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炳根
<正> 二阶常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是常微中熟知的一个研究课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是很重要的研究项目,在这方面至少有几百篇文献。近来具有时滞的二阶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已有不少工作,有的讨论常时滞,即二阶微分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有的讨论变时滞的情况,也就是二阶泛函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最近,关于时超类型的二阶泛函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的研究也已有初步的成果。
1980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0 ] - 张尧庭,陈敦隆,余宙文
<正> 一、引言 本文推广了[1]中的复偏相关系数的概念,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的定义,导出了它的精确分布,并指出了它的一些用法。 以下我们讨论正态总体的随机样本,不作特别声明时,均在正态条件下讨论。 假定随机向量§′=(x′y′z′)是正态随机向量,x的大小是p_1×1,y的大小是p_2×1,z的大小是p_3×1,§相应的方差协差阵可以分块写出,记成
1980年0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2 ] - 陈宗镛,汤恩祥
本文论述计算平均海面的原理和方法,以便确定出我国区域性大地水准面(高程基准面)。利用给定验潮站的海面19年的每小时记录,按照每天24小时观测直接平均和X_0、Z_0、N_0、G_0滤波器,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精度可达1mm,基本满足区域大地水准测量的要求。
1980年01期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引用频次:5 ] - 王化桐,方欣华,匡国瑞,杨殿荣,陈时俊
<正> 一、前言 对胶州湾动力过程的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还是初次。本文阐述的潮流计算问题,是污染扩散数值模拟的一部分,即图1粗线矢所示的那部分工作。今后还将讨论细线矢所示的风海流、河川迳流对污染物的运输和扩散过程的影响等课题,以期最终能对胶州湾的物理自净能力作出定量估计,并对环境质量作出预报。图1中虚线矢涉及化学、生物、地质及其它一些领域的过程,这些过程也是污染调查和防治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
1980年01期 2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引用频次:43 ] - 王恕昌,史致丽,孙秉一,王永辰,于圣睿,戴国升,李良忠,张凤兰,柯东胜,张云利
<正> 研究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是海洋化学上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锌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曾有过详细的评论。 海水中的无机锌主要以Zn~+、Zn(OH)~+及Zn(CO_3)~0的形式存在。其含量范围一般在1—50μg/L之间,平均值约为3μg/L.近岸及河口区含量较高,个别测定值可高达300—400μg/L。关于海水中锌的测定方法如ASV法和分光光度
1980年01期 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引用频次:5 ] - 孙秉一,史致丽,王恕昌,于圣睿,王永辰,戴国升,方平,崔留纪
<正> 研究海洋中铅的含量及其形式和形态,对了解铅在海洋中的循环和它的地球化学以及生物过程都有一定的意义。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曾有一些评论和研究报导。铅在大洋海水中的含量一般认为是0.02—0.10μg/L,但近岸区由于受陆地排放铅的影响会使其含量增高,据近年报道的最高值为12.5μg/L-13.9μg/L。关于铅在海水中的无机形式说法不一,差别很大。有的认为以Pb(OH) ~+为主,有的认为以PbCO_3为主,有的认为以PbCl_2~-为主。关于海水中铅的分析方法虽然很多,但通常用于海水测定的主要是原子吸收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其中ASV法较为简便和快速,它不但可以直接测定含量,而且可以测定海水中铅的形
1980年01期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引用频次:11 ] - 陈大刚
<正> 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的双眼通常偏在鱼体的右侧、称顺位;可是,该科有些种属的个体,出现双眼向左侧偏转的现象,称逆位。侧面逆位(reversal of sides)系指比目鱼类的眼球及有色侧面等移向顺位个体的相对侧面。有关比目鱼类的侧面逆位现象,在鲽属Pleuronectes、庸鲽属Hippoglossus、川鲽属Platichthys和北美牙鲆Parali-chthys californicus等种属中的出现,国外已有报导。但是,在赫氏高眼鲽Cleisthencsherzensteini(Schmidt)及我国其他比目鱼类的这种情况,尚不多见。
1980年01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