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桂梅,孙文心,雷坤,江文胜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2002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引用频次:28 ] - 2002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引用频次:0 ]
- 李薇,宇如聪,刘海龙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CAR)的全球大气模式 (CCM3) ,分别以月平均和周平均海表温度 (SST)为强迫场进行 2个积分试验 (称为 CCMM和 CCMW试验 )。积分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 ,CCM3模拟大气季节内振荡 (MJO)信号的强度均较观测资料偏弱 ,而其中以CCMW模拟的强度略大而较接近真实。表明 SST强迫场包含更真实的季节内变化信息对提高模拟 MJO强度有作用。 CCMM与 CCMW模拟 MJO活动的时间位相均与观测差别较大 ,直接原因在于 CCM3中降水季节内振荡与 SST变化的相关关系不正确 ,而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大气模式无法反映资料分析发现的季节内时间尺度的 SST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2002年01期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7 ] - 潘爱军,刘秦玉,胡瑞金,王韶霞
根据 POCM模式输出的流场资料 (1993年 1月 1日~ 1998年 12月 31日 )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海流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并用功率谱方法作了验证。结果表明 :在以 19.81°N为中心 ,18~ 2 2°N,16 0°E以西的西太平洋海域 ,海流具有显著的准 90 d振荡特征 ;该振荡对应的波长约为 86 5 km,沿 19.81°N该振荡信号自东向西传播的相速度约为 0 .0 9m/ s。从能量角度看 ,该振荡信号主要存在于 15 0 m以内的海洋次表层 ,2 2 2 .5 m深度能量是 6 2 .5 m能量的13%。
2002年01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18 ] - 2002年01期 24-31+50-78+100-132+15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0 ]
- 任素莲,王德秀,绳秀珍,王如才
透射电镜下比较研究了海水浸泡前、后太平洋牡蛎卵子 (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的超微结构。太平洋牡蛎卵子为均黄卵 ,由卵黄膜、质膜、卵质与卵核 4部分组成。卵质内除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之外 ,还含有多种来源的卵黄颗粒 ,但缺乏皮层颗粒。海水浸泡前 ,内质网含量少 ,线粒体丰富 ,集中分布在核膜附近 ,卵核 (生发泡 )未破裂 ;海水浸泡后 ,胞质含有十分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线粒体分散分布 ,生发泡破裂 ,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核仁存在 ,核仁组织中心与粗面内质网紧密相连。
2002年01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引用频次:6 ] - 赵明日,孙世春,麦康森,江海华
该文用 7株富含 EPA、DHA的海洋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强化 ,通过检测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来研究这几种微藻对轮虫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轮虫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所用饵料密切相关 ,尤其是 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主要取决于这些脂肪酸在藻中的含量 ;强化 12 h后 ,轮虫中的 n- 3PUFA含量一般为饵料中含量的 75 %左右 ,强化 2 4 h达 80 %以上 ,强化 7d的轮虫可达 90 %以上。
2002年01期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引用频次:21 ] - 许加超,林洪,李兆杰,薛长湖,韩小贤,方昱
甲壳胺油酸复合物是一种海洋生物活性多糖衍生物 ,以甲壳素油酸等作为原料 ,制备了甲壳素油酸复合物乳剂 ,并研究了其对大鼠和鹌鹑的减肥效果 ,结果表明 :将出生 2 5 d的大鼠 ,均喂以高脂肪高营养饲料。大鼠分为 4组 :对照组 ,高、中、低剂量组 ;并用出生 30 d的鹌鹑分 3组 (对照组 ,大、低剂量组 )。用上述动物试验了甲壳胺油酸复合物的减肥药效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甲壳胺油酸复合物具有明显的减肥作用。
2002年01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1 ] - 江晓路,葛蓓蕾,胡晓珂
实验研究蛹虫草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免疫抑制的作用。实验选用天然冬虫夏草为阳性对照。给药方式为每天灌胃 0 .2 g生药水煎剂 ,7d后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由对照组的 13.97%提高到 2 2 .16 %;骨髓细胞的微核数目由对照组的 16 .6×10 -3 降低到 12 .3× 10 -3 ;外周血白细胞由对照组的 70 %提高到 83%。结果证实 :蛹虫草具有明显的拮抗由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的作用 ,与冬虫夏草比较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某些作用明显高于冬虫夏草 ,为蛹虫草的医学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02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28 ] - 游奎,马甡
对于围隔养殖对虾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变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溶解有机碳 (DOC)含量波动在 5 .2 99~ 13.39mg/ L之间 ,平均为 8.5 3mg/ L± 2 .2 5 mg/ L;颗粒有机碳 (POC)含量波动在0 .6 5~ 6 .6 3mg/ L之间 ,平均为 3.2 5 mg/ L± 1.76 mg/ L;总有机碳 (TOC)含量波动在 6 .92~ 2 0 .0 2mg/ L之间 ,平均为 11.78mg/ L± 3.82 mg/ L ;其中 DOC∶ POC∶ TOC为 0 .72∶ 0 .2 8∶ 1。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海水中各种有机碳的含量 ;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养殖期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其变化与 DCOD的变化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2002年0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22 ] - 范德朋,潘鲁青,马甡,董双林
实验研究温度对不同个体大小缢蛏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温度(15~ 30℃ )条件下 ,缢蛏的耗氧率 (O) [mg/ h·个 ]和排氨率 (N ) [μg/ h·个 ]与缢蛏软体部干重(W)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 ;温度的上升使得缢蛏的耗氧率 (OS) [mg/ g· h]、排氨率 (Na) [μg/ g· h]均增大 ;两者之间的比值 (原子数 O∶ N)在 2 0℃时最大 ,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其值逐步减小。耗氧率 (O)、排氨率 (N)与温度 (T)、缢蛏软体部干重 (W)二元线形回归方程分别是 :O=- 0 .370 3+0 .32 0 4 W+ 0 .0 2 98T,N =- 15 4 .0 6 77+ 6 9.74 88W+ 7.9332 T。复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9773和0 .92 2 8;F检验表明 ,两个回归方程均极显著。
2002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100 ] - 唐学玺,杨震,刘成圣
通过逐级提高氯化钠浓度的筛选方法获得了小麦耐盐细胞系。与对照细胞系相比 ,耐盐细胞系在盐分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同时具有较强的脂溶性抗氧化能力。说明在细胞水平上小麦对盐分耐受力的高低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2002年01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5 ] - 刘东艳,孙军,唐优才,钱树本
根据 1995年 3月至 1996年 1月胶州湾北部水域调查资料 ,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其中硅藻在细胞数量和种类上都占优势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面分布的总趋势依月份而异 ;季节变化属双周期类型 :高峰期出现在 1月和 9月 ,低谷期出现于 5月和 11月 ;与历史资料不同的是 ,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和细胞数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2002年01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58 ] - 李荔,张士璀,李红岩,郭华荣
将经直接消化的斑马鱼头肾细胞或经短暂培养的尾鳍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成熟具核卵子中 ,移核卵可发育到原肠晚期 ;将移核卵发育成的囊胚细胞核作供体进行第 2次核移植 ,受体卵可发育到尾芽期或肌肉感应期。流式细胞仪测定 DNA含量表明 ,受体卵发育形成的囊胚细胞 DNA含量与正常囊胚细胞 DNA含量相同 ,由此可知 ,移核卵中的雌原核没有参与移核胚胎的发育。
2002年01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12 ] - 杜宗军,陈冠军,高培基,徐怀恕
将筛选所得的黑色葡萄状穗霉 (Stachybotrys atra) S6 0 7发酵培养 96 h,发酵液离心去除菌体 ,上清液经超滤、Sephadex- G10 0柱层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CM-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Q- 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及置换层析等步骤 ,得到了 4种电泳纯的酶组分 ,即内切纤维素酶 EG 、EG 、EG 和 β葡萄糖苷酶 (β Gase)。利用 SDS- PAGE测得 4种酶组分的分子量分别是 78.3、5 8.1、72 .4和 5 5 .6 k Da。 3种内切酶组分的最适温度都是 5 0℃ ,β-葡萄糖苷酶为 5 5℃ ,它们的最适 p H值分别是 6 .0、7.0、6 .5和 6 .0。底物专一性的实验表明 ,内切酶 、 、 都可作用于木聚糖。
2002年01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33 ] - 张淑梅
报道 6种产自大连沿海的蓝藻植物 ,分别为栖石隐杆藻 Aphanothece saxicola Naeg.、色合藻 Chroothece littorinae Tseng et Hua、附钙管鞘藻 H ormathonema ep ilithicum Ercegovic、短丝颤藻 Oscillatoria brevis Kuetzing、丰裕颤藻 Oscillatoria limosa(Dillw.) Ag.ex Gom.、中央席藻海生变种 Phormidium naveanum var.marina Tseng et Hua,它们均是大连沿海新记录。
2002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1 ] - 陈淑珠,李世江
实验采用邻苯二胺与双乙酰形成的化合物产生荧光的方法测定酒类中的双乙酰 ,其测定范围为 0 .0 0 5~ 0 .36 μg/ m L,方法的检出限为 3.2 ppb。并对实验条件、干扰、回收率、精密度和可靠性实验等进行了研究和最优化 ,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2002年01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7 ] - 卢敏,张龙军,王彬宇,张经
将膜分离技术与流动注射分析相结合 ,采用聚四氟乙烯疏水性微孔膜 ,使样品流与接受液流进行物理分离。通过测定含有显色剂的接受液流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 p CO2 ,初步建立海水中p CO2 流通式光度测定方法。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1.2 %,与气相色谱法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整个实验仅需 11min,样品用量不到 10 m L,操作简便、快速。
2002年01期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7 ] - 江玉,韩秀荣,张军,祝陈坚,蒋凤华,王修林
该文改进并完善适合现场实验条件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测定的静态动力学实验方法 ,同时提出比较完善的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实验测定 6种浮游植物对 2 -甲基萘的吸收速率常数 k1,释放速率常数 k2 和生物富集因子 BCF。实验表明 ,6种浮游植物对 2 -甲基萘的 BCF与浮游植物细胞比表面积之间有较好的 log- log相关性 ,进一步验证了浮游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与浮游植物的比表面积之间存在定量关系。
2002年01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引用频次:5 ] - 李西双,刘保华,郑彦鹏,李三忠,王揆洋
高分辨率声学剖面资料是识别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的有效手段。该文利用国家“12 6”专项调查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各种声学剖面及历史资料 ,在黄东海海底及浅层识别出多种灾害地质类型 ,如潮成沙脊、沙波、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根据对它们的声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分析 ,作者认为 :潮流是黄东海海底表层灾害地质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 ;而浅层灾害地质因素以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为主。
2002年01期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引用频次:42 ] - 杨少丽,叶银灿,冯秀丽
该文探讨疲劳模型在评价海底粉土不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以超孔压为疲劳参数 ,以 Ψ 作为孔压产生率的疲劳模型可用于预测海底粉土中超孔压的产生和累积。基于已有的疲劳模型 ,借鉴以孔压作为疲劳参数 ,运用包含有周期循环数的公式来预测超孔压的累积的思路 ,将粉土的动三轴孔压累积曲线用一条渐进线来代表 ,从而用一种新的且较简单的疲劳模型可预测超孔压的均值。
2002年01期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13 ] - 梅宁,张则荣,陆建辉,石湘
该文研究竖直螺旋槽管壁面液膜形成及流动特性。建立了单组分流体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得出解析解 ,并分析了壁面几何形状对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液膜的形状主要受表面张力影响 ,在表面内弯处液膜较厚 ,而在槽道起始部液膜较薄。相对于光滑直管 ,竖直螺旋槽管壁面液膜具有均匀的厚度分布和更好的传热传质性质。
2002年01期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9 ] - 王树青,郭海燕
该文研究水下横向输液管道的动力特性 ,假定管道系统承受外界均匀流的作用 ,同时考虑管内流体流动的影响 ,建立了水下输液管道侧向振动的微分方程。采用 Hermite插值函数和Galerkin法离散得到其有限元标准形式。研究管内流动为恒定流时输液管道长度、内部流体流动速度对管道动力特性的影响及管内流动含有谐波挠动的情况下输液管道固有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管内恒定流动的情况下 ,输液的自振频率随管道长度及管内流速的增加而降低 ,同时管内流动的谐波挠动对管道的自振频率也有影响。
2002年01期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23 ] - 李欣,刘春杰,赵犁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TMS32 0 C31串行接口的双通道实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该设计以 TMS32 0 C31和 TL C32 0 AD5 0 C为核心器件 ,具有两个独立的 A/D,D/A通道 ,能够实现 32位浮点计算和 16位数据采集与回放。应用该系统进行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 (Normal-ized L east Mean Square,NLMS)算法实时自适应噪声抵消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的自适应噪声抵消 ,可广泛应用于实时语音信号处理等领域。
2002年01期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5 ] - 刘金涛,陈卫标,宋小全,刘智深
该文分析外差激光雷达测量水体布里渊散射的可行性。借助测量水体布里渊散射的频移 ,可得到水体声速或温度。文中利用两条 12 7I2 吸收线锁定激光输出频率 ,产生稳定的频差约为7.5 GHz发射激光和激光本振。通过对 12 7I2 吸收线稳定度、激光频率稳定度、系统信噪比和反演精度的分析和计算机模拟 ,得出水体深度 2 5 m以内水体布里渊散射频移的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2 .5 MHz以内 ,达到水中声速 0 .6 m/ s或温度 0 .1℃的测量精度。
2002年01期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引用频次:9 ] - 唐功友,黄东,郭忠文,丁香乾
该文研究子系统间具有强耦合的线性离散大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一种适合于该类大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部分分解法。该方法可将高阶线性离散大系统化为若干个具有单向解耦的低阶子系统来研究。从而 ,利用标量李雅普诺夫函数将高阶矩阵李雅普诺夫方程化为若干个单向解耦的低阶矩阵方程。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线性离散大系统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2002年01期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引用频次:3 ] - 白锦东,刘秀元
该文采用化为积分方程组的方法 ,利用锥上不动点指数计算 ,在不要求非线性项 f (x,u)非负的情况下 ,证明 Hammerstein型非线性积分方程 φ(x) =∫Gκ(x,y) f (y,φ(y) ) dy非平凡解和多解存在性的一些新的结果。此结果可用来证明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两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2002年01期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2 ] - 方进明,刘刚,岳跃利
该文选用恰当的闭包算子 ,对给定的拓扑分子格 (L,η)中 η的最细伴随余拓扑 F(η)进行刻划 ;其次刻划了拓扑分子格中无处稠密元 ,讨论无处稠密元、半闭包算子和半内部算子之间的关系 ,特别引入了半同胚的概念 ,并证明无处稠密性是半同胚性质。
2002年01期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0 ] - 2002年01期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 2002年01期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