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炳祥,张就兹,武桂秋
<正> 海浪的波高与周期是海洋工程的选址及其结构物的设计的两个重要参数。获取指定海域的这两个波要素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二:一是若已有海浪的观测资料,则可依谱或非谱的方法;一是如果没有资料,则借助于邻近海区的海浪资料,应用海浪的折射-绕射理论推算之,或从历史天气圈定出风要素后,依海浪的预报方法后报之。我们将沿用第二类中的第二种方法来估算黄海的台风浪的要素。
1985年03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引用频次:3 ] - 严国光
,彭凯平
<正> 经前教育部和有关领导批准,我院和法国科研中心海陆相互作用委员会合作进行黄河口海域科学考察,合作的题目是“黄河口痕量金属和有机物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这是一次以河口化学和地球化学为主的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四个学科的综合考察。合作考察的内容是:(1)重金属及痕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2)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3)有机物质测定;(4)碳酸盐体系测定;(5)营养盐的测定;(6)溶解氧的
1985年03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0 ] - 蒋德才,张大错,高新生
<正> 一、问题的提出 海浪功率谱是描述海浪波面随机过程的基本特征参数,它既可研究海浪能量相对于频率的分布,又可研究海浪波面对外表现的统计规律。因此,准确求出海浪频谱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目前常用的海浪频谱估计自相关法和周期留法,它们都引进一些假设及某种权函数的主观意志。最大熵法(MEM)是资料自适应谱估计法,它的窗函数是不固定的,是自身适应一个频率又一个频率,在一个频率上估计谱值很少受其它频率的方差
1985年03期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引用频次:15 ] - 王佳
<正> 一、引言 南海是我国沿海最大最深的海域,中外学者曾作过一些研究。徐锡祯等用动力计算方法研究了南海的水平环流,首次给出了整个南海海域四个季度各层次的平均密度流图(如图2A、2B均引其动力计算结果)。该文给出的500米层(即中层)的环流与表层基本一致,并说明了南海环流有着较大的深度,至少在800米层的深度上,环流运动依然清晰可见。其动力计算的速度零面选为1200分巴。
1985年03期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引用频次:19 ] - 徐德伦
<正> 线性海浪谱理论认为:风浪是由多数频率和振幅不等、位相紊乱的简单波动线性叠加的结果。按照此种理论,风浪波分量的相速度应遵从线性波动弥散关系c=g/n(n为圆频率,g为重力加速度)。这种理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实际风浪的情况?答案有赖于对风浪波量的相速度作准确的测量。法国马赛实验室Ramamonjiarisoa(1974)用交叉谱方法测一得组数据。此组数据表明,风浪的波分量,只有其频率接近谱峰频率的那一部分遵从线性弥散关系,具有较高频率的波分量是非弥散的,都以几乎同样的相速度传播。
1985年03期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0 ] - 汪景庸
<正> 一、引言 中国沿海地区经常受西太平洋台风的侵害。人员与财富的大量损失是由强台风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所造成的。 台风暴潮所影响的地区包括中国的南海及东海。业务预报中常用的一类方法是对比法(或称相似法)。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出历史样本。例如,以台风登陆地区、路径、移速、台风中心最大气压、最大风速和6级大风圈半径等对台风增水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为标准,选出与本次台风类似的历史样本。用样本中台风增水的实测资料,与本次台风各
1985年03期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引用频次:12 ] - 唐思齐,李珊,李莎
<正> 海水中的碳水化合物与海洋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碳水化合物是光合作用产物,是细胞的主要组份,而且又是能量储存形式。研究碳水化合物存在数量和分布变化对了解海洋中生物物质的生化作用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人类活动对于海洋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1985年03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引用频次:9 ] - 高尚德,于松,马志华
<正> 一、前言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代谢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酶。研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可以了解植物氮代谢的水平。植物吸收硝酸盐后,必须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进一步再还原成氨,才能用来合成蛋白质。在还原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根一部分被植物释放到溶液中去,硝酸还原酶活性越大,溶液中亚硝酸根越多,所以从溶液中亚硝酸根的数量可以判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大小。
1985年03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引用频次:7 ] - 李凤鲁
<正> 我国大鹏湾的星虫类(Sipuncula)过去未曾报道。作者自1980—1983年进行了我国南海星虫类区系分类的调查采集。本文就1983年5月至6月在大鹏湾采集的标本共132个,初步鉴定为5种,分隶于4属。 一、裸体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图版Ⅰ,图1—2) 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1766,p.1078;Baird,1868,p.77;Selenka,1883—1884,p.92;1885,p.22;Ikeda,1904,p.31;Sato,1930,p.2;1935,p.
1985年03期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引用频次:10 ] - 王硕儒,于涛
<正> 重磁数据处理的根本任务是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以丰富重磁异常解释的方法,提高地质解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希尔伯特变换是数据处理的一种方法,近几年在重磁异常中已有所应用,主要有利用希尔伯特变换进行二维位场分量的互算;通过二度体重磁异常的某一分量与其希尔伯特变换来反演异常体埋藏深度和产状要素。无疑,这些成果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希尔伯特变换是否仅仅与位
1985年03期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引用频次:4 ] - 杨和乃
<正> 我国海域辽阔,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宝藏,沿岸有良好的天然港湾。为了开发海底浅层矿产资源和发展海洋工程事业,对海底浅层地质构造的研究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港湾中进行基底地质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钻探方法:它可以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有关工程技术参数,是海洋工程勘探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它的最大缺点是:效率低,投资昂贵,只能给出井位上的有关资料。(2)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它是当前在海上进行浅地层测量的一种先进技术,工作效率高,成本低,资料直观,
1985年03期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引用频次:2 ] - 王启华
<正> 远东拟沙丁鱼系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是世界有名的高产鱼种,主要分布于日本沿岸、苏联滨海州和朝鲜东海岸。分布海域随资源量的增长而明显地扩大,目前最北已扩大到鄂霍茨克海,西至我国黄海。 历史上远东拟沙丁鱼渔业几经盛衰,资源波动剧烈。近几年其凋零的渔业重又兴旺发达,渔获量扶摇直上,1982年高达332.1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是当前左右日本海鱼产量的重要鱼种。对于以前所曾经出现的远东拟沙丁鱼资源急减的原因,众说纷云,有人认为主要系海洋环境条件恶化所致,有的则说由于过度捕捞与环境因子的变化所共同造成的。总之,至今尚无较为一致的看法。
1985年03期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引用频次:1 ] - 温保华,吕良洪
<正>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淡水的需要量日渐增加。单靠降水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且,在海岛、舰艇和海洋平台上无法利用雨水。因此,现在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淡化海水的问题。在某些地区淡化海水已经成为人们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包括美、日在内已有几十个国家,安装了大规模的海水淡化设备。有的日产上百万吨淡水。有一些产油国和非洲的严重缺水国家,不惜用高昂的代价去换取日常用的淡水。
1985年03期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引用频次:0 ] - 白锦东
<正> 本文是作者工作的继续。我们通过使用不同于[2、*]中的方法推广了[2、*]中关于Leray—Schauder度计算的两个结果,并且应用我们的结果研究下面形式的Hammerstein非线性积分方程
1985年03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引用频次:0 ] - 熊凤兰
<正> 引言 在普通矩阵的乘积运算下,人们对矩阵的{1}—逆;{1,3}—逆;{1,4}—逆;{1,3,4}—逆的理论已作了详尽的研究。为了将此部分理论引进模糊数学领域,并考虑到它的一些特点,作者在本文借用“*”算子和“∨”算子,重新定义了矩阵的{1}一逆,{1,3}—逆;{1,4}—逆;{1,3,4}—逆,并推出本文所列定理。即得到在“∨—*”运算下广义逆的部分理论。
1985年03期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