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心,刘桂梅,江文胜,王辉,张平
首先依据拉格朗日环流理论与黄、东海的环流物理和几何特征建立一个黄、东海环流的动力学统一模型 ,并按其无因次方程的量阶分析获得其零阶和一阶模型方程。最后依此模型方程的数学、物理特征确立了流速分解方案 ,从而形成完整的黄、东海拉格朗日环流数值模型。该课题组已完成较系统地对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该篇论文为系列报道之首篇。
2000年03期 369-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26 ] - 刘烽,毕雪岩
应用 Prandtl混合长理论导得既包含梯度项又包含二阶导数的湍流通量闭合方案 ,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封闭方案用于湍流扩散方程的数值解行为。分析表明 :(1)扩散项使污染物扩散并趋于空间均匀分布 ,而频散项导致污染物空间分布非均匀 ;(2 )所给出的改进后的一阶湍流封闭方案既可解释标量物质的局地反梯度输送现象又可能使 K理论用于混合层。
2000年03期 376-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2 ] - 孙英兰,王丽霞,史峰岩
研究建立洋浦近岸海域岸界自适应网格变动边界的潮流模型及物质输运模型。对开发区提出的多种污水排海方案进行污水质点拉格朗日追踪、污水排海的水质预测及工程投资分析 ,推荐了最佳排污口位置 ,最后计算了污水最大排放量及 8种污染物控制指标排放总量 ,为洋浦开发区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2000年03期 383-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18 ] - 王以琳
在山东飞机人工增雨效益估算系统中 ,根据冷云催化剂扩散模式 ,以作业区内碘化银粒子扩散的浓度为依据 ,确定飞机人工增雨的影响区 ;以天气系统历史降雨量的分布等条件确定对比区 ;采用单次天气系统分层历史回归或区域对比的统计方法确定增雨量。该系统在较客观地选择对比区和影响区的问题上有较大的改进。程序操作简单 ,实现了业务化。
2000年03期 390-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7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引用频次:0 ]
- 徐奎栋,宋微波
车轮虫属的种间区分长期以来一直是生产实践中该类病原鉴定的突出难点之一。结合作者及前人的研究工作 ,该文提出一适用于车轮虫属内种类鉴定的综合方法与简明要旨。文中对车轮虫的形态学 ,包括活体外形、齿体、辐线、附着盘中央颗粒、核器及口围绕体等进行了简要地叙述及图解式介绍 ;对车轮虫附着盘中央颗粒的分类学意义进行了总结和评析 ;同时 ,对车轮虫的生境特征在种类鉴定上的意义做了探讨。
2000年03期 397-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22 ] - 徐奎栋,宋微波
依据干银法和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山东沿海养殖鱼类的 4种寄生车轮虫属纤毛虫 :直钩车轮虫、杜氏车轮虫、日本车轮虫及小袖车轮虫 ,其中直钩车轮虫为我国的新记录。作者对采自不同宿主的直钩车轮虫种群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比较描述 ,对所涉车轮虫的形态学、宿主、分布、流行情况及危害程度等做了综合报道
2000年03期 406-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12 ] - 徐奎栋,宋微波
依据干银法和蛋白银法染色法研究了黄渤海沿岸经济鱼类寄生的车轮虫科内 3属 4种纤毛虫 :球核拟车轮虫、斜拟车轮虫、劳牧小车轮虫及简单两分虫。其中球核拟车轮虫和斜拟车轮虫为我国的新记录。文中对所涉车轮虫的形态学、宿主、分布、流行情况等做了报道。
2000年03期 413-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引用频次:10 ] - 徐奎栋,孟繁林,宋微波
报道鲈鱼的鳃寄生车轮虫病及病理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病原鉴定为 :直钩车轮虫、杜氏车轮虫、日本车轮虫、劳牧小车轮虫及简单两分虫 5种车轮虫科纤毛虫 ,其中数量上占优势的为直钩车轮虫。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鳃寄生车轮虫可对宿主的上皮组织产生明显的机械性损伤并造成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及炎症反应。文中就海水养殖鱼类及野生鱼类由车轮虫寄生造成的危害及防治途径做了探讨。
2000年03期 418-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引用频次:28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0 ]
- 马洪钢,张绍丽,宋微波
选用大肠杆菌及小球藻投喂海洋腹毛目纤毛虫扇形游仆虫 ,对其摄食习性、种群自然增长率及其间的能量转化进行了观察和探讨。结果显示 :游仆虫摄食细菌和小球藻的种群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0 .6 4 /d和 0 .37/d,其能量转化率分别为 4 4 .2 %和 2 1.6 % ;在适宜密度的细菌和小球藻存在条件下 ,游仆虫能迅速形成较高的增长率 ,而不出现明显的诱发生长期。
2000年03期 423-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8 ] - 曹春晖,孙世春,麦康森,梁英
对 11属 (小球藻属、绿囊藻属、微绿球藻属、海绿球藻属、卵胞藻属、原球藻属、咸胞藻属、杜氏藻属、裂丝藻属、塔胞藻属和衣藻属 )的 30株海洋绿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 ,在指数生长末期收获 ,进行了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2 1株海洋绿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 % ,达 11.6 1%~ 34.4 9% ,其它 9株在 4 .2 5%~ 9.4 8%之间 ,绿藻的 16碳和 18碳脂肪酸最为丰富 ,有着含量较高的 16∶ 0、16∶ (n- 3)、18∶ 2 (n- 6 )和 18∶ 3(n- 3)脂肪酸。两株小球藻 (C95,C97)的2 0∶ 5(n- 3)脂肪酸含量较高 ,分别为 2 0 .8%和 2 6 .1%。另一株小球藻 (C10 2 )和两株裂丝藻 (C19和C2 0 ) EPA含量居中 ,分别为 8.0 % ,6 .0 %和 8.1%。其它藻株一般只含有少量的 2 0∶ 5(n- 3)和 2 2∶ 6 (n- 3)或不含 2 2∶ 6 (n- 3)
2000年03期 428-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引用频次:104 ] - 赵文,董双林,张兆琪,张美昭
报道了放养不同密度的尼罗罗非鱼 (orecohromis niloticus)对微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罗非鱼的放养量为 5个水平 (0~ 8.12 kg· m-3 )。结果表明 ,随着罗非鱼放养量的增大 ,蓝藻、金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量、p H、和 TN:TP比值下降 ;相反 ,绿藻、硅藻、原生动物、浮游植物叶绿素 a含量、浊度、总碱度、电导率、TN和 TP均增加 ;而在生物量上小型硅藻和绿藻占优势使浮游植物小型化。
2000年03期 435-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35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0 ]
- 王梅芳,余祥勇,王如才
通过观察栉江珧 (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的未分化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 ,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状况及核仁在卵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对栉江珧生殖细胞发生及成熟过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0年03期 44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17 ] - 王昭萍,郭希明,张筱兰,李赟
在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牡蛎群中检测到了非整倍体 ,其中 3n± 1非整倍体相对于三倍体的存活率为 6 0 .98%。非整倍体牡蛎作为一个群体 ,其生长与其三倍体同胞在体重上无明显差异 ,且与三倍体一样明显大于其二倍体对照组。非整倍体牡蛎的性腺发育情况与三倍体个体相当 ,也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2000年03期 447-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13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0 ]
- 线薇薇,朱鑫华
褐牙鲆幼鱼 (体重 0 .71~ 4 .16 g;体长 4 .4 5~ 8.14cm)在 2 4℃下保持 5个摄食水平 (0~最大 )。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湿重、干重、蛋白质及能量的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86 4 ,0 .8311,0 .80 16和 0 .8577(n=33,p<0 .0 5)。随摄食水平增加 ,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升高 ,平均总转化效率分别为 33.77%、33.89%和 33.0 3%。
2000年03期 453-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46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引用频次:0 ]
- 邓岗,耿美玉,辛现良,李静,管华诗,张岩
应用分步电泳法检测水溶液和大鼠尿液中的古糖酯 (Propyleneglucol Guluronate SodiumSulfate,PGSS) .该醋酸纤维膜电泳选用两种电泳液 :(1) 0 .1mol· L-1的醋酸锌溶液 ,p H6 .0 ;(2 )1.0 mol· L-1的醋酸钡溶液 ,p H5.0。电泳膜于 0 .5%阿利辛兰水溶液中染色 ,1%醋酸溶液褪色。该法能够检测不同介质中的古糖酯 ,水溶液中的检测下限为电泳膜上加样 10 0 ng,尿液中古糖酯浓度高于 50 0 ng/ m L,经提取可以用此法测得。实验证实该法灵敏、稳定性高、重现性好。
2000年03期 459-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2 ] - 朱海波,耿美玉,管华诗
目的 :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两肾一夹型 )观察海洋硫酸多糖 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方法 :(1)急性降压实验 :DPS分别以 1.56 ,3.13,6 .2 5,12 .50 ,2 5.0 0 mg/ kg剂量单次舌下静脉注射给药 ,给药前后以颈总动脉插管法测定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 (2 )口服预防给药实验 :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造模第二天起 DPS以 12 .50 ,2 5.0 0 ,50 .0 0 mg/ kg口服预防给药五周 ,每日给药一次。于给药前、给药后第三周和第六周分别以尾动脉测压法测定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卡托普利 (14mg/ kg)作为口服预防给药实验阳性对照药。结果 :在急性降压实验中 ,DPS能够显著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且其降压强度呈剂量依赖性 ,在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DPS口服预防给药五周 ,能够呈剂量依赖性防止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 ,且 DPS50 .0 0 mg/ kg的降压效果与卡托普利 14mg/ kg相当。结论 :海洋硫酸多糖 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2000年03期 463-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引用频次:14 ] - 李静,耿美玉,管华诗
采用大鼠 SC异丙肾上腺素 (Iso) 4.0 mg· kg-1· d-1× 2 d造成的心肌损伤模型 ,观察东海三豪口服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东海三豪口服液能显著降低 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整体心电图 J点的变化 ,减少心肌细胞中 L DH、CPK的释放 ,增强血清、心肌中 SOD、GSH- PX活性 ,降低心肌、血清 MDA水平 ,此外还能明显减少血清、心肌 FFA的生成 ,缩小心肌梗塞面积 ,阻止 Ca2 + 内流 ,稳定心肌细胞钙的含量。证实东海三豪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提示东海三豪口服液可能是一种作用多环节多途径、口服易吸收、毒副作用小 ,疗效显著的抗心肌缺血的保健食品。
2000年03期 470-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7 ] - 刘群,任一平,王艳君
任何渔业的重要生物特征是鱼类种群的变动。经典的鱼类种群动态模型是以稳定的种群行为为基础的。作者阐述了鱼类种群的行为 ,并划分为三种类型 :(1)稳定型 :种群在较稳定产量上维持较长时间 (反应系数 0 .0 2 )。 (2 )周期型 :种群表现出周期性的高产量和低产量 (反应系数 0 .2 2 )。 (3)不稳定型 :种群产生高产量后无可挽回地崩溃了 (反应系数 0 .3)。在环境变化较大时 ,白色噪音水平 (变动系数 )增加至 35% ,稳定型种群变为不稳定型。在白色噪音水平 (变动系数 )增加至 2 0 %时 ,周期型种群变为不稳定型。
2000年03期 47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引用频次:8 ] - 高天翔,任一平,张秀梅,渡边精一,杨永恒
参考果蝇、卤虫与锯缘青蟹的线粒体 DNA16 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日本绒螯蟹相同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 ,得到 56 7bp的碱基序列 ,其 A、T、G、C含量分别为194 bp(34.2 2 % )、2 16 bp(38.10 % )、98bp(17.2 8% )、59bp(10 .4 1% ) ,与果蝇、卤虫及锯缘青蟹类的 16 S r RNA基因片段序列含量相似。
2000年03期 48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引用频次:22 ] - 郭玉清,张志南
描述了中国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一新种 ,奥氏微口线虫 Tershellingia austenaesp.nov,奥氏微口线虫与同属相近种马尔代夫微口线虫的区别特征是 :体长 (前者为 770~950μm,后者为 2 370μm)、亚头刚毛的位置 (前者位于化感器的两边 ,后者位于化感器之后 )及长度 (前者明显长于后者 ) ,化感器宽度与相应体直径的比例在新种中也更大一些 (50~ 6 0 vs4 5)。提供了一个表格式检索表 ,以助鉴定和比较该属缺乏明显界定食道后球的一个种组。模式标本存放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2000年03期 48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16 ] - 王祥红,李会荣,张晓华,李筠,纪伟尚,徐怀恕
对野生健康中国对虾成虾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从其肠道中分离出 4 7株菌 ,它们分别属于弧菌属、发光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屈挠杆菌属和色杆菌属 8个属。其中弧菌属和发光杆菌属在整个肠道中为优势菌属 ,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次优势菌属 ,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屈挠杆菌属和色杆菌属为非优势菌属。在对虾的整个肠道中 ,前肠和中肠的优势菌属为弧菌属 ,而后肠的优势菌属为发光杆菌属。在弧菌属中溶藻胶弧菌、漂浮弧菌和坎贝氏弧菌为优势菌 ,哈唯氏弧菌为非优势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菌量分别为 1.3× 10 5、2 .8× 10 5和 1.1× 10 4 cfu/虾体。
2000年03期 49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引用频次:91 ] - 黄健,刘向东,唐学玺
新月菱形藻 ,球等鞭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蒽和苯并 [a]芘胁迫72 h,测定三种藻的生长速率 ,叶绿素 a含量。实验表明 ,三种微藻对蒽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它们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是 0 .0 6 0 mg/L、0 .0 6 5mg/L和 0 .0 94 mg/L。而对苯并 [a]芘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心形扁藻、新月菱形藻和球等鞭金藻 870 1,它们的 72 h· EC50 分别是 0 .0 76 mg/L、0 .0 88mg/L 和 >0 .10 mg/L(在本实验范围内未测到 )。叶绿素 a含量与各自的相对增长率呈一定的正相关。不同的海洋微藻对蒽和苯并 [a]芘的敏感性不同。
2000年03期 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15 ] - 魏东,张学成,邹立红,徐年军
报道海洋微藻后棘藻 (Ellipsoidion sp.7- 14)和眼点拟微球藻 (N annochloropsis oculata)细胞生长时期对细胞内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微藻的总脂均在稳定期含量最高 ,分别占干重的 54.5%和 4 3.3% ,而 EPA、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总 PUFA的最高比例均出现在对数早期 ,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可分别高达 2 7.3%和 2 7.7% ,同时总脂的含量却最低 ,分别占干重的 2 2 .9%和 2 2 .0 %。在生长对数期中 EPA是脂肪酸的主要成分 ,而在稳定期中16∶ 0、16∶ 1ω9和 18∶ 1ω9是脂肪酸的主要成分。
2000年03期 503-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引用频次:83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0 ]
- 孙雪,隋正红,于勇,张学成
红藻中的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重要的红藻糖苷水解酶。以龙须菜的三个品系为材料 ,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如光暗周期、盐度、温度及氮浓度改变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发现 α-半乳糖苷酶活性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光周期内开始光照 6 h酶活达到峰值 ,在随后的暗周期酶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缓慢。 33盐度下培养的藻移到高盐培养 3d后测得酶活性降低 ,而移到低盐培养的则酶活性升高。温度对该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在 15℃或 30℃培养的藻酶活性均高于通常生长温度的活性。该酶的活性与培养基中氮浓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2000年03期 510-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引用频次:18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0 ]
- 孙修勤,薛清刚,张进兴
80年代以来 ,肝胰脏细小病毒病在养殖中国对虾中广泛流行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作者采用免疫金银染色 (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IGSS)技术 ,对患病对虾肝胰脏中的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 IGSS染色的病虾肝胰脏上皮细胞核内出现了黑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3~ 15μm的结构。由于该结构与 H- E染色切片上出现的肝胰脏细小病毒包涵体在发生部位、形态和大小上皆一致 ,故而认为该结构为HPV包涵体。证明 ,免疫金银染色法是一种可应用于中国对虾肝胰脏细小病毒病诊断的有效方法。
2000年03期 515-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4 ] - 赵素达,付成秋,朱松龄
实验表明 ,用含不同浓度镉 (0、5、10、15、2 0、2 5、30× 10 -6)的海水培养石莼 1~ 8d,石莼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绿素含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5× 10 -6的镉培养 3d,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 ;培养时间越长 ,下降幅度越大。低浓度的镉 (5~ 10× 10 -6)对呼吸有促进作用 ,出现了“伤呼吸”;高浓度的镉 (>10× 10 -6)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 ,培养 5d后石莼开始死亡。
2000年03期 519-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62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0 ]
- 夏青
讨论二阶线性差分方程 Δ2 xn-1+pnxn=0解的振动与非振动性 ,其中 :pn≥ 0。结论是 :若存在自然数 n0 ,当 pn 在数集 { lmn0 ,lmn0 +1,…… ,lm+ 1n0 - 1}上的有限和满足某种条件时 l、m∈ N,则可对方程的解的振动与非振动性作出判断。
2000年03期 524-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1 ] - 潘逢宗,刘文斌,谷云东
文中提出了模糊矩阵有向图的强链的概念 ,并利用它对可控阵的图进行了研究 ,揭示可控阵的有向图中无强圈的特征 ;着重讨论可控阵的可控度 ,给出可控度的强链刻画。在此基础上 ,通过可控度的性质及其与可控阵、可控阵的标准型的关系研究 ,得出可控度为图中最长强链的长度加 1和可控阵的周期≤ 2的结果。
2000年03期 53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7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0 ]
- 王树林,杨咸启
根据用途不同 ,超微颗粒通常定义为微米级或者纳米级颗粒。如同极高的活性一样 ,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 ,超微颗粒同样具有很强的交叉和穿透能力。例如 ,超微颗粒制备技术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科学新概念 ,如“机械方法学”,“超微颗粒断裂力学”,“机械合金化”和“机械化学”,等等。在应用领域内 ,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等课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超微颗粒不但给工程技术 ,而且给科学本身带来了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因限于篇幅 ,作者只能给出一个概览。
2000年03期 535-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引用频次:0 ] - 董胜,李奉利,孙瑞文
以青岛大港观测站 32年增水过程为例 ,探讨风暴增水工程设计参数的频率分析法 ,进行了不同阈值序列及各种理论线型的分布拟合。首次提出 Poisson- Pearson- III型分布模式 ,并将其用于工程计算 :对比分析 POT法与年极值法的计算结果 ;给出青岛大港站风暴增水多年一遇设计值 ,为进一步科学地确定海岸防潮工程设计水位奠定了基础。
2000年03期 542-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引用频次:34 ] - 刘安国2000年03期 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