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渤、黄、东海潮汐开边界的1种反演方法

    吕咸青,吴自库,殷忠斌,田纪伟

    潮汐潮流数值模拟中的 1个主要难点在于开边界条件的确定。本文采用伴随方法 ,利用渤、黄、东海的 64个验潮站资料 (潮汐调和常数 ) ,通过反演渤、黄、东海的开边界条件 ,来实现渤、黄、东海 M2 潮波的数值模拟。为了取得较好的数值模拟结果 ,同时对给定的底摩擦系数进行校正 ,计算出调和常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平均值 :振幅差为 4 .0 cm,迟角差为 2 .5°。实验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渤、黄、东海 M2 潮波的特征。

    2003年02期 16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引用频次:36 ]
  • 海洋人物

    刘安国

    2003年02期 172-198+256-280+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0 ]
  • 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变化初析

    魏皓,赵亮,于志刚,孙军,刘哲,冯士莋

    本文根据 4 0年间收集的综合观测资料、部分成果以及 1998/ 1999年本课题执行的 2个航次的调查和岸边监测 ,分析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年循环规律、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结合渤海水温、盐度、黄河径流量及营养盐浓度的变化 ,初步分析了原因。渤海为高生产力陆架海 ,每年有 2次生物量的高峰期 ,水华时间有 1个月的前后移动 ;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大于 10年际变化。渤海温盐有增加趋势 ,无机氮浓度增加、磷酸盐浓度降低 ,河流输入变化只影响局部海域子系统 ,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使得营养盐更多地消耗在近岸 ,而中央海区依然保持良好水质。物理系统的变化是该时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3年02期 17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71 ]
  • 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I——模式及控制数值试验

    朱建荣,胡松,傅得健,吴辉

    本文应用 ECOM模式 ,设计 1个控制试验 ,研究理想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动力过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盐水入侵产生盐度锋面 ,在锋面处底层存在着向陆的密度流 ,为保持断面上质量连续 ,上层的流速趋于增大 ;近口门附近底层流有偏南分量 ,表明有横向环流存在。在口门外因斜压和底形的作用 ,产生明显的上升流。盐水入侵在空间上具有不对称性 ,高盐水位于北岸的下层。在拦门沙上游出现上下 2个相反方向的横向环流 ,而在口门处只出现 1个顺时针方向的横向环流。从动力机制上分析了盐水入侵的空间不对称性和横向环流的产生。

    2003年02期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引用频次:49 ]
  •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高会旺,吴德星,白洁,石金辉,李正炎,江文胜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2003年02期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引用频次:42 ]
  • 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在冻藏过程中的变化

    曾名勇,黄海,李八方

    以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 ATPase活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为指标 ,研究了鲫鱼 ( Carassius auratus)肌原纤维蛋白在 - 10℃ ,- 2 0℃ ,- 30℃和 - 4 0℃下冻藏时的变性情况。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冻藏时 ,鲫鱼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肌原纤维蛋白的 ATPase活性以及巯基含量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 ,均呈下降趋势。且鲫鱼蛋白质的变性速度在不同冻藏温度下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 ( P<0 .0 1)。冻藏温度越低 ,变性越缓慢。

    2003年02期 19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59 ]
  • 青海钩虾配合饲料对罗非鱼两品系生长效果的研究

    武云飞,韩凤进,江涛,孔晓瑜

    研究青海钩虾对罗非鱼两品系吉富罗非鱼和彩虹鲷生长的促进作用。实验用青海钩虾与面粉、麸皮和豆饼制成 5组 ( ~ )配合饲料及良种场原用饲料 ( 组 )饲育吉富罗非鱼和彩虹鲷 ,经2 5 d试验结果表明 :( 1)彩虹鲷增重效果以 组饲料最高 ,平均增重为 4 4 .9g,较大于 组的 4 3.1g;( 2 )所有钩虾饲料对彩虹鲷的增色效果都高于良种场的原用饲料 组 ,其中以饲料 组最高 ;( 3)饲料 I组饲育吉富罗非鱼平均增重为 4 4 g,高于 组的 4 0 .1g;( 4 )吉富罗非鱼和彩虹鲷比较则显示出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明显高于彩虹鲷而饵料系数又较低的结果。

    2003年02期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8 ]
  • 应用非平衡产量模型对卡塔尔渔业的分析

    刘群,任一平,王艳君,尤凯

    剩余产量模型是鱼类种群动力学的主要模型之一。本文应用 1个非平衡产量模型分析了卡塔尔渔业。结果表明当前鱼类生物量是最大持续产量时生物量的 1/4,当前捕捞死亡率是最大持续产量时捕捞死亡率的 2倍。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是 782 6t( 80 %置信区间为 6767~ 7993t) ,最佳捕捞努力量是 2 4 8艘船 ( 80 %置信区间为 2 2 5~ 2 86艘 )。

    2003年02期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7 ]
  • 副渔获物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其减少方法的探讨

    唐衍力,李文涛,万荣,黄六一

    由于渔具不同的选择性和多鱼种鱼类共栖 ,人们在对目标种类进行捕捞时 ,不可避免地产生副渔获物及其抛弃。由于渔业资源的下降和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副渔获物及其抛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世界范围内的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副渔获物进行分析 ,根据副渔获物的种类、被抛弃情况和原因以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提出了减少副渔获物和抛弃的方法。

    2003年02期 21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27 ]
  •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小型生物初步研究

    林岿璇,张志南,韩洁

    20 0 1年 10月对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小型生物采样调查。大沙岙沙滩小型生物丰度较低 ,中潮带为 2 91.9ind· 10 cm-2 ,低潮带为 5 16.8ind· 10 cm-2 。线虫是最优势类群 ,线虫 /桡足类比分别为 3.2 7和 1.0 6,表明沙滩环境质量良好 ,未受到有机质污染。岩相潮间带有 4种大型底栖海藻。附植小型生物平均丰度为 36.1ind· g-1dw algae,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附植大型底栖动物丰度 4 4 .6ind· g-1dwt algae,大于小型生物丰度。

    2003年02期 219-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37 ]
  • 鲈鱼鳗弧菌病疫苗的制备及免疫防治效果

    肖慧,李军,王祥红,李筠,纪伟尚,徐怀恕

    以从患出血、烂尾病的鲈鱼 ( L ateolabrax japonicus)中分离的 1株致病性鳗弧菌 W- 1( Vibrio anguillarum)为材料 ,进行了鳗弧菌全细胞灭活疫苗研制 ,比较了福尔马林、苯酚、氯仿等不同灭活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灭活效果。最终确定以 0 .5 % ( v/ v)的福尔马林溶液在 2 8℃下处理 4 8h为最佳灭活条件 ,所用的菌悬液浓度为 2 .5× 10 9cfu/ m L。用福尔马林灭活的 W- 1( Vibrio anguil-larum)疫苗 ,分别浸泡免疫鲈鱼苗和注射成鱼 ,并检测了疫苗对鱼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 ,经疫苗浸泡免疫 4周后的鲈鱼苗免疫保护力达 64.7% ,90 d后同批次的鲈鱼再注射免疫 ,其免疫保护力为 78.9% ,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为 1∶ 192。仅进行注射免疫组 ,其免疫保护力为 5 7.9% ,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为 1∶ 2 2 4。

    2003年02期 226-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62 ]
  •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分离和培养淋巴囊肿病毒

    吕宏旭,汪岷,李红岩,郭华荣,张士璀,包振民,周丽

    本文利用牙鲆鳃细胞系进行了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的分离及培养 ,并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淋巴囊肿病毒的形态及感染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病鱼的淋巴囊肿组织无菌滤液接种牙鲆细胞系 ,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 ( Cytopathic effect,CPE)。电镜观察在培养细胞的胞质中有病毒的包涵体 ,胞质中散在 6角形、5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 ,大小为 10 0~ 140 nm之间。在感染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存在大量的病毒颗粒。

    2003年02期 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引用频次:35 ]
  • UV-B辐射对2种海洋微藻的生理效应

    徐达,唐学玺,张培玉

    应用同位素标志法 ,研究了 UV- B辐射增强对三角褐指藻、扁藻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角褐指藻对 UV- B辐射增强的耐受性高于扁藻 ;UV- B辐射增强抑制扁藻的生长和 DNA的合成 ;低剂量的 UV- B辐射刺激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 DNA的合成 ;高剂量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 ,随着 UV- B辐射的增强 ,2种海洋微藻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下降 ,其中扁藻合成速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三角褐指藻 ,表明三角褐指藻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 UV- 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低于扁藻。

    2003年02期 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44 ]
  • 褐藻酸降解菌在海带绿烂病发生中的作用

    王丽丽,唐学玺,王蒙,张培玉

    从海带幼苗上病烂明显处分离得到 2 3株褐藻酸降解菌 ,并对其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反应等进行了观察。通过对褐藻酸钠的降解实验 ,筛选出 4株具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感染实验表明 ,分离到的褐藻酸降解菌为海带幼苗病烂的主要病原菌。

    2003年02期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11 ]
  • 苜蓿转化细胞系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研究

    谢经良,唐学玺

    以苜蓿转化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为材料 ,利用同位素标志方法研究了 3种大分子物质——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结果表明 ,与对照细胞系相比 ,转化细胞系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旺盛 ,合成速度显著提高。同时 ,转化细胞系 DNA、RNA和蛋白质出现最大合成速度的时间均相应地延迟。

    2003年02期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0 ]
  • 高浊度原水的透光脉动性能研究

    张雪红,史少欣,李明俊

    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以流动高浊度原水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在不同絮凝剂搅拌速度、投药量和投药方式条件下 R值的变化规律 ,从而得到絮凝体破碎和重组的有关信息 ,及时反映各种变化条件下的絮凝体特性。

    2003年02期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0 ]
  • 利用化学因子预测赤潮的可行性探讨

    张正斌,刘春颖,邢磊,任春艳,刘莲生

    本文从化学的角度对赤潮预报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分析了部分化学参量作为赤潮预报依据的机理 ,综述了赤潮化学预报的研究现状 ,并对今后的赤潮预报研究进行了探讨.

    2003年02期 257-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40 ]
  • 金顶铅锌矿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

    张金亮,常象春

    金顶铅锌矿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角砾状灰岩为其主要容矿岩层 ,最近在与金顶矿床共生的灰岩角砾岩、深灰色泥晶灰岩和灰色云化灰岩中发现多层稠油储层及油气包裹体。包裹体烃类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存在多源性母质输入 ,油气母源类型以藻类及细菌等微生物贡献为主 ,沉积水体介质为高盐度、较强还原环境 ,源岩演化处于低成熟~成熟。铅锌金属与稠油的共生、金属硫化物的有机生物硫特征、有机质富集地区矿化强烈等均表明有机质与金属成矿存在相互作用。按照不同世代有机质与金属成矿作用机理 ,本区有机成矿以配合作用及吸附、还原作用为主 ,有机质的存在增加了铅锌离子的溶解度 ,促进了铅锌金属离子的迁移和富集 ,有利于产生铅锌金属沉淀的还原环境。

    2003年02期 264-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28 ]
  • 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对“西气东输”的影响

    刘怀山,赵月霞

    “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线 ,将成为贯穿我国腹地的大动脉。管线位处北纬的寒冷环境 ,温度低、压力大 ,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对管线的堵塞及其分解引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出发 ,对它产生条件和分解方法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管线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抑制方法 ,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2003年02期 2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7 ]
  • 黄河三角洲洪、枯季泥沙冲淤的数值模拟

    李谊纯,孙效功,李瑞杰,吕丹梅

    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海岸潮间带广阔、黄河入海水沙变化剧烈、近岸及河口区水动力条件复杂的特点 ,建立了 1个潮流作用下的平面二维动边界全沙数学模型。动边界的处理采用窄缝法 ,并利用此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洪、枯季时悬沙分布以及底床的冲淤进行了数值模拟 ,进而据此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洪、枯季的冲淤变化规律。

    2003年02期 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引用频次:25 ]
  • 套管井井间电阻率测井的原理及数值计算

    栗建军,孟凡顺

    本文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 ,导出了过套管进行井间地层电阻率测井问题的理论公式 ,并用低频电磁波进行了数值计算 ,分析了套管对井间电阻率测井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低频电磁波过套管测量地层电阻率的井间测井方法是可行的。该理论可为套管井井间地层电阻率测井仪器的研制、测井解释及井间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003年02期 287-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引用频次:12 ]
  • 线性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

    唐功友,董兆胥,丁香乾,张文武

    研究线性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问题。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结合微分不等式 ,提出了若干个时滞相关稳定性的新判据 ,并给出了系统的时滞项上界的估计公式。得到的稳定性判据较简洁 ,且具有较低的保守性。

    2003年02期 293-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引用频次:2 ]
  • 黄海冷水团声层析监测数值模拟

    彭临慧,王宁,邱晓芳,尚尔昌

    海洋冷水团是海洋学家关注多年的问题 ,其监测方法亟待解决。本文将简正波波数层析法用于冷水团监测 ,并对简正波波数层析用于反演黄海冷水团声速剖面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简正波波数层析可以用于反演平均声速剖面 ,特别在监测与距离有关海洋环境的声速结构方面大有潜力。

    2003年02期 299-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1 ]
  • 多层感知机分类器行为延拓线性分析及其应用

    冯天瑾,丁香乾,冯遵成

    严谨的线性判别函数与判别面的理论 ,适用于线性阈值 (MP模型 )神经元分类行为分析。本文将此理论扩展到非线性 sigmoid神经元 ,分析了用来解决模式分类问题的、由 sigmoid神经元构成的单隐层 MLP(多层感知机 )的内部行为 ;并通过一系列近似推理与实验验证 ,提出了将隐层权重矢量初始值均匀地分布在权重空间的一个圆 (超球面 )上的方法。针对几个困难的分类问题的实验表明 ,该方法抓住了 MLP分类器内部行为的重要特征 ,它使 MLP分类器跨越了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 ,把学习起点放在达到目标较简便的路经上。此方法在理论上简单直接 ,应用上方便有效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003年02期 305-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9 ]
  • 光生态膜对水稻秧苗生态的影响

    孟继武,郑荣儿,李茂生,葛景强,王士勇,曹柏青,李威

    采用浮染法将荧光助剂、红外辐射剂、着色剂分散进低密度聚乙烯 (LDPE)树脂中 ,通过挤出吹塑制成厚 0 .1 2 mm,宽 1 2 m的无滴、长寿棚膜。光生态膜将 550 nm的绿光变换为红光提高了红光成分 ,有效的调整了辐射进入棚内的太阳光谱 ,补充了红光的辐射强度 ,改善了农作物的光生态环境 ,促进了作物的光合作用。用这种光生态膜苫盖温室进行水稻育秧 ,在哈尔滨市 1 2个县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 ,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使水稻产量提高了 8.6%。

    2003年02期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13 ]
  • 二次特征值问题的最佳向后扰动分析

    杨玉霞,刘新国

    二次特征值问题 (QEP)的主要的求解方法之一是转化为广义特征值问题 (GEP) ,然后用求解广义特征值的方法 (比如 QZ方法 )求解。本文研究由此获得的计算解的范数意义下的最佳向后扰动分析 ,所得结果是 Tisseur最近所得结果的加强。

    2003年02期 317-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1 ]
  • 一类典型模糊阵及其在传递闭包化简中的应用

    赵峰,刘文斌

    本文研究模糊矩阵传递闭包的化简问题。通过定义 1类典型阵 ,给出传递闭包能够进一步化简的充要条件 ,为网络最大流分析提供了 1种新的模式。

    2003年02期 324-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