潮流场的时空分布特点。
2005年04期 579-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33 ] - 安丰波,方进明
将模糊化(拓扑)导算子进行了公理化,并且给出了若干模糊化(拓扑)导算子的刻画;同时建立了模糊化(拓扑)导算子和模糊化(拓扑)闭包算子之间的关系。
2005年04期 583-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0 ] - 夏青
考虑一类二阶时滞微分方程的无穷边值问题,从分析这类方程的解对初值的依赖性得到了保证这类边值问题存在唯一解的充分条件。
2005年04期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1 ] - 王殿坤,高存臣
采用无滞后控制系统与滞后控制系统的等价性方法,研究了多组多滞后区间系数中立型非线性时变控制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给出了区间长度及时滞的估计范围,进而得到了系统渐近稳定的判定条件。此判据包涵了有关文献的结果,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2005年04期 59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1 ] - 赵元章,黄桂芳
本文给出了一类p(x)Laplace方程的正径向解在单位球上的1个唯一性定理,文章中假定p(x)是径向的单调函数,并且非线性项满足某种单调性条件。
2005年04期 597-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2 ] - 孙梦元
针对准公共性基础设施融资效果评价问题,通过综合运用AHP法、灰色理论和模糊决策等,从指标体系的确立到模型的构建,提出了1种切实可行的定量、直观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实际的项目事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05年04期 599-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12 ] - 韩波,张维冈,裴建新
为发现和圈定干扰覆盖下的不明显异常,作者从三度磁性体的磁异常公式出发,推导磁异常的不定积分变换结果并由参量图方程绘得不定积分变换的磁异常参量图。本文针对2种规则形态磁性体推导其特征点规律,并进而用不同的方法求取磁性体的深度和磁性参数。在不同的空间几何参数条件下,讨论不定积分变换后参量图的曲线变化规律并总结其异常特征,提取判断产状的要素。该方法能简单有效地发现一些重要的地质信息,所得到的空间参数与变换异常间的特征点关系将有助于磁异常的分析。
2005年04期 603-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1 ] - 曾名勇,张联英,刘尊英,董士远,李八方
利用水产加工废弃物研究了鳙鱼、鲈鱼、鲫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粘度、凝胶强度、热变性温度(Td)等理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1mol/L的乙酸溶液中鱼皮胶原蛋白溶液的粘度随着胶原蛋白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热水法提取鳙鱼、鲈鱼、鲫鱼鱼皮胶原蛋白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0℃,25℃,27℃。鱼皮胶原蛋白的凝胶强度则随着粘度、温度、pH值、外加介质等的变化而变化。
2005年04期 608-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92 ] - 梅承芳,江晓路,牟海津,王鹏
以分离自碱湖的产碱性蛋白酶菌V.metschnikoviiDL33为出发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多次复合诱变,获得一高产突变株V.metschnikoviiDL3351,其产生的碱性蛋白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5.74倍,48h发酵液酶活由350U/mL提高至2010U/mL。同时对菌株DL3351的产酶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最适产酶培养基26℃对V.metschnikoviiDL3351进行摇瓶发酵,发酵40h,酶活达3268U/mL。
2005年04期 613-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28 ] - 古静燕,刘红兵,崔承彬,顾谦群
为了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采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albogriseolus(A2002)中分离得到3个环二肽;利用理化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丙氨酸缬氨酸)[cyclo(AlaVal),1],环(丙氨酸脯氨酸)[cyclo(ProAla),2]和环(脯氨酸酪氨酸)[cyclo(ProTyr),3]。
2005年04期 618-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引用频次:23 ] - 许钟,杨宪时,肖琳琳
进行了罗非鱼在0,5,10,15℃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质量变化特性和高品质期、货架期的研究,并对其特定腐败菌假单胞菌、细菌总数、VBN与感官评价的一致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罗非鱼在0~15℃温度区域是淡水鱼中鲜度下降慢的鱼种,在0,5,10,15℃贮藏中,罗非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11,6,3和1.5d,货架期分别为20,9.5,5和2.5d。高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的假单胞菌数平均为(6.27±0.23)Log10cfu·g-1和(7.70±0.11)Log10cfu·g-1,显示了假单胞菌计数与罗非鱼的感官鲜度及保藏期具有较可靠的一致性。高品质期和货架期终点的细菌总数平均为(6.84±0.60)Log10cfu·g-1和(8.08±0.41)Log10cfu·g-1,VBN值平均为(11.8±1.38)mg·100-1·g-1和(20.1±1.66)mg·100-1·g-1,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细菌总数和VBN作为罗非鱼低温贮藏的鲜度指标与感官鲜度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2005年04期 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45 ] - 张华,李英霞,朱石磊
在Lemieux方法的基础上,将应用于糖类化合物的方法首次应用到酚类化合物上,报道了乙酰基保护的酚类化合物,在苄溴、氢氧化钾作用下于四氢呋喃中回流通过一锅转化法转换得到苄基保护化合物;在有多个乙酰基同时存在条件下,通过调节氢氧化钾的用量来控制苄基取代的程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
2005年04期 626-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5 ] - 徐宾铎,金显仕,梁振林
为开展不同取样区域,不同生境间和历史数据的比较研究,根据1985年和2000年秋季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应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从黄海、区域和局域3个空间尺度上分析了黄海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变化。在黄海尺度上,2000年等级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明显降低,而1985年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值则接近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在区域尺度上,分类多样性指数Δ,分类差异指数Δ+在黄海中、北部较高,南黄海较低;等级多样性指数Δ+为南黄海最高,中黄海最低,其区域尺度变化主要是由鲈形目、鲽形目、鲱形目和形目种类,特别是软骨鱼类的种类数的分布变化造成的。2000年3个区域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低于1985年对应值。在局域尺度上,南黄海的南部、西部和中黄海的西部以及北黄海的鱼类群落等级多样性指数Δ+远小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仅中黄海的东部和南黄海的东部的等级多样性指数值接近理论平均值。
2005年04期 629-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79 ] - 臧静,李英霞,李春霞,宋妮,岳彩立
为获得高活性齐墩果酸皂苷药物候选分子,报道了4种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与齐墩果酸的C3羟基进行糖苷化反应合成皂苷的方法。在合成中采用糖的全苯甲酰化三氯乙酰亚胺酯为糖基供体,齐墩果酸烯丙醇酯为糖基受体,在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醇酯(TMSOTf)的作用下,糖基供体与齐墩果酸的C3羟基进行糖苷化,以较高的收率和专一的立体选择性得到4种齐墩果酸单糖皂苷。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得以确证。
2005年04期 635-640+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16 ] - 李华军,方辉,S.L.James.Hu
针对三维框架结构等复杂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研究基于振动测试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提出了1种精确、有效的基于交叉模态应变能(CMSE)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传统的模态应变能方法是将损伤前后的同阶模态进行比较,而CMSE方法没有这个限制。此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需要的模态信息数量少———通常一阶模态就足够了,除此之外CMSE方法不要求进行模态的归一化。文中以三维5层的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新的方法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中结构的损伤分为2种情况———单个单元损伤和多个单元的损伤。虽然只给出了三维框架结构的示例,但这种新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结构。
2005年04期 641-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12 ] - 于定勇,王海斌,刘华兴,柳枝
预测了2010年和2020年青岛市港口吞吐量,分析了青岛市现有港口吞吐能力与预测吞吐量之间的矛盾和确定港口预留区的必要性;通过对青岛市港口和岸线资源现状的研究,提出了把四方区岸段、鳌山湾和董家口嘴两侧作为港口预留区。最终使青岛市港口形成以前湾港区为重点港区、环胶州湾港口群为中心、鳌山湾和董家口为两翼的“一湾两翼”的港口布局。该研究结果是编制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和青岛市港口远期规划的依据。
2005年04期 649-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6 ] - 董胜,于亚群,徐斌
为给政府、规划、设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采用组合分布法对日照地区风暴潮增水的重现值进行了计算。提出了以台风发生强烈的季节和月份进行统计抽样统计的替代方法,简化了工程设计初期的数据处理工作量;并给出了适用于日照地区风暴潮增水的分布模式。与传统的年极值法和过阈法相比,该方法考虑了风暴潮增水的季节变化,物理意义更趋明确。
2005年04期 65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引用频次:18 ] - 张志强,徐少才,王燕
研究、探讨青岛近岸大气气溶胶中多芳烃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了青岛近岸大气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水平,共检出13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总量(∑PAHs)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呈现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人类活动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2005年04期 661-664+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10 ] - 王永诗,彭传圣,姜素华,庄文山,魏艳萍
通过对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藏的综合研究,总结出孤西潜山带经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拉张负反转和喜马拉雅期拉张断裂改造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受北西向孤西断裂控制的内幕褶皱块断型潜山带,发育了不整合面风化壳型、潜山内幕孔洞型和构造裂缝型3种储集层类型,进一步厘定了高潜山和低潜山2大类5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高潜山油气藏模式有风化壳型、反向断块内幕型和地层不整合型,低潜山油气藏模式有反向断块和顺向断块型2种,这对济阳坳陷潜山勘探及多样性潜山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成藏规律指导下的潜山勘探奠定了基础。
2005年04期 66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27 ] - 彭传圣
以往济阳坳陷所探明的天然气几乎均为油型气,为了打开济阳坳陷煤成气勘探局面,通过研究已获煤成气流的孤北低潜山成藏特征,在综合运用录井、岩心、地化分析、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基础上,分析构造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孤北低潜山上古生界经历了印支期抬升剥蚀、燕山期中生界沉积后的抬升剥蚀等多次改造,至喜山期受埕南及孤北断层控制大幅沉降沉积后在馆陶组沉积时期开始大量二次生气;而埕南、孤北断层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停止活动更为气藏的保存提供了保障,该低潜山气源充足、储层条件好、盖层条件优越,具有形成煤成气藏的条件。结果认为:本区气藏具有自生自储、上生下储和上生侧储3种运聚方式,除孤北低潜山的上古生界气藏之外,该区的下古生界风化壳和该区以南孤岛凸起的下古生界也是煤成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2005年04期 670-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46 ] - 邱睿,李庆忠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与理论分析,瑞利准则将垂向分辨率定义为λ/4可能并不合理。为了检验垂向分辨率,首先依据一次定性分析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砂泥岩互层模型实验定量地分析并得出结论:将垂向分辨率定义为λ/8更为合理。
2005年04期 67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7 ] - 邢恩桥,许国辉,杨俊杰
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桩基,规范中常采用m法进行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计算,地基土水平地基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在规范中根据地基土的状态、类别以表格给出。在地基勘察中,现在广泛采用静力触探试验,直接利用静力触探数据给出比例系数m值,将使桩基设计所用参数更加直接准确。本文利用天津地区地层大量静力触探资料与地基土状态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回归方法,总结出地基土的液性指数IL与静力触探参数锥尖阻力qc及摩阻比Rf间的关系式,针对天津的地层土体,给出利用静力触探资料查用m值的表格,为桩基的设计计算提供资料。
2005年04期 683-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21 ] - 卜志国,周凯,黄娟
运用基于图像特征的相对发射率数据处理模型,对获得航空高光谱油污染水体数据和正常水体数据进行了反射率提取,得到了相对定标后的油污染水体和正常海水的光谱反射率数据。进一步对正常海水和油污染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反射率曲线比较,得出运用基于图像特征的反射率处理模型提取光谱信息和运用航空高光谱数据进行海上油污染检测的可行性。
2005年04期 687-690+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4 ] - 田友强,于磊,张晓峰,蒋永国
针对海洋学科中数据源的异构性,文中采用XML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海洋数据的统一表示。本文以Java,XML和Web为支撑技术,提出并实现了1个多层B/S体系结构的海洋XML数据集成系统原型,其中利用了XML的新兴技术———可伸缩矢量图形(SVG)技术来实现基于XML的海洋数据的交互。作为国内海洋XML数据集成的第1个原型系统,旨在推动我国海洋XML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2005年04期 691-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