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一种渤海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与试验

    王正林,孙文心

    通过三维模式导出二维数值模式,采用守恒型空间差分格式对渤海风暴潮进行数值模拟。同时采用由三维模式导出的任意形式的底摩擦表达式,找出适用于渤海风暴潮的底摩擦参数。对曾经发生在渤海的四次较严重的风暴潮进行数值后报并与实测资料相比较,证实预报模式的可行性。

    1993年01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引用频次:14 ]
  • 海洋人物

    刘安国

    <正>苏联科学家、北极地带探险家。1886年3月5日生于沙皇村(今普希金市)。1954年2月19日逝世于列宁格

    1993年01期 12-22+32-42+60-74+82-91+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引用频次:0 ]
  • 局地凝结加热对大气赤道波动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Gregory Zhikharev,傅刚,左中道

    利用β平面上大气斜压强迫模式,探讨了局地海表温度异常所造成的非绝热加热影响的赤道小振幅“拦截波”的稳定性。指出当加热函数是半余弦形式时,在加热区大气的反应是局地性的,但这个加热函数的小扰动能产生非局地性的大尺度反应。平均海表温度降低了赤道波动的稳定性。当稍超过临界值时,小尺度海表温度异常有可能使波动不稳定。

    1993年01期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引用频次:0 ]
  • 有限海域海水表温数值预报改进模式

    朱建荣,苏育嵩,王赐震

    以海洋上部混合层(UML)存在为基础,建立了考虑UML深度变化的二维层模式。探讨有限区域的短期海表温(SST)业务数值预报模式。预报方程有三:低频流(黑潮及其分支)的无幅散化余流方程组、动力预报方程和模式物理学方程。本模式用于3~5d的SST预报,同时也给出UML平均漂流的预报。指出在大风状况下的降温,UML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并与UML为平底时情况进行了比较。

    1993年01期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引用频次:2 ]
  • 平均海面变化的一种随机动态预测模型

    田晖,周天华,陈宗镛

    提出中国沿岸海面变化速率的估计和一种随机动态预测模型。指出东中国海的平均海面平均以1.8mm/a的速率上升。

    1993年01期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引用频次:24 ]
  • 用Gumbel极值分布推算气候极值的方法

    胡基福,姜宏川,周庆满,林滋新

    介绍了用Gumbel极值分布理论推算气候极值的矩法、Thomas曲线公式和最小二乘法。并计算多年一遇的年最高气温、年最大均风速、年最大日降雨量和年最大波高。指出,变率小的要素极值再现期短;变率大的要素极值再现期长;Thomas曲线公式的计算结果较其它两种方法接近历史实况,且计算简便。

    1993年01期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引用频次:14 ]
  • 泻湖沉积环境——山东半岛为例

    庄振业

    本文以山东半岛为例,系统地探讨了泻湖特征性的沉积环境——湖、海水的频繁交换,盐度多变,浅水低能和多物源。为泻湖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资料。

    1993年01期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引用频次:18 ]
  • 崂山锶硅型矿泉水的特征与形成机理

    赵广涛,曹钦臣,孙悦鹏,刘学文,冯叶

    提出崂山地区矿泉水的类型、分布以及与其赋存围岩的关系、矿泉水中Sr、H_2SiO_3含量特征及二者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化学成份的形成机理。

    1993年01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引用频次:7 ]
  • 榴辉岩套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韩宗珠

    根据全球榴辉岩的分布、相关岩石组合、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区域构造特征,将榴辉岩套分为两种类型:1)高温榴辉岩套(H型),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带下部的高温超高压环境,是陆壳俯冲—推覆构造作用的标志;2)低温榴辉岩套(L型),形成于洋—陆碰撞带下部的低温高压环境,是洋壳俯冲—推覆构造作用的标志。

    1993年01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引用频次:1 ]
  • 胶东温泉地质、地热背景及其控泉构造

    栾光忠,李桂群

    胶东地区众多温泉与本区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特征、新构造运动的历史、特殊的地貌条件及相对高的地热背景值密切相关。而不同时代和性质的断裂构造控制着局部地热场的分布,成为温泉出露的控泉构造。

    1993年01期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引用频次:30 ]
  • 青岛湾有机质污染带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

    张志南,党宏月,于子山

    本文是1990年6月至10月,对青岛湾东侧有机质污染潮间带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结果。结果指出海洋线虫与多毛类小头虫的数量消长完全一致,它们保持着共栖或互利的共生关系。共鉴定出海洋线虫20种,其中6种占总丰度的90%。依据种类组成计算的Simpsi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线虫与桡足类、小头虫与其他多毛类的数量比值指明,该有机质污染带正向着半污染带过渡。

    1993年01期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引用频次:93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几种饵料微藻的影响

    张庆,钱树本

    本文研究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4种饵料微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细胞大小、干重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产素,2,4—D对叉鞭金藻,青岛大扁藻有显著的促进生长作用,尤其是在低温下也能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并能保持其营养价值。

    1993年01期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引用频次:14 ]
  • 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鉴别方法初探

    薛长湖,曹杨,陈修白,李爱杰

    通过对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和海捕中国对虾肌肉煮熟后的失水率,提取物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以及虾肉脂质中所含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下列结果:(1)两类对虾鲜样煮熟后失水率相差6%以上;(2)海捕对虾肌肉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比养殖对虾的高,两者有显著差别;(3)养殖对虾肌肉所含C18:2ω6为17.3±1.5%,海捕对虾为2.0±0.8%。从以上结果本文推荐以脂肪酸C18:2ω6含量来鉴别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

    1993年01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7 ]
  • 日本对虾血细胞分类、密度及组成

    于建平

    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血细胞进行超显微结钩观察,提出血细胞分为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3类。血细胞密度因蜕皮期不同而异,C期较低,D_2期较高平均密度3.896~8.66×10~4cell/ml/ind。3类细胞比例为0.6~2.7,79.2~84.4,14.8~20.1%。当镰刀菌感染时,血细胞密度下降为对照组的54.3%,小颗粒细胞比例减少,大颗粒细胞增加。当养殖密度增加及水温降低时,血细胞密度不同程度下降,组成比例也发生变化。

    1993年01期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引用频次:71 ]
  • 环胶州湾公路海上段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

    杨三才,徐静琦,竺维丽,洪光,吴玉坤

    对类比路段进行连续模拟试验,进行现场调查,给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污强度,预测了汽车尾气中CO、C_nH_m和NO_x的扩散范围。

    1993年01期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引用频次:1 ]
  • 有ARMA噪声的一种参数估计的优效性

    倪均援,陈兆国

    对于有ARMA噪声的线性回归模型,本文给出了只用递推进行模型辨识和参数估计的线性方法。若用所计算得到的回归残差作为数据,采用Hannan-Rissanen的线性估计法求ARMA噪声的参数估计,则本文证明了估计是强相容的,且对正态序列,估计具有渐近正态优效性。

    1993年01期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引用频次:0 ]
  • 二步马氏折扣模型的最优策略

    陈峥

    关于时间离散的马氏决策规划的状态的转移,仅依赖于当前的状态与决策。而本文讨论了与前一步有关的情形,与前n步有关的可类似处理。文中构造了适于二步马氏决策的转移阵,并对其定义了变换T_π及T,证明了在Π上及在Π_2~(3d)上存在最优策略的等价性。

    1993年01期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引用频次: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