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科版)


  • 圆柱条组成的圆柱面之辐射

    杨有(木爻木)

    本文推导一由园柱条素组成的园柱体的辐射声场,并由其远场情况计算辐射声功率。

    1963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0 ]
  • 论海流的空间问题

    秦曾灏

    <正> 长期以来,全流观点曾在海流理论中占居统治地位,人们运用全流观点初步阐明了海水运动的某些基本规律。这种理论的实质在于通过流速的深度积分将作为三维问题的海水运动转成平面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使问题的数学处理大为简化。无疑,这样就排除了研究流场空间结构的可能性。此外,为了验证从全流理论所获得的结论,作者们在选

    1963年02期 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引用频次:0 ]
  • 极谱法同时测定各级络离子的稳定常数和扩散系数Ⅰ——亚铊离子与硫代硫酸根的络合反应

    张正斌,刘莲生

    1.提出一个新的从极谱实验数据(扩散电流)同时求各级络离子的稳定常数和扩散系数的方法。在具体数学处理上,把法作了改进。 2.提出了一种校核上述计算结果准确性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当已知各级络离子的稳定常数(或扩散系数)后计算扩散系数(或稳定常数)的方法。 3.研究了亚铊离子与硫代硫酸根的络合反应。利用上述方法计算,证明溶液中存在有Tl~+、TlS_2O_3~-、Tl(S_2O_3)~(--)。其稳定常数和扩散系数分别为:K_1=27.8,D_1=1.11×10~(-5)cm~2/sec;K_2=13.9、D_2=8.24×10~(-6)cm~2/sec(25℃, μ=3.00,用NaClO_4维持。)。

    1963年02期 2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引用频次:1 ]
  • 极谱法同时测定各级络离子的稳定常数和扩散系数Ⅱ——一种计算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新方法

    <正> 早在1904年Euler用电位法对亚铊离子与硫代硫酸根体系作了研究,测得溶液中有Tl(S_2O_3)_2~(---)存在,并得其稳定常数为1.26×10~3。Brintzinger和Eckardt用渗析法证明溶液中有Tl_2(S_2O_3)_2~(--)存在,但未测定稳定常数。等先后用极谱法和溶解度法分别重新作了研究,结果皆证明溶液中只有TlS_2O_3存

    1963年02期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引用频次:0 ]
  • 用分光光度法求混合配位体络合物的各级稳定常数和克分子消光系数的一种一般处理方法

    张正斌

    本文讨论了用分光光度法求混合配位体络合物稳定常数和克分子消光系数的一种一般处理方法,它可适用于许多络合物共存的体系,从而解决了前人留下的问题。 在具体数学处理方法上,本文把前人的方法作了改进。 本文的数学处理方法亦可应用于电导法、折光率法、极谱法等等实验方法上去。

    1963年02期 5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引用频次:0 ]
  •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在黄渤海的结群生殖和洄游

    李嘉泳

    一、金乌贼是一种严格的洄游性动物。其洄游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适合于生殖和卵子发育的场所。据此,金乌贼的洄游乃是生殖洄游。 二、由于受着洄游方式的规定,金乌贼全年内的生活共分为四个时期,即:成体由越冬场向产卵场的洄游期,成体在黄渤海沿岸的结群期,新一代幼体自产卵场向越冬场的洄游期和幼体在越冬场内的生长发育期。 三、金乌贼在我国黄渤海沿岸结群的地区很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山东岚山头。其结群开始时间在不同地区容有差别,但就—地来说,却相当恒定。 四、通过标志放流和野外观察证实了:金乌贼在结群期不但有留恋产卵场而不离岸的情况,同时还有喜欢入笼产卵的习性。 五、就初步分析,沿岸风向、盐度和水温等自然条件的变化,都对金乌贼的结群起有一定影响。沿岸地貌条件特别对结群历时有显著的影响。 六、从结群开始到结束,金乌贼的平均体重、体长和体围有逐渐减小的现象。以胶州湾为例,结群结束时期的平均体重尚不及其开始时期平均体重的一半。 七、在历年结群时期,金乌贼雌雄比例并不是恒定的,有时两者非常接近,有时雄多雌少。雌体过多于雄体的现象,在胶州湾内尚未发现。 八、金乌贼雌雄个体的交配,不但持续于整个结群期,并且在一日内也是很频繁的。在几个个体同在一起的情形下,它们,特别是雄

    1963年02期 6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引用频次:44 ]
  • 从海带的遗传育种工作谈育种的一般原理

    方宗熙

    <正> 海带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海藻之一。它原产在北太平洋西部的冷水海区。从古代起,我国就从朝鲜进口这种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几百年来,我国市场上的海带主要来自日本。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海带养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58年以后,我国海带养殖事业出现了一个飞跃发展的局面。现在我国沿海从北到南,都广泛养殖海带。

    1963年02期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引用频次:15 ]
  • 海藻累积放射性碘的研究

    李永祺,朱仁华,胡增淼,宁果然

    <正> 根据日本科学家的报导,由于美帝国主义多次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以及原子工业大量废物抛进海中,太平洋海水的放射性增高,要比湖水高好几倍。这些放射性物质,能被各种海洋生物(特别是浮游生物和海藻)吸收、积累,并沿着食物链而转移和传布,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1963年02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引用频次:1 ]
  • 海葵对Co60γ-射線的敏感性

    李永祺,胡增淼,方宗熙

    <正>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殖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已经有一些研究报导。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成体,由于在实验室里不容易较长期地养活,所以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被研究的不多。Bacq曾引述了数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端足类、盐水丰年虫等)对X射线的敏感性。我们曾观察了盐水丰年虫(Artemia)生长发育的三个不同时期(无节幼体、无节幼体后期、幼小成体)对Co~(60)γ-射线的敏感性。

    1963年02期 12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引用频次:0 ]
  • 大剂量Co60γ-射線对海带配子体的影响

    芦澄清,李永祺,胡增淼,陈菊琦,方宗熙

    本实验观察了大剂量Co~(60)γ射线对海带多细胞雌、雄配子体的致死影响。 从实验的观察和对实验所得的材料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1)12万伦的Co~(60)γ射线没有立即引起配子体在射线下死亡,而仅仅少数个体的个别细胞,色素体开始有微小的变化。受照射各组配子体的死亡均发生在照射后第2天。 (2)海带多细胞雌配子体对辐射的抗性,要比海带单细胞雌配子体强。因为单细胞雌配子体在30天里的致死X射线剂量是6,000伦左右,但是12万伦的Co~(60)γ射线却不能在30天里使多细胞配子体全部死亡。 (3)海带雄配子体要比多细胞雌配子体对辐射敏感。因为受12万伦Co~(60)γ射线照射,在照射后经过12天,雄配子体已经全部死亡,但雌配子体却仅死亡60%。雄配子体对辐射的敏感性大于雌配子体。 (4)受大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海带配子体,不仅仅引起许多配子体的死亡,而且还严重地影响配子体的进一步发育。这表现在:受照射各组合子和孢子体的形成很少;孢子体细胞分裂不规则等等。并且大多数的合子和几乎全部的幼孢子体均相继发生死亡。 (5)受照射组的配子体细胞、合子和幼孢子体细胞的死亡过程相似。

    1963年02期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引用频次:0 ]
  • 胶东深断裂体系

    王德文,李桂群

    <正> 一、山东半岛地质构造特征 山东半岛的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山东台背斜的东半部。西以沂沭深断裂体系与山东台背斜西半部分界;其南界在灌云、沭阳一线,与扬子准地台的苏北拗陷区相接;东、北面则为黄、渤海所包围。全区地势为一沿海环山,中部起伏的丘陵地区。崂山海拔高达1,130米,为半岛的最高部分,其次为崐崙山872米、艾山836米、骡山772米等。本区南缘赣榆、灌云、沭了一带及西缘平度、昌邑、高密以西一带为现代冲积平原。

    1963年02期 14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