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德才,张琦
本文用考虑底摩擦的折射模式计算了浅水中波高和波向分布。作为一个例子,根据不同的摩擦系数和不同的边界条件计算了一种简单海底地形的折射系数、衰减系数和折射角,所得结果与不考虑底摩擦的折射模式结果进行比较,发展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明在浅水中底摩擦对波高有一定影响。
1988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引用频次:7 ] - 陈宗镛,周天华,于宜法,汤恩祥,黄彦福
本文是1976年以来对我国高程基准研究工作的总结报告,研究结果已被我国测绘系统采用,计算精度满足了国家大地测量精度的要求
1988年03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引用频次:22 ] - 张淮水,汪园祥,楼顺里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1988年03期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引用频次:0 ] - 邹兴长
放大器,脉冲幅度鉴别器和由移位寄存器组成的延时器,是光电辨认机电子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简要地介绍了该机整体电子线路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前置放大器的输入耦合方式,高增益,低漂移问题,鉴别器自稳零电路和延时器电路。研究了电路参数与整机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这些参数的选择原则。
1988年03期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引用频次:1 ] - 马恒仁,王宝升,林俊轩
对两种含沙量(8.28千克/米~3和31.56千克/米~3)的模拟黄河水进行了在不同频率(3.2—20千赫)下的声衰减测量。结果表明:声衰减系数与频率之间基本上成线性关系,其斜率与含沙量有关。
1988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引用频次:2 ] - 佘敬曾,高新生
本文用CNDO/2法研究了硅碳双键Si=C不稳定的原因。通过分析SiH_2CH_2的烷基和苯基取代物的计算结果,对有大基因连接硅碳双键的化合物之所以能稳定存在做了合理的说明。
1988年03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0 ] - 史致丽,叶霖,郝恩良,王永辰,戴国升,祝陈坚,孙秉一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溶油对骨条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金藻、甲藻、杜氏盐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杜氏盐藻、三角褐指藻、甲藻等在含油海水中9天左右达到最高含量,且在17天左右仍维持最高含量,表明这些藻的耐油性较好。这些耐油藻使海水中石油含量下降3—6倍,表明它们对海水中溶油有净化作用。
1988年03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1 ] - 陈登勤,管华诗
本研究是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检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的遗传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PSS没有遗传毒性,却有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的作用。其表现是使汞离子所产生的微核率明显下降。因而为扩大PSS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使用安全提供了实验依据。
1988年03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1 ] - 胡维兴
本文描述了栖息在安徽省合肥市四里河附近淡水鱼苗培育池中的介甲目蚌壳虫科蚌壳虫属的一个新种—中华蚌壳虫Cyzicus sinensis Hu,1987 sp.nov.该新种是蚌壳虫属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列表比较了本新种与近似种尼泊尔蚌壳虫Cyzicus nepalensis Ueno,1967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新种壳周缘具短毛;第1触角有感觉乳突15个(雄)及19个(雌);第2触角内、外胶有15—16节;雄性有19个体节具背棘刺,雌性则有17个体节;雄虫执握肢第4内叶内缘中部凹陷较浅,无突起;雌虫携卵肢鳃叶呈小椭圆形;雄虫尾节背缘生小齿29个,雌虫则有32个;雄虫尾爪具羽状刚毛17条,小齿38个,而雌虫则分别有9条及94个,尾爪背面中部有1个长棘。附新种与近似种的形态图20幅。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动物标本室。
1988年03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引用频次:1 ] - 李家骥,薛金声,赵广涛,杨胜雄
出露在胶东一带的前震旦系胶东群,是一套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的变质岩系。研究这一课题,对深入认识胶东地区的地壳演化、古构造特征以及地层的划分等重大地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胶东群构造旋回的褶皱序列可划分为四期变形,各期的褶皱样式、规模和方向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本区几期褶皱发育的特点和各期叠加干涉的型式表明,这套古老的变质岩系是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其变形总趋势是由第一期的强烈的构造置换和层内塑流为特征的小型褶皱开始,演变至第四期的开阔宽缓弱塑性变形的大型褶皱而告终。这一变形过程反映出温压条件由高向低变化的递减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塑流褶皱的成因机制、胶东群的地层划分以及褶皱露头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988年03期 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引用频次:5 ] - 陈敬冉,林振宏
本文提出河流携带入海的沉积物或沿岸剥蚀物中矿物的分布及再组合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为了确定控制鲁南两城河至白马河沉积物样品中矿物分布及再组合的主要因素,作者对该区109个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资料进行了Q型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指出,在诸多的河流中,白马河和两城河是控制该区沉积物分布的最上要的河流;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是决定该区矿物再组合的主要因素。
1988年03期 7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引用频次:2 ] - 张德贤
本文将Barban定理中和式形式加以推广,得到关于函数μ(n)的这种和式的估计。
1988年03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0 ] - 白锦东
迁移理论中的一类非线性积分方程u(x)=ψ(x)+au(x)∫~1_0(k(x)u(y))/(k(x)+k(y))dy(*),其中ψ∈L’,ψ(x)≥0;0≤k(x)≤1,k∈L’且mes{x│k(x)=c}=0,c∈[0,1];α为正的实参数。本文的主要结果是下面的定理。 定理、方程(*)在L’空间里有且仅有两个非负解的充要条件是:0<a‖ψ‖<1/2而且存在β>0使∫~1_0(ψ(x))/(1-β~2k~2(x))dx=(2a)~-。
1988年03期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引用频次:0 ] - 徐肇廷,王景明
本文介绍了作者们设计并制造的小型内波实验水槽系统,它包括水槽、双缸法供水系统、造波与消波装置以及量测与显示手段。实验表明,此系统性能良好,可进行内波科研与教学实验。
1988年03期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