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安乐,陈宗镛
为了探讨海底地形对旋转潮波系统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底形情况下的潮波运动进行了数值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了同潮图并作了讨论。其结论是:(1)对无潮点相对于矩形海域中轴线的偏移来说,摩擦的影响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可能都是重要的。如果是浅水区域,这种偏移主要是由摩擦引起的,但对平均水深较深、海底在横方向上有坡度的水域来说,底形效应是导致无潮点偏移的主要因素;(2)海底摩擦仅能使无潮点偏移到中轴线的左方(如果人们面向湾顶),而底形则可能使无潮点偏移到中轴线的左方或者中轴线的右方,这将取决于海底横向倾斜的方向。
1987年0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引用频次:12 ] - 宋丽娜
本文将流速分解模型应用于作为超浅海风暴潮的渤海风潮,并讨论了变湍粘性系数的确定。作为一个初步的,但较为成功的数值试验例子,描述了实际风场作用下的渤海风潮,比较了变湍粘性系数模型与常湍粘性系数模型的计算结果间的差异。
1987年02期 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引用频次:1 ] - 王大鸿
用微扰动方法对旋转地球上不可压缩流体的控制方程组进行线性化,得到了扰动解和流体界面上惯性重力波的频率方程。表面惯性重力波和惯性重力内波的相速公式都是这个更普遍的频率方程的特殊情况。
1987年02期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0 ] - 周发琇,H.-L.Pan
本文采用一种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和滤波技术,对1978—79年冬季全球冬季风实验资料系列FGGE-Ⅲb进行分析,尤其对东亚地区时间尺度10—20天的主要行星尺度环流分量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影响气压和厚度场的决定性因子是冷季风潮,受季风潮影响200百帕上无辐散风u_φ第一模态以1—2天滞后沿经向和纬向有类似于季风潮的传播;季风潮振动导致局地经向环流相应变化,以无旋风V_X第一模态表示的Hadley环流几乎无经向传播但有明显的纬向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加强;热带对于副热带存在反馈并通过u_φ第二模态实现。在急流入口处u_X第二模态表示次级环流的存在,其水平尺度约20个纬距。
1987年02期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引用频次:2 ] -
<正> 山东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成立大会既首届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12月23日—25日在济南召开。会议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了第一届理事。曾呈奎、尤芳湖为名誉理事长,邓昂为理事长。全省各科技期刊编辑部代表约一百人参加了会议。
1987年02期 36-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0 ] - 包青华,王恕铨,杨振华,惠少华
本文介绍在水深40—90米的浅海海域中三种类型沉积层海底上,用爆炸声源进行的海底反射损失的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结果与按均匀半空间底模型计算所得海底反射损失的理论曲线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射损失值明显地与底的类型有关,细砂底的反射损失较小,粉砂质泥次之,而粉砂质粘土的反射损失较大;对于同类型的海底,孔隙度大者反射损失也较大。此外,还讨论了沉积物中场速的两种经验公式的适用性。
1987年02期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引用频次:3 ] - 冯天瑾,王荆,陈永生
IEEE—488接口总线,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仪器连接的通用标准并行接口,它要求被连接的仪器具有EEEE—488标准的接口。本文讨论,如何把它与非IEEE—488标准的仪器接口相连接。 首先,要研究非标准的仪器接口,找出它与IEEE—488标准的异同。必要时,应改焊此仪器的接口插头线端,使那些主要信号线功能与IEEE—488要求一致的线端处于与IEEE—488插口线端对应的位置,而功能不相容者不用。然后,试运行IEEE—488接口卡上EPROM中已有程序。必要时,应把三线联络方式改为西线、一线或零钱联络,并根据卡上I/O芯片功能自编连接子程序。这对所用IEEE—488接口卡的功能是一种扩充。 本文具体介绍了用此方法如何将TCH—瞬态仪与APPLEⅡIEEE—488接口卡连接,构成一个较强功能的高速瞬态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1987年02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引用频次:0 ] - 陈国华,杨林
我们已用钾离子敏感膜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组成无液界电池,通过测量其电动势的方法测定了25℃时恒定离子强度(I=0.1,0.3,0.5和0.7)条件下,KCl—K_2SO_4水溶液中KCl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活度系数。结果表明,KCl的平均活度系数的对数与混合溶液中每个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分量,在该条件下服从哈内特线性关系。已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相应的哈内特系数。在相应恒离子强度(I=0.1,0.3,0.5和0.7)条件下,其值分别为0.0430,0.0356,0.0329和0.0320。
1987年02期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引用频次:2 ] - 杨靖先,辛修明
本文首次报告了丙烯腈(AN)与甲壳质膜的接枝聚合。在水溶液25±1℃,硝酸铈铵(CAN)引发下得到接枝聚合物。结果表明最适宜条件是在AN1.50molL~(-1)CAN6×10~(-3)molL~(-1),通N_2情况下进行。接枝膜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张力强度。
1987年02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4 ] - 赵焕登,高尚德
不同pH海水和不同时间处理紫菜、石莼对呼吸强度和致死酸度试验结果表明,紫菜比石莼耐酸力强。在海水温度为18℃条件下,分别用pH_2、pH_3、pH_4、pH_5、pH_6、pH_7、pH_8处理,处理时间20分钟,紫菜除pH_2处理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和培养5天后有20%死亡外,pH_3、pH_4、pH_5、pH_6、pH_7、pH_8各组处理对呼吸强度都有促进作用,培养5天后没有死亡现象,而石莼经pH_2、pH_3处理,对呼吸强度都有抑制作用,培养5天后,pH_2处理组全部死亡,pH_3处理有50%死亡。pH_3和pH_4在海水温度为18℃条件下,处理时间为40分钟时,对紫菜呼吸强度有促进作用,培养5天报,pH_3处理组仅有20%死亡。而pH_3对石莼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培养5天后,全部灭亡。在生产上是否可以考虑用pH_3的海水处理紫菜网帘以达到消除石莼(杂藻)的目的,将是一项具有生产意义的待试验课题。
1987年02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4 ] - 王梅林
每几个不同种的雌性克隆对高温(22℃、24℃、26℃)的适应力有所差异。大西洋沿岸的Laminariahyperhoren和L.sacchrina雌性克隆较太平洋沿岸的L.japonica、L.angustata和L.ochotensis雌性克隆明显地不耐高温,遗传性的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这种遗传性差异是海带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同一物种L.japonica和L.japonicaCⅡ两种雌性克隆在24℃条件下,在第24天其死亡率分别是40.2%和25.2%,X~2=12.25,P<0.001,差异是高度显著的,说明这种不同是遗传性不同所致,而且属于物种内部的差异。
1987年02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引用频次:12 ] - 李凤鲁
本文连续报道南海西沙群岛星虫类的第三部分即石管星虫属(Lithacrosiphon)。本属系1902年由Shipley氏订立。据文献记载属中的种均分布于热带海,通常钻孔于珊瑚石中。作者仅鉴定了马岛石管星虫(Lithac-rosiphon maldivensis Shipley)一种。本属在中国海是首次记载。
1987年02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1 ] - 焦湘恒,王修田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折射液的虚拟射线理论,根据该理论,只要已知地表层的速度,即可直接由折射波信息提取地震参数,从而可实现折射界面的反演。 文中通过实际介质模型的计算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1987年02期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引用频次:3 ] - 于涛,王硕儒
本文给出了几种规则形状二度体和三度体重力异常的希尔伯特变换式,提出了一种利用希尔伯特变换反演异常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重力异常信息:利用重力异常Δg(x)曲线和它的希尔伯特变换H(x)曲线及Δg(x)-H(x)参量图上的某些特征点直接反演异常体形状参数及埋深。方法简单、实用。
1987年02期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引用频次:0 ] - 王荣良
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具有正弦鉴相特性的锁相环路,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文[2]的锁定参数,且求出周期解的界和渐近稳定域。
1987年02期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引用频次:1 ] - 卢同善
随机不动点定理在随机泛函分析中起重要作用。最近,随机集值映射的不动点定理得到了广泛地研究。本文研究具有随机定义域的随机集值映射的一个新的不动点定理,这一定理推广了S.Reich等人的重要结果。
1987年02期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1 ] - 赵世麟
本文使用交错的与非交错的标号法,证明了一类龙虾树优美。
1987年02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