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渤海西南部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王学昌,郭耀同,娄安刚

    采用二维有限差分解法对渤海西南部海域进行潮流数值模拟,得出M_2分潮的潮波图,椭圆长短轴图,最大流速分布和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图,并根据实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从而可系统地了解这一海区M_2分潮的潮波系统及逐时潮流场等海洋要素的分布情况。

    1994年S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11 ]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列入“1992~1993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第46名

    <正>为鉴定出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一级期刊,国际核心期刊研究会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于今年4月公布了“1992~1993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该研究组是由国家科委批准的学术团体,是分析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的权威机构,在美国、德国、法国分别设有联络处。

    1994年S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0 ]
  • 三维溢油预报模型

    郑连远,孙英兰,王学昌

    根据浅海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利用ADI方法求解海域的瞬时流场,并应用拉格朗日方法预报溢油质心的运动轨迹,通过实测与计算比较,指出此模式有较高的精度。

    1994年S1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引用频次:12 ]
  • 前言

    管华诗

    <正>60年代末,各国有识之士已认识到维护全球环境之重要性与迫切性,几乎每隔10年就有一次国际性的联合行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2年国际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宣言,这些历史性的文告与公约,对维护海洋环境和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发挥了

    1994年S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0 ]
  • Foreword

    <正>With the world wide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re has been an international joint action almost every decade since the late 1960's. In 1972,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 adopted the Declaratios of Human Environment. In 1982,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adopted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f the Law of the Sea. In 1992,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

    1994年S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0 ]
  • 冯士筰

    <正>随着全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现代化工业进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加强,海洋污染和环境退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加剧。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把海洋环境保护列入《21世纪议程》。我国政府热烈响应、积极支持,也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的优先项

    1994年S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0 ]
  • 天津海域潮流嵌套模型

    娄安刚,孙英兰,孙长青

    采用ADI法建立了天津海域的潮流模型,得出了该海域M_2分潮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以及潮流椭圆的分布,对天津市行政管理范围的局部海域建立了变空间步长的嵌套模型,提高了该研究海域的分辨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1994年S1期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引用频次:8 ]
  • PREFACE

    <正>The marine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ve taken a turn for the worse at astonishing speed along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s, especially in the recent years, owing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marine exploitati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an (?) rtant task, which attracts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in 1992,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

    1994年S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引用频次:0 ]
  • 三维油类浓度预测模型

    郑连远,孙英兰,郭耀同

    在三维计算潮流场基础上,根据物质输运方程,考虑陆源排油、分散油的挥发、悬浮物对油类的吸附沉降及微生物对油类的净化作用,建立了三维油类浓度预测模型。

    1994年S1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0 ]
  • 莱州市近岸海域水动力状况分析与海洋环境的合理利用

    赵可胜,王学昌,孙长青

    建立莱州市近岸海域潮流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拉格朗日余流模型。结合在主要入海排污口进行的数值跟踪,对莱州市近岸海域的物理自净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海洋环境的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

    1994年S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2 ]
  • 莱州太平湾及附近海域二维平流——扩散输运数值计算应用实例

    郭耀同,王学昌,韩守明

    应用ADI方法,建立莱州太平湾及附近海域的二维平流—扩散输运模型。在计算流场的基础上,对该海域沿岸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对水质产生的影响做了计算分析及预测。

    1994年S1期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引用频次:0 ]
  • 烟台北部近岸海域潮流数值模拟

    孙长青,王学昌,赵可胜

    采用ADI法,分别模拟烟台北部海域四大分潮(M_2、S_2、K_1、O_1),得到潮汐潮流性质、潮流椭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然后合成四大分潮,对研究海域大潮期的潮流场作了预报,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再现了该海域复杂的潮波系统。

    1994年S1期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6 ]
  • 烟台北部近岸海域水质(COD及油类)预测

    王学昌,郭耀同,孙英兰

    在该海域潮流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用二维乎流—扩散模型对烟台北部近岸海域进行了COD(化学耗氧量)及油类污染的数值计算,并对1995年和2000年两个年代的水质状况进行了预测。给出了该海区未来10年内海水水质状况的发展趋势。

    1994年S1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引用频次:3 ]
  • 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物理自净能力研究——Ⅰ.潮流模型

    郑连远,田晖,郭耀同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利用变边界分步杂交法汁算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的潮流分布,指出此海城属于正规半日潮海域,潮波由北向南传播。

    1994年S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引用频次:3 ]
  • 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物理自净能力研究——Ⅱ.拉格朗日余流模型

    娄安刚,石磊,赵可胜

    在该海域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二维的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得出了威海及烟台南部海域的拉格朗日余流分布。跟踪了文登、乳山、海阳、莱阳近岸主要排污口的污水输运轨迹,为沿岸县市污水排放的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1994年S1期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引用频次:0 ]
  • 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物理自净能力研究——Ⅲ.COD浓度平流——扩散模型及预测

    田晖,郑连运,石磊

    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布杂交法,以变边界模型建立起威海及烟台南部近岸海域纯潮作用下的COD浓度平流——扩散模型。计算出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COD浓度分布现状并绐出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对未来状况浓度分布作出了预测。

    1994年S1期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引用频次:1 ]
  • 桑沟湾海域的潮流数值计算

    王丽霞,石磊,孙长青

    利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桑沟湾海域大潮期间小海大坝未打开与小海大坝打开后的潮流场。指出小海大坝打开后对桑沟湾的流场没有影响,只有小海入口处余流值增大。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湾的潮汐潮流性质。

    1994年S1期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引用频次:11 ]
  • 桑沟湾海域物理自净能力分析

    王丽霞,赵可胜,孙长青

    在桑沟湾汁算潮流场基础上,采用ADI法,建立了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和平流——扩散输运模型。对排污口的污水输运轨迹进行了跟踪,并预测了桑沟湾1995年、2000年的水质,绐出了COD浓度分布的发展趋势,指出桑沟湾是一个水交换滞缓、物理自净能力较弱的海区。据此可为桑沟湾沿岸的排污口选址提供依据。

    1994年S1期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引用频次:9 ]
  • 石岛湾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王丽霞,孙英兰,郭耀同

    用有限差分法,根据实测资料建立石岛湾海域大潮期间的潮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选COD作为污染因子,建立平流——扩散输运模型,通过总量控制计算对石岛湾海域的水质进行预测。据此探讨石岛湾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1994年S1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引用频次:2 ]
  • 石岛湾海域排污口位置优选

    赵可胜,王丽霞,孙长青

    在石岛湾计算潮流场基础上,建立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对拟选排污口附近污水质点运动进行了数值跟踪,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从拉格朗日输运角度提出排污口位置。

    1994年S1期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引用频次:4 ]
  • 青岛海湾大桥对胶州湾潮汐、潮流及余环流的影响预测——Ⅰ.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潮流

    孙英兰,孙长青,王学昌,田晖,陈时俊

    根据崂山头、朝连岛、灵山岛一个月的潮位资料,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方法,建立了胶州湾及邻近海域的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并模拟了大、中、小潮三种潮汛条件下的潮流场,水位场及余流场。得出了胶州湾高潮水域面积、潮间带面积,湾口累积流通量等有关参数。

    1994年S1期 10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引用频次:36 ]
  • 青岛海湾大桥对胶州湾潮汐、潮流及余环流的影响预测——Ⅱ.预测方法的探讨

    孙英兰,田晖,郑连远,陈时俊

    旨在预测青岛海湾大桥对胶州湾潮流场产生的影响,首先对桥墩附近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阐明了桥墩对流场影响的范围及程度,提出预测潮流变化所需的参数,尔后,对预测中所用替代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1994年S1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引用频次:6 ]
  • 青岛海湾大桥对胶州湾潮汐、潮流及余流的影响预测——Ⅲ.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

    孙英兰,王学昌,孙长青,陈时俊

    在潮流数值模型中,采取了如下办法表示桥墩:桥墩造成的截水面积通过减小水深来实现,桥墩的阻尼通过增加底摩擦实现。根据以上水深处理和水力学实验给出的阻尼系数,在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预测了青岛海湾大桥对胶州湾潮汐、潮流及余流的影响。

    1994年S1期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引用频次:6 ]
  • 青岛东部开发区排污口优选

    孙英兰,孙长青,赵可胜

    在青岛东部邻近海域潮流模型的基础上,对青岛市政工程处提出的污水排海位置的多种方案,进行拉格朗日标识质点数值跟踪及海域水质预测,通过比选,从环境角度确定了最佳的排污口位置,并对污水排海方式,及总量控制提出建议。

    1994年S1期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引用频次:11 ]
  • 胶州湾海域水质预测

    孙英兰,孙长青,王丽霞,徐鸿楷

    在已建潮流模型的基础上,用ADI法建立了胶州湾扩大域变动边界的平流—扩散输运模型,以COD为指示因子,预测了胶州湾海域1995年、2000年的水质、青岛环海公路海上段、沧口区北半部污水截流、北水南调、集中排放以及胶州湾西部经济开发对海域水质的影响等。为青岛市环保部门制定环保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1994年S1期 142-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引用频次:12 ]
  • 潮流计算中特殊地形的数值处理

    孙英兰,王学昌,孙长青

    旨在提高模拟海域潮流计算的分辨率,着重研究在计算垵中存在宽度小于一个网格步长的防波堤、狭长岛屿以及小于一个网格步长的港口口门、防波堤开口等特殊地形的数值处理方法。以连云港西大堤工程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1994年S1期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引用频次:0 ]
  • 连云港近岸海域物理自净能力研究及水质预测——Ⅰ.西大堤工程对潮流场的影响

    王学昌,孙长青,赵可胜

    采用有限差分解法,建立了连云港近岸海域二维固定边界和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分别对现状流场和西大堤建成后的流场进行计算和预测。得出了潮波图,潮流椭圆图,最大流速分布和不同时刻的流场图,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1994年S1期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引用频次:9 ]
  • 连云港近岸海域物理自净能力研究及水质预测——Ⅱ连云港近岸海域水质预测

    孙长青,孙英兰,赵可胜,陈斌林

    在所建潮流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ADI法格式对连云港西大堤建成后的水质变化、排放量的改变及污染物入海源强削减量进行预测,从而为连云港海域的功能区划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1994年S1期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引用频次:4 ]
  • 连云港近岸海域物理自净能力研究及水质预测——Ⅲ.西大堤建成后对物质输运的影响

    赵可胜,娄安刚,王学昌

    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建立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并对连云港市两大堤建成前后的拉格朗日余流变化进行了分析,且选择有代表性的排污口进行了数值跟踪。

    1994年S1期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引用频次:3 ]
  • 宁波舟山内海域潮波数位模拟

    石磊,王学昌,郭耀同

    针对宁波舟山内海域水深流急,岛屿众多,岸形复杂的特点,本文利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对宁波舟山内海域的潮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整个海区有5个开边界,这是实际海区模拟中罕见的个例。奉模型在良好的实测资料的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1994年S1期 18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引用频次:4 ]
  • 洋浦近岸海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优化——Ⅰ.排污口位置优选

    孙英兰,孙长青,赵可胜,王学昌,张阁卿

    在洋浦近岸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计算预选排污口附近海水质点运动轨迹及预测污染物浓度分布,最后,从环保角度出发,推荐了洋浦地区各开发区的排污口位置,为洋浦近岸海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的制定及其优化提供了依据。

    1994年S1期 19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引用频次:2 ]
  • 洋浦近岸海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优化——Ⅱ.水质预测及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

    孙英兰,孙长青,田晖,张阁卿

    在洋浦近岸海域潮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海域的平流—扩散输运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多种规划方案下的水质预测,计算污染物排海的控制总量,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

    1994年S1期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1 ]
  • 八所近岸海域排污口选址及水质预测

    孙长青,赵可胜,孙英兰

    在所建潮流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所近岸海域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及乎流——扩散输运模型。预测八所污水集中排海对海域水质的影响,选COD为有机物污染的指标因子,经多方案比较,提出推荐位置及相应位置下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1994年S1期 209-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引用频次: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