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5月降水年代际变化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Rainfall over North China in May
王建波,刘秦玉,张苏平,李春
摘要(Abstract):
针对华北5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成因,用华北5月降水资料、NCEP大气环流资料以及海表温度(SST)资料,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北5月降水以及相关海区SST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从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华北5月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65~1981年华北5月降水偏少,1982~1992年华北5月降水偏多;西太平洋暖池相比热带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对华北5月降水年代际变化有更明显的影响;当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发展,热带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海温年代际变化处于暖位相,东亚上空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场,东亚大槽较弱,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时,华北5月降水偏多;反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时,华北5月降水偏少。
关键词(KeyWords): 华北地区;降水;热带海温;大气环流异常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33030);;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放课题(KLME0508)资助
作者(Author): 王建波,刘秦玉,张苏平,李春
DOI: 10.16441/j.cnki.hdxb.2005.05.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徐瑞珍,王蕾.我国近500年旱涝分析[A].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 [2]赵声蓉,宋正山.华北汛期旱涝与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J].高原气象,1999,11:535-540.
- [3]梁平德.华北平原夏季干旱的天气气候分析[A].北方天气文集(6)[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 [4]白韪安,苏福庆.北京夏季旱涝成因的分析和预报[A].北方天气文集(5)[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 [5]毕慕莹.近40年来华北干旱的特点及其成因.旱涝气候研究进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 [6]叶笃正,黄荣辉.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规律和成因研究[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7]李峰,何金海.东亚夏季风与北太平洋SSTA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6:199-206.
- [8]梁平德.印度夏季风与我国华北夏季降水量[J],气象学报,1988.2:75-80.
- [9]杨晓霞,刘厚赞,刘梦玉,等.海温场与副热带高压及山东夏季降水关系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6:243-247.
- [10]张苏平,李丽平,程亚军,等.山东夏季降水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区域特性的相关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12:594-599.
- [11]张苏平,朱平盛,胡桂芳.山东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SST和大气环流的关系[J].气象,1997,23,4,3-8.
- [12]黄荣辉,徐予红,周连童.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J].高原气象,1999,11:465-476.
- [13]邹力,倪允琪.ENSO期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夏季风变异影响的数值研究[J].海洋预报,1998,2:19-29.
- [14]Zhang Y,John M Wallace,David S Battist.ENSO-like interdecadalvariability:1900-93[J].J Climate,1997,10:1004-1020.
- [15]赵永平,吴爱明,陈永利,等.西太平洋暖池的跃变及其气候效应[J].热带气象学报,2002,18(4):317-326.
- [16]方立新,陈戈,方朝阳,等.基于AVHRR/SST的西太平洋暖池近期变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1):103-108.
- [17]李春,孙照渤,陈海山.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联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25(4):455-462
- [18]李春,孙照渤.中纬度阻塞高压指数与华北夏季降水的联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4):458-464.
- [19]Sun Zhaobo,Li Chun,Chen Haishan.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East Asian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s over NorthChina(English)[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rocesses,Dynam-ics,and Climate Change,2003,4899:1-10.
文章评论(Comment):
|
||||||||||||||||||
|