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轴流式水泵集水池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侯国本,卢丽生

    <正> 一、概述 新港船厂大坞泵房于1973年试运转时,发现水泵有严重的振动,使泵房的地板、输水管、机座等都发生跳动。单台水泵启动后,约30秒钟水泵开始间断性的振动。随着船坞水位下降,水泵的振动逐渐加剧,因振动严重而被迫停止运转。两台水泵同时开动时,振动则更为严重,因此需要进行水力学模型试验。

    1980年03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引用频次:0 ]
  • 东中国海环流的一种模型 Ⅰ、冬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奚盘根,张淑珍,冯士筰

    <正> 绪言 东中国海环流是控制本海区水文气象状况的最重要因子。但至今尚无完整的动力学理论分析,这是因为对产生该海区环流的主要因子了解不够,加之它岸形复杂,水深变化很大,难以用一个解析模式将全海区概括起来。目前在黑潮深水区进行了一些动力计算,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在近岸浅水区由于零面选取上的困难,动力计算方法无法使用。因此,利用数值模式来模拟全海区的环流成为研究东中国海环流的重要途径之

    1980年03期 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引用频次:26 ]
  • 东中国海潮汐数值计算

    沈育疆

    <正> 东中国海作为太平洋的边缘海,它的潮差大,潮汐类型复杂,过去研究不多。安 希洙等人曾对黄渤海潮汐做过数值研究,小仓伸吉曾用等高线法作等潮图研究过东中国海的潮汐。本文首次对整个东中国海潮汐做数值计算,旨在探索协振潮波的传播和潮汐分布的总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基本符合。

    1980年03期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引用频次:154 ]
  • 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 Ⅱ、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互不相干作用的理论解释和新的实验验证

    刘莲生,张正斌

    <正> 在本论题的研究Ⅰ中,我们直接用实验验证了海水中铀、铬、镁和钙在水合氧化钛上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但是,既然铬(Ⅲ)的K_1此铀(Ⅵ)要大10倍左右,铬(Ⅲ)的浓度又比天然海水条件下的大6000倍(也远比海水中铀(Ⅵ)的浓度要大),不发生离子竞争交换而表现为“互不相干作用”似乎是使人费解的,这就急需对离子交换的互不相干作用建立定量理论,对研究工作进一步作理论解释。此外,本文还报导若干新的实验验证结果。

    1980年03期 3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引用频次:1 ]
  • A SRUDY OF THE MUTUAL NONINTERFERENCE EFFECT OF INORGANIC ION EXCHANGE IN SEAWATER Ⅱ. Theoretical Exptanation and New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Mutual Non-interference Effect of Inorganic Ion Exchange in Seawater

    <正> This article attcmps to give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mutual non-intcrfcrcnee effect of inorganic ion exchange in seawater. Some new cxpcrimcnta lresults presented for confirming the mutual non-intcrtercnce effect of inorganic ion exchange in seawater.

    1980年03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0 ]
  • 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

    史致丽,戴国陞,王红,黄岳藩,鞠安友,孙秉一

    <正> 1967年以前,虽然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很多,但都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方法不是对低浓度硝酸盐的水样不够灵敏,就是受海水中其它组份干扰比较严重,或者测定步骤太繁,太费时多。Riley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较详细的评论。1967年Wood和Armstrong等提出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回收率高(99±1%),简便快速,成为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例行分析方法。 不少作者对此方法做了改进。近来Gardner等为了简化分析操作,提出采用镉(丝)——铜还原硝酸盐的自动分析,仅需要几毫升水样即可。我们使用wood的

    1980年03期 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引用频次:17 ]
  • 应用电化膜硫电极测定海水中的硫化物

    王庆璋,谈岳华

    <正> 当前,离子选择性电极已广泛用于海洋化学领域,对于海水中微量硫化物的测定,与碘量法和比色法相比较,电极法不仅灵敏、简便,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或体系中硫化物的连续自动监测。特别对于海洋底质间隙水中硫化物的现场测定,电极法更有独到之处。已往报导使用硫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天然水中硫化物的方法中,通常采用硫化银压片成膜电极。这种电极具有比较稳定的响应性能,但是对于低浓度硫化物则响应较慢,电极结构不适于底质样品和微区测量。Berner所用化学成膜硫电

    1980年03期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引用频次:3 ]
  •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体中的铅和镉

    黄薇文,赫崇利,钟霞云

    <正> 工业废水中的铅、镉等排入河道、海湾、造成了水质的污染,近年来对水体中的痕量及超痕量的铅和镉的测定有不少报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仪器昂贵;常用的萃取比色法,手续繁杂,干扰多,灵敏度不高,因此在环境污染检测中也不适用。铅和镉都有良好的极谱行为,但是经典极谱、示波极谱和方波极谱等灵敏度都不够高,对环境化学中测定镉和铅是不适用的。

    1980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引用频次:3 ]
  • 黄渤海一些经济海洋生物~(40)K的测定

    胡增淼

    <正> ~(40)K是海洋中一种重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其放射性强度约占整个海洋天然放射性强度的90%以上。钾是海洋生物的必需元素。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就其放射性强度来说也主要是~(40)K。为此,在海域受到放射性污染较轻的情况下,进行海水、海洋生物和海底沉积物样品的~(40)K放射性总β调查和监测时,为了判断样品是否受到人工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必须首先扣除样品的~(40)K放射性强度。深入开展海洋生物~(40)K的含量

    1980年03期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引用频次:0 ]
  • 海带雌配子体对吲哚乙酸反应的初步观察

    陈维胜,方宗熙

    <正> 吲哚乙酸(IAA)对高等植物细胞的刺激作用已有不少研究。它对某些藻类的效应也有一些观察。例如Provasoli(1958)的实验指出,低剂量吲哚乙酸对石(艹尊)(Ulvalactuca)有刺激生长的作用,浓度较高时(0.3mg/升)则有抑制作用。Conrad等的实验指出,吲哚乙酸(3mg/升)可以促进丝藻(Ulothrix sublibissima)的生长,提高湿重13倍。

    1980年03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引用频次:12 ]
  • 东方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十足目动物腹神经的形态比较

    陈宽智

    1、东方对虾的脑神经节由两对神经节合并组成,由它发出二对触角脑神经,一对视神经和一对皮肤神经。 2、东方对虾的食道下神经节由五对神经节合并组成,由它发出五对附肢神经。 3、东方对虾的腹神经链共有十一对神经节,其中除第五对由两对神经节合并组成并发出两对附肢神经外,余者各自发出一对附肢神经。 4、东方对虾的胸动脉孔位于腹神经链的第四与第五对神经节之间的神经干上。 5、三疣梭子蟹脑神经节结构与东方对虾相似。 6、三疣梭子蟹的胸神经团由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链的所有神经节合并组成,所有口部、胸部、及腹部附肢神经,均由它发出。 7、十足目动物腹神经链的演化,表现在神经节的不断合并上。其趋向是:首先胸部神经节逐渐与食道下神经节合并,形成胸神经团,其次腹部神经节逐渐前移并与胸神经团合并,最后食道下神经节与腹神经链所有神经节合并,形成完整神经团。

    1980年03期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引用频次:8 ]
  • 中国海日本刺沙蚕研究

    孙瑞平,吴宝铃,杨德渐

    <正> 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Izuka)分布于我用黄海、渤海沿岸;日本的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为中国和日本的特有种。 1908年,日本饭启Izuka首次报导,,定名为日本沙蚕Nereis japonica,并对其生殖发育做了简单记述。1955年,香川义信研究了日本沙蚕成体及幼虫与盐度的关系;1962年赫列勃维奇、吴宝铃报导了我国的日本沙蚕;1964年Imajima和Hartman在“日本多毛多环虫”一书鉴定为杂色刺沙蚕Neanthes diversicolor(O.F.Muller);1972年Imajima订正为现名。

    1980年03期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引用频次:31 ]
  • 一种实用的极谱恒电位装置

    王维新,王庆璋

    <正> 近年来,极谱分析特别是催化极谱和阳极溶出伏安法,由于其灵敏度高,设备简单,在微量和超微量分析中得到普遍重视,并广泛用于各种实际工作。利用极谱方法研究水溶液体系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和动力学过程的工作,亦已逐渐开展。但是,当溶液中电解质含量过低,例如在有机溶液、或水溶液作超纯分析而不宜添加支持电解质时,溶液的内阻将引起极谱波形的严重畸变——峰高降低,峰宽增加。这不仅影响理论分析,有时会使分析工作完全无法进行。此外,对于少量样品,宜用小型电解池和小

    1980年03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0 ]
  • 探测海面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梯度的仪器——海面温湿风梯度仪

    刘连吉,王风聪,泮若琰,徐烈忠,王维新,赵玉芝

    <正> 探测距海面几米高以下的温、湿和风等气象要素的梯度变化,以获取梯度廓线及贴水层大气的动量、热量和乱流等通量传递系数,是研究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必要手段。由于海上工作条件不同于陆地,进行海上大气梯度探测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适应我国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需要,我们研制成功了一种采用小型浮标系统,通过电缆遥测海面温度、湿度和风速的仪器—《海面温湿风梯度仪》(以下简称《梯度仪》)。由该仪器可得到距海面以上5米内不同高度的温、湿和风速的梯度资料。

    1980年03期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