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新,朱铁一
提出噪声图象边缘信息提取的一种实用方法。该方法以锐化处理结果为基础,二次滤波完成图象预处理。研究表明,单纯对噪声图象进行锐化处理,只可增加视觉感观效果,不会使边缘提取效果增强;必须对锐化结果再次进行滤波处理后,才可获得满意的边缘信息。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21 ] - 吴莹,张经,唐运千
重点研究南海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南海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分布和来源。其中正构烷烃分布在C16-C33奇偶优势不明显,结合其轻重比值,显示有机质的输入在大部分站位以海洋源为主,在一些站位陆源输入的贡献也比较明显,海源输入中又以藻类等有机碎屑的贡献最大。在南海沉积物中共检出60余种环芳烃,高环化合物(四环和五环)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分。一些陆源特征标志物如惹烯、烷基屈等化合物被检出,在大多数样品中都发现有的存在,推测其可能来源应是燃烧产物,而非陆源输入。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引用频次:12 ] - 吕建,吴德星
基于Pedlosky(1987)的线性Muck边界层模型,引入一随纬向空间变化的侧摩擦系数AH(x),以探讨该参数对西边界流的强化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风应力和内区解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中线性变化的AH(x)会使西边界层内的向北急流和其靠内区一侧的逆流均得到加强。文中还给出摩擦应力、相对涡度及平均动能向涡动能的转化率在西边界层内的分布情况。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引用频次:0 ] - 傅刚
论述有关发生在高纬度海洋上的极地低压研究的最新进展。不仅涉及观测研究,而且对有关的动力学机制和数值模拟也进行了介绍。因日本海沿岸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而对发生在日本海上的极地低压进行了专门讨论。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引用频次:2 ] - 仉天宇,杜勇,刘倬腾
利用NOAA卫星AVHRR图像(使用1992~1994年共22幅图像)选取渤海中的15个特征区域进行分析。根据其年变化曲线,结合渤海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渤海中相应海区的年变化,并且对大部分区域水温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文中指出,辽西低温中心的动力机制是绕半岛潮流引起的垂直向环流的作用,而正是由于辽东半岛的特殊的地理特征,才可能产生这一明显的低温中心。冬季的黄海暖流在渤海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是使冬季渤海中部及南部水温明显高于北部辽东湾水温的重要原因。上述工作证实,利用卫星图像进行海水温度年变化的分析是切实可行的,由此,应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上的优势,以加快海洋学的发展。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10 ] - 毛莲菊,李雅娟,曲玲
以尾纹裸头虎鱼的脾脏细胞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其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为44,染色体总臂数(NF)为86,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0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1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只1对,即2n等于20m+22sm+2t。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引用频次:13 ] - 周德庆,路新枝,管华诗
在实验室建立了分散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模型。该模型属原代培养,在体外能直接观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该模型稳定性好,差异性小;培养神经细胞可存活1个月以上,14d左右细胞生长最为丰满,且四周晕光明显,神经突起多而粗大,分枝互成网络;14d以后生长减缓。由于在此模型培养的条件下,既不存在血脑屏障问题,又容易控制条件,便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神经细胞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代谢及药理学等方面的问题,特别适合在体外进行神经药理学的研究。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16 ] - 俎成立,顾谦群,方玉春
从采自青岛海域的柄海鞘Styelaclava中分离到一种酚类衍生物。经过IR,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其结构为2,4-二叔丁基苯酚。此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海域海鞘中得到。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引用频次:18 ] - 邓岗,耿美玉,辛现良,管华诗,张岩
应用二甲美兰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古糖酯(PropyleneglucolGuluronateSodiumSul-fatePGSS)的含量。有色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方法检测限为2.5~50μg/mL,回收率为98.42±1.37%,CV<2%,该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引用频次:9 ] - 魏万权,李爱杰,李德尚
含锌37.5mg/kg的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锌0,15,30,50,80mg/kg,饲喂初重为30.85~34.85g的牙鲆幼鱼1个月。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锌,鱼的增重率、肝脏锌含量、肠粘膜碱性磷酸酶活性都高于不添加组;且有随添加量加大而增加的趋势。当添加锌80mg/kg时,此3项指标达到最大,分别为112.7%,43.8mg/kg和18.28U/mg蛋白质。但添加锌没有影响鱼的成活率和肌肉锌含量。此结果说明,添加锌对牙鲆鱼苗具有促生长作用。建议在牙鲆的实用饲料中,锌添加量应大于80mg/kg,锌的总含量应在119.2mg/kg以上。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55 ] - 刘素美,张经,杨昕,栾刚
1993年和1994年,分别在山东沿海地区(长岛、烟台、蓬莱、威海、青岛、崂山、黄岛和胶南)采集了一些常见的底栖生物(蛤、扇贝、贻贝、毛蚶和牡蛎等),用火焰和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这些生物体中的重金属(Cu、Pb、Zn、Cr、Fe、Mn、Co和Ni)。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浓度变化较大,取决于生物种类、元素本身和采样点。采用金属污染指数(MPI)比较了不同采样点生物体的金属总量,MPI的变化顺序为:威海、崂山<胶南、长岛<青岛<蓬莱<烟台<黄岛。将双壳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最大允许浓度进行比较,表明在本调查范围内山东沿海地区大多数双壳类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对人类健康还是安全的。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引用频次:9 ] - 王辉
简要介绍中国全球变化的概况。作为支持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部门的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核心计划之一的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列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优先资助领域之一,并拟在重大、重点、面上三个层次资助科学家开展研究工作。最后,阐述了发展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原则、战略目标和优先领域或范围。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2 ] - 隋正红,张学成
报道了真核红藻—龙须菜的藻红蛋白亚基基因的部分序列,位于β亚基的近碳端、α亚基的近氮端,包括β亚基部分309个核苷酸,α亚基部分162个核苷酸,还有间隔部分55个核苷酸,可编码β近碳端的102个氨基酸和α近氮端的54个氨基酸,并与目前已知的相应序列做了比较。该序列与已知红藻PE亚基基因相应部分的相似性为77.9%到81.1%。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9.5%到86.5%,蛋白质序列的保守性高于核苷酸序列。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14 ] - 翟雪梅,张志南
利用STELLAII建立虾池生态系浮游生物亚模型,模拟虾池生态系中浮游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生物量变化。模型中的生物状态变量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表达为能量单位kJ/m2。光和温度为强制函数。该模型模拟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DIP在6月份到9月份4个月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5 ] - 赵犁丰,姚玉玲
由时域有限连续信号的部分频段值重构其它频段值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解线性方程A·x=b的问题。奇异值分解(SVD)方法能够清楚地刻画算子A的值域和数值零空间,通过计算信号与所张成值域的正交基的内积,可以预先判断信号重构性能的好坏。数值计算表明SVDTikhonov正则解比Papoulis-Gerchberg(PG)算法在色噪污染情况下有更好的抗干扰性。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12 ] - 于琳,张正斌,刘莲生,张恩仁,赵伟
对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溶解态痕量金属铜、铅、锌、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其与DOC的关系。结果显示:铜、铅、锌、镉在微表层中均有富集,海洋微表层中富集的痕量金属的量(ΔM)与富集的DOC的量(ΔDOC)具有相关性,ΔDOC越大,ΔM也越大;南沙海区微表层和次表层中所测的痕量金属对鱼卵和鱼幼体不会造成毒害作用。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8 ] - 董胜
图解法是求解Weibul分布中3个可调参数的传统方法。但参数的推求过程要图解试求,反复调整,最后结果往往不是最佳拟合参数;线性最小二乘法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求解Weibul分布参数的方法,但其精度受位置参数初始迭代值的影响很大。文中运用麦奎尔特法推求Weibul分布的参数,实现了参数推求的一举寻优。算例表明,拟合方法可行实用,拟合精度明显提高。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11 ] - 庄振业,刘冬雁,杨鸣,李洪江,邱汉学,宁丕海,宋维华,徐至进
莱州湾东、南沿岸平原的海(咸)水入侵是人为过量采取地下水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灾害。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的地下水位负值区、淡水资源超采量和海(咸)水入侵面积等三标志划分灾害进程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恶化阶段和缓解阶段。给出了灾害发展模式。以此解释新区灾害,针对灾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适时而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67 ] - 薛荣俊,李选民
拟建中的潍河特大桥地处沂沭大断裂边缘。区内断裂发育,构造复杂,直接会影响大桥基础的稳定性,因而查清区内断裂带的准确位置与分布是大桥工程的关键。探测应用浅层地震折射波方法和选用追逐与相遇观测系统和大小排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准确地查明了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和特征,与钻井资料对比,十分吻合。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引用频次:16 ] - 李朝印,刘保华
按河道形态,河流分为4类:(1)顺直河;(2)曲流河;(3)辫状河;(4)网状河。根据河道砂岩体主体的宽(w)与(h)高之比,河道砂岩体分为带状砂岩体(w∶h小于15)和席状砂岩体(w∶h大于15)。在参考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在横切河道的地震剖面上河道砂岩体的反射形态、结构及振幅变化。重点介绍了曲流河内侧沙洲地震勘探,以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寻找河道砂岩体方面的应用。并强调指出,在河道砂岩体地震勘探中,应当加强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的结合。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引用频次:14 ] - 刘新国
近50年来,数值线代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文中就关注并感兴趣的几项进展给予简要介绍。同时也概述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第一部分以几部专著为线索回顾80年代以前的主要进展;第二部分介绍80年代以来的几项进展;第三部分指出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0 ] - 刘晓云,刘树青,姜明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位于肝胰腺前方,左右各一个,呈白色,半透明状。它由触角动脉上分出的动脉血管不断分叉、迂曲,形成了一个外包透明结缔组织膜,内部充满小管的组织结构。类淋巴器的小管依其发育时期和功能不同表现为3种不同的形态。其中,第二种小管管壁具有生成和释放血细胞的功能。在类淋巴器中,观察到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在受到抗原刺激时可以胞吐方式释放细胞中的电子致密颗粒。大颗粒细胞无吞噬功能。无颗粒细胞又可分为巨噬细胞样无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样无颗粒细胞。前者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而后者在受到抗原刺激时,可表现出类似浆细胞样分化的细胞特征。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39 ] - RitaR.Colwell
RitaR.Colwel教授对海洋生物工程学定义、遗传工程、海洋生物工程学研究领域、海洋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海洋生物分子遗传、海洋污染的生物治理、以及产业化和应用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引用频次:1 ] - 徐肇廷,徐昊
利用准三维的fKdV方程和四区间划分法,理论给出了任意截面的直渠道中先锋孤立子生成的理论平均波阻和区间平均能量的时间变化率。基于fKdV方程系数的正则性,文中结果是Xu等人结果的一个推广。对具有相同截面面积的正方形和等腰三角形截面的渠道及在不同强迫源和强迫源速度条件下,对理论平均波阻和平均生成能的时间变化率进行了数值比较和理论预报。比较指出,理论和数值结果吻合得很好。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0 ] - 肖慧,李军,王祥红,纪伟尚,徐怀恕
1997年4~5月,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期细菌性烂鳃和烂尾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病鱼的病灶组织分离到2株致病菌C-1和W-1,经人工感染及从人工感染发病鱼体再分离的W-4和W-5菌株的再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为鲈鱼苗烂尾,烂鳃病的致病菌。经64项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表明,这4株菌可归为一类,同属于鳗弧菌(Vibrioanguilarum)。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痢特灵、CIN100、MEL25、呋喃妥因、氯霉素、磺胺药+TMP和美洛西林等7种药物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引用频次:118 ] - 李静,罗一兵,李德尚,李吉方,张兆琪
实验研究了一个中型水库(黄同水库)中几种主要微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的存在形态、分布及其季节变动。主要结果为:(1)水库中Fe、Mn、Zn和Cu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364.3、112.1、96.01和3.24μg/L;Mo的溶解态平均浓度为3.26μg/L。Fe和Mn以颗粒态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而Zn和Cu则以溶解态为主。(2)该水库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分布呈均匀化特征,但其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垂直分布互有差异,Fe、Mn、Zn随水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而Cu和Mo的垂直变化甚小。(3)微量元素存在形态与水化学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PFe、PZn、PCu与DO间具有良好负相关,而DZn、DCu、DMo和PZn、PFe与叶绿素间均呈紧密正相关。
1999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