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南沙海区温度细结构正态性检验

    方欣华,吴巍,刘煜,鲍献文

    对南沙海区观测得的部分温度脉动一深度序列作了正态检验。检验时先用根据序列的自回归模型构成的滤波器滤去序列元素间之相关性产生白噪声序列 ,而后用 χ2一拟合优度检验法对此白噪声序列作正态性独立同分布检验并对偏度与峰度作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除少数样本近似正态分布外 ,大多数样本的分布为非正态的 ,这是在样本内小于内波尺度的不可逆细结构所起的作用

    2000年02期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5 ]
  • 北及赤道东太平洋SST近半个世纪的长期变化

    徐启春,王赐震,许乃猷,黄磊

    根据 1951~ 1997年太平洋 SST资料 ,计算分析了东赤道太平洋区 SST和北太平洋 El-Ni o海温场的近 4 7年长期变化趋势 ,并运用距平累积曲线法、信噪比法和跃变参数法 ,分析给出二者变化过程中的转折年和跃变年。结果表明 ,这两者在开始时 ,虽有小段时期呈微小下降 ,但总的变化呈增暖趋势 ;其跃变年前者发生在 1980年 ,后者在 1977年 ;转折年都在 1957年附近和1990年。此外 ,从季平均海温的 EOF1场来看 ,只有秋季才是最典型的 El- Ni o场。

    2000年02期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引用频次:0 ]
  • 长江口以外海域风暴潮与天文潮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周旭波,孙文心

    一个二维数值模式被用于研究长江口以外海域的风暴潮与天文潮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用这个模式模拟了 1981年 8114号台风与天文潮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风暴潮增水。 8114号台风是近 2 0年中最重要的台风之一。该台风登陆点附近有吴淞验潮站 ,这里有完整的风暴潮水位记录。计算结果与该站实测值符合较好 ,说明模拟是成功的。此外 ,从模拟结果中还可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2000年02期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40 ]
  • 海水养殖水体中危害性纤毛虫原生动物研究.盾纤目习见类群的口器结构及鉴别特征

    宋微波,朱明壮,陈子桂,王梅

    对发现自我国北方海区养殖环境中危害性盾纤目纤毛虫的常见类群 (16属 )之口器结构、一般形态学与鉴别特征以及属种模式做了概要性介绍。同时涉及了生活类型、已知种的分布范围、纤毛图式水平的示差鉴别及属级定义并借助模式图例为该类广泛分布而又不易识别的病害纤毛虫类群提供了一份简明的病原鉴定资料

    2000年02期 207-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引用频次:10 ]
  • 海洋贝类的病害性纤毛虫研究Ⅰ.吻毛类纤毛虫

    徐奎栋,宋微波

    报道采自山东沿海贝类鳃表及外套腔中寄生 /共栖的 3种吻毛类纤毛虫 :原生钩毛虫(Ancistrocoma primigenius)、派氏钩毛虫 (Ancistrocoma pelseneeri)及威海下毛虫 (Hypocomidesweihaiensis)。作者依据活体观察、蛋白银和银浸法染色对其活体形态学、纤毛图式及银线系进行了综合描述。该研究系钩毛虫属纤毛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2000年02期 217-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2 ]
  • 海洋贝类的病害性纤毛虫研究Ⅱ.嗜污亚目盾纤类纤毛虫

    徐奎栋,宋微波

    报道山东沿海贝类鳃表及外套腔中共栖的 2种盾纤类纤毛虫 ,含 1新种 :大粘叶虫(Myxophyllum magnum n.sp.)及 1种国内新记录 :双壳吸触虫 (Thigmophrya bivalviorum)。作者依据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对其活体形态学、纤毛图式进行了综合描述 ,并对粘叶虫属和吸触虫属属的定义做了新的修订。

    2000年02期 224-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6 ]
  • 海洋贝类的病害性纤毛虫研究Ⅲ.触毛亚目盾纤类纤毛虫

    徐奎栋,宋微波

    报道山东沿海贝类鳃表及外套腔中共栖的 3种触毛亚目盾纤类纤毛虫 :厚鱼钩虫(Ancistrum crassum)、日本鱼钩虫 (Ancistrum jap onicum)及亚桶形后口虫 (Boveriasubcylindrica)。文中依据活体观察、蛋白银及银浸法染色对其活体形态学、纤毛图式及银线结构进行了综合描述 ,对采自 4种不同宿主的厚鱼钩虫种群进行了比较研究。该文系后口虫属纤毛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2000年02期 23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5 ]
  • 分子标记在纤毛虫原生动物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陈子桂,宋微波

    综述同工酶、RFL P、RAPD、SAP、AFL P及序列测定技术在纤毛虫原生动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相较传统的形态分类学 ,分子标记可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依据。作者就分子标记在该类动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的意义及现状作了回顾 ,并就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2000年02期 237-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12 ]
  • 固定标本的DNA提取及PCR扩增

    高天翔,张秀梅,曾晓起,渡边精一

    报道福尔马林、酒精固定的日本绒螯蟹标本的 DNA提取及 PCR扩增 ,并与冷冻、煮沸标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固定标本与酒精固定标本一样可以提取 DNA,加入的蛋白酶 K量越多 ,DNA的回收率越高。以提取的 DNA为模板 ,进行了线粒体 DNA12 S r RNA和 D- loop基因片段的 PCR扩增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PCR扩增产物后均得到了与期待的碱基长度相一致的清晰谱带。

    2000年02期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20 ]
  • 磷酸吡哆醛对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英文)

    耿美玉,李静,辛现良,邓岗,徐家敏,管华诗

    实验观察磷酸吡哆醛对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选用妊娠 18d Wistar大鼠胎鼠 ,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海马神经细胞 ,通过原代低密度细胞培养法观察磷酸吡哆醛 (PLP)对其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浓度为 1,10μ m时 ,能明显地促进海马神经细胞轴突的伸展 ,但对树突总长度、每个轴突上的分叉数及胞体的突起数均无明显影响 ;Ifenprodil和 Picrotoxin尽管能明显拮抗 PL P介导的神经细胞营养作用 ,但对 PL P的促神经细胞伸展作用却无明显影响。总之 ,认为 PL P之所以具有促海马神经细胞轴突伸展作用 ,不是通过 PL P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来发挥的。其详细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000年02期 24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0 ]
  • 柄海鞘Styela clava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俎成立,顾谦群,方玉春,管华诗

    从采自青岛海域的柄海鞘 Styela clava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 (1)和 (2 )。经过 IR、MS、1HNMR和 13 C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 ,确定二者的结构分别为 1- O-十六烷酰 -甘油酯和胸腺嘧啶。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海域海鞘中得到。

    2000年02期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19 ]
  •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体血液循环的活体观察

    马甡,马琳,张道波

    溞对中国对虾早期幼体的循环系统及血液流向进行了活体观察 ,描述了中国对虾早期幼体发育阶段中幼体循环系统血管的走向与分布、血液的流向及循环路径等 ,比较各期幼体循环系统的形态 ,并探讨对虾早期幼体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2000年02期 259-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6 ]
  •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与狭鳞庸鲽(Hippoglossus stenolepis)头颅骨骼特征的比较研究

    焦燕,邢智良,杨秀霞,连建华

    文中对褐牙鲆和狭鳞庸鲽的头颅骨骼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共同特征均有眼间隔发达、无眶蝶骨、翼蝶骨不发达 ,上枕骨与额骨连接 ,左右颅顶骨分离 ,但无基蝶骨 ,也没有伪头中骨。褐牙鲆与狭鳞庸鲽在骨骼形状结构上的分异多停留于骨块的形状、大小差异及嵴的发达程度上 ,其主要区别体现在围眼眶骨、鼻区骨块和颌齿排列等。最后还讨论了褐牙鲆和狭鳞庸鲽的特化以及鲽形目的起源问题。从骨骼结构看 ,鲽形目应起源于鲈形目而不是鲱形目

    2000年02期 26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6 ]
  • 应用生物扰动实验系统(Annular Flux System)研究双壳类生物沉降作用

    张志南,周宇,韩洁,于子山

    利用不锈钢环形采泥器 ,在胶州湾潮间带沿天然断面选取典型站位 ,现场采取无扰动沉积物样品 ,应用生物扰动实验系统 (Annular Flux System) ,选用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个体的生物沉降率平均为 0 .15g/ m2 · h· ind,平均净生物沉降率为自然颗粒沉降率的 3.0 5倍 ;缢蛏个体的生物沉降率平均为 0 .2 9g/ m2·h· ind,平均净生物沉降率为自然颗粒沉降率的 2 .6 3倍。

    2000年02期 270-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60 ]
  • 我国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进展

    王梅林,郑家声,朱丽岩,戴继勋

    综述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我国 38种海洋鱼类和 2 2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 ,以及其中 6种鱼和 1种贝的 C-带、Ag- NOR带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 ,并对这项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2000年02期 27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83 ]
  • 卤虫等位酶的遗传控制

    董树刚,付成秋,程继军,高明君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孤雌生殖卤虫产生的罕见雄体、两性卤虫及其杂交后代 (F1)的酯酶 (EST)、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RX)、碱性磷酸酶 (AL P)、四唑氧化酶(TO)和乳酸脱氢酶 (L DH)的同工酶酶谱表型。对编码 5种酶的 19个位点、35个等位基因的表达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在 EST、PRX和 TO酶谱中既有共显性等位基因 ,又有沉默等位基因的表达 ;卤虫 PRX、AL P和 SOD为单体酶 ,在 EST和 TO酶谱中还存在着二聚体同工酶 ;除 LDH为单态外 ,其余 5种同工酶为多态酶。

    2000年02期 285-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3 ]
  • 复苏的不同条件对条斑紫菜细胞活性的影响

    沈颂东,戴继勋

    对冷藏的条斑紫菜叶状体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复苏实验。复苏的紫菜经海螺酶解离成为单细胞 ,通过染色检查其细胞活性并且将单细胞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 ,观察其生长和发育状况 ,以了解不同复苏条件对冷藏叶状体细胞生理状态的恢复程度。结果表明 :(1)光照不是复苏的必要条件 ;(2 )温度对复苏很重要 ,2 5℃是条斑紫菜的致死复苏温度 ,10°~ 2 0℃是适宜的复苏温度。 (3)复苏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在 10℃的消毒海水中 ,至少需经历 2 d,才能达到完全复苏 ;15℃需 1.5d;2 0℃需 1d;2 3℃复苏时间可减少到 12 h。复苏主要是细胞吸水膨胀的过程 ,海水中已经存在足够的营养元素 ,紫菜细胞在一定的温度下复苏一段时间后 ,细胞活性恢复 ,酶解后细胞死亡率低 ,酶解后存活的单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 ,几乎可以全部发育成苗。生产上可以选择在较高温度下 ,短时间复苏即可大量出苗 ,实现生产上早出苗的目的。

    2000年02期 29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7 ]
  • 球形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王怡平,荚荣,陈伟元,凌芸,徐怀恕

    选择一株能利用无机硫化物的球形红假单胞菌 (丙酸钠 -丙露醇 + )与荚膜红假单胞菌 (甘露醇 -丙酸钠 + )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探讨了溶菌酶浓度 ,PEG浓度等对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融合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为 3.0 2× 10 -5。用间接选择法 ,在高渗选择培养基上选出再生的融合子 ,经过在二种选择培养基上交替连续传代十次 ,获得既可利用丙酸钠为唯一碳源又可以甘露醇为唯一碳源而生长的遗传稳定的融合株。融合子菌株对硫化物的耐受能力超过两亲本菌株 ,在 Na2 S浓度为 0 .5~ 1.0 g/ 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因此在水质净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00年02期 297-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引用频次:14 ]
  • 大亚湾海水胶体粒子生物—化学研究(二)痕量金属交换吸附的昼夜变化

    李丽,王肇鼎,张正斌,潘明祥,黄洪辉,韦桂峰

    1998年 11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区定点 2 4 h连续观测 ,测定了痕量金属、营养盐、溶解氧和盐度等项目 ;利用质量平衡实验验证了切向超滤实验对痕量金属回收的可行性 ;分析了不同粒径微粒上痕量金属与水环境要素的周日变化特征

    2000年02期 30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2 ]
  • 长江流域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吴莹,张经,曹建平,张再峰,刘素美,陈洪涛,熊辉

    1997年 4~ 5月 ,在长江流域采集的土壤、植物和南北支流与主流悬浮颗粒物样品 ,对其进行了有机质δ13 C分析。结果表明 ,南北支流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δ13 C值范围在 - 2 .8%~- 2 .4 % ,而主流的δ13 C值分布在 - 2 .6 4 %~ - 2 .4 5%。南北支流的输入对长江主流不同地段的δ13 C值有着一定的影响 ,并对长江流域不同物源的贡献大小进行了估算。研究显示 :南部支流中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贡献主要来自高等植物 ;北部支流中高等植物的贡献相对降低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成了重要来源。

    2000年02期 309-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45 ]
  • 复杂地质体粘滞弹性波正演模拟的有限差分法

    孟凡顺,郭海燕,和转,王渝明

    运用时空域的二阶中心差分法 ,由运动微分方程、自由边界条件及人工边界上的吸收边界条件 ,导出了二维非均匀粘滞弹性介质中波传播的二阶显示差分格式。该法可以方便且精确地处理自由表面、人工边界及交接层面。实现了在微机上用有限差分法对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波型转换及波形变化的全波场模拟

    2000年02期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38 ]
  • 岩浆岩储层的形成及油气藏类型

    范典高,段本春

    对岩浆岩这一特殊油气藏的储层形成及其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 ,认为造成该类储层的决定性因素为构造运动、风化及热液作用等 ,形成了以次生的裂缝为主的复杂孔隙结构类型 ,其储渗空间的分布具有局限性和一定的分散性。由此 ,也造成该类油气藏在分类上的特殊性 ,即按其储层成因的主导因素可分为 :构造裂缝油气藏、古风化壳油气藏及火山碎屑岩油气藏等三大类、若干种 ;提出岩浆岩油气藏在地壳中分布的规律 ,为勘探和开发该类油气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的依据。

    2000年02期 32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16 ]
  • 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企业建模技术

    陈刚,丁香乾,冯天瑾

    将一种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企业建模中 ,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实现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的集成。对象的独立性和封装性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 ,能适应企业功能和结构的动态重组。提出了对象状态图、对象状态矩阵和对象属性矩阵 ,容易贯彻“自顶向下”的系统分析策略 ,使系统的外部视图(用户视图 )与内部视图 (计算机视图 )统一 ,达到清晰的、完整的描述系统的目的。

    2000年02期 327-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9 ]
  • L-Fuzzy集上(DG)Fuzzy积分特性

    车兆东,王海燕

    利用 L - Fuzzy集上 Fuzzyσ-代数和 Fuzzy测度的概念 ,将 (DG) Fuzzy积分推广到 L - Fuzzy集上。给出了这类对偶广义模糊积分的等价形式 ,讨论了积分的特性。特别是得到了这类对偶广义模糊积分的转化定理

    2000年02期 33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0 ]
  • 振动系统的逆与优化问题(Part-Ⅱ)部分边界值再构内部场(I)理论(英文)

    于承建,王宁

    研究由一振动体的部分边界测量数据再构振动体内部场的逆问题。提出基于偏微分方程控制方法的一种算法 ,并证明原用于处理散射问题的 Null- field method可用来求解优化问题的随伴问题。

    2000年02期 339-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引用频次:0 ]
  • 相邻四片Bezier曲面的C~1连续光滑拼接

    秦勃,邹新军

    相邻的多片 Bezier曲面拼接时 ,在边界处容易引起连续性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方法 ,通过构造逼近曲面片 ,在相邻的四片曲面片边界及交点处达到 C1连续。该方法的关键点在于确定交点周围曲面片上相互关联的四个 Bezier控制点 ,使得曲面片在交点处达到 C1连续 ,并给出了逼近曲面片与原曲面片误差比较公式及误差估计方法

    2000年02期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引用频次:6 ]
  • 纯方位目标跟踪—直角坐标卡尔曼滤波算法

    王淇胜,李华军

    对于纯方位目标跟踪问题 ,在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处理时 ,首先要进行观测方程及状态方程的线性化处理 ,自然导致线性化误差 ,为减少它对目标跟踪的影响 ,该文利用衰减记忆的卡尔曼滤波算法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仿真实验表明其跟踪效果在收敛速度和收敛率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2000年02期 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引用频次:24 ]
  • 一类退化椭圆型方程的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

    田凤

    运用逼近理论及矩阵理论证明 :如果一类退化椭圆型方程在非退化边界上满足第三边界条件 ,在退化边界上满足给定微商值 ,那么它的解是存在且唯一的。

    2000年02期 357-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0 ]
  • 一类超前型微分方程的振动准则(英文)

    代立新,田传俊

    该文利用 [2 ]的方法讨论了一阶超前型微分方程 x′(t) =p(t) x(τ(t) ) ,t≥ 0 ,τ(t) >t的振动性 ,建立了几个新的振动准则 ,改进了 [1]中的相应结果

    2000年02期 364-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引用频次:0 ]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2000年公告

    2000年02期 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