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幼虫的变态和习性METAMORPHOSIS AND LIVING HABIT OF THE LARVAE OF THE SEA CUCUMBER 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廖承义
摘要(Abstract):
刺参幼虫的发育可分为浮游和底栖两个阶段。浮游生活阶段包括三个幼虫期。它的特征是体表具有分布不同的纤毛。在囊胚期为周身纤毛,耳状幼虫期为纵行纤毛带,樽形幼虫为五条围绕幼虫身体的环形纤毛带,自五触手幼虫开始,原来的纤毛环逐渐退化,即进入第二阶段底栖生活阶段。 从耳状幼虫期至樽形幼虫期,幼虫的体长发生急剧的缩短,形成了幼虫发育的一种特殊生长曲线(见图表)。从樽形幼虫变态成五触手幼虫的时间很短(在水温为20-24℃下为1-2天),这是幼虫发育的最关键时期。 水体腔的变化是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水体腔的变化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指出了它在幼虫发育中的意义,特别是在人工育苗中可作为鉴别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廖承义
DOI: 10.16441/j.cnki.hdxb.1987.01.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考尔舍尔特.比较胚胎学(上卷).科学出版社.564-624,1936.
- [2] Γ.A 诗密特,动物胚胎学(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62-164. 1953.
- [3] 久米又三、团胜磨,无脊椎动物发生学,培风馆.223-232. 1957.
- [4] 稻叶傅三郎,增殖,海洋科学,2(5) :46-51,1942.
- [5] Mac Bride E.W., Textbook of Embryology, Vol. I, London, 529--544, 1914.
- [6] 张风瀛、吴宝铃,刺参的人工养殖和增殖试验的初步报告,动物学杂志2(2) ,65-73. 1958.
- [7] 中国经济动物志(环节、棘皮.原索动物)科学出版社.53-82. 1963.
- [8] 陈宗尧1978. 刺参育苗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动物学杂志2,9-12,1978.
- [9] 肖树旭、顾功超,刺参南移与人工育苗试验,水产学报5(2) ,147-152,1981.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