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的数值模拟——Ⅱ 污染浓度的计算

    陈时俊,孙文心,王化桐

    <正> 文献[1]曾以Leendertse模式对胶州湾的潮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湾口输入主要半日潮,给出了潮位、潮时,特别是潮流及余流的分布。本文在此基础上,在改善了潮流计算的同时,进一步对胶州湾作出了污物输运的数值计算,获得了在特定排污点排污条件下,给出了湾内不同时刻的污物浓度分布,以及湾口排污速度,并对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1982年04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引用频次:34 ]
  • 聚焦激光束的成孔原理与最佳条件

    胡福辰,赵白

    <正> 一、引言 近十多年来,激光微束照射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基础医学等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它已成为这些研究工作中一个新的有力手段。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微束仪全部是利用短焦距透镜系统进行激光聚焦,所以不能在“厚”材料上取得较均匀的微孔。同时,它们大部分又是将观测系统与聚焦系统采用同一个高倍显微物镜,因此,其操作距离都是很短的。

    1982年04期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引用频次:1 ]
  • 3,4—环四次甲基吡唑酮-5的半导体性能与两性离子型结构

    孙玉善

    <正> 某些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包括研究得较详的斯德酮类(Sydnones),它们的芳香性格系来自两性离子型的分子结构。已有不少的工作支持这种概括性的意见。例如,Hill和Sutton发现了一些芳基和烷基斯德酮的6.6D左右的偶极矩及其负极指向;deStevens根据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较前人更为中肯地提出了某些吡唑酮类化合物的两性离子型结构的论点。

    1982年04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引用频次:0 ]
  • 胶州湾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锌及铅的研究

    史致丽,孙秉一,王恕昌,于圣睿,郝恩良,王永辰,戴国陞

    <正> 由河流所携带的各种成分(包括天然风化产物及人为污染物质),入海后将逐步地转移到海底。这种转移过程在河口区最显著。此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982年04期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引用频次:2 ]
  • 紫菜营养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唐延林

    <正> 前言 六十年代初,Cocking(1960)采用酶法大量分离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二十多年来,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取得很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植物遗传育种和遗传学理论的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 但是,大型藻类的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工作开展的比较少。关于单细胞的分离工作,仅见到几例,主要用机械的方法分离单细胞并进行培养。用酶

    1982年04期 3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8k]
    [引用频次:92 ]
  • 山东沂沭断裂带成生时代探讨

    薛金声,李师汤

    <正> 郯庐断裂带成生时代。是当前研究郯庐断裂带的重大分歧点之一。虽众说不一,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巨大平移说否认其存在于中生代之前,认为它自侏罗纪以来,大致经历了巨大平移(达740公里之巨)、张裂(裂谷形成)、挤压(裂谷消亡)三个发展阶段;而垂直运动说则认为该断裂成生于前震旦纪。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曾提出过不少的论据,这对提高人们对郯庐断裂带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但就笔者对郯庐断

    1982年04期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引用频次:9 ]
  • 理查德·费佛教授访问我院

    王化桐

    <正>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研究所所长Richard L.Pfeffer教授应我院邀请于1982年10月5日到12日来青岛讲学一周。专家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的尺度分析入手,论证了方程组对大气和海洋中各类不同尺度运动现象的应用,接着生动深刻地介绍了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的平均纬向流和波动的相互作

    1982年04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0 ]
  • 黄海南部的海绿石

    朱而勤

    <正> 自生矿物作为沉积体形成环境的标志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现代海绿石的形成条件对阐明古代有关岩石的生成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但由于它成分复杂,颗粒细小,要搞清楚这方面的问题有一定困难。本世纪60年代初,有些作者曾对我国东海大陆架的海绿石作过一般性报道。近年来陈丽容等对东海沉积物中的此种矿物进行了研究,但关于黄海底质中海绿石的研究成果未见报道。本文主要阐述我们从1979年以来,对北纬35°30′至32°,东经121°至126°的黄海北部(共20个站位,见图1)的表层沉积物中海绿石的研究结果。

    1982年04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引用频次:8 ]
  • 我院教师获得国家科技奖——副教授秦曾灏、冯士筰和讲师孙文心获得自然科学三等奖,讲师陈国华和工程师吴葆仁获得发明四等奖

    平光明

    <正> 十月廿三日至廿六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教师在大会上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的代表秦曾灏和陈国华两位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 由海洋系秦曾灏副教授、冯士筰副教授和孙文心讲师合作进行的《浅海风暴潮动力机制及预报方法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风暴潮是由台风、气旋和寒潮(或冷空气)等强烈天气系统的大气压力的急剧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海水异常升降现象。我国是一个多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在不同的季节里,由台风等因子引起的风暴潮频繁地袭

    1982年04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0 ]
  • 随机微分方程关于部分变元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沈毓毅

    <正> 引言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会提出一个系统关于部分变元的稳定性,这可以参考[1]。在随机控制问题中,也提出一个随机系统关于部分变元的稳定性,这可以参考最近的文献[2]。本文作者在[3][4]中分别讨论了有色噪声随机系统与Ito随机系统关于部分变元运动稳定性,[2][3][4]都是用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方法,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Ito随机系统的部分变元稳定性。中心思想是把高维系统的问题归结为较低维的系统的

    1982年04期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引用频次:0 ]
  • 群逆的性质及构造

    崔玉亭

    <正> 1967年Erdelyi在[1]中提出了群逆,并通过矩阵属性研究了群逆的有关性质;1968年Pierre Robert在[2]中从线性变换的属性研究了群逆的性质,并提出了群逆的表达式。但他们都未从群逆所存在的代数系统——群来认识群逆的有关性质及其存在的构造形式。因而有些群逆的性质未予推导,有的推导较繁。今从群逆所赖以存在的代数系统——广义循回群加以探讨,并将[2]的表达式予以推广。

    1982年04期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引用频次:0 ]
  • “抗盐水稻”经初步评审——两个品种可逐步推广

    刁传芳

    <正> 我院自1976年开始承担山东省科委下达培育“海水稻”的研究任务,经过6年多的努力,已获初步成果。为了总结经验,检验成果,以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青岛市科委受省科委的委托,于1982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潍坊地区召开了评审会议。有23个单位44名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出席了会议。

    1982年04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0 ]
  • 海胆精子入卵后受精机制研究概况

    蔡亚能

    <正> 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讲,受精是新生命开始的关键。这一课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注目。远在一个世纪前,O.Hertwig就发现了海胆(Paracentrotus lividus)的精、卵原核在卵中融合,并认为这是受精的主要现象。百年来,许多学者在海胆卵上先后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系统的资料。

    1982年04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引用频次:5 ]
  • 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来我校讲学和指导科研工作

    徐元龙

    <正> 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安排,美国西伊利诺大学马德修教授作为我院“近海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的顾问,从九月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三日来我校讲学和指导科研工作。 马教授是植物遗传学和放射生物学的专家,是用紫露草微核监测环境污染的创造者。19T9年夏天马教授来青岛访问时,曾在我院作了有关利用美国紫露草微核监测环境污染的学术报告。1980年来我校化了三个月的时间与方宗熙教授合作,开展紫露草微核技

    1982年04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0 ]
  • 关于对虾的“黑鳃病”

    孟庆显,俞开康

    <正> 对虾“黑鳃病”的名称,最早是1968年日本石川雄介在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的病虾上发现了镰刀菌,因病虾鳃丝变黑而命名的。以后江草周三等人又以此名称陆续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Johnson(1974)和Lightner(1975)等报告了得克萨斯州的桃红对虾(P.duorarum)、褐对虾(P.aztecus)、加州对虾(P.californie-nsis)、中美白对虾(P.occidentalis)和蓝对虾(P.stylirostris)等因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

    1982年04期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引用频次: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