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海洋顶层铅垂温差分析(英文)

    张淮水,楼顺里

    本文依据海洋顶层水温的铅垂分布特征,利用Prandtl相似假设,提出描述海洋顶层铅垂温度廓线的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考虑到风浪和漂流的效应,且对有关热通量、浪与流的特征量作参量化表示。最后,应用该模式对海洋顶层的典型情况作验算,研究表明本模式与现实相符合。

    1988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引用频次:0 ]
  • 北部湾三维潮流场数值研究(英文)

    刘学刚,叶安乐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1988年04期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引用频次:3 ]
  • 旋转谱理论探讨

    刘玉光,余宙文

    本文应用向量随机过程分解模型对旋转谱作出物理解释;此外,还修改了线性振荡度的定义,导出了极化度、线性振荡度和旋转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并讨论了它们与总相干、同相相干、异相相干之间的关系。

    1988年04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引用频次:1 ]
  • 声脉冲在液态平面层系上反射的数值计算

    王恕铨,林俊轩

    对入射平面脉冲声波,由其频谱和层系的反射系数可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其在液态平面层系上的反射波。这对室内与海上声学实验及某些类型的水声仪器设备的研制都是一个有用的辅助手段。本文举出了一些计算的例子。

    1988年04期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引用频次:1 ]
  • 266nm短脉冲激光对泥鳅鱼的胚胎效应

    张闻迪,赵白,邹建华,王秋,葛国昌

    首次使用266nm激光脉冲对泥鳅受精卵进行辐照,引起畸变。辐照分别对全卵、只对胚盘、只对卵黄三种方式进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明266nm激光对泥鳅受精卵的作用是光化学作用,而不是光致热效应,可能引起DNA分子结构—碱基的变化。核质关系实验证明了细胞质对细脆发育过程有控制作用。

    1988年04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引用频次:3 ]
  •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铜的研究

    史致丽,薛敏,吕小齐,陈晓春

    利用1984年夏季的现场调查,作者研究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铜的地球化学形式。含量及其分布,分析了铜和有机质、铁、锰、锌及中值粒径之间关系,并指出总铜平均含量为20.4mg/kg.其中残渣部分占55%,有机结合铜为19.4%、Fe-Mn氧化物结合铜为12.1%、碳酸盐结合铜为13.1%,可交换铜的含量小于1%。此外讨论了沉积物中各种形式铜含量与铁、锰、有机质及中值粒径关系。

    1988年04期 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引用频次:1 ]
  • 黄河口及渤海西南部水体中氟含量

    孙秉一,史致丽,王永辰,郝恩良

    作者根据1984年6月的现场调查,研究了黄河口及渤海西南部水体中氟的含量和行为,结果如下: 一、渤海西南部海水的F:Cl比的平均值为3.8×10~(-5)(S≥25),其值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 二、黄河水氟含量为0.54mg/kg,高于世界上一些未污染的河水及长江水。 三、黄河口水氟含量与盐度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河口水中氟是一保守成分

    1988年04期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引用频次:1 ]
  • 裙带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吴少波

    本文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r)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1、使用海螺酶(sea snail enzymes)和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酶解裙带菜细胞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地分离成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 2、实验表明,氯化钠可作为分离裙带菜原生质体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的渗透刑。 3、荧光增白剂染色镜检法可作为鉴定裙带菜原生质体的一种辅助方法,并适用于原生质体再生壁的观察。 4、光照(2000—2500Lux)能促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含有蔗糖(W/V,1%)的培养液有助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 5、分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经培养,已能长成幼体。

    1988年04期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引用频次:10 ]
  • 介甲目甲壳动物的研究——Ⅱ、中国的16种蚌壳虫(英文)

    胡维兴

    本文对分布在我国淡水池塘及水稻田中的16种介甲目甲壳动物(隶属于5科8属)进行了记述及部分种类的形态分类描述。有5种是作者近年来的新发现,其中的中华蚌壳虫Cyzicus sinensis sp nov系新种。列表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尼泊尔蚌壳虫Cyzicus nepalensis Ueno,1967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本文中附有亚目、科、属的检索表及形态特征图109幅。本文记述种的名录如下: 1、东北锐眼蚌虫Lynceus manchuricus Daday,1927 2、中国拟圆蚌虫Paracyclestheriasinensis Shen et Dai,1987 3、木场真渔乡蚌虫Eulimnada kobai Ueno,1940 4、涛雒真渔乡蚌虫E.raotuoensisl Hu,1986 5、东方原蚌虫Eocyzicus orientalis Daday,1915 6、蒙古原蚌虫E.mongolianus Ueno,1927 7、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 8、中华蚌壳虫(新种)Cyzicus sinensis Hu,1988 sp.nov.9、窦氏隐妇蚌虫Caenestheria davidi(Simon,1886)10、川候隐妇蚌虫C.kawamurai(Ueno,1940) 11、瘦狭蚌虫Leptestheria tenuisSars,1901 12、川内狭蚌虫L.kawachiensis Ueno,1925 13、南京狭蚌虫L.nanjingensis Zhanget Chen,1976 14、新疆狭蚌虫L.xinjiangensis Hu,1987 15、中国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chinensis Daday,1923 16、东平原狭蚌虫E.dongpingensis Hu,

    1988年04期 6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引用频次:1 ]
  • 海滩层理中的反递变纹层

    庄振业,李振林,张永华

    本文提出海滩反递变纹层自下而上粒度由小到大,重矿物富集于纹层底部,它是前滨冲流“剪切分选”的产物。原生反递变纹层常被激浪破坏和再造,遇到后期加积海滩过程时,才能保存于海滩层理中。海滩层理的现场观测是研究海滩层理反递变纹层形成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1988年04期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引用频次:3 ]
  • 郯庐断裂带的断裂活动对渤海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

    李桂群,李学伦

    郯庐断裂带自南而北穿越渤海东部,自中生代中期至新生代中期表现裂谷发育特征。裂谷发育经历两个旋回,各旋回的裂谷发育演化、盆地分布格局,沉积相带,沉积补偿速度等均受断裂带的断裂活动的强烈控制。

    1988年04期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