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青岛西北地区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

    赵广涛,李玉瑛,曹钦臣,孙悦鹏

    研究青岛西北部橄榄安粗岩系分布区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特征。指出:作为水岩反应的结果体现,其主要化学成份Ca2+、Mg2+与Sr2+间构成明显的成份正相关;而K+、Ca2+、Mg2+、HCO-3与H2SiO3间构成负相关,Sr2+与H2SiO3间亦呈负相关。并对矿泉水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探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引用频次:14 ]
  • 鲁东金矿与花岗岩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李师汤,王硕儒,于增慧,李家骥,孙效功

    采用神经网络的BP(反向传播)网络模型对鲁东地区和金矿有关的花岗岩类进行模式识别,为鲁东金矿找矿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引用频次:3 ]
  • 现行黄河口冲淤特征和作用机制

    陈彰榕,杨作升,赵晓燕

    根据1976年10月至1988年9月连续13年的黄河口滨海区的水深测量资料,运用水文学和数学方法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计算机技术定量计算出冲淤量,给出冲淤的等厚度图。并分析黄河口淤积中心的变化与入海位置的关系及其冲淤特征和作用机制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28 ]
  • 入·反射波共存浪场的方向分布估计

    赵栋梁,管长龙

    基于管长龙等(1995a,b)的扩展本征矢方法,提出了可用于入射波和反射波共存浪场能量方向分布的估计方法,并给出了直接计算反射率的公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方法大大改善了原有方法的估计精度,计算得到的反射率在一定范围内与实际符合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引用频次:4 ]
  • 分层热带海洋模式中的Rossby波和Kelvin波——初始混合层深度异常与大气热力强迫激发波动

    孙即霖,刘秦玉,朱抱真

    利用一个两层半的热带海洋模式,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热带海洋对于初始海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和大气季节内时间尺度热力强迫激发产生的Rossby波和Kelvin波。研究表明,初始海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和大气热力强迫,可以在两层半热带海洋模式中激发产生东向传播具有Kelvin波性质的波动和具有Rossby波性质的波动。热力强迫激发产生海洋Rossby波和Kelvin波所需时间长于初始海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和大气季节内动力强迫激发产生两波所需时间,与大气季节内动力强迫激发的Rossby波相比,初始深度异常与大气热力强迫激发产生Rossby波具有不同的热力性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2 ]
  • 大型风浪水槽风浪成长的谱特征

    吕红民

    利用大型风浪水槽实测风浪资料,分析水槽环境条件下风浪谱的成长特征,给出谱参数与风速、风区之间的经验关系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5 ]
  • 海洋生态信息系统 Ⅰ.海洋生态系统的数据处理问题

    管玉平,高会旺,冯士笮

    共享性、增殖性以及可重复利用是信息的最重要特性。数据处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本研究探讨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处理的一般意义,给出海洋生态系统数据处理的过程与步骤,以及海洋生态数据处理系统的框架。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6 ]
  • 中国对虾育苗池水中哈维氏弧菌的检测

    张晓华,冯娟,纪伟尚,徐怀恕

    1996年4月~5月,在山东莱州市大华育苗池、山东即墨市丰城育苗场发病育苗池、环境水体及活体饵料中共采集80份样品,用间接ELISA技术对其进行了苗期对虾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检测。结果表明,发病育苗池中哈维氏弧菌的检出率(58.3%)明显高于正常育苗池(20.4%),证实丰城对虾育苗场暴发的流行病与育苗水体中的哈维氏弧菌有关;大华育苗场育苗水中也检测出哈维氏弧菌,但大华育苗场并未发病,说明哈维氏弧菌似乎是条件致病菌。在丰城育苗场及大华育苗场的蓄水池中均检测到哈维氏弧菌,而活性饵料中未检出,表明育苗水中的哈维氏弧菌来源于外海水。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45 ]
  •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刘宝柱,李从先,业治铮

    首次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的硅铝率在2.80~3.37之间,说明该层已经发生了较强的土壤化作用,可以确定为古土壤。古土壤层土体样品与胶体样品的化学全量分析结果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只能用胶体样品来研究古土壤特征。在古土壤中,SiO2、Al2O3、MgO、TiO2、K2O相对积聚,而Fe2O3、CaO、MnO、Na2O、P2O5相对淋溶。在剖面上,SiO2/(MgO+CaO)的分子比值变化规律表明气候逐渐湿润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7 ]
  • 久效磷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染色体毒性效应研究

    王梅林,郑家声,李永祺

    受试僧帽牡蛎(Ostreacuculata)暴露在含有久效磷农药的海水中养育7d,取鳃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观察数千个早中期、中期细胞分裂相末发现微核、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它染色体畸变现象。但随久效磷浓度的增加细胞分裂相明显减少。处理过程中投饵和换水的僧帽牡蛎的细胞分裂相明显高于不投饵、不换水;但投饵和换水的僧帽牡蛎随久效磷浓度的增加细胞分裂被抑制的比率又快于不投饵、不换水。经久效磷处理的各组僧帽牡蛎核型与对照组的核型均为2n=20,20m,NF=40。研究结果指出:双壳类的僧帽牡蛎对久效磷农药的毒性不敏感,在所试浓度范围内,并不引起染色体损伤的遗传效应,但产生抑制鳃细胞分裂的效应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引用频次:9 ]
  • RAPD标记在大连湾牡蛎种群研究中的应用

    刘必谦,戴继勋,喻子牛

    对四个不同地点(莱州,荣成,青岛和日照)的大连湾牡蛎(Crasostreatalienwhanensis)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相邻两地种群的遗传距离不明显。地理相距越远,遗传距离越大。莱州种群中具有OPK11—685标记,日照种群具有OPK11—780标记。上述两地之间的青岛和荣成种群中,62.5%的个体同时具有这两个标记;只有20%的个体为OPK—780标记。莱州和日照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位于这两地之间的种群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动现象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引用频次:95 ]
  • 用光偏转方法对金属激光烧蚀阈值的研究

    王永玉,许龙江,戚诒让

    实验研究光偏转检测原理和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得黄铜、铝、45号钢的激光烧蚀阈值分别为0.0185GW/cm2、0.0133GW/cm2、0.0195GW/cm2。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12 ]
  •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

    喻子牛,孔晓瑜,杨锐,陈再忠,刘必谦,王如才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秦皇岛、大连、青岛和韩国釜山4个魁蚶群体样本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在四个群体的10~12种等位基因酶中分别检测到了22、26、22和27个基因位点,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0.99)分别为50.00、57.69、45.50和62.96%,平均杂合度(观察值)则分别为0.087±0.024、0.123±0.038、0.105±0.023和0.091±0.031;平均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是1.230、1.398、1.415和1.253。另外,计算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Ⅰ)和遗传距离(DNei),表明遗传同一性以秦皇岛和大连群体之间最大,其次为秦皇岛与青岛及大连与青岛群体之间,韩国釜山与其它3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岐。4个群体在多个位点上都存在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文中初步探讨了引起杂合子缺失的可能原因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35 ]
  •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典型成因——南京汤山地热系统的分析

    栾光忠,邱汉学

    根据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理论和汤山温泉、汤山热水井的地质、地热背景,南京汤山地热系统为一典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该系统以汤山背斜控热构造提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受迫对流为机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断裂和溶穴入渗并受迫进行深循环。在此过程中,吸取围岩热量形成地热水。在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下形成环流。在巨厚页岩地层的阻隔下,地热水沿断裂带和特定层位出露形成温泉,或赋存于地下。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引用频次:20 ]
  • 末次冰期晚期以来地层序列与地质环境特征——渤海南部地区沉积序列研究

    李广雪,庄振业,韩德亮

    就渤海南部末次冰期晚期以来的地层序列与地质环境演化特征,将研究区划分出4个沉积环境区,分别选择4个典型钻孔(ZK101,ZK228,C305,Y86)进行了对比研究。选用27个钻孔联成282km长的地层剖面,剖面明显反应出郯庐断裂带挽近的运动及现代黄河三角洲体的均衡作用。同时,分析了本区全新世气候及海侵边界层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40 ]
  • Fuzzy拓扑中的S-RO等价(英文)

    方进明

    首先引入两个F拓扑空间S—RO等价的概念,并给出其刻画条件。此外,还得到了两个F拓扑空间是RO—等价的充要条件。最后,讨论了那些性质是S—RO等价性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0 ]
  • 波面极大值处水质点水平速度的统计分布

    管长龙

    基于Longuet-Higgins提出的线性随机海浪模型,导出了波面极大值处水质点水平速度的统计分布。分布的形式类似于波面极大值的统计分布,其中引入了一个新的谱宽度参量εu为1-m23m2m412。当εu趋于零时,导出的分布函数为瑞利分布;当εu趋于1时,则为正态分布。在窄谱情形下εu趋于12ε,其中ε为1-m22m0m412,为常用的谱宽度参量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10 ]
  • 气提—冷阱气相色谱测定海水中的二甲基硫

    崔贞,张曼平,盛平,张慧珍

    二甲基硫(DMS)在大气化学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痕量气体。本文采用气提-冷阱捕集法处理海水样品,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分析。此方法的精密度为5.5%,回收率为85%,最低检出限为50pgS(DMS)。用此法实测了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二甲基硫的含量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7 ]
  • 三维热扩散预测模型

    王丽霞,孙英兰,郑连远

    根据Kolmogorov和Prandtl的假设,将均匀流体的湍粘性与局部能量联系起来,引入计算网格无法分辨的次网格能量,计算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水平、垂直交换系数,建立了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将此模型用于热污染预测技术研究中,通过数值方法计算出瞬时潮流场,进而预测温排水引起海水升温程度与范围,并计算了风对温排水的影响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38 ]
  • 产量模型的比较及在小鳞鱼箴种群的应用(英文)

    刘群,苏振明

    产量模型是渔业管理中预测最大持续产量(MSY)的经典方法。MSY仍然是渔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应用模拟数据比较了最常用的产量模型。蒙特卡罗研究表明WaltersandHilborn的动态模型表现最好。这些方法被应用在小鳞鱼箴(HemirhamphussajoriTemminckandSchlegel)种群。Wal-tersandHilborn方法的Bootstrap结果是2250t(吨)的MSY和806艘船的最佳捕捞努力量。与目前2000艘船的努力量水平比较,渔业处于过度捕捞状态,需要大力削减捕捞努力量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3 ]
  • DMPO与O_2 ̄(·-)的自旋加合物的ESR谱分析

    姜招峰,郑荧光,杨翰仪

    寿命较短的O·-2不能用ESR直接检测到,可以DMPO先将其捕获形成自旋加合物后进行ESR分析。这种自旋加合物的ESR谱线较为复杂,且有变化。本文对DMPO—OOH谱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且对谱线变化中出现的DMPO—OH谱线的来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与文献报道相左的现象,据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新的观点。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引用频次:11 ]
  • 半透产O_2 ̄(·-)体系的建立

    姜招峰,郑荧光,杨翰仪

    原有的产O·-2体系不适宜用作生物大分子的损伤研究。本实验以半透膜将产O·-2液相与待作用的样品液相分隔,使产O·-2液相中的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至样品液相,对样品进行作用。这种半透产O·-2体系非常适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损伤后的结构变化分析研究。本文给出了该体系用于生物大分子损伤以及结构变化研究的实验常数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2 ]
  • 建鲤吉陶单极虫病的初步研究

    周丽,宫庆礼,俞开康,孟庆显

    报导了从潍坊峡山水库网箱养殖建鲤(Cyprinuscarpiovar.jian)的成鱼肠管内分离的粘孢子纲、单极囊目粘孢子虫一种,隶属于单极科(Thelohnelidae)单极虫属(Thelohanelus)一种,初步鉴定为吉陶单极虫(ThelohaneluskitaueiEgusa1981).本工作对该种单极虫做了肖氏液固定、水化、4%铁明矾媒染、海氏苏木精染色,以显示其极囊、极丝及胚核。文中对该种的形态学作了描述,以确定种的成立。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引用频次:9 ]
  • 人工四倍体皱纹盘鲍的发生

    孙振兴,王如才,王在卿,宋志乐,林书平,郑志芳

    采用化学药物进行诱导皱纹盘鲍四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精后10min开始,用1mg/l浓度的CB持续处理皱纹盘鲍受精卵30min,通过阻止极体释放,可获得21.9%的四倍体胚胎。用0.05g/L浓度的秋水仙素,在受精后40~50min的效应时间内开始处理,持续3min,能抑制皱纹盘鲍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3.0%。此外观察到,秋水仙素对染色体组加倍最为敏感的效应时间,也是胚胎对诱导处理耐受性最弱的时期。化学药物的毒性作用和染色体的断裂或缺失,可能是导致皱纹盘鲍四倍体胚胎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34 ]
  • 青岛沿岸海区海藻体中DMSP含量测定

    孙承君,张曼平,孙忠松,刘刚

    实验研究海藻体中二甲基硫基丙酸酯(Dimethylsulfoniumpropionate,DMSP)的简单测定方法。改进顶空进样方法灵敏度低的缺点,采用碱解和萃取吸收同时进行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测定不同种类的底栖藻中所含的DMSP。并以此测定不同季节胶州湾部分地区近岸表层水体浮游藻所含的DMSP,同时还测定水体中的磷酸盐浓度。结果表明在底栖藻中DMSP含量随季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不同藻体内DMSP含量相差可达两个数量级,而单位水体微藻中的DM-SP亦随季节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3 ]
  • 带乘性噪声系统的最优反褶积

    褚东升,刘保华,姬光荣

    针对高分辨率石油地震勘探问题,研究一种带乘性噪声随机系统的最优反褶积估计方法。通过建立逆向运行的在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最优的状态滤波公式,推导出一种随机输入序列的单向最优固定域递推算法。该方法离线运算的存储最小,有助于提高地层反射序列提取的分辨率。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引用频次:12 ]
  • 波浪发电用对向流翼笼式透平的实验研究

    刘政士,郑守峰

    一种自行研制的新型波浪发电装置—对向流、翼笼式、低参数透平[1]。该透平具有独特的壳体,能使叶轮在对向气流通过时作定向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实验证明该机运转可靠、效率高,又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用于海上浮标灯的波浪发电装置,与发电机匹配好,且容易起动。还阐述了波浪发电装置的效率分析与计算,以及活塞实验研究、水池模拟实验和海上实验结果。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0 ]
  • 防洪效益的随机模拟

    董胜,刘德辅

    应用蒙特卡洛法模拟产生洪水系列,以防洪工程使用期为一个时间单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工程的减灾损失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防洪效益的概率分布模式。为防洪工程经济决策评价的风险分析打下了基础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11 ]
  • 随机系统稳健自适应控制

    马平,刘政士,石湘

    对具有未建模动态特性且时滞任意的多维随机系统,通过采用有界外来激励和随机变界截尾方法,本文建立了推广最小二乘(ELS)算法和加权ELS算法的稳健估计,进而得到间接自适应模型参考控制的稳健性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