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天罡,管长龙
建立了近岸波浪折射-绕射-破波耗散的有限元数值模式。采用的有限元方法为改进的混合元法,其中外域开边界条件得到改进,内域有限元为伽廖金有限元。用理论解检验了所建立的数值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到一个模型港湾。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14 ] - 王韶霞,刘秦玉,徐启春
105°E越赤道气流的发展变化与南北半球的大气环流系统发展变化有关,但这些环流系统并非同时起同样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候平均OutgoingLongwaveRadiation(简称OLR)资料与850hPa风场资料(1979~1986年)对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与(夏季)越赤道气流有关的环流系统做相关分析和越赤道气流偏强类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海洋大陆赤道缓冲区的对流上升运动(90°E~120°E,5°N~5°S)、澳州大陆冷性高压(10°S~30°S,120°E~155°E)的发展,都影响2~3候以后105°E夏季越赤道气流;澳洲大陆北部的冷性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端位置西伸或东缩造成的东中国海季风区上升运动的变化,又是南北半球环流同时影响CEF变化的具体表现。南半球澳洲冷性高压北部(10°S~25°S,120°E~170°E)的辐散下沉气流对CEF加强起决定作用。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24 ] - 孙士才
在实验室测得的大量风浪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谱分析和破波概率的计算,发现风浪破碎概率Pb与谱平衡域的频率指数P有指数关系:Pb∝exp(-3.88p)。当破碎概率2%~60%范围时,频率指数则在4.2~3.3变化。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引用频次:2 ] - 于承建,王宁
理论研究两个关于振动问题的逆或优化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由光滑边界振动体的部分边界测量数据再构振动体内部场。第二个问题是利用部分边界的边界应力分布或变化边界形状控制表面位移分布。文中给出了对应问题的唯一性证明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引用频次:1 ] - 唐功友,刘颖健,赵驯洪,郭忠文
研究状态变量及控制变量均带滞后的一阶线性系统的预测镇定问题。通过按无滞后系统设计控制规律,预测物理上不可实现的超前状态变量的方法,得到了预测镇定控制规律。该控制规律可保证闭环系统的无穷个极点都位于根平面上希望极点的左边。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1 ] - 李欣,赵犁丰,栾春华,陈国良
在BLMS(BlockLeastMeanSquare)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算法,它除具有BLMS算法的特点,还提高收敛速度,降低了权失调噪声,具有较好抑噪能力。适用于实时噪声抵消,计算机仿真效果较好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引用频次:11 ] - 高学民,林振宏,刘兰,林晓彤
研究样品由“向阳红16号”于1992年6~7月间取自冲绳海槽中部。对表层沉积物中>63μm粒级的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的应用。研究表明,陆架边缘和槽坡的石榴石、磁铁矿主要来源于东海大陆架;槽底的石榴石部分来源于槽坡,部分属于海底火山或海底热液成因;槽底中北部的磁铁矿主要来源于火山活动,槽底南部的磁铁矿则可能主要来自于岛坡。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引用频次:22 ] - 范奉鑫,林美华,江荣华,王春兰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是呈长条形的脊状台式隆起,位于29°30′N-31°10′N;128°00′E-128°20′E之间。其由NNE向链状排列的断块山地组成,且与NNE向的断裂构造相一致,其顶部水深约300m~400m左右。从实测单道地震剖面看,隆脊的东西两侧均有断层出现。隆脊西坡倾向陆架一侧,坡度大,有的地方坡度超过10°;而东侧坡度较缓,仅1°左右,缓倾至海槽西坡坡底,并以沟坎式与冲绳海槽槽底相连。冲绳海槽地区的构造运动,使隆脊地区受到断裂构造的作用。NNE向的大断裂使该隆脊位置的东西两侧断裂下降而中间抬起,加之下部岩浆上侵,显现出链式排列的断块山地,表现为一条长形的断块隆脊构造地貌体。推测该地貌体形成的时期较晚,它是与断层的发生同时期形成的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13 ] - 郎刚华,王勇,刘万顺,徐怀恕
以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外套膜为材料,采用几种除菌方法进行除菌处理后,应用自己设计的培养基对其进行了原代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以青霉素、链霉素和复方洗必泰混合溶液除菌,对组织损伤小,除菌彻底。在此培养条件下,栉孔扇贝外套膜细胞能正常迁出和生长。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33 ] - 杜敏,高荣杰,魏绪钧
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非晶态Ni-S合金,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非晶态Ni-S合金的晶化温度、晶化过程和晶体结构的转化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层在380K有少量Ni发生晶化,在440K发生3Ni+2S生成Ni3S2的反应和大量Ni的结晶;最终在镀层中形成了热稳定性较高的Ni+Ni3S2混晶结构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5 ] - 张桂玲,蔺存国,杨景和
介绍采用双波长标准加入荧光法同时测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实验发现二者均可与氰乙酰胺反应生成荧光产物,但其光谱重叠严重,而利用双波长标准加入法可以实现对它们不经分离进行选择性测定,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14 ] - 常瑞芳,陈樟榕,陈卫民,欧素英,蒋东辉,曹振轶
根据1988~1996年埕北浅海区的海底调查资料,深入探讨了海底不稳定现象的形成及发育机制,分析了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不稳定地形的近期演变动态,提出海底地形及地貌演变的主要特征。并指出波浪是控制海底地形及微地貌变化的主要外动力因素。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57 ] - 管长龙,刘珂,赵栋梁
利用实验室风浪槽内测得的波面序列资料估计风浪外频谱。通过与实测风浪内频谱的比较,研究实测风浪外频谱的谱形特征,探讨海浪外频谱与内频谱的相似性问题。此外,还检验一种理论海浪外频谱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4 ] - 范植松,方欣华
继第部分之后研究了惯性内波和近惯性内波由f~的作用所致的剪切不稳定引起的破碎机制。物理上,该机制很象存在由风应力所致薄表面涡旋漂流层时表面波的破碎与饱和过程。惯性内波和近惯性内波的破碎产物与小尺度湍流一起形成了混合块,它与Gregg等人(1986)的持久混合观测结果一致。依据Thorpe(1973)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一个估计湍流动能耗散率和消衰时间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剪切不稳定中近惯性内波在湍动耗散中起了关键作用,而惯性内波引起非常弱的湍动耗散。使用内波能量谱的标准总能量密度估计出的近惯性内波的耗散率和消衰时间与PATCHEX测量结果非常一致。文中还讨论了几个与此破碎机制有关的问题。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引用频次:5 ] - 刘烽,吴增茂,薛越霞
通过改进Prandtl混合长理论,得出近地层风廓线形式u/z为u*/k1z其中k1:(σw/u*)(1-k/2);在中性层结下k1为0.4,风廓线与传统形式完全相同。分析认为Karman常数与垂直湍流强度有关,其量值的弱不确定性是由于“中性”及“近地层常通量假定”不符合实际大气情况所致;所建立的垂直湍流强度与无量纲风廓线关系可以合理地描述在稳定边界层的情况。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引用频次:12 ] - 高天翔,张秀梅,吉崎悟朗,渡边精一
参考果蝇与蚤状序列进行了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的12S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得到457bp的碱基序列,其中A、T、G、C含量分别为159bp(34.79%)、178bp(38.95%)、50bp(10.94%)、70bp(15.32%)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30 ] - 焦燕,陈大刚
文中整理记述了西太平洋羊鱼科鱼类31种,分属于Upeneus、Parupeneus、Mulloidichthys属,列写了种属检索表;并报告其各个种的地理分布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西太平洋羊鱼科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动物地理学特点及部分名称订正,资源与渔业上的意义。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引用频次:4 ] - 邱天霞,焦志刚,宋协法,周玉光,李学闵,刘威
通过对玻璃钢渔船的五种船体骨架结构形式的弯曲试验,测得其力学性能。并且运用加权因素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按断面形状,梯形优于矩形;按断面结构,木质芯材优于泡沫芯材,泡沫芯材优于空心结构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引用频次:9 ] - 张道波,马琳,马甡
通过观察在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对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体长增长率及仔虾体内含磷量的影响,探索了仔虾对磷的需要量。研究表明,添加磷酸二氢钾使饲料中磷含量为1.16%~1.37%时,仔虾的体长增长率最佳。饲料中磷含量在0.71%~1.82%的范围内,对仔虾的存活率、体内的磷含量无显著的影响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17 ] - 叶眉,薛长湖,方煜,孙方强
采用一种木瓜蛋白酶过甲壳胺进行降解。研究了酶用量、pH值、温度、时间四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作用显著,时间具有较小的影响作用(pH:3.0~6.0;温度:30°~60℃;时间:2~8h)。实验结果表明降解反应不遵循简单的动力模式。在pH4.0、40°C、8h、1.5mg/mL木瓜蛋白酶的条件下,分子量为(5~10)×105时用甲壳胺可容易地被木瓜蛋白酶降解为高度解聚的甲壳胺。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13 ] - 徐赤,宋妮,赵锐,俎成立,顾谦群
应用GC-MS技术从青岛海域产柄海鞘Styelaclava中分离鉴定出5种甾醇化合物,分别是:(22Z)-26,27-二降-麦角甾-5,22-二烯-3β-醇(1),胆甾-5,22-二稀-3β-醇(2),胆甾醇(3),胆甾烷醇(4),(22E)-麦角甾-5,22-二烯-3β-醇(5)。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14 ] - GaryD.Pruder
1985年以来,在美国的一个研究所协会已经研究出一套与美国的商业机会与约束相一致的新的对虾养殖技术。在美国,土地和劳动力是很贵的,环境保护规则是很严格并且是强制执行的,因此,市场要求高质量产品的稳定供应。在美国已经建立海捕健康亲虾及遗传改良的健康亲虾培育系统。并建立起先进的对虾病害诊断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例如新的对虾饲料及对虾养殖技术。但是近年来对虾病害在世界范围控制不住的传播,要求人们把病害排除在对虾养殖过程之外。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的水交换已导致由进水而造成的污染,并使虾场暴露在进水中已存在致病的情况。使用高质量的对虾种苗及优质饲料,有证据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减少换水量,甚至不换水。文中介绍了支持生物安全性的不换水对虾性成熟与繁殖及育苗与养殖的对虾养殖技术概念的一些研究发现。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引用频次:5 ] - 曾静
讨论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y"+q(t)=0的振动性与非振动性,其中q∈C([0,+∞),[0,+∞))。作者得出,如果存在t0>0,当q(t)满足在任意有限区间[lnt0,ln+1t0]内的某些条件,其中n=1,2,……,l>1,则可判断方程解的振动性与非振动性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2 ] - 拾兵,曹叔尤
基于任意面上非粘性沙颗粒的受力分析,考虑了非平衡条件,推导了更具普遍性的泥沙输移矢量式。文中经对公式简化和编程计算,并对计算值与Ikeda和笔者顺直河道河宽调整试验资料加以验证。两者吻合较好。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2 ] - KatsuhikoT.Wada
双壳类是水产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养殖贝类,在世界范围其产量日益增长。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双壳类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遗传变异、数量遗传、选种育种、杂交育种、染色体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引用频次:12 ] - 张美昭,张兆琪,赵文,董双林,韩文良,任曰达
1997年4月~1998年4月对位于黄河下游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的水化学进行了周年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水体的水型基本为ClNa;总含盐量较高,平均达2.22±0.54g/L;在阴离子中,Cl->SO2-4>HCO-3+CO2-3,其含量分别为673.11±242.01、671.72±218.23和370.73±111.18mg/L。(2)各池总碱度平均值为5.26~7.17mmol/L,其组成主要是重碳酸盐碱度,pH值为7.90~8.76;总硬度含量较高,各池平均在9.58~32.82mmol/L,Mg2+含量大于Ca2+的含量。(3)各离子的周年变化主要是受补充的外源水影响;另外,投饵施肥能降低SO2-4的含量。(4)氮的含量较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磷的含量相对较低,而硅却相当丰富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16 ] - 于广利,吕志华,王曙光,薛长湖,李兆杰,林洪
为了获得天然抗氧化物质,利用自由基引发氧化体系对青岛近海的24种海藻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筛选,获得了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藻种-海黍子(Sagassumkjellmanianum),并从中分离得到两种混合组分(Fr1、Fr2),进一步研究了它们对鱼油和卵磷脂的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37℃恒温自动氧化条件下,两种海黍子提取物(0.25%)在均相和乳化体系中,对鱼油都有较好抗氧化作用,抗氧化效果比维生素E(0.2%)好;(2)乳化和非乳化体系比较,海黍子提取物在乳化体系中对不饱和脂质的抗氧化作用更好;(3)在自由基引发剂引发氧化下,Fr2(0.6%)对卵磷脂抗氧化作用效果比BHT(0.02%)好。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25 ] - 冯天瑾,陈哲,顾方方
前馈神经网络BP算法的改进方案中,对网络训练(学习)过程中学习率和惯性系数进行模糊自适应调节,以提高收敛速度,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文中具体分析了如何根据设计者的先验知识确定模糊规则和隶属函数,并以三比特异或函数(或称奇偶分类)的实现为例,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改进、加速了BP网络的学习过程。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13 ] - 张志南
概述浅海生态系的水层系统与底栖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有机质沉降动力学、底栖生态系统对有机质的响应、生物沉降和侧向平流、生物扰动和沉积物再悬浮研究的进展,结语中提出应予优先支持研究的科学问题
2000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引用频次:14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