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自然海况下波浪特性的初步研究

    赵栋梁

    通过分析大量的外海浮标观测资料 ,发现波龄和无因次波高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相关性 ,自然海况下的波浪场满足 3/ 5指数律 ,其波龄可达到几十 ,远远超过风浪波龄的上限 1 .4,说明波浪组成波之间波 -波共振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波浪内部结构的主要调节机制 ,使波高和周期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2002年06期 853-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22 ]
  • 一次黄海海雾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傅刚,张涛,周发琇

    本文利用 1个考虑了地形效应、植被影响、长波辐射、地表能量收支、液态水的重力沉降等影响雾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因子的三维海雾模式 ,模拟了 1995 - 0 6 - 0 1发生在黄海的 1次实际海雾过程 ,分析了海雾生长、发展和消亡过程中液态水含量和其它物理量的三维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黄海海域实际的海雾生消过程 ,对海雾的三维结构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2002年06期 859-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引用频次:97 ]
  • 海洋人物

    刘安国

    2002年06期 867-890+940-948+980-986+1022-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0 ]
  • 新型三维内波及分层流水槽系统

    徐肇廷,沈国谨,王伟,王爱群

    本文提供了作者研制的三维内波及分层流水槽系统的背景技术资料。经源致三维内波的实验证实 ,利用该水槽系统中的双缸制取分层水系统可快速制取所需的分层水 ,不必利用分子扩散而 1次得到预先设置的密度剖面。同时 ,还介绍了利用该水槽系统进行的 1个典型的源致内波的内波增阻实验。从所获得的增阻实验结果得知 ,对于一给定的分层、拖曳速度和水下回转体 ,存在唯一 1个内Froude数使得强迫源受到最大的内波增阻。大量的实验证实 :该水槽系统是研究三维自由和强迫内波的 1个基本实验系统。

    2002年06期 868-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21 ]
  • 青岛海陆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常志清,吴增茂,高山红

    本文采用 1个陡地形影响修正的三维中尺度流体静力的气象学模式 ,对青岛地区海陆风的日变化规律和三维结构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 ,青岛有多支海陆风存在 ,且每支海陆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和向内陆伸展的距离有很大的不同。这其中沿岸山地的机械和热力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观测站 ,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等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

    2002年06期 87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53 ]
  • 四种鳕鱼的形态学研究

    高天翔,武云飞,张秀梅,王丹,王迎宾,李朝秀

    本文对蓝鳕 (Micromesistius poutassou)、远东宽突鳕 (Eleginusgracilis)、大西洋鳕(Gadusmorhua)和太平洋鳕 (G. macrocephalus)等 4种经济鳕鱼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对其分节及量度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 ,发现所测数据与国内外资料存在一些差异 ;并补充描述了各种的鼻孔、牙齿等形态特征。统计检验表明 :蓝鳕的第 1臀鳍鳍条数、鳃耙数与其他鳕鱼存在显著差异 ;远东宽突鳕的脊椎骨数与其他鳕鱼存在显著差异 ;大西洋鳕和太平洋鳕在上述性状上的差异不明显 ,但 2者的体色有明显差异。从形态特征聚类分析图得知宽突鳕属与鳕属亲缘关系近 ,而蓝鳕属与鳕属亲缘关系远。

    2002年06期 884-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引用频次:44 ]
  • 1α,25-双羟维生素D3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

    麦康森,张文兵

    1α,2 5-双羟维生素 D3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后产生 2种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 :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前者是指 1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核受体 (n VDR)结合 ,n VDR再与视黄酸 X受体 (RXR)发生异二聚化反应 ,在转录因子 (TF)的作用下 ,促使靶基因转录。后者是指 1 α,2 5(OH) 2 D3 与维生素 D膜受体 (m VDR)结合 ,随之引发一系列信号传导 ,促使细胞膜上的 Ca2 +-通道迅速打开。探讨 1α,2 5(OH) 2 D3 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开发治疗维生素 D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新药。本文就目前有关 1 α,2 5(OH) 2 D3 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2002年06期 891-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12 ]
  • 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概况

    刘镜恪,陈晓琳

    本文从海鱼鱼卵的脂肪酸组成及各种脂肪酸被利用的顺序、n- 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n-3HUFA)对海水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乳化油强化轮虫和卤虫饵料的重要性、几种海水仔稚鱼对n- 3HUFA的需要量、DHA和 EPA对海水仔稚鱼不同的生理作用、海水仔稚鱼活饵料和微粒饲料中DHA与 EPA比例的重要性、n- 3HUFA含量与海水比目鱼非正常色素沉着的关系、乳化油和微粒饲料中 n- 3HUFA不同的分子结构形式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海水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 n- 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学习、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深入开展我国海水仔稚鱼的营养研究。

    2002年06期 897-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36 ]
  • 盐度、pH突变对2种养殖对虾免疫力的影响

    潘鲁青,姜令绪

    本文研究了盐度、p H突变对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度、p H突变对 2种养殖对虾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是显著的 (P<0 .0 5)。而盐度突变对溶菌活力的影响显著 (P<0 .0 5) ,对低 p H突变影响明显 (P<0 .0 5) ,对高 p H突变影响不明显。随着盐度突变值和向低 p H、高 p H突变梯度的增加 ,2种养殖对虾的抗菌活力逐渐减小 ,酚氧化酶活力逐渐增大 ,而溶菌活力则随着盐度突变值和向低 p H突变梯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在同一实验梯度中 ,中国对虾的抗菌活力和溶菌活力要比南美白对虾的低 ,而其酚氧化酶活力则比南美白对虾的高。

    2002年06期 903-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119 ]
  • 一种布洛芬季铵盐衍生物的合成

    宋妮,李英霞,孙雪

    本文通过酯化 ,季铵化反应合成了 1种布洛芬 -季铵盐衍生物 ,旨在提高布洛芬对软骨组织的靶向性 ,降低毒性 ,提高疗效。

    2002年06期 911-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引用频次:5 ]
  • 皱纹盘鲍肠上皮组织立克次体超微结构与细胞病理学研究

    姜明,刘云,陶蓉,范瑞青,姜国良

    利用电镜技术对患病濒死皱纹盘鲍 (H aliotis Discus hanna Ino)进行病原体检测和病理观察 ,在肠上皮组织中发现大量立克次体。研究表明 ,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中的立克次体分为增殖型立克次体和静止型立克次体 2种类型。立克次体以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为感染的靶细胞 ,造成细胞微绒毛全部或部分破坏 ,细胞功能丧失 ,是造成养殖皱纹盘鲍病害发生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2002年06期 914-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引用频次:9 ]
  • 蒽胁迫对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田继远,唐学玺,于娟,王晨,刘文明

    采用水生毒理学方法以及通过分析蒽对 2种海洋微藻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初步研究了蒽胁迫对 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蒽浓度的不断增大 ,1 2种海洋微藻的相对增长率逐渐降低 ,叶绿素 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稍有下降 ,蒽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的 72 h· EC50为 2 51μg· L-1 ,蒽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 72 h· EC50 为 387μg· L-1 ;2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逐渐降低 ;3加入外源性抗氧化剂 (GSH和甘露醇 )可缓解蒽胁迫所造成的 2种海洋微藻的细胞密度的降低 ,即可缓解蒽胁迫对微藻的毒害作用

    2002年06期 919-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29 ]
  • 南海海山非均匀磁性反演

    金钟,徐世浙,李昭荣

    利用虚源法对南海海盆 1 6座实测海山进行了磁性反演。结果表明 ,南海海山非均匀磁化反演效果明显优于均匀磁化反演 ;南海海盆东部和西南部的海山运动方向相反 ,前者向北 ,后者往南 ;海山运移中的旋转形式两地也存在明显差异。

    2002年06期 926-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8 ]
  • 大洋多金属结核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研究

    夏宁,宋苏顷,刘昌岭,张红,李学刚,林学辉,姚德

    依据大洋多金属结核分析测试方法标准研究的总体设计 ,完成了 36个分析项目的 2 1份验证报告 ,进行了实验室间精密度协作性检验工作。在 H2 O-,TFe,Al2 O3 ,P2 O5等分析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并建立了 ICP- AES法测定大洋多金属结核中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方法标准。

    2002年06期 935-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6 ]
  • 东海全新世沉积强度分区

    叶银灿,庄振业,刘杜娟,冯秀丽,林霖

    主要按年代地层学 1 0 .3ka B.P.~ 1 2 ka B.P.,参考岩性和生物地层学方法 ,统一和确认了东海全新统底界。综合分析东海 52个钻孔和柱状岩芯资料 ,进行了全新世沉积强度分区 ,按沉积速率高低分为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区、浙闽近岸浅海沉积区、陆架东北冷涡沉积区、陆坡与冲绳海槽沉积区以及陆架残留沉积区。并对各区的沉积机理作了分析解释。

    2002年06期 94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引用频次:26 ]
  • 桶形基础及其作用下的粉质土海床失稳机制研究的试验设计

    齐剑峰,冯秀丽,林霖,李安龙,杨少丽,周松望,刘涛

    在阅读、分析以往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的试验条件 ,对桶形基础及其作用下的粉质土海床失稳机制研究的试验作出了专门设计。该设计通过配土、设计模型桶基和负压沉贯的操作过程、设置孔压传感器等实验手段 ,努力从土体破坏的角度 ,寻求负压沉贯过程中沉贯负压、沉贯阻力及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和确定桶基的上拔力。并且指出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 ,以利于课题的深入研究。

    2002年06期 949-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6 ]
  • 南海东部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杨群慧,林振宏,张富元,林晓彤,季福武

    对南海东部 1 8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 63~ 1 2 5μm粒级重矿物的研究表明 ,重矿物种类有50种 ,最高含量可达 1 2 .82 % ;平均含量较低 ,为 1 .1 1 % ,;矿物组成以普通角闪石、铁锰微结核、磁铁矿、普通辉石为主。重矿物来源复杂多样 ,包括陆源、火山、自生等各种来源的矿物。陆源重矿物多分布在水深 3 50 0 m以浅的北部陆坡 ,主要来源于台湾海峡和台湾岛 ;此外还有经巴士海峡由洋流带入的吕宋岛等的剥蚀物 ,珠江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自生沉积矿物主要分布于 1 6°N~ 2 0°N之间的下陆坡区和深海平原 ,其中铁锰微结核富集于沉积速率较低的氧化环境 ,自生黄铁矿则富集于局部还原环境或生物壳室中。火山碎屑矿物主要分布于 1 5°N两侧的深海平原和海山区 ,来源于海底火山岩的剥蚀物和附近弧状列岛的火山喷发物。沉积环境是影响重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2002年06期 956-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引用频次:40 ]
  •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希尔伯特变换包络提取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赵犁丰,王振芬,张晓亮

    本文采用经验模式分解 (EMD)提取信号的内在模函数 (IMF) ,并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对所得IMF进行包络分析 ,提取机械故障特征。与直接对原信号进行包络分析相比较 ,该方法提取的机械故障特征更明显。数值模拟和对故障轴承振动信号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2年06期 96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59 ]
  • 水质参数在线监测及远程传输系统的研制

    张鸿祥,傅圣雪,赵犁丰

    本文讨论了 1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实现。它以 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 ,构成监测 5项水质常规参数的在线监测仪器 ,并通过公共电话网 ,将这些水质参数传送到远端的监控中心 ,提高了水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水平 ,降低了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成本 ,在基层水环境监测部门及水处理厂具有推广价值。

    2002年06期 97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11 ]
  • 非偏振保持光纤中随机双折射对自俘获现象的影响

    任志君,王晶,郑荣儿

    本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解非线性耦合薛定谔方程 ,研究了在非偏振保持光纤中随机双折射变化对孤子自俘获传输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相对于具有保偏特性的强双折射光纤 ,非偏振保持光纤中随机双折射所致的 2个模式间频繁的能量交换 ,减缓了 2脉冲的走离 ,有利于束缚态的形成 ;入射偏振角 θ对孤子的自俘获传输影响非常小 ,这就使光孤子耦合进光纤时不须鉴别光纤的快、慢轴。

    2002年06期 97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1 ]
  • 基于色度平面的自适应颜色聚类

    于晓波,孙菁,栾新

    本文的目标是寻找具有更高灵活性和自适应性的颜色聚类方法。在分析了多种颜色聚类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 2种无监督的二维色度平面颜色聚类方法 :基于密度的三角化方法和遗传算法优化方法 ,并通过实验对 2种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密度的三角化方法具有很好的边界拟合效果 ,而遗传算法优化对于复杂的数据集和解决干扰噪声有更好的效果。

    2002年06期 981-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3 ]
  • 通道特性相关时带乘性噪声系统的最优滤波

    禇东升,张玲,梁猛,林恒

    针对石油地震勘探、通讯工程、水声探测等许多实际应用领域 ,该文研究 1种在更弱的乘性噪声限制条件下系统的最优状态滤波 ,就乘性噪声矩阵为一般随机矩阵且各观测通道乘性噪声在同时刻相关的情形 ,给出了在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的状态最优滤波算法。针对该算法还进行了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02年06期 987-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15 ]
  • 罗纳河中的铝、营养盐及常量元素的研究

    任景玲,张经

    198 9- 0 5~ 1 990 - 0 4期间在罗纳河下游近入海口处按月采集溶解及颗粒态样品 ,分析了其中的营养盐、铝及常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罗纳河中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5.7,3.8,79.8μmol/ dm3。研究的周年内变化范围大 ,其含量明显高于世界上其它受人文活动冲击较小的河流。而在同样的时间尺度下 ,河流中溶解态铝的含量变化较大 ,其含量先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后则由于高流量的稀释作用而下降 ;颗粒态铝的含量则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研究结果表明 ,河流中的铝主要来自岩石风化 ,人为活动对其影响较小。通过溶解态铝与营养盐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 ,罗纳河中的溶解态铝与初级生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它的含量主要受界面吸附过程控制。通过对常量元素的分析表明 ,罗纳河中常量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 HCO-3 >Ca2 +>SO2 -4 >Na+>Cl->Mg2 +>K+,流域内溶解态组份的含量主要受碳酸盐的溶蚀控制。

    2002年06期 993-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引用频次:22 ]
  • 多组分体系的比光谱导数法分析研究

    姬泓,巍宁霞,辛惠蓁,徐环

    本文研制了多组分比光谱导数法数据处理软件。经无机体系 NO-3 和 NO-2 混合组分及有机体系苯酚和苯胺混合组分的验证表明 ,应用该软件可以取得很好的分析测定结果。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有机混合物苯甲酸和水杨酸体系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最佳分析条件和满意的分析结果 ,2者的检出限分别为 :1 .0 4 4× 1 0 -3 mg/ L和 4.62 5× 1 0 -3 mg/ L。

    2002年06期 1001-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1 ]
  • 南黄海夏季表层海水中pCO2分布的初步探讨

    王峰,张龙军,张经

    作者在 1 999年夏季的航次中 ,获得了南黄海表层海水 p CO2 的实测数据。本文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 ,对影响 p CO2 分布和变化的某些重要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南黄海表层海水 p CO2 的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 ,这是边缘海区海水中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除长江口门外的 p CO2 高值区外 ,南黄海表层海水的 p CO2 值与叶绿素、水温大体呈负相关 ,而与海水的盐度基本上呈正相关。

    2002年06期 1007-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22 ]
  • Si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和通量研究

    蒋凤华,王修林,石晓勇,祝陈坚,韩秀荣,张蕾

    本文应用实验室培养法研究了 Si O3 - Si在胶州湾 1 6个站位沉积物 -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考虑培养时间、取样时间和间隔等因素 ,采用连续函数的方法计算了 Si O3 - Si交换速率。结果表明 ,Si O3 - Si在胶州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上的交换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 ,交换速率一般在因为 1~5mmol·m-2· d-1范围内 ,平均为 3.3mmol·m-2· d-1。高含量有机质沉积物 ,特别是生物扰动作用可以增大 Si O3 - Si交换速率。考虑胶州湾各种沉积物类型占胶州湾总面积的权重 ,Si O3 - Si在胶州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为 1 .0 6× 1 0 9mmol·d-1 ,是河流输入量的 5.3倍 ,可提供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硅的 58%。

    2002年06期 1012-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52 ]
  • 增长曲线模型非齐次线性估计的可容许性

    陈峥,张东华,李俊海

    本文讨论了增长曲线模型中回归矩阵的函数的估计 ,在矩阵损失下 ,作者得到了非齐次线性估计在非齐次线性估计类中可容许的充要条件。

    2002年06期 1019-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2 ]
  • 线性时滞微分方程解的振动准则

    武冬

    建立线性时滞微分方程x (t) +∑ni=1 pi(t) x(t- τi(t) ) =0 ,  t≥ to的所有解振动的新准则。当 pi(t) ,τi(t) (i=1 ,2 ,… ,n)均为常数时 ,条件是充分必要的。

    2002年06期 1023-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引用频次:1 ]
  • 2002年《青岛海洋大学学报》总目次

    2002年06期 1030-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0 ]
  •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CONTENTS 2002

    2002年06期 1034-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