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欣华,吴巍,仇德忠
作者综述了南沙海域内波及细结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研究中所用的国际或国内首次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它们包括最基础的CTD资料质量控制的方法,浮力频率计算方法、频散关系和波函数计算方法,细结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法,内波检测方法,内潮计算的谱差分方法等。而后总结所得的研究成果(其中一部分是首次发表的),它们包括南沙海区浮力频率的分类及其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内波频散关系和波函数;细结构特性及其与内波的关系;细结构的非高斯概率分布特性;垂向波数谱特性及其随季节、地域及水层的变化;频率特性;Cox 数及其概率分布;内潮特性等。最后对今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1999年04期 537-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17 ] - 吴增茂,盛立芳
海岸气象学是研究发生在海岸带区域,在陆气海耦合作用下的大气过程与现象的新生分支学科。作者根据海岸大气过程的动力、热气特征,产生机理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发展,从四方面:①边界层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②热力驱动环流③地形强迫作用④大尺度天气过程与海岸环境相互作用,对海岸气象学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讨论
1999年04期 54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9 ] - 刘秦玉,王启
根据三年卫星高度计(TOPEX/POSEIDON)资料和涡分辨率的海洋环流(POP)模式模拟计算的海平面高度资料,利用功率谱和最大熵谱的方法,揭示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节内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准30d 周期的振荡集中出现在东太平洋(160°W 以东)赤道两侧,分别以5°S和5°N 为中心的纬向带状域中;准90d 振荡出现在分别以20°S和20°N为中心的南北二个纬向带状域中,北太平洋西部振荡最明显;准60d 振荡集中出现在分别以10°N和10°S为中心的带状海域中,北太平洋比南太平洋更明显,但比准90d 振荡信号弱;从TOPEX资料分析还发现在赤道中太平洋(5°N~5°S,170°W~120°W),准60d 振荡也较明显
1999年04期 549-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29 ] - 王辉,孙文心
首次将自适应网格运用在黄海,根据黄海的特点首先设计了象平面的网格分布图,并利用自适应网格能同时兼顾网格的光滑性、正交性以及疏密程度的特点得到了物理平面中的网格分布图,并运用坐标变换下的三维模式模拟研究了黄海的潮汐变化。分别给出K1,O1,S2,M2 四大分潮的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并且也计算得出它们的深度平均的潮流椭圆分布图和它们各自的底层、50m 层、30m 层、20m 层、10m 层、表层的潮流椭圆分布图。可以看出模拟结果基本上与前人结果相一致,表明此模式在黄海的适用性。
1999年04期 556-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引用频次:11 ] - 1999年04期 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0 ]
- 刘烽,杜凌
以MoninObukov 相似理论为依据,利用拟合方法和迭代法计算非均匀下垫面近地层湍流特征参数。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市郊相对平坦地形上的系留探空资料计算分析说明,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湍流特征参数相差较大;如何考虑外部参数z0 对确定非均一下垫面湍流特征参数非常重要。研究结果认为,300m 以下用乘幂律风廓线描述风速随高度分布是比较合适的
1999年04期 563-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1 ] - 郑桂珍,刘学海,徐德伦
采用Glazm an 提出的“微尺度平均”的方法,在合理选择平均尺度的基础上计算了JONSWAP谱的四阶矩,并将此结果与Snyder提出的白浪覆盖率模式结合,从而建立起依赖于风速和风区两者的半经验、半理论的白浪覆盖率与风要素关系模式。此模式给出的结果与Monahan 等汇集的海洋白浪覆盖率测量数据总体符合良好。
1999年04期 569-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8 ] - 盛立芳,吴增茂,秦曾灏
主要综述了数据误差、随机误差和模式物理误差所造成的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简要介绍分析预报不确定性的统计方法。并对由内在随机性和外在误差引起的可预报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1999年04期 575-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17 ] - 武云飞,门强,康斌
通过形态学比较研究和饲养生态学的观察,作者补充了细刺鱼牙齿结构特征和条石鲷的体色、鳍色的形态学特点,探讨了这两种鱼类的生态习性和1998 年在青岛海域出现的原因。进行2~3 个月的饲养实验后,得到细刺鱼月均增长量为10.3% ,条石鲷为14.6% 而明显高于同池饲养六线鱼的结果。鉴于两种鱼类彩色艳丽、游姿优美,具观赏价值,为此建议可将这两种鱼作为海水养殖或观赏鱼类的实验对象
1999年04期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16 ] - 林洪,李兰生,薛长湖,蔡跃飘,王海英,徐亦项,吕青
对贮藏在20℃、5℃、- 10℃和- 18℃温度下的鲜活紫贻贝做了磷脂总量变化的研究,运用高压液相和比色法检测了贻贝在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下的磷脂组分及其含量。发现在- 18℃贮藏20d,磷脂总量损失了24.64% ,而在20℃放置1d,就损失21.84% 。说明磷脂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1999年04期 58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7 ] - 任素莲,王德秀,绳秀珍,王如才,张筱兰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栉孔扇贝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在次级精母细胞时期,胞质内出现致密的前顶体颗粒;精子形成早期,前顶体颗粒融合、增大后逐渐成为前顶体;最后,前顶体覆盖在细胞核的前端形成锥状的顶体,与此同时,细胞核发生致密,体积逐渐缩小,由圆球形变成长柱状的精子核。
1999年04期 591-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9 ] - 马洪明,姚子昂,姜招峰,管华诗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海洋新药甘糖酯的抗栓作用机理。实验以大鼠为材料,采用定量RTPCR方法定量检测口服甘糖酯后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m RNA水平变化。研究表明大鼠口服甘糖酯后uPA基因m RNA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认为甘糖酯可提高体内uPA基因的m RNA 水平,从而提高uPA蛋白的活性,激活机体的纤溶系统,达到抗栓作用。
1999年04期 595-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6 ] - 李春猛,战文斌,周丽,俞开康
采用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 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浆样品、血细胞溶解物(HLS)样品的抗菌活力进行了测定。表明中国对虾血浆样品对四种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力。其中,三种弧菌活细胞数在孵育1h 时呈现最低;嗜水气单胞菌活细胞数在孵育4h 时最少。在三种弧菌中,血浆样品对哈维氏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强,而对副溶血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弱。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三种弧菌几乎没有表现出抗菌活力;嗜水气单胞菌在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孵育2h 时,其活细胞数呈现最低,说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该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菌活力。由此显示,抗菌活力在中国对虾血浆样品中表现得较强,而在血细胞溶解物样品中表现得较弱,血淋巴抗菌因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细菌表现出其最强的活力,但对不同种细菌其抗菌作用强弱不同。
1999年04期 599-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引用频次:38 ] - 王艳君,多部田修,任一平
研究了东海产长木叶鲽的年龄与生长等生物学特性。样品取自1996 年4 月~1998 年11月,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在长崎鱼市场上岸的渔获物共2 584 尾。采用耳石进行年龄鉴定。体长与耳石径的关系,雌雄间有显著性差异。耳石上轮纹每年1~3 月份形成一次。周龄的推定体长,5+ 龄以上,雌性偏大
1999年04期 60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16 ] - 张秀梅,高天翔,渡边精一
利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方蟹科肉球近方蟹,绒螯近方蟹及平背蜞进行遗传分析,计检测了11 种同工酶,16 个位点。结果表明,三种蟹类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0.188,0.063,0.063;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09,0.001,0.044。肉球近方蟹、绒螯近方蟹间的根井遗传距离为1.080。平背蜞与肉球近方蟹、绒螯近方蟹的根井遗传距离分别为1.717 和1.707
1999年04期 61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0 ] - 焦燕;陈大刚;任一平;
整理记述了西太平洋狗母鱼科Saurida、Synodus、Trachinocephalus 三属鱼类,给出了属以及主要种类的检索表,并报告了各个种的地理分布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西太平洋狗母鱼科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动物地理学特点及部分名称订正和资源与渔业上的意义。
1999年04期 617-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引用频次:5 ] - 邓岗,耿美玉,管华诗,曹履诚
通过对尿液总糖胺聚糖的含量测定,尿液原型古糖酯的检测以及尿液对一水草酸钙晶体生长和聚集抑制率的变化,研究大鼠一次性口服古糖酯(200m g/kg)后,三天内尿液糖胺聚糖的变化,以及尿液对一水草酸钙晶体生长和聚集抑制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口服古糖酯后,尿总糖胺聚糖含量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显著升高,第三天恢复到原有水平。与之对应,尿原型古糖酯在第一、二天可以测到,第三天消失,尿液对一水草酸钙晶体聚集抑制活性显著增强,但对晶体的生长抑制没有显著增强作用。该实验部分提供了古糖酯的代谢结果,并为古糖酯作为尿路结石抑制剂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1999年04期 627-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9 ] - 王远红,于广利,林洪,肖寅标,程敏
通过测定乳化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化学发光强度,研究了在50℃乳化鱼油中,低分子甲壳胺(LMCHS)和低分子羧甲基甲壳胺硫酸酯(CCS)对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保护作用。测定结果,第6d CCS对C22:5、C22:6氧化抑制率达96.03% 、92.50% ,在第20d LMCHS对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氧化抑制率为61.06% 、60.09% ,对C18:3、C20:5和C22:6氧化抑制率分别为50.36% 、47.57% 、43.70% 。研究表明:LMCHS和CCS对不饱脂肪酸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维生素E。
1999年04期 633-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引用频次:9 ] - 戴继勋,沈颂东
综述了紫菜属的染色体数目、形态、DNA 含量和减数分裂的发生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概况。70 多种紫菜已有54 种做了染色体计数,紫菜属染色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染色体小。据调查,种内染色体数目不同,尚属计数误差。作者并对紫菜的单性生殖和减数分裂提出了可能解决的途径
1999年04期 637-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28 ] - 李智盈,韩宝芹,贾志良,戴继勋
以海洋弧菌Z010 菌株为对象,研究了其产生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其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216E液体培养基中含0.5% (w /v)的胶体几丁质,0.5% (w /v)的蛋白胨,培养起始pH值为7.0, 25℃摇床200 r/m in 培养36h,几丁质酶产出最大。
1999年04期 643-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27 ] - 宫知远,SudhaP.M.,巨本胜,徐燕飞,贺江燕,王海,曾盛,万海燕,王勋昆,闫铁
作者对转基动物的出现背景及优点,转基因过程的基本程序,转基因鱼研究的现状,鱼类基因的大量克隆,基因启动子的快速分离技术,分析启动子活性的瞬时转基因测试,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鱼作为观赏鱼的潜力,转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转基因技术在对虾中应用的展望,作了较全面的叙述。
1999年04期 649-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引用频次:1 ] - 孙克怡,程凯
为汽车工业的生产急需研制集光、机、电于一体的新型切割设备,采用三套光学传感器动态跟踪做变速运动的铜管运动情况,精确测定各组件运动速度及距离数据,微型计算机据此数据实时控制切割刀架步进电机其瞬时运行,确保切割与送料两者保持一致;从而实现铜管非匀速运动的动态切割长度误差小于±0.5m m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合理设计软件,使切割最短铜管长度控制在300m m 之内。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益。
1999年04期 658-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0 ] - 陈哲,冯天瑾
关于小波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的研究,近些年来已成为信号处理学科的热点之一,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见诸各种学术刊物和会议论文。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性质,神经网络则具有自学习功能和良好的容错能力,小波神经网络(WNN)由于较好地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而具有强大的优势。作者较系统地综述了小波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小波神经网络的主要模型和算法,并就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1999年04期 663-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146 ] - 赵犁丰,陈彬,王宁,陆晓莉
从相空间重构的角度,提出利用伪近邻方法判别ARMA 系统的总阶数。该方法可在数据量较小和阈值固定的情况下判别ARMA 系统总阶数。数值计算表明,使用该方法判别线性ARMA系统总阶数,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1999年04期 669-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1 ] - 孙晓光,刘广智,冯遵城,路德明,李中玉,龙洪彬,马东升
介绍一种油井井下参数(压力、温度)无线测试的数据信息传输方法及井下发射装置低功耗控制电路。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对井下参数进行长期监测,获得确切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油井施行相应的增产措施。
1999年04期 675-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引用频次:43 ] - 史重光
介绍一种新型电化学用大功率脉冲电源的硬件原理及软件算法,它的特殊优势在于其多闭环反馈控制可实现(大惰性负载情况下)垂直方波,实现恒流制的任意值限压(包括负载突然断路瞬间输出电压限制到0)以及实现恒压制的任意值限流(包括负载突然短路时瞬间实现恒流)。近期已成功应用在铝合金阳极氧化和镀铜等工业技术领域。
1999年04期 680-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3 ] - 余季金,李悦
应用动态灰色模型(GM)的灰色关联分析(GIA)为单道扫描(SCS)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选择内标(ISTD)。经发射强度序列的GIA计算和关联度序列优化后,Ge 219.87 被指定为内标。应用内标法和无内标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标样GB07232 的各元素的分析结果的相对百分误差范围分别为:0.8% ~7.5% 和2.5% ~17.5% 。变更系数(CV)范围分别为:0.7% ~2.9% 和2.0% ~5.8% 。对内标选择与平均关联度的关系,Ge 219.87 特征的某些具体问题及统计相关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在内标选择计算中的不可替代性问题,亦进行讨论
1999年04期 685-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引用频次:0 ] - 任玲,张曼平,李铁,祝陈坚,杨军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1997 年10 月胶州湾的营养盐分布作了较详尽的分析。湾内各营养盐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的含量分别为2.73~14.71、0.61~3.21、3.31~34.55、0.26~2.05、4.47~15.86μm ol/L,其中表层含量低于底层,湾内明显高于湾外,此次调查结果比往年略有提高。TIN/P在20~30 之间,表层平均为26.3,底层平均为25.4。并探讨营养盐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子,对胶州湾口的两个断面分析为研究胶州湾内外水团交换作了较好的基础工作。
1999年04期 692-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37 ] - 王华,王恕昌
实验研究了过滤池和吸附床水头损失实验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其装置,并比较了根据Carm anKozeny 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理论值普遍小于实测值,但误差范围在25% 之内;随着填料颗粒的非均匀系数的增大,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有增大的趋势。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较为准确的水头损失数据。
1999年04期 699-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0 ] - 薛荣俊,张维冈
在当前的地震勘探中,进一步加强对vp/vs、σ以及纵、横波分辨率比较的研究,对提高地震勘探精度,划分地质薄层与小地质体及小断块以及联合利用纵横波进行油气预测、岩性预测和查明小地质体储油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地震波波长来表述纵横波分辨率及其关系,以求对纵横波分辨率有更清楚的认识与更充分的利用。
1999年04期 704-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20 ] - 王英国,王珍如
通过野外实际观察和室内模拟分析,依据现代沉积中的底内生物扰动构造三维结构清晰可辨的特征,认为现代河口湾的动物潜穴均可按照规则的几何体求得个体扰动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河口湾地区生物扰动特点作了研究
1999年04期 709-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4 ] - 梁瑞才,王勇,韩树桥
根据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冲绳海槽北段可以分成三个异常区:东海陆架边缘异常区、东海陆坡异常区和冲绳海槽北段异常区。在东海陆架边缘区,磁异常以正为主,最大可达+ 350nT,该区所对应的磁性基底埋深较浅,一般在2~3km 。在东海陆坡异常区,除了有NNE向展布的负异常外,在此背景上还发育了一些沿NWW 向展布的次级异常,推测本异常区的磁异常与NW 向的基底断裂有关。冲绳海槽北段异常区所在宽缓负异常的大背景下又有几处正异常条带分布,则是在吐噶喇断裂带控制作用下所产生的磁性较强而又不均匀的火成岩体的反应
1999年04期 71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引用频次:5 ] - 阎通,李萍,李广雪
根据埕北海域水下三角洲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分析海底管线在两种铺设方式情况下的冲刷稳定性。第一种为埋置在一定土层深度处的管线:根据整个埕北海域海底长期冲淤变化规律,利用1992~1996 年的实测水深资料得出的冲刷速率,推算出管线被冲出泥面所需的时间。第二种为裸露在海底的管线:根据海流对管线周围沉积物产生冲刷效应,冲刷达到一定程度时处于平衡状态,认为此状态下,海流在该点产生的剪切力等于形成可冲蚀海床沉积物的临界牵引力,据此计算出在管线周围冲刷的最大深度
1999年04期 72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58 ] - 栾光忠,任鲁川,段本春
NE、NW 向断裂是青岛及其邻区两组重要的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野外地质和地貌观察,依据所测的地震活动和断裂活动的绝对年龄,认为青岛地区NE向断裂自晚更新—全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并根据NW 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海底地貌,特别是NW 向断裂对地震的控制作用,认为青岛及其邻区NW 向断裂是一组区域性活动断裂。鳌山卫—即墨微震带是NW 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的表现。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对NW 向断裂活动性的监测与研究。
1999年04期 727-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17 ] - 陆建辉,彭临慧,李华军
研究了随机波浪载荷作用下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桩基钢结构海洋平台的减振效果,采用谱分析法对TMD参数进行优化,优化TMD 使平台的位移响应标准偏差比无TMD下降12.4% 。并研究了TMD参数在优化域内的失调对响应的影响,TMD刚度失调比阻尼失调要敏感,欠阻尼失调比过阻尼失调要敏感。从振害累积概念出发,对谐激励下SDOF- TMD的Randall参数优化方法提出了改进。
1999年04期 73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36 ] - 王莉萍
讨论了多圆柱区域上边界仅为Holder连续函数时的全纯函数的Riem annHilbert边值问题。借助于多复变函数的理论,给出了上述边值问题可解的充要条件及较完整的解的表达式
1999年04期 739-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引用频次:1 ] - 1999年04期 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0 ]
- 1999年04期 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0 ]
- 1999年04期 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