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一代宗师 学人楷模——怀念中国著名海洋教育家、我校首届学报主编赫崇本教授

    施正铿,刘安国

    今年是我校建校三十周年,也是我校学报创刊三十周年,正当散布在海内外的校友与全校师生员工共庆这个光辉的海洋界节日时,作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回顾我校首届学报主编、海洋系创始人、著名海洋教育家、中国海洋科学奠基人之一赫崇本教授的卓越功绩。

    1989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1 ]
  • 纪念青岛海洋大学学报创刊三十周年(1959—1989)

    刘安国,张崇善

    回顾青岛海洋大学学报创刊三十年来的出版概况,学报发展的历程。对学报的作用,特别是对学报编辑在办好学报中的作用提出一些认识。

    1989年04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引用频次:0 ]
  • 判别分析在海浪分类中的应用

    汪炳祥

    本文将判别分析应用于海浪,目的在于分辨它是风浪或是涌浪。以深水波和浅水波的较广泛数据建立相应的判别函数。就所检验的例子而言,所提函数给出的结果与实际海浪的符合较现有判据的为好。

    1989年04期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引用频次:2 ]
  • 海洋人物

    <正>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钱塘县(浙江杭州)人。年轻时随父游历各地,博学多闻。历任主薄县令、察访史、安抚史、翰林学士、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等,并曾出使辽国。既作官,也从事科研。元丰五年(1082)被贬后,坚

    1989年04期 20-35+72-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0 ]
  • 热带东风中经向扰动与纬向扰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傅刚,左中道

    根据非线性的动量方程,利用多时间尺度分析方法,探讨由经向扰动与纬向扰动相互作用在热带东风中所造成的一类正压不稳定。分析表明:在零级近似下,给出了两个扰动传播的频率表达式,在一级近似下,得到了两个零级扰动振幅的解析表达式。鉴于方程中散度项的存在,当不同尺度的三个波相作用而发生共振时,仅总动能守恒,而总位拟能不守恒,这一点与无辐散大气的结论不同。两种扰动动能相互转换的机制则是涡度场与散度场的相互作用。

    1989年04期 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引用频次:1 ]
  • 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的气候特征和卫星云图分析

    常美桂,王衍明

    通过对西北太平洋最近九年爆发性气旋的分析表明:气旋的爆发性发展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的海洋上,集中在日本东南海域,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加深率以1.1贝吉龙居多。其发展过程的云形特征可归为四类:南北逗点云系迭加类;气旋锢囚性发展类;斜压叶状云系类和东西云系迭加类。

    1989年04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引用频次:4 ]
  • 海底剖面声阻抗分布声遥测模拟实验研究

    杨振华,林俊轩,马恒仁

    本文介绍一种声遥测海底平面层系声阻抗分布的模拟实验结果。实验在油漆厂冷却水池中进行,采用取样平均迭代的反演方法,对三介质层系的遥测结果与实测值较好地接近。

    1989年04期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引用频次:0 ]
  • 渤海莱州湾夏季悬浮体的分布和运移(英文)

    杨作升,王兆祥,郑爱芬,张经,瞿建忠

    本文以1985年夏季中法SCO—PSU联合黄河口调查第二航次所取的渤海莱州湾水深大于10米区域的悬浮体资料,研究了莱州湾内悬浮体的分布和运移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与诸如黄河径流、潮流、环流、风和浪等动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1989年04期 4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引用频次:7 ]
  • 大别山地区石榴石橄榄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韩宗珠

    本文首次对我国石榴石橄榄岩类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大别山地区两个不同类型岩体中的石榴石橄榄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岩石属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与地幔成分相比,富集易熔元素,亏损难熔元素;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其形成压力为2×10~9pa,成岩温度为600~700℃具有正铕异常和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 推测为地壳下部的超基性岩经深成变质而成。

    1989年04期 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引用频次:2 ]
  • 中太平洋北部海盆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溶解相与地层年代

    李文勤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1989年04期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引用频次:0 ]
  • 非直接硝化法合成硝基乙烷

    钱佐国,孙明昆

    本文报道一种合成硝基乙烷的非直接硝化法。此法以硫酸二乙酯和亚硝酸钠为原料,常温下反应,母液能循环利用,同时能回收一种副产物—硫酸乙基钠。此成果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1989年04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引用频次:0 ]
  •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区溶解态砷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李静,陈淑珠,杨淑海,张敏秀,俞政,孙欣

    作者以阳极溶出伏安法和氢氧化铁共沉淀—DDC—Ag法测定了黄河口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总砷、溶解态有机砷、溶解无机砷、砷(Ⅲ)和砷(Ⅴ)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1、黄河口区表层海水中丰水期溶解态无机砷的平均浓度(2.26μgL~(-1))高于枯水期的平均浓度(1.43μgL~(-1));2、枯水期内,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无机砷浓度与海水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而在丰水期内无此相关关系;3、两航次中溶解态无机砷的平面分布呈明显的梯度分布,即由河口向渤海湾中部方向溶解态无机砷浓度递减。

    1989年04期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引用频次:10 ]
  • 中国对虾的核型研究(英文)

    戴继勋,张全启,包振民

    作者以中国对虾的受精卵、卵裂细胞、胚胎、幼体和成体的肝胰脏、鳃、精巢和卵巢等组织为材料,用火焰干法和压片法,研究了染色体和核型,结果表明,染色体计数以受精卵、胚胎细胞和精巢较好,核型分析用卵裂和胚胎细胞为好。中国对虾的核型为2n=88=54m+20(m_sm)+10sm+4(sm_sc)。未观察到异形对性别染色体。

    1989年04期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引用频次:27 ]
  • 河口三维非线性Galerkin谱模型

    魏守林,杨宗严

    作者应用Galerkin谱方法建立了河口三维非线性数值模型,研究了一个理想河口在迳流和潮汐作用下水体的运动及混合。模型中选用了经验湍模型,并选取了一个特殊的基函数系,使自由表面边界条件得以严格的满足,改进了对垂直结构拟合的收敛性。

    1989年04期 10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引用频次:4 ]
  • 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极限边值问题

    陈中慧

    本文研究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极限边值问题且给出它存在唯一解的充要条件。 进而讨论更一般类型的方程组建立(D_3),(A),(B)存在唯一解的充要条件。

    1989年04期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引用频次:0 ]
  • 关于“包装产品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检方案”的确定

    陈峥 ,赵维谦 ,李晓川

    本文给出了“包装产品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检方案”,并通过一个实例说明本方案比一般《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检方案》更为优越。

    1989年04期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0 ]
  • 中值定理的“中间值”的渐近性

    吴保罗

    <正> 本文的定理A比文献(2)减少了条件——f~((n+p))(x)在点a处连续。这样,由定理A就可推出文献(1)及(3)的各个定理。 定理A 若f~((n+p))(a)≠0(n≥1,p≥1),f~((n+j))(a)=0(1≤j<p),对于

    1989年04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