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东升,赵林,梅宁,李春荣
研究随机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辨识问题。在已知时滞的下界和模型阶的上界的假定下,通过使修改的Bayesian信息准则最小化,推导出由多输入多输出CAN模型描述的系统的未知阶与时滞的估计算法,证明了算法是强一致收敛的,且能在有限步内达到其模型结构参数的真值。讨论了当模型的参数矩阵不满秩时减弱条件H’s的强一致估计算法。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引用频次:0 ] - 崔仙丹,尹衍军,曾韶辉,王中柱
对用液上空间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卤代烃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气相中卤代烃的一些重要因子作了分析探讨,作为检验该方法的优越性,以青岛胶州湾为实例,测定了表层分布卤代烃。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6 ] - 蔡明华
介绍一种反馈补偿法修正传感器电桥电路的非线性。提出反馈补偿原理及应用实例,指出用该方法可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引用频次:0 ] - 任新敏,戚诒让,许龙江,张德勇,周如城
研究水的声吸收所引起的光声脉冲幅度的变化。脉冲声波由激光通过光击穿机制产生。文中给出了光声脉冲峰值声压与传播距离和声吸收系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实验测量结果和理论曲线所描述的变化规律相符合。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引用频次:5 ] - 李红
研究一类二阶非线性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质,并且得到了保证方程一切解振动的某些新的充分条件。尤其是,在本文取得的结果中,还包括并推广了最近张炳根、庚建设和王志成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的某些研究结果。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引用频次:2 ] - 姚增善
研究解析函数的边界性质。通过将Plessner定理的可积条件加强为连续,得到了国内解析函数在闭圆上实部连续导致虚部连续的充分必要条件。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0 ] - 宋微波
报道了1993—1994年采自养殖水体中的一种海洋盾纤类纤毛虫,经鉴定系拟尾丝虫属一新种。文中对其形态学做了综合描述。指出该种可生存于多污低氧环境及贝类外套腔内并可构成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引用频次:6 ] - 刘群,曾晓起
本文采取常用的种群评估方法,应用模拟数据比较研究了两种世代分析方法(VPA)(Gulland(1965)VPA方法和分离VPA方法(PopeandShepherd1982))。指出:在没有应用捕捞努力量调谐最近捕劳死亡率时,分离VPA和GullandVPA都不能正确反映实况;当使用调谐方法后,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有所改善;对三组初始捕捞死亡率,Gulland方法给出相同结果;相反分离VPA对不同初始值作出不同答案,但是在初始值接近真值时,分离VPA的计算值较Gulland方法为好。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引用频次:1 ] - 林洪,薛长湖,李兆杰,楼伟风,陈修白
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机等方法对黄条鱼师的腐败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将有利于对黄条做一步的生化性质分析和制定其鲜品的国家标准。样品在25℃贮藏5d期间,测定了某些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1d后,鱼肉变腐臭,挥发性碱基化合物三甲胺和二甲基在贮藏中增加。在5d的贮藏期间发现的挥发性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成酸,并且它们的含量不断增加,检测出脂肪氧化产物和含硫化合物,正己醛、3—辛酮、3,5—丰二烯—2—酮,2—壬酮辛烯—3—醇,二甲基三硫化物、1H—吲哚等都是黄条腐败时产生的重要挥发性化合物。应指出的是,2—甲基丁醇、庚醇、苯酚、辛烯—3—醇己醛是黄条中所特有的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与其它鱼类的挥发性化合物几乎相近。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2 ] - 肖国林,周才凡
据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并结合周围邻近盆地的对比研究后提出:(1)目前确定的新玉泉运动,其影响比前人描述的轻微得多;(2)以前所确定的原(老)玉泉运动的活动强度比新玉泉运动强烈得多,不应将原(老)玉泉运动取消,而应将新、老玉泉运动的间隔期视为构造变革过渡期。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引用频次:7 ] - 钟广见,吴进民,王嘹亮
本文基于我所1988年、1989年两次南沙地质调查以及大量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南海西南断裂构造的特征及性质,指出南海西南主千断裂为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是它们控制了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以及局部油气藏的形成。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引用频次:28 ] - 郑家声,王梅林,王志勇,刘志鸿,崔晓峥
根据生殖细胞发育的宏观和组织切片观察以及各期生殖细胞在滤泡中所占的比例,泥蚶的生殖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阶段。按肥满度的变化并结合性腺组织切片确定,泥蚶的性晚发育在青岛海区一年一个周期。繁殖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繁殖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至少有二次集中排放过程。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引用频次:59 ] - 楼顺里,田纪伟,王胄
总结破碎波近年来的研究状况,从理论上对计算破碎波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现场条件,从实验研究出发,在研究波浪破碎过程及其与环境参量的关系中,对破碎波发生率进行实际测量。利用不同的破碎波判据对破碎波发生率进行了计算、比较和分析,结果指出;利用不同的破碎波判据计算的破碎波发生率相差很大,甚至相差3~4倍。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引用频次:2 ] - 刘连吉
设计智能气象测量仪表的语音系统,该系统可用语音实时报出气象参数的测量结果,还可报警。该系统以听觉的形式扩大了智能气象仪表的应用范围,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信息掌握更加灵活、方便。另外,该系统与微机接口简单,连接方便,编程简单,适用于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测量仪表等系统采用。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引用频次:2 ] - 陈宗镛,叶安乐,左军成
近40年来我国海洋潮汐的研究获得显著进展。本文分别对潮汐的分析、推算,潮汐谱估计,平均海面,潮波理论和数值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潮汐分析、推算已有100多个分潮的模型可供应用,交点订正系统除利用f、u的11个公式外,还根据W.Horn的j.v模型,利用D.E.Cartwright新的引潮势展开推出59个j、v公式,后者理论上更为精确,它反映了近代天文学研究进展的成就。平均海面提出一种随机动态分析、预测模型,能比较可靠地求出平均海面长期变化趋势,并能对未来几年内作出月平均海面的预报。潮波理论结合中国海实际,研究潮汐摩擦规律及其效应,已能说明中国海主要分潮波系统的形成及其分布变化,潮波数值计算和模拟取得很大的发展,有些在建港和海洋开发利用中已经得到应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研究方法。潮汐表的编算水平高、范围遍及各国主要海港,受到用户的欢迎。总起来说,我国海洋潮汐的研究工作,经40年来的努力,从总体上说达到了国际水平,某些方面居领先地位。但整个潮汐的观测站网、仪器装备、监测水平和精度,仍有待改进提高。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引用频次:12 ] - 周培强,孙日彦
分析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温、盐分布特征,提出在艾默里冰架外侧有一片温暖水域。指出:1、变性极大的南极绕极深层水的前沿混合水可以影响到陆架上的南纬67°左右;2、在两个“CTD”探头直达海底的测站,深层观测到了温度为负值、盐度为34.67。据此,作者指出该水体属于南极底层水。此外,还对整个海区的跃层现象进行分类,计算了跃层的强度、厚度和深度。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引用频次:10 ] - 李爱杰,雷清新,任泽林,徐纬
研究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中国对虾生长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以维生素C磷酸酯镁和维生素C硫酸酯钾为最好,其次为多聚磷酸酯,结晶维生素C最差,分别较对照组增重14.7%、11.4%、8.9%及2.7%;存活率以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为最佳,其他剂型的维生素C的存活率皆相差不大。不同剂型维生素C在对虾组织中以游离态维生素C和磷酸酯形式存在,其在肝胰脏中的含量大于在肌肉中的含量。在肝胰脏中的含量以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组为最多,较结晶维生素C及对照组分别多42.59及93.17μg/g湿重;在肌肉中的含量以维生素C硫酸酯组为最多,较结晶维生素C及对照组多41.56及4.9.55μg/g湿重。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引用频次:13 ] - 苏冬梅,刘晓范,仲军,林华英,张东风,王青
报导一种海洋生物提取物“KEMH”对57例体外培养的不同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KEMH”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癌细胞对“KEMH”的敏感度总有效率达55.4%。本文以10例以上者按不同癌细胞对“KEMH”的敏感度进行分组统计,指出“KEMH”对肺癌细胞的杀伤率最高,为94%;对乳癌细胞为68%;对胃癌细胞为53.1%.与对照组比较,P值差异性显著。与常规较有效的抗癌药环磷酰胺,盐酸阿霉素等五种药物比较,“KEMH”比这五种药物对癌细胞具较高的杀伤作用。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引用频次: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