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的数值模拟——Ⅲ.胶州湾拉格朗日余流与污染物质的迁移

    俞光耀,陈时俊

    <正> 潮流和潮余流对海湾和沿岸海域污染物质的迁移和分散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大家所共知。潮余流亦称为潮余环流,它导致湾内的海水循环,促进与外海水的交换。然而,它是欧拉型的。溶解在海水中和以悬浮体形式混合在海水中的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海水质点的运动一样,具有拉格朗日性质。海水质点在潮汐海区内的迁移,并不仅仅与潮余流(不考虑非潮汐引起的常流)有关,这个事实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注意。浅水波因速度切变产生水质点的斯托克斯漂移的现象已早为人们所知。根据完全相似的原理,潮流场的速度切变,也同样会导致水质点在一个潮周期后不再回复到原处,而产生拉格朗日漂

    1983年01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引用频次:32 ]
  •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划分海雾天气过程

    胡基福,高新生

    <正> 天气阶段或天气过程的划分以及两张天气图的相似,实际上它们都是在模糊概念下的区分与相似。因此,应用模糊集理论中的某些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它们比较合适。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我国气象工作者已作了比较成功的尝试。 青岛近海海雾多发生在春夏两季,盛行平流雾。平流雾是在一定的流场形势下才能发生,而且雾区大、雾性浓、持续性也很强,从雾生、持续到消散形成一个完整的天气过程。为了进一步研究海雾过程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正确划分海雾过程是个

    1983年01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引用频次:1 ]
  • 水流中波要素的预报

    白辅中

    <正> 当波浪传播在大洋、浅海和河口等水域时,由于这些地区往往同时存在着各种水流运动,如风吹流、海流、潮流和迳流等,将使波浪要素和机理发生明显的变化。 波和流共存的现象,对生产的关系是很大的。如近年来,国内兴建的上海石化总厂陈山进油码头,北仑港矿石码头等,都建在开敞的强流地区,工程上要求解决波、流共存中的很多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海上采油事业以及我国几大河口的开发利用,深水码头和海上平台的大量兴建,解决波浪和水流共同作用的问题将显得更为重要。 波、流共存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探求其波要素在水流中的变化规律,无疑是基本的、重要的问题之一。

    1983年01期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引用频次:6 ]
  • 海洋资源的化学——Ⅲ.用于海水直接提溴的新型吸着剂

    孙玉善,赵鸿本,陈德昌,唐思齐,刘祥珍

    <正> 溴是合成化学工业和感光底片的重要原料。近几十年来,由于溴大量用于制备内燃机抗震添加剂和新型的高效灭火剂,因而其需用量日益增加。我国目前溴的产量亦亟待提高。世界上现今生产的溴,虽然约有70%是来源于海水,但沿用的方法和工艺,远非经济、合理。这是因为三溴苯胺法、Ethyl-Dow法和迭经改进的空气吹出法,都是先把海水泵提入反应塔,添加大量的化学试剂预行酸化,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加工处理。这些方法设备庞大,操作繁复,试剂和能量的消耗亦多。显然,如能选用某种高效的溴吸着剂,将其直接置入浩瀚的大海中,或装入柱内使其通流海水,通过吸着、富

    1983年01期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引用频次:13 ]
  • 胶州湾的浮游藻类

    钱树本,王筱庆,陈国蔚

    <正> 浮游藻是水域有机物的生产者,作为食物链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它的种类及细胞数量来估价海洋水产资源的贫富;又因浮游藻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不同种类对海洋环境适应能力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往往以此作为某些海洋环境因子的指标。因此,了解某一海域浮游藻的种群结构、细胞数量分布以及浮游藻种、量的季节变化,可为开发利用该水域的生物资源、研究海洋环境提供基础资料。对于胶州湾的浮游藻类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未见详细报道。为了了解这一海域浮游藻的基本状况,我们于1977

    1983年01期 3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引用频次:77 ]
  • 两种绿藻—长石莼和袋礁膜原生质体的制备、培养和融合的研究

    张大力

    <正> 原生质体是研究植物遗传工程的好材料。自从Cocking(1960)首次用酶解法从蕃茄根尖分离出大量原生质体以来,高等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已经开展得比较广泛,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目前从原生质体诱导出完整植株的还只限于烟草、矮牵牛、石刁柏、油菜和马铃薯等十余种。而藻类方面的工作则报道甚少。Miroslav(1970)用蜗牛消化腺提取液处理尾丝藻(Uronema gigas)得到了原生质体。用含有葡萄糖和果胶的培养基培养,观察到了细胞壁的再生和细胞分裂。Rietema(1973)由枝丝藻(Derbesia tenuissima)挤压出原生质体,并得到了再生植株。 近年来,植物原生质体已被广泛地用来研究体细胞融合。Callson(1972)首次

    1983年01期 57-6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引用频次:25 ]
  • 鲁南海岸的地貌发育和演变

    张利丰

    <正> 鲁南海岸的范围,系指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这段海岸。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海岸全长70公里,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日照县范围(图1)。本区海岸从物质组成上虽属较平直的砂砾质、基岩港湾式海岸,但湾外目前已多被砂埙、泻湖围封,故也可视为砂坝、泻湖岸。本区海岸除南段绣针河口、北段两城河口和中段傅疃河口属河口三角洲型海片,石臼咀、奎山咀及岚山岬等处属海蚀型海岸外,其间的绝大部分岸段均属砂坝、泻湖海岸。

    1983年01期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引用频次:4 ]
  • 山东半岛海滩层理的研究

    庄振业,盖广生

    <正> 层理是沉积岩和沉积物中常见的沉积构造,通常以成分、结构、颜色、定向排列等性质在垂向上的变化而表现出来。因此,层理的特征和类型能反映沉积环境。 海滩层理的研究是从开发海滩砂矿开始的。近廿年来,油气勘探的发展证实,海滩相砂岩是孔隙度较高的油气储集层,为了辨别它,恢复古地理,往往总结现代海滩的形成机理,包括海滩层理。Thompson(1937)最早研究海滩层理,Emery(1950,1978)、Bagnold(1954),Clifton(1969,1971)和Inman(1971)等探讨过海滩层理的

    1983年01期 75-81+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引用频次:13 ]
  • 双重造影用PS型硫酸钡制剂的理化性能与造影效果

    田学琳,陈正霖,管华诗,吴新彦,毛建昌,徐素新,陈善军

    <正> 胃肠双重造影的特殊价值,在于能观察胃肠组织的微细解剖结构,并可发现早期病变,如早期胃癌及微小溃疡等。但所用钡剂质量要求较高,其具体指标要求: 一、高浓度:一般临床使用钡剂浓度含量在100%(W/V)以上,高者可达180%(W/V)的浓度。 二、低粘度:100%(W/V)的钡剂其粘度在20厘泊以下。 三、颗粒细:颗粒直径要求在0.5~1.5μm。 四、稳定性好:钡剂遇胃液、酸液及产气粉等时,不发生明显的增稠及凝聚。

    1983年01期 82-8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引用频次:0 ]
  • 二阶微分方程解的渐近性的讨论

    孔庆凯

    <正> 考虑如下的二阶方程 其中X(t,x,)是定义在域H:{0≤t<+∞,-∞<x<+∞,-∞<x<+∞}上的连续函数,且满足解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和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条件,X(t,x,x)是关于X的不减函数。 梁中超老师于文(1)中在条件(Ⅰ) af~2(t)|x|~n≤X(t,x,x)/x≤bf~2(t)|x|~n(x≠),其中a、b和n均为常数,且b≥a>0,n>0,f(t)为连续函数,f(t)≠0下讨论了方程(X)的不同类型解的渐近性态,给出了各种渐近解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1983年01期 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引用频次:0 ]
  • 红古豆碱化学改造成功——我院孙玉善副教授等获得国家医药总局科技奖

    <正> 红古豆碱(Cuscohygrine)从天然资源中被发现并单离成功,已有约一个世纪的历史。但多年来,这一茛菪科生物碱一直被认为无生理活性,因而长期没有找到用途。我国盛产的唐古特山茛菪,红古豆碱含量特别高。因此,开发、改造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红古豆碱资源,则是生物碱化学中的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我院化学系孙玉善副教授多年来对红古豆碱的化学改造进行研究。他设计了改造这一生物碱化学结构的合成路线,合成出来有手征性碳原子的红古豆醇和相应的酯类均拥有显著的解痉和降血压活性。因此,孙副教授还与成都制药一厂刘若蕙、四川大学马赞

    1983年01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